美國白蛾的監測與防治_第1頁
美國白蛾的監測與防治_第2頁
美國白蛾的監測與防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國白蛾的監測與防治摘要介紹了美國白蛾的分布及危害特點,闡述了美國白蛾的形態特征、生活史及習性,并提出美國白蛾的防治措施,以為美國白蛾的監測與防治提供。 關鍵詞園林樹木;美國白蛾;危害;防控 白蛾在華北地區傳播速度快、繁殖量大,幼蟲食性雜,危害植物種類多,且危害嚴重。北京地區樹木種類繁多,據記載,北京可應用的樹種達700余種,常見樹種達100多種1。北京地區有樹木6 000多萬株,其中闊葉樹1 000多萬株。如此多的樹木給白蛾的生長及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加之北京地區夏季較長,溫度高,雨量多,濕度大,為白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環境,給北京園林白蛾監控和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現結合對美國白蛾

2、的監測,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1分布及危害特點 美國白蛾原產于北美洲,分布于美國、加拿大、東歐各國及日本、朝鮮等國。學名Hlyphantria cunea(Drury),名Fall Webworm、American White Moth,又名美國白燈蛾、秋幕毛蟲,中文異名秋幕毛蟲、秋幕蛾,屬鱗翅目(Lepidoptera)燈蛾科,是舉世矚目的世界性檢疫害蟲。目前已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1979年在遼寧省首次發現,目前在西安市、唐山市及周邊地區都有此蟲危害,2003年傳入北京,最早在北京平谷金海湖的一株杏樹上被發現,2006年在北京地區各區縣被普遍發現。美國白蛾初孵幼蟲有吐絲結網、群居危害的

3、習性,每株樹上多達幾百只、上千只幼蟲危害,常把樹木葉片蠶食殆盡,嚴重影響樹木生長。對園林樹木的危害主要是行道樹和觀賞樹木,尤其以闊葉樹為重。近些年來的監測發現,白蛾危害的北京地區的樹木品種主要有毛白楊、核桃、臭椿、桑樹、榆樹、白蠟、紫葉李、碧桃等。葉片寬大的樹木更利于白蛾產卵。 2形態特征 2.1卵 圓球形,直徑約0.5 mm,初產卵淺黃綠色或淺綠色,后變灰綠色,孵化前變灰褐色,有較強的光澤。卵單層排列成塊,覆蓋白色鱗毛。 2.2成蟲 白色中型蛾子,體長912 mm。復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纖細;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數個體腹部白色,無斑點,少數個體腹部黃色,上有黑點。雄成蟲觸角黑色,櫛齒狀;翅展2

4、334 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點。雌成蟲觸角褐色,鋸齒狀;翅展3344 mm,前后翅通常為純白色。比較易于識別的方法是一對前足上部呈黃色棒狀。 2.3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835 mm,頭黑,具光澤。體黃綠色至灰黑色,背線、氣門上線、氣門下線淺黃色。背部毛瘤黑色,體側毛瘤多為橙黃色,毛瘤上著生白色長毛叢。腹足外側黑色。氣門白色,橢圓形,具黑邊。根據幼蟲形態,可分為黑頭型和紅頭型,其在低齡時可明顯分辨。3齡后,從體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剛毛顏色上更易區別。 2.4蛹 蛹體長815 mm,暗紅褐色,腹部各節除節間外,布滿凹陷刻點,臀刺817根,每根鉤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狀,中凹陷。 3生活史及習性 美

5、國白蛾在北京地區1年發生3代,每次產卵8002 000粒。以每次產卵1 000粒、成活率為60%、50%為雌蟲記算3代數量分別為:1代600頭;2代18萬頭;3代5 400萬頭。美國白蛾以蛹結繭,在老樹皮下、地面枯枝落葉和表土內越冬。翌年4月開始羽化,3代成蟲發生期分別在4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幼蟲發生期分別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開始陸續化蛹越冬。7、8月之間有世紀交替現象出現。美國白蛾喜歡生活在陽光充足而溫暖的地方,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其,但高濕對幼蟲發育有利,平均溫度15 以上為其活動的界限,越冬蛹能忍受-20 的低溫。但對早

6、春溫度的驟然變化十分敏感2。美國白蛾幼蟲的耐饑餓能力強,遠距離傳播主要靠5齡以后的幼蟲和蛹,隨工具、包裝等傳播。 成蟲喜夜間活動和交尾,飛翔和趨光性均不強3。交尾后即產卵于葉背,卵單層排列成塊狀,一塊卵產8002 000粒,卵期10d左右。幼蟲孵出幾個小時后即吐絲結網,開始吐絲綴葉13片,隨著隨蟲體長大,食量增加,更多的新葉被包進網幕內,網幕也逐漸擴大,最大網目可達1 m多3,最后猶如一層白紗包縛整個樹冠。幼蟲共7齡,3齡后幼蟲爬出網目分散危害,5齡以后進入暴食期,受害葉片呈缺刻狀或網狀。幼蟲7齡把樹葉蠶食完后,轉移危害4。大齡幼蟲可耐饑餓15 d,這有利于幼蟲隨運輸工具傳播擴散。幼蟲蠶食葉片

7、,只留葉脈,使樹木生長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1 4防治措施 4.1對蛹的防治 幼蟲下樹化蛹前采取樹干綁草繩的方法誘集下樹化蛹的幼蟲,草繩長為10 cm左右,用水噴濕,白蛾幼蟲下樹時遇到溫暖濕潤的環境,會在草繩中產卵,注意定期檢查并集中處理。 4.2對成蟲的防治 (1)性誘捕器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在管轄區闊葉樹木集中的地區放置性誘捕器,將誘芯放入誘捕器內,白蛾雄成蟲對此敏感,可直接誘殺,阻斷害蟲交尾,降低繁殖率,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定期對性誘捕器進行檢查,白蛾成蟲近幾年在北京出現的時期為4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其中以7月最為活躍。2009年7月6日,在1個觀測點的性誘捕器中發現22只白蛾

8、成蟲。由于高濕的環境對其幼蟲有力,因此在夏天的雨后,白蛾成蟲在性誘捕器中發現的數目明顯增多。 (2)生物防治。白蛾周氏嚙小蜂是新發現物種,原產于我國,卻成為美國白蛾的天敵。這種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種隱蔽場所化蛹的美國白蛾,產卵寄生。該項研究成果保護生態環境,不殺傷天敵,是防治美國白蛾的先進技術。在管區內56株樹上懸掛1枚白蛾周氏嚙小蜂卵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4.3對幼蟲的防治 實施監測、人工剪網和化學藥劑防除并舉,將管區分片進行檢查,做到每3 d循環1次。特別應注意在衛生環境較差的地區和樹木密集的地區白蛾網目發現的機率也較高。越冬后第1代幼蟲總體數量較少,能力較差,而且此時樹木葉片較嫩,白蛾幼蟲還集

9、中在樹冠下方,隨著第2代幼蟲及第3代幼蟲適應性的加強和樹木枝葉底部的逐漸老化,網目發展到達樹冠的中部和上部。觀察時要細致認真,必要時使用10倍以上的望遠鏡。發現網幕后人工剪除,將幼蟲銷毀。對發現網目病蟲枝的樹木及周邊地區進行藥物防治。但切忌不剪除網目直接噴施農藥。8 000倍的除蟲脲和2 0003 000倍的高滲苯氧威是防治白蛾的有效藥劑。1、2齡幼蟲抗藥能力差,粘到藥滴即死亡,防治效果好。幼蟲在3齡以后可爬出網目,在樹上自由爬行,且爬行速度很快。隨著蟲齡的增大其采食量增大,其抗藥性增強。并且由于此時幼蟲的活動范圍加大,很難清除干凈。因此,人工剪除網目的方法在低蟲齡時效果最佳。但如果幼蟲已長大并爬出網目,應對留有幼蟲殘網及周邊地區闊葉樹木進行藥物防治,適當增大藥物濃度5%10%并細致均勻的噴藥,可達到防除病蟲的效果。 5 1 陳向遠.城市大園林集:遵循生物物種多樣性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