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采區設計說明書【工作任務描述與分析】一、課程設計任務(一)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1設計題目 銅龍 礦 第一 采區巷道布置課程設計2基本條件該采區位于礦 +677 水平,開采 9# 煤層。采區以_+677水平到+859水平_為邊界。采區走向長 1750 m,傾斜長 1370 m,煤層走向為 東西走向 ,煤層厚度_2.73.5_m,層間距_1125_m,傾角_530_,煤的密度_1.72_tm3。采區瓦斯絕對涌出量_32_m3min(掘進)及_29_m3min(采煤),采區正常涌水量_26_m3h,煤層自然發火期_3.1_個月,煤塵_33%_爆炸性,煤質_肥煤_。地面無需保護地物,鄰近采空區對本采區開
2、采無影響,井底車場位于采區之_左_側,階段回風大巷位于采區上部邊界距_7#_煤層_10_m的巖層中(或煤層中),運輸大巷位于采區下部邊界距_7#_煤層_26_m的巖石中(或煤層中)。主采煤層頂板:偽頂為_0_m的_炭質頁_巖,直接頂為_5.29.8_m的_泥_巖,基本頂為_12.625.6_m的_砂巖或砂、泥巖互層_巖。采區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另附。采區設計年產量_ 15 _萬ta。(二)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課程設計的時間為_ _周,其中包括編寫說明書和繪圖。(三)課程設計的質量要求1說明書的編寫設計說明書由文字說明、圖表、附件等組成。(1)敘述要簡明扼要。(2)文理通順,字體工整清楚。說明書正文一
3、律用五號長仿宋體字書寫。章節標題用四號長仿宋體字書寫。標題的上方和下方都應留一行空行與正文隔開。(3)說明書一律用16開或紙抄寫,在每頁邊緣都要留出空白,左側留出25 mm,右側留出20 mm,上方留25 mm,下方留20 mm。(4)說明書每頁統一用阿拉伯數字編頁碼,標注在右下角,數字兩邊加兩個小圓點。(5)說明書分章節書寫,每一節分段落書寫,說明書每章應重新開頁。(6)說明書中引用參考書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證的依據,均應在文字說明的右上角加注參考文獻編號。該編號應與說明書正文后所附的參考文獻編號相符。說明書最后要列出參考文獻和參考書的名稱、出版時間(或發表時間)、出版社名、作者名、參考
4、頁碼。(7)說明書所應用的公式,應將所有符號及單位注明,計算時,將數字代入后,可直接將答案寫出,不必將計算過程詳細列出。(8)說明書正文之前應編寫目錄。(9)說明書中附圖必須有圖名及說明,附表必須有表名及說明。圖、表中的所有標注,必須符合采礦制圖標準。(10)說明書的章節,應按設計大綱的順序編寫。(11)說明書按統一格式裝訂。2采區巷道布置平剖面圖的繪制(1)平面圖的內容。繪出該采區巷道布置的全貌(以采區最初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已掘的巷道為準),明顯標出采區的四周邊界;留設各種保安煤柱邊界線;工作面的始采位置、停采線;采區的機電設備配備;用標準符號標明采區的運煤、矸、材料系統,采區的通風系統,采
5、區各機電硐室,上、中、下部車場的位置;標明采區和工作面編號、各巷道名稱、剖面線位置及剖視方向等。(2)平面圖必須標注以下尺寸:采區走向長度,傾斜長度;采區各種煤柱尺寸;上(下)山之間的距離;工作面長度、工作面錯距等。(3)剖面圖的內容。剖面線代號、地表、標高;主要可采煤層;直接剖到的地質構造;采區的各主要巷道;煤層頂底板等。(4)剖面圖應標注的尺寸。采區的傾斜長度;工作面長度;沿傾斜方向留設的煤柱尺寸;煤層厚度、傾角、層間距;采區上山的長度、傾角和煤層的相對關系;一些主要聯絡巷道的長度、傾角;巖層巷道和煤層的相對關系等。3對圖紙的要求(1)明確反映設計內容,投影關系正確,符合工程要求。(2)符
6、合采礦制圖標準的規定。(3)圖面布置均勻整齊,圖紙清潔美觀,字體工整。(4)所有圖紙一律用鉛筆繪制或使用計算機制圖。(5)說明書中的插圖可不按比例繪制,要求其尺寸大體與實際情況相符。(6)插圖要直接繪制在說明書紙上,說明書應留出插圖的位置。二、設計內容課程設計內容如下:【工作任務實施】第1章 采區地質概況本章是采區設計的基礎內容,正確編寫本章的內容,將為以后各章的設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編寫本章內容,學生應收集并熟悉實習礦井的地質資料,主要參考所在礦井的井田精查地質報告,掌握以下內容:1地面條件;2采區位置及范圍3地層;4地質構造;5煤層及煤質;6采區安全生產條件:煤層頂底板條件,水文條件,瓦
7、斯、自燃、煤塵等條件。1.1 井田位置及交通一、交通位置貴州省仁懷市五馬鎮銅龍煤礦隸屬于貴州省仁懷市五馬鎮所轄。礦區地理坐標位置:東徑106°1736106°1840;北緯27°372527°3810。(詳見交通位置圖1-4-1)。銅龍煤礦位于仁懷市南西方向,直距24公里,公路里程約34公里,礦區有2公里的礦山公路與208國道公路相接,向北至仁懷市(中樞)31公里,向東至鴨溪火電廠52公里,抵遵義城區約96公里,交通較方便(詳見交通位置圖1-4-1)插圖:交通位置圖。二、地形地貌銅龍煤礦地處黔西北高原,高山谷深,屬以切割作用為主,侵蝕作用為次的中低低中山
8、地地貌類型,地形,東部和西部為山,中部為谷。山勢總體南高北低,最高山在南西面,海拔高1173.5米,最低處為礦區北界的溝谷,海拔高為665米,區內地形相對高差為528.5米,礦區附近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為北界外附近的五馬河河床,海拔高為631米,地下潛水位在此標高以下。礦區中部由南向北深切的溝谷溪流,流出礦區北界后注入五馬河。該區屬長江流域區域上屬中低低中山侵蝕高原山地地貌。五馬河(赤水上游干流)位于礦區北界外附近,為區域上的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631米,底板含水層地下水排泄于該河床。礦區地表總體上南、西高,北、東低,主要為高山斜坡,其間發育有沖溝、陡崖及洼地等。最高點為礦區南西界附近的一座山
9、頭,標高為1173.5米,最低點為北面溪流河床,標高665米,地形高差528.5米。山體走向大致為東西向。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地震烈度小于度。區域穩定性較好三、氣象及水文情況礦山位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適中。該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037.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3.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為825.4毫米。整體上講年內降水量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勻,雨季時節為五月至十八,雨量達82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85.12%,汛期最長連續降水15天,降水量達176.
10、2mm,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份為枯水季節。礦區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五馬河(赤水上游干流)位于礦區北界外附近,為區域上的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631米,里石溝為礦區中部由南向北深切的溝谷溪流,流出礦區北界后注入五馬河。四、礦區概況銅龍煤礦為技改礦井,原設計生產能力3萬ta;2007年批準該礦技改擴能(擴界),現采礦證登記生產規模15萬t/a,企業性質為私營。礦井設計采用雙回路供電:I回:來自仁懷市35KV五馬變電站10KV線路(專線,LGJ-95導線,6km)。II回:來自仁懷市35KV云安變電站10KV線路(專線, LGJ-95導線,5km)。礦井驗收前礦井必須雙回路供電,并與之落實簽訂供電協議
11、,保證對礦井進行可靠供電。生活用水:銅龍煤礦生活用水取自主平硐附近約1km的里石溝泉水供給,常年有水外流,日流量可達800m3/d,水質較好,可滿足礦井生產用水需要。生產用水:井下水凈化處理后復用。1、根據地質報告相關附圖及現場走訪:礦區范圍內有村寨等集中建筑。業主必須進一步調查落實礦區內的居民建筑情況,對居住較密集且較多的居民建筑,搬遷困難時,必須在井下留設保護煤柱,設置禁采區,禁采區內嚴禁開采。2、礦區現有工業場地約55畝,可基本滿足15萬t/a生產規模要求,設計采用對現有工業場地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征地和場地平整工作。3、礦井須根據地質災害評估要求對礦區內可能存在的地質災害采取針對性的防
12、治對策措施。全市共有工業企業約475戶,其中釀酒業占絕大多數,除國酒茅臺外,小糊涂仙、金士力、酒中酒、茅合等一批酒類企業迅速崛起,俏銷全國,使釀酒業成為仁懷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2005年全市白酒產量達8.5萬噸.現全市已形成電力、自來水、煤炭、建材、農機、機制紙、印刷包裝、玻璃制品、瓶蓋等多業并舉的格局。仁懷地形地貌復雜,土壤類型多樣,氣候、土壤、植被等垂直差異較大,屬于典型的“立體農業”市,全市現有農業人口近50萬人,有耕地4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0.81畝,糧、油、畜、煙是我市傳統農業的四大支柱產業,現正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仁懷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地理氣
13、候條件和圍繞茅臺酒生產需要,在全市建成有機高粱和有機小麥基地各25萬畝以上,優質稻米基地10萬畝,竹業基地10萬畝,優質油菜5萬畝,優質煙葉3萬畝,建成和鞏固一批農業產業化原料生產基地;緊緊依托武漢煙草集團生產所需,在全市建成3萬畝烤煙生產基地;“畜”方面抓住全省建立畜牧大省和我市被列為省級優質生豬、肉羊基地市的契機,以建設養殖專業村為重點,通過加強基地建設、發展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帶動等等,使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1%。礦井建設所需材料中鋼材、水泥、砂、石材、磚瓦、石灰、木材等建材均可就地解決。本礦儲量核實報告編制過程中,在井田范圍內分布有3個地質鉆孔,工程量1777.85m,對
14、煤層產狀控制較好,礦井核實礦井準采標高范圍內C7、C9、C11煤層總資源量844萬t,其中(122b)16萬噸,(332)438萬噸,(333)390萬噸,(122b+332)占礦區總資源量53%,保證15萬t/a技改礦井服務年限要求是有條件的。礦井生產的原煤為無煙煤,且煤質較好,其所產原煤主要用作動力、化工和民用。礦井所生產的原煤主要銷往省內及鄰近省份電廠、化工廠及本縣工礦企業,市場銷售前景好。目前礦井生產原煤主要銷往往南白電廠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水平名稱+673采區名稱一采區地面標高+885m+1000m井下標高+673-+859m地面相對位置地面位于高山回采對地面設施的影響無
15、影響1.2 地層及地質構造編寫本節內容時,應盡量采用圖表,文字說明應力求簡明扼要。地層銅龍煤礦區及附近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有二疊系中統茅口組、上統龍潭組、長興組及三疊系下統夜郎組等,現將其巖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二疊系中統茅口組(P2m)巖性為淺灰灰色中厚層狀粉晶灰巖、含生物碎屑灰巖,產腕足類、蜒科等生物化石。厚度大于100m。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為本區的含煤地層。巖性由灰、灰黃色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線)組成。其中的C7、C9、C11為礦區穩定可采煤層。C12為不穩定煤層與下伏茅口組呈假整合接觸,厚度75.91104.03米平均厚91.68米。二疊系上統長
16、興組(P3c)由灰、深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團塊灰巖、粉晶灰巖夾鈣質粉砂巖,含腕足類、腹足類等化石。厚40.9760.06米平均厚51.45米。三疊系下統夜郎組(T1y)下部巖性為灰黃、灰色頁巖;中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灰層、含泥質灰巖;上部為灰綠色、灰色、紫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灰巖等,厚度大于300m。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T1m)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細晶灰巖,白云質灰巖,厚度大于250米。構造銅龍煤礦位于位于長崗向斜南翼西段,地層呈單斜產出,產狀較穩定,傾向345360°,傾角一般4856°,礦區內巖層,地層層序完整,未見斷層和巖漿巖活動,地質構造簡單。結合鄰
17、區及區域構造特征,本區地質構造復雜程度類型應屬簡單類型。本面斷層較發育,共揭露斷層有5條,尤其是南部斷層十分發育,區內可能還有隱伏小斷層。斷層產狀及對回采的影響程度詳見下表表1-2 斷層情況表序號斷層名稱斷 層 產 狀對回采的影響走向傾向傾角性質落差(m)1F3110-1110°SW65°正1.1小2F3110-2100°NE5°正2.3較大3F3110-3102°NE61°逆0.6小4F3110-4102°NE72°正1.2小5F3110-59°NW45°正0.8小地層可參考表1-3編錄。斷層
18、可按表1-4格式描述。附圖一:綜合地質柱狀圖。1.3 煤層及煤質一、煤層含煤層數,煤層厚度,層間距,頂底板巖性及其變化規律,煤層硬度和節理發育情況,煤層結構,夾矸的巖性、厚度及分布規律,煤層露頭及風氧化帶,可采煤層特征可按表1-3格式列表表示。煤層含煤巖系特征工作區內的含煤巖系為二疊上統龍潭組(P3l),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多旋回沉積組成。巖性以灰色、灰褐色泥巖粉砂質,泥巖,中薄層的粉砂巖,煤層及煤線等巖性組成,粉砂巖中具有小型交錯層理及波狀層理,泥質粉砂巖及粉砂質泥巖常組成互層,顯層紋構造。該區內含煤巖系厚75.91104.03米,平均厚91.98米,含煤層及煤線12層。其中含可采及大部分可采煤
19、層3層,煤線9層。在同一煤沉積旋回中,各巖性粒度普遍為漸變關系,由粗到細,或由細到粗,垂向上正粒序層理或逆序層理。煤層頂板多為粉砂巖或灰巖;底板為粘土巖及炭質泥巖,產植物莖及葉片化石。現將含煤巖系巖性組合特征自上而下簡述如下:淺灰至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含植物化石碎片級黃鐵礦結核。平均厚5.5米,為礦區進入煤系地層的標志層。灰色中厚層狀灰巖、泥灰巖,含生物化石碎屑,厚1.923.14米,平均厚2.56米。上部為灰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下部為黑色泥巖,中夾煤線或炭質泥巖,含黃鐵礦結核。平均厚13.91米。煤層:褐黑色塊狀、碎塊狀,半亮型、半金屬光澤,階梯狀參差狀斷口。厚0.250.61米,平
20、均厚0.39米。(C9煤層)上部灰至灰黑色泥巖,下部為深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呈水平層理,平均厚8.89米。煤層:鋼灰色、塊狀、碎塊狀,光亮型,金剛光澤,貝殼狀斷口,階梯狀斷口。厚0.921.23米,平均厚1.09米。(C7煤層)。上部深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下部為含鐵質灰巖,底部為泥質粉砂巖,中夾煤線。平均厚12.02米。煤層:黑色,塊狀、碎塊狀、碎粒狀,上部較致密,下部較疏松,中夾一層含炭質泥巖,泥巖夾矸,夾矸厚0.200.60米。煤層平均厚2.70米。(C9煤層)。深灰色泥巖,上部為粉砂質泥巖,菱鐵質灰巖,中夾煤線。平均厚22.10米。煤層:黑色,半暗至半亮型,塊狀、含黃鐵
21、礦結核,煤層厚1.661.78米,平均厚1.74米。(C11煤層)。中夾一層炭質泥巖夾矸,厚0.100.15米。上部為泥巖、粉砂巖,下部為含生物碎屑灰巖,見較多黃鐵礦結核,平均厚18.68米。煤層:黑色,色澤較暗,碎塊狀、粉狀。半暗型,厚0.130.31米,平均厚0.23米。(C12煤層)。瓦灰色粘土巖,含粉晶狀,晶粒狀黃鐵礦。厚0.765.39米,平均厚3.77米。含煤性井田內含煤巖系共含煤層(線)共12層,其中全區可采煤層3層,零星可采和煤線9層。煤層總厚7.54米,含煤巖系平均厚91.98米,含煤率8.20%;可采煤層總厚6.07米,含煤率為6.60%。可采煤層礦區主要可采煤層為C7、C
22、9、C11煤層,C12煤層為不可采煤層,由上到下敘述如下:C7煤層賦存于龍潭組(P3l)含煤巖系的上部,上距長興組(P3C)灰巖底界32米,下距C9煤層頂界13米,呈層狀(似層狀)產出,一般不含矸石,煤層厚0.921.23米,一般厚1.00米,屬結構簡單的薄煤層,區內穩定可采。C9煤層位于龍潭組(P3l)含煤巖系的中上部,上距C7煤層頂界13米,下距C11煤層頂界22米,呈層狀產出,局部夾一層0.100.60米厚矸石層,煤層厚2.703.50米,一般2.80米,屬結構簡單的中厚煤層。C11煤層位于龍潭組(P3l)含煤巖系的中下部,上距C9煤層底界22米,下距C12煤層頂界18米,呈層狀產出,一
23、般含一層厚0.100.15米厚的矸石層,全區可采,煤層厚1.661.78米,一般厚1.70米,屬結構簡單的中厚煤層。C12煤層(不可采煤層)位于龍潭組(P3l)含煤巖系的近底部,上距C11煤層底界18米,下距茅口組(P2m)灰巖層頂界面0.765.39米,一般3.00米,呈層狀產出,煤層厚0.130.31米,一般厚0.23米,屬結構較復雜的薄煤層,區內不可采。綜上所述,C7、C9、C11煤層結構簡單,煤層穩定類型均為較穩定型煤層。各煤層的頂為較穩定巖層,底板多為泥巖、粘土巖,遇水易膨脹,屬不穩定的底板,易產生底鼓,二、煤質煤質情況。煤種煤種為無煙煤。煤的物質組分及煤巖特征該礦區煤的物質為陸源植
24、物,屬陸源腐植煤,在漫長的成煤過程中受地熱的影響而遭受不同程度的變質,區內各層煤的變質程度均較高,屬無煙煤類。C7煤層:塊狀,碎塊狀,貝殼狀斷口,中細條帶,半亮型,有機組分,鏡質組占86.48%,為基質鏡質體,均質鏡質體,少量結構鏡質體,碎屑鏡質體。惰質組占13.52%,多為半絲質體,氧化絲質體,次為碎屑絲質體,少量微粒體。無機組分以粘土礦物為主,少量石英,黃鐵礦。有機總量占92.91%,無機總量占7.09%,鏡煤反射率(R0max%):4.76(40),顯微硬度(HVN/mm2):3.19(20),變質程度為無煙煤VII1階段。C9煤層:塊狀,碎塊狀,貝殼狀斷口,以亮煤為主,中細條帶,半亮型
25、,有機組分占92.45%,其中鏡質組占86.62%,以基質鏡質體,均質鏡質體為主,惰質組占13.38%,以半絲質體,氧化絲質體為主。無機組分占7.55%,以粘土礦物為主,次為黃鐵礦、少量石英、方解石,鏡煤反射率(R0max%):2.79(40),顯微硬度(HVN/mm2):3.22(20),變質程度:無煙煤VII1階段。C11煤層:塊狀,貝殼狀斷口,以亮煤為主,線理一細條帶,半亮型,有機組分占93.76%,其中鏡質組占86.38%,以基質鏡質體、均質鏡質體為主,惰質組占13.62%,以半絲質體、氧化絲質體為主,無機組分占6.24%,以粘土礦物為主,少量石英、黃鐵礦。鏡煤反射率(R0max%):
26、2.81(40),顯微硬度(HVN/mm2)3.26(20),變質程度:無煙煤VII1階段。煤的化學組分根據收集以往礦區已有化驗測試成果資料及本次資源儲量核實工作采樣化驗測試資料,礦區可采煤層的化學組分如表:表1-3-3 銅龍煤礦煤質特征表煤層煤質分析(%)發熱量(Qnet.d)(MJ/kg)水分(Mad)灰分(Ad)揮發分(V.daf)硫分(St.d)C7原煤1.593.252.1815.2624.7019.937.57 9.248.531.142.531.7026.3330.9828.82C9原煤2.022.972.4714.0522.6517.807.2710.368.761.442.4
27、11.9727.1130.6329.39C11原煤1.672.802.2011.3932.4021.638.1412.549.731.892.702.2123.4431.7928.00C7煤層為中灰中高硫高熱值無煙煤;C9煤層為中灰中高硫高熱值無煙煤;C11煤層為中灰中高硫高熱值無煙煤。可選性礦山本身不設選礦,直銷原煤。未作過精煤的分析。煤的工業用途根據煤礦主采煤層煤質,其所產原煤可用作電力和其它鍋爐用煤:本礦內煤的發熱量、硫分等均符合其用煤要求。煤層風氧化帶區內各煤層地表風化帶露頭一般為灰黑色粉狀,不能燃燒,由于地表風化剝蝕沖刷速度較快,風化帶一般深度約1520m,地形較陡的坡邊,僅有101
28、5m 左右。風化帶之下為氧化帶,氧化較強時顏色暗淡,光澤較弱,節理裂隙密集,易碎裂疏松,但仍能燃燒,煤層結構仍清楚,氧化帶深度一般僅有2035 米左右,從鄰近礦山巷道揭露情況看,風化、氧化帶兩者加起來的深度約為4050m,多數在斜深50m 左右即見到光亮堅硬的塊煤。1.4 煤層開采技術條件一、各種自然災害情況瓦斯賦存狀況及其涌出數,煤塵爆炸危險性,煤的自燃性,地溫情況瓦斯依據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482號)“對遵義市煤礦2007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8507號)“對遵義市煤礦2008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貴州省能源
29、局文件(黔能發2009306號)“關于遵義市煤炭管理局關于呈報2009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的批復”和貴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發2010701號)“關于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關于呈報2010年度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報告的批復”,銅龍煤礦2007、2008、2009、2010年度瓦斯等級結果均為高瓦斯礦井。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情況見表1-3-5。表1-3-5 年度瓦斯等級情況鑒定年度礦井名稱月產量(t)絕對量(m3/min)相對量(m3/t)鑒定等級審批等級2007年度銅龍煤礦45002.6121.72高瓦斯高瓦斯2008年度銅龍煤礦35003.9330.57高瓦斯高瓦斯2009年度銅龍煤礦4
30、5004.636.8高瓦斯高瓦斯2010年度銅龍煤礦20003.0855.44高瓦斯高瓦斯煤塵爆炸性根據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實驗室提交的銅龍煤礦C7、C9、C11號煤層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C7、C9、C11號煤層均無爆炸危險性。煤的自燃傾向性根據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實驗室提交的銅龍煤礦C7、C9、C11號煤層煤炭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C7、C9、C11號煤層自燃傾向等級為類(不易自燃煤層)。地溫本井田屬地溫正常區,未發現熱害影響。沖擊地壓地質資料及礦方提供的資料中均沒有提及關于沖擊地壓的資料,本礦區內也無沖擊地壓的歷史記錄,礦井暫按無沖擊地壓礦井考慮。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根據貴州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貴州
31、煤礦安全監察局、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監管辦字2007345號關于加強煤礦建設項目煤與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見,該地區為突出危險區域。本礦井未做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因此本礦暫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進行設計。礦井在建井期間應及時補做各煤層突出危險性鑒定工作,并依據鑒定結果進行管理。在未進行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及鑒定工作前,礦井施工及安全管理中應對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發生的可能性引起高度重視。礦井建設過程中必須密切注意:盡量減少石門等巷道揭煤的次數和頻率;制定專門的巷道揭煤、煤巷掘進、工作面回采相應防突措施并貫徹執行;盡快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工作;礦井應盡快作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
32、,為防突設計提供依據,并委托有資質的部門作瓦斯抽采和防突專項設計。二、水文地質含水層、隔水層分布發育情況及其變化規律,滲透系數、涌水量,地表水的影響范圍,臨近礦井、部分小窯涌水及積水情況,斷層的導水性,礦井正常、最大涌水量,水文地質對礦井開采的影響。水文地質條件地形地貌銅龍煤礦地處黔西北高原,高山谷深,屬以切割作用為主,侵蝕作用為次的中低低中山地地貌類型,地形,東部和西部為山,中部為谷。山勢總體南高北低,最高山在南西面,海拔高1173.5米,最低處為礦區北界的溝谷,海拔高為665米,區內地形相對高差為528.5米,礦區附近的最低侵蝕基準面,為北界外附近的五馬河河床,海拔高為631米,地下潛水位
33、在此標高以下。礦區中部由南向北深切的溝谷溪流,流出礦區北界后注入五馬河。該區屬長江流域區域上屬中低低中山侵蝕高原山地地貌。五馬河(赤水上游干流)位于礦區北界外附近,為區域上的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631米,底板含水層地下水排泄于該河床。礦區地表總體上南、西高,北、東低,主要為高山斜坡,其間發育有沖溝、陡崖及洼地等。最高點為礦區南西界附近的一座山頭,標高為1173.5米,最低點為北面溪流河床,標高665米,地形高差528.5米。山體走向大致為東西向。氣象礦山位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適中。該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037.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3.9毫米,
34、年最小降水量為825.4毫米。整體上講年內降水量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勻,雨季時節為五月至十八,雨量達82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85.12%,汛期最長連續降水15天,降水量達176.2mm,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份為枯水季節。地表水礦區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五馬河(赤水上游干流)位于礦區北界外附近,為區域上的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631米,里石溝為礦區中部由南向北深切的溝谷溪流,流出礦區北界后注入五馬河。地層含、隔水性第四系(Q)孔隙含水層分布于該區的斜坡,洼地和平緩地帶,主要為耕植土和粘土,結構疏松,透水性強,富水性弱,為孔隙含水層:厚05米。對礦床充水一般沒有影響。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T1m)巖溶
35、裂隙含水層:巖性為深灰色細晶灰,厚度>150米,巖溶發育,調查泉點1個,涌水量為0.791/s;出露標高為872米。為巖溶含水層,該層富水性較強,但含水不均勻。對礦床充水影響不大。三疊系下統九級灘段(T1y3)隔水層:上部為淺紫,紫色、暗紅色泥巖,中上部夾灰色灰巖,分布于礦區的中部,厚230米。該層富水性弱,隔水性好;為裂隙含水層,對礦床充水影響不大。三疊系下統玉龍段(T1y2)巖溶裂隙含水層: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灰巖,夾泥質灰巖、泥灰巖,出露泉水點一個,涌水量為3.101/s,泉水出露標高764米。巖溶發育,為巖溶含水層,對礦床充水有間接影響。三疊系下統沙堡灣段(T1y1)隔水層:分布在
36、礦區的中部,為黃色、黃灰色鈣質泥巖,夾薄層泥質灰巖,富水性弱,因厚度薄,隔性能差,厚13米。上二迭統長興組(P3c)巖溶裂隙含水層:常出露形成陡坡和陡崖,巖性為灰、深灰色厚層至塊狀晶粒狀灰巖,含燧石結核,巖溶發育,厚4550米。為巖溶含水層,對礦床充水有間接影響。在今后的采煤過程中,該層地下水有可能通過含煤巖系等通道直接進入礦井,對礦床產生充水影響。上二疊統龍潭組(P3l)裂隙含水層:為區內的含煤巖系,煤層賦存于該巖系的底部,直接頂板粉砂巖和粉砂質泥巖,富水性弱,厚度85米。為裂隙含水層,為礦床直接充水的含水層,對礦床的充水影響較大。二疊中統茅口組(P2m)巖溶裂隙含水層:巖性為深灰色細晶灰,
37、厚度>100米,巖溶發育,調查泉點2個,涌水量為2.4730.6251/s;出露標高為838874米。為巖溶含水層,該層富水性較強,但含水不均勻。在深部地下水承壓性向礦井充水的可能性大。斷層導水性礦區內地層呈單斜產出,據采煤巷道揭露,煤層傾角一般在53°左右。斷裂不發育,僅在龍潭組含煤巖系中見小型斷裂,斷距小,對煤層連續性破壞不大。上述各條斷層破碎帶本身的富水性較弱,但老窯水及地表水在斷層的溝通作用下,對礦井構成充水通道,在礦井開采過程中應引起重視。應留足防水保護煤柱,嚴格持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針。老窯積水礦區范圍內老窯較多,開采歷史悠久,一般沿煤層露頭開采,頂板穩定性
38、差,多用木架支護,現大部分坑口都已垮塌封閉。據訪問資料,老窯水動態變化很大,受大氣降水抑制,鄰區礦井開采過程中遇老窯時,坑道水驟增,并出現過老窯突水事故,在煤礦開采過程中應對老窯積水引起注意。礦井充水因素分析充水水源地表沖溝水區內的地表水除大氣降水外,主要為泉水和溝流溪水,小龍井和堡堡上附近,分別出露有一個泉點,茅口組(P2m)灰巖層頂部流出,為當地村民的飲水水源。為采煤井巷的間接充水水源。礦區中部由南向北流的里石溝為常年流水的溪流,有一定的水流量,目測流量為15.00升/秒,雨季流量可達300升/秒,縱流全礦區,也是今后煤礦井,間接的充水水源之一。對礦床有可能造成充水影響。第四系孔隙水礦區內
39、覆蓋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對煤礦開采影響小。龍潭組弱裂隙含水層該組主要為碎屑巖,富水性總體微弱,在構造裂隙帶發育的地段,含水量相對會較大,礦床開采到這些地段,礦井涌水量會比正常涌水理增大。該組為煤礦礦床開采的直接充水水源。采空區積水本礦已經過多余年的開采,原銅龍煤礦形成大面積的采空區。由于龍潭組以砂、泥巖為主,深部風化裂隙弱,起一定的隔水作用,使采空區易形成積水。從而成為懸在擬開采礦段頭上的水患,可能成為礦井直接突水水源。充水通道巖石天然節理裂隙礦區內的直接充水的龍潭組含煤地層在接近地表附近,巖石風化節理、裂隙很發育,而深部發育成巖或構造節理、裂隙,它們是地下水活動的通
40、道,并溝通上覆含水層與含煤地層的水力聯系。采礦冒落裂隙采煤活動產生大量的采礦裂隙,三層可采煤層的頂板和底板均為軟弱巖組,礦井及采空區易坍塌,地壓對圍巖破壞嚴重,易誘發突水通道。斷層破碎帶區內目前未發現較大構造,斷層破碎帶影響較小。未來礦床開采中,人工采礦裂隙大量出現,改變了斷層帶附近應力場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場,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斷裂帶進入礦井。區內未發現斷層,僅存在裂隙和節理,并有裂隙水出現,對礦床開采沒有直接的影響。但由于老硐較多,且礦區地表匯水面積較大,應防止生產礦井及老硐積水和涌水。老窯采空區礦區內老窯,其廢棄采面或巷道會成為老窯水、采空區積水、部分地表水進入礦井的通道。巖溶管道礦區內
41、各組灰巖含水層局部地段可能發育巖溶管道,當它們被斷層溝通與下伏煤層聯系時,也會成為礦井充水通道。充水方式由于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露頭分布不廣,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不強,為中等弱含水層,充水通道主要以巖石原生和采礦節理、裂隙為主,規模一般不大,少量為老窯、采空區巷道、巖溶管道導水,因此目前礦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滲水、滴水、淋水為主;礦井進一步向深部開采后,有從上部采空區積水及下部承壓水突水的可能。水文地質類型根據貴州省有色地質遵義勘測院2008年4月提交的貴州省仁懷市五馬鎮銅龍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區內開采煤層的準采標高為1200至300米,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為標高631米,開采煤層的直接頂板和上覆巖層
42、為一套泥質粉砂巖和粉砂質泥巖,主要屬裂隙含水層,對礦床產生直接充水影響,根據現行規范的劃分,該礦區C7、C9煤層礦床水文地質勘查類型為第二類第二型,即為裂隙含水層為主,頂板間接進水、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礦床。C11煤層礦床水文地質勘查類型為第二類第一亞類第二型,以基巖裂隙充水為主,含煤地層頂、底巖溶充水為輔的,水文地質條件中等至復雜的充水礦床。”煤礦準采標高1200300m, 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約為631米,開采最低侵蝕基準面上部的煤炭,直接充水水源主要為頂部的碳酸鹽巖巖溶水、基巖裂隙水、老窯采空區積水、地表沖溝水。開采最低侵蝕基準面下部的煤炭,底部承壓水突水的可能性很大,故本礦區屬于以
43、裂隙巖溶充水為主,在開有最低侵蝕基準面631m標高以上時,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開采631m標高以下時,水文地質條件趨向于復雜。礦井涌水量根據地質報告和業主提供的相關資料,選擇比擬法對礦井涌水量進行預測。根據銅龍煤礦近期提供的現狀開采條件涌水量實測資料,采用比擬法進行估算未開采區域的礦井涌水量:Q=Q1×式中:Q預測礦井涌水量(m3/d)Q1礦井現狀實測涌水量(m3/d)F礦區開采面積(km2)F1現狀礦井實際采區面積(km2)S預測未來地下水位下降值(m)S1礦區現狀水位降深值(m)銅龍煤礦礦井涌水量估算成果表井巷控制面積(km2)地下水位降深(m)實測礦井涌水量(m3/h)
44、預測礦井未開采區涌水量(m3/h)F1FS1SQ1旱 Q1雨Q旱minQ雨max0.20.7200400307079.37185根據計算結果,設計考慮礦井所處區域、老窯及采空區等諸多因素,礦井在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以上(950m標高以上):暫取礦井正常涌水量為80m3/h,最大涌水量為190m3/h。礦井在向下開采時,必須根據現場涌水量重新估算估算礦井涌水量,選取相應的排水設備。礦井生產建設過程中必須進行礦井水文地質的詳細調查及礦井涌水量的詳細實測,并根據實測數據選擇合適的排水設備。地質報告對井田內斷層描述不詳,其產狀、導水特性、瓦斯賦存情況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斷層附近井巷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探放水
45、工作,嚴格做到“有掘必探,有疑必停”,確保施工安全。同時要加強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水文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礦區主要水害是地下水、老窯積水和采空區積水。礦區采煤較長年限后,采空區變大,積水面積更大,改變當地水環境問題將更加突出,所以在今后的開采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巖石滲水情況,必要時打超前鉆進行探測和放水排險,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資料評述地質資料提供的礦井水文地質情況較簡單,未對涌水量、含水層含水性、含水層與開采煤層關系、老窯、采空區的分布及積水情況等作詳細調查。礦井必須進一步加強水文地質工作,詳細調查老窯、歷史采空區分布及積水情況,并將調查結果標于井上下對照圖上。同時對井下涌水量進行動態觀測,切
46、實弄清地表水和地下水、礦井充水因素、含水層富水性、礦井涌水量等資料。煤層頂底板C7煤層:偽頂為0.200.50米厚的含炭質泥巖,不穩定,直接頂板為粉砂巖,穩定性差,底板為粉砂質泥巖。C9煤層:頂板為泥巖,底板為粉砂質泥巖,穩定性差。C11煤層:偽頂為0.200.50米厚的含炭質泥巖,直接頂板為粉砂巖、細砂巖,穩定性中等,底板為質粉巖。綜上所述,各煤層的頂、底板均為不穩定巖層。根據本區和鄰區資料,其工程地質條件中等類型三、其他表1-3 礦井地層一覽表地質年代巖層總厚度(m)巖層組成及特征含煤層數及厚度備注代紀統二疊系中統茅口組(P2m)大于100m巖性為淺灰灰色中厚層狀粉晶灰巖、含生物碎屑灰巖,
47、產腕足類、蜒科等生物化石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91.68米巖性由灰、灰黃色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線)組成C7米 C9 2.8米C11 1.7米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3c)51.45米由灰、深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團塊灰巖、粉晶灰巖夾鈣質粉砂巖,含腕足類、腹足類等化石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T1m)大于250米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細晶灰巖,白云質灰巖三疊系下統夜郎組(T1y)大于300m下部巖性為灰黃、灰色頁巖;中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灰層、含泥質灰巖;上部為灰綠色、灰色、紫灰色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灰巖等表1-4 斷層特征表序號名稱性質斷層面走向斷層面傾向傾角
48、落差(m)水平斷距(m)影響范圍123表1-5 可采煤層特征表煤組煤層煤層厚度(m)煤層間距(m)煤層結構頂底板巖性穩定性傾角(度)容重(t/m3)備注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夾矸層數夾矸總厚()頂板底板C70.921.231.0012.214.513無無粉砂巖泥巖較穩定53C92.703.502.8020.123.622無無泥巖粉砂巖穩定53C111.601.801.70粉砂巖粉砂巖穩定53第二章 采區儲量與生產能力第一節 采區儲量計算采區內的工業儲量及可采儲量,確定設計損失量(附儲量計算表表2-1及計算基礎表)。表2-1 儲量計算表煤層名稱工業儲量/萬t煤的損失量,/ 萬t采出率/%可采儲
49、量/萬t厚度損失其他損失名稱數量地點數量C7C9C11第二節 采區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一、采區生產能力確定采區設計生產能力、并說明確定的依據。二、服務年限采區生產能力的遞增期、遞減期、正常生產期、采區的服務年限(要符合有關規定)。三、采區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的驗算采區服務年限是指礦井正常生產的時間,以年計。為了使礦井建設工程和設備投資以及因該礦井而建立的工業和服務設施的建設投資等發揮最大的效能,采區服務年限和采區生產能力應相匹配,應符合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規定。四、采區生產能力的確定確定采區生產能力是采區設計的一項主要任務,是進行礦井各系統和環節設計的前提和基礎。礦井生產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在確定
50、時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1影響采區生產能力的主要因素(1)采區儲量:指采區可采儲量。(2)礦床賦存條件:指影響礦床開采的工業特征。 (3)開采技術條件:指可以采用的采礦技術和生產裝備。(4)經濟條件:指可用作礦井建設和生產經營的資金。(5)技術與管理人才條件:主要指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人員及工人的素質和能力。2采區生產能力的確定根據采區儲量,按照礦井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的匹配關系進行確定。(1)綜合考慮礦床賦存條件、礦井可利用的技術、經濟及人才條件等,確定每個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藝、采礦參數、工作面的生產能力及礦井同時生產的各種工作面的數目。(2)比較以上兩個能力,一般取較小的一個值作為采區生產
51、能力。第3章 采煤方法3.1 采區地質概況一、設計任務1說明設計采區在井下的位置、范圍及與地面的相對應關系。分析井下開采對地面重要建筑物、河流、水體等的影響,煤層露頭破壞情況,周圍有無火區、水淹區等情況。2說明設計采區煤層特征、煤質情況以及對開采會造成影響的其他地質因素。根據資料分析說明煤層特征: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夾矸位置層數、及厚度,煤層平均傾角,頂底板圍巖性質、構造、節理變化規律;煤層性質:硬度、容重,煤質品種、用途,煤層瓦斯、煤塵、自燃發火期以及含水性等開采其它影響因素等。二、要求利用相應的地質資料開展設計3.2 采區巷道布置一、設計任務1確定區段參數工作面長度、區段煤柱尺寸、順槽寬
52、度.2進行區段劃分3進行采區巷道布置確定采區上山(下山)的數目及位置、區段平巷布置、采區車場形式、裝車站布置、采煤工作面接替以及進行采區運輸、通風、供電等生產系統設計。二、采區上山(下山)的確定薄及中厚煤層的采區上山根據條件應設計為兩條,一條運輸上山,一條回風上山。近距離煤層群和厚煤層的采區上山根據條件布置在煤層中或煤層底板中,兩條上山間距為20m30m。當有通風等其它特殊要求時可增加一條上山。三、區段平巷的布置四、采區車場形式選擇 采區上部車場、中部車場、下部車場形式選擇。五、采區內工作面的接替1進行工作面編,工作面編號可采用四位數碼:第一位數字為水平序號;第二位數字為煤層編號;第三位數字為
53、采區序號;第四位數字為采區內工作面序號。2根據采區生產能力確定同時生產工作面數目。3安排工作面接替順序。六、采區巷道布置1采煤工作面長度及區段斜長本部分要求說明采煤工作面長度、區段斜長、區段數目、護巷煤柱寬度。2采區上山(下山)的位置(1)采區上山(下山)位置的要求采區上山(下山)是采區的主要巷道,應以有利于采區生產和巷道維護作為確定其位置的主要依據,同時考慮其經濟效益。上山(下山)根據層位可分為:巖層上山(下山)和煤層上山(下山)兩種形式。(2)采區上山(下山)在下列情況下,可以考慮在煤層中布置:對于開采單一煤層,薄及中厚煤層的采區,采區服務時間短;開采只有兩個分層的單一厚煤層采區,開采深度
54、小,頂底板巖石比較穩定,煤質在中硬以上,上山不難維護時;聯合布置采區,下部為維護較好的薄及中厚煤層時;為部分煤層和區段服務的,維護年限不長的專用通風或運煤上山。對于單一厚煤層和聯合布置的采區,一般應將上山布置在煤層底板巖石中。但如果下部煤層的底板巖層距涌水量特大的含水層很近,不能布置上山,或者當上山只為采區上部煤層或部分區段服務,開采下部煤層便廢棄不用時,可以考慮把上山布置在煤層群的中部或上部。3采區上山(下山)的數目采區上山(下山)至少為兩條,一條為運輸上山,一條為軌道上山(同時兼做通風和行人)。在生產能力很大的特厚煤層采區;聯合布置的采區;產量較大,瓦斯涌出量也很大的采區,特別是下山采區;產量較大,經常出現上、下區段同時生產,需要簡化通風系統的采區,運輸上山和軌道上山均布置在底板巖石中。需要探清煤層情況,或為提前掘進其他采區的巷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學知識結構試題及答案
- 特長隧道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行政管理與環境可持續性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結合試題及答案
- 公共關系與品牌形象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汽車行業芯片短缺應對策略與產業鏈安全分析報告
- 管理者的影響力提升與團隊建設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與政治環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關系學課程評價試題及答案
- 建筑工程考試強基計劃試題及答案
- 技術報告審簽表
- GB∕T 25684.5-2021 土方機械 安全 第5部分:液壓挖掘機的要求
- 大學無機化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版) 第17章 鹵素—— 內蒙古民族大學)
- 中國基層胸痛中心認證標準(第三版)
- 雞的解剖步驟及病
- 噴涂件檢驗通用規范
- 石方爆破及安全施工工藝流程圖
- 市場部經理年終總結PPT模板
- 醫院版LIS操作手冊(共84頁)
- 優秀畢業設計精品]語音放大電路的設計
- MT103的欄位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