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_第1頁
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_第2頁
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_第3頁
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精品文檔.比喻、比擬和擬人的區別,不少同學沒有搞清楚,在答題時似是而非,故失分較多。現將比喻、比擬和擬人相關知識作簡要介紹。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達更加生動鮮明的修辭手法。比喻就是常說的“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間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從的關系。(二)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組成。(三)條件: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

2、能構成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四)種類: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仿佛、猶如、如同”等連接,有時后面還有“似的”“一樣”等詞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又叫隱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等于、變成、化為”等連接,有時暗喻不用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蟑。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為:甲代乙。例如: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曹植)。二、比擬(一)概念:比擬是把物擬作人(擬人)或把人擬作物(擬物),把

3、甲事物摹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幾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二)種類:1、擬人。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擬作人的修辭手法。例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例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三、區別(一)從結構上區別從語法角度看,可用抓主干、理枝葉的辦法,從句式結構來區別比喻句和擬人句。擬人不能出現“像”字,例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

4、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風溫柔地撫摸著你。楊柳風即春風,例兩句的本體都是“春風”。但句的喻體“母親的手”在句中出現了,全句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像”構成,是比喻句;而句的擬體“人”卻沒有在句中出現,全句只由本體和描寫擬體的詞語“溫柔地撫摸著你”構成,是擬人句。也就是說,比喻重點在“喻”,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部分,喻體在句中一定要出現;擬人是仿照人,由本體和描寫擬體的詞語構成,重點在“擬”,而擬體(人)則在句中不出現。比喻句,特別是比較復雜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詞,沒有其它的動詞,陳述主語的動詞一般是描寫事物的,或者受動者是物。擬人句中,陳述主語的動詞一般是描寫人物的。當然,并不

5、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詞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二)從內容上區別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從內容上看,運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喻體必須出現,不能省略。本體不一定出現,如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如:雨扯天扯地下著地上射起無數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喻體是箭頭、瀑布

6、,本體沒有出現,分別是雨點和屋檐水。運用比擬,本體(被比擬的事物)必須出現,擬體(比擬的事或人物)不出現,一出現就成了比喻。比擬只是臨時把擬體的某種品格特征賦予本體。如:勇敢的海燕。只出現本體“海燕”,擬體(人)沒出現。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銀燭照紅妝。這是蘇軾海棠詩中的名句。這里蘇軾把海棠當作一位“紅妝”美女了。前一句中本體是“花”,擬體“人”沒有出現。如果說“海棠像人一樣睡去”那就是比喻了。(三)從性質來區別1、比喻與比擬客觀基礎不同。比喻構成的客觀基礎是相似性,比擬構成的客觀基礎是仿照性。“擬”就是仿照的意思。比擬不要求兩者有相似性。如“勇敢的海燕”是把“海燕”當成具有人物的勇敢行為來寫的

7、,因而是擬人。“海燕像勇士”是說海燕在不怕危險、有膽量這一點上與勇士是相似的,因而是比喻。2、比喻與比擬側重點不同。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從。如“紀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紀念碑。比擬是以乙當甲,重在“擬”,甲乙彼此交融,渾然一體。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擬為人。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系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感知事物。比擬即摹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謂、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的、有感情的;它比甲

8、事物具體實在,于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志。四、修辭的作用1、比喻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作用有:  化平淡為生動; 化深奧為淺顯; 化抽象為具體; 化冗長為簡潔。2、比擬寫喜愛之物,可以把物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寫憎恨之物,可以把物寫得丑態畢露。比擬的作用有:  色彩鮮明;  描繪形象;  表意豐富;  充滿情味。在古詩中,把物人格化,還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如劉頒的詩新晴中“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寧靜閑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又如楊萬里的詩暮熱游荷池上:“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詩中“荷花”被西風吹動而深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嬌羞之態,把“荷花”當作有生命、有靈魂的少女;基調活潑有趣,文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