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_第1頁
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_第2頁
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_第3頁
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_第4頁
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項目概況一、自然地理概況該項目測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XXXXXXXX,屬于高山地區、地勢起伏較大,通視條件較差,給控制測量及地形測量帶來較大的困難。二、項目內容該項目為XXXXXXXX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主要內容有:(一)、控制測量,布設約6平方公里的E級或一級GPS控制網。(二)地形測量1、 對測區范圍內的地形地貌進行全面測繪,比例尺為1:1000。2、 編制1:1000比例尺地形圖。 第二章 項目進度安排根據測區的具體情況,各工序作業進度安排如下:序號項目內容投入設備完成時間1控制測量靜態GPS接收機8臺;動態RTK GPS 1+1 3套,全站儀5臺;水準儀2臺;南方D

2、S3水準儀3臺預計需要4天2地形測量軟件6套預計需要13天第三章 已有資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資料根據GPS(E)級控制網,該網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1.5cm,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為:1/185590)作為測區首級控制起算點。2圖件資料用已有測區1:1萬地形圖, 作為本次測量工作的選埋、埋石、控制點聯測提供參考。第四章 坐標高程系統及技術標準一、坐標高程系統1、平面坐標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2高程系統采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二、技術標準執行的技術標準及文件:序號標準名稱標準代號標準等級1城市測量規范CJJ 8-99行業標準2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 1002-95行業標準3數字測

3、繪產品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GB/T18316-2001國家標準4城鎮地籍調查規程TD1001-93行業標準5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1995國家標準61:500、1:1000、1:2000地形數字化規范GB/T17160-1997國家標準7大比例尺地形圖機助制圖規范GB14912-94國家標準第五章 控制測量一、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平面坐標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高程采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二、平面控制測量(一)平面控制點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一、二級控制點相對于起算點的最弱點點位中

4、誤差不得超過±5cm。(二)一、二級GPS控制網控制測量1一、二級GPS控制網布設 該測區E級GPS控制網共布設12點,平均邊長 0.6 km;E級GPS控制網基礎下加密一級GPS控制網,共布設約60 點,平均邊長 0.2 km。2選點、埋石GPS點之間由于邊長較長,原則上不要求相互之間通視,但為了便于以后的發展使用,每個控制點至少有一個方向與同等級或高一等級的控制點通視;同時點位還應滿足以下要求:視野開闊,通視條件好,便于發展;堅實穩定,易于永久保存;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200米和高壓輸電線路50米;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角滿足GPS觀測條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條件的舊有控制點可利用

5、其標石和覘標。3外業觀測外業使用南方靜態GPS9600和動態RTK GPS S82接收機進行靜態定位模式觀測。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按照有關GPS技術規程執行。觀測時應認真、仔細、正確填寫測量手簿,天線高要兩次量測,較差不得超過3mm,最后取中數使用,天線高記錄不得劃改;可不記錄氣象數據。4數據處理及平差基線解算及平差使用GPS接收機隨機軟件:HDS2003 數據處理軟件包或其他商用軟件。GPS控制網主要技術要求:(1) 相鄰點間弦長精度: = ±式中 標準差(基線向量的弦長中誤差mm)a 固定誤差10mmb 比例誤差系數(三等5ppm、四等10ppm)d 相鄰點間距離(km)(2)

6、 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不應超過(3) 異步環閉合差三維坐標閉合差應滿足:n為獨立環中的邊數(4) 同步環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三等不超過3.0ppm,四等不超過6.0ppm;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三等不超過5.0ppm,四等不超過10.0ppm。(5) 網中最弱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大于±5cm。(三)一、二級控制測量1一、二級控制點的布設一級控制點在E級GPS控制點下加密,編號按阿拉伯數字順序編排,點號前冠以羅馬數字“”;二級控制點在四等GPS控制點和一級控制點下沿測區次要街道進行加密,編號按阿拉伯數字順序編排,點號前冠以羅馬數字“”。2選點和埋石一、二級控制點均應設置長久牢固的標志。位于

7、土路或堤壩上的點需埋設標石,其標石規格為:頂面12×12、高65、底面20×20的混凝土標石;位于瀝青路面上的點可打入長20cm、的鋼釬作為標志,鋼釬中心鉆一直徑為1.5mm,深5mm的洞;水泥路面上的點位應鉆一深20,直徑5cm的園孔,把測量標志用混凝土鑲嵌進去。控制點布設完之后,應在現場作較詳細的點之記,并在點位附近明顯且牢固的地物上用紅漆做好標記,以便查找和利用。3觀測與計算一、二級控制點觀測可以使用導線測量,使用2級全站儀進行方向法觀測。(1) 導線測量與計算a一、二級導線水平角觀測時按方向法進行觀測,導線兩端點一般需聯測定向角。一級導線按方向法觀測時,應按左、右角

8、進行觀測。導線觀測及主要技術要求: 向觀測法的各項限差要求 表6儀器型號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較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J28139一、二級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 表7等級附合路線長度(km)平均邊長(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 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DJ2DJ6一級300±15±524±101:14000二級200±15±813±161:10000(注:導線網結點間的長度為附合路線長度的0.7倍;n為測站數。)b邊長測量使用全站儀單程觀測平距兩測回,一測回四次讀數。一測回內讀數較差應小于10m

9、m,測回間較差應小于15mm。氣象數據可取每條邊主機端的數據,氣溫最小讀數,氣壓最小讀數為100Pa(或1mmHg)。氣象數據可直接輸入全站儀,由儀器自動進行氣象改正,但氣象觀測數據必須記錄在觀測手簿上。觀測邊長經儀器的加乘常數改正后,投影到參考橢球面并歸算到高斯平面上。c一、二級導線網的驗算及平差計算使用正規計算軟件在微機上進行,在四等GPS控制點下對一、二級導線網進行嚴密平差計算。(2) GPS測量及計算a一、二級GPS網可分別由一個或若干個獨立觀測環構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線形式組成。閉合環或附合路線中的邊數不得多于10條,不允許出現支點或支線的形式。可根據需要布設為若干個控制網。b外業使用

10、南方靜態GPS9600和動態RTK GPS S82接收機進行靜態定位模式觀測。觀測前制定好觀測計劃。觀測要求按照有關GPS技術規程執行。c觀測時應認真、仔細、正確填寫測量手簿,天線高要兩次量測,較差不得超過3mm,最后取中數使用,天線高記錄不得劃改。d基線解算及平差計算可使用GPS接收機隨機軟件或其它商用軟件進行。一、 二級GPS網相鄰點間弦長精度為: 為標準差(基線向量的弦長中誤差mm)為固定誤差(一級10mm,二級15mm)為比例誤差系數(一級10×10-6,二級20×10-6)為相鄰點間的距離(km)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不應超過異步環閉合差三維坐標閉合差應滿足:為獨立環

11、中的邊數同步環坐標分量相對閉合差不超過9.0ppm,環線全長相對閉合差不超過15.0ppm。三、高程控制測量1四等水準網布設四等水準網以國家三等及其以上等級的水準點為起算點。四等水準環線或附合于高級點的路線的最大長度不應超過80km,結點間或結點與高級點間路線長度不應超過30km。2外業觀測水準觀測使用DS3型以上等級水準儀和區格式水準標尺。水準儀、水準標尺按GB 1289891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檢驗,并進行記錄和整理,檢驗合格的儀器和標尺方能投入使用。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進行單程觀測,測站觀測順序為 “后后前前”,距離直讀,每一測段的測站數均應為偶數。記簿要求字跡清晰、美觀、正規,嚴禁連

12、環涂改和就字改字,手簿不允許出現空頁、空格現象。水準觀測的主要限差要求 表9儀器類型視距前后視距差每站的前后視距累積差DS3100m3.0 m10.0 mDS1、DS05150m視線高度基輔分劃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的差三絲能讀數3.0 mm5.0 mm3平差計算平差計算采用水準網嚴密平差程序計算。四等水準網各項精度要求如下: 表10環線及附合路線閉合差每公里偶然中誤差全中誤差最弱點高程中誤差±20 mm±±±注: L為路線長度,單位為km。4高程擬合未聯測四等水準的GPS點及一、二級控制點的高程,以聯測四等水準的控制點作為固定點,利用GPS點的大地高進行高

13、程擬合求定。為減少粗差對高程擬合的結果產生的影響,高程擬合應選擇多個擬合方案進行。對各方案擬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后,剔除影響擬合精度的粗差,選擇最佳擬合結果作為最終成果。以高程擬合法求得的GPS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不超過±4cm。第六章 地形測量一、測量的基本規定及精度要求1、平面坐標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2高程采用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3作業前對所用的各類儀器按要求進行檢驗,并做好檢驗記錄。4地形圖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基本比例尺為1:500。圖名以圖幅內的地理名稱取名;圖號注記為圖廓西南角坐標值,以公里為單位,取小數點前兩位和小數點后兩位,X在前Y在后,中

14、間加短線。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1mm;高程中誤差不大于0.1m。點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超過±0.15m;高程注記點的密度為1點/dm2以上。二、地形碎部測量該項目所有測區碎部測圖,采用全解析法進行,即使用CAS件,利用全站儀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內業使用微機進行編輯。地形地貌野外數據的采集,一般在各級基本控制點上利用全站儀極坐標法、交會法或內外分點等方法測定或用動態RTK GPS 直接測量。當控制點不能滿足地形要素野外數據采集的需要時,一般地區在圖根點上發展一級支導線(一條邊)作為測站,特殊困難地區可發展兩級,其總長不超過200m。測站點至碎部點的距離一般不大于

15、150m。地形地貌要素采集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級控制點、居民地、工礦建(構)筑物、交通、管線、水系、植被、地貌等。各等級控制點內業編輯時展繪,一律用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以下簡稱圖式)相關符號表示,圖根點一律用圖式3.1.8符號表示。(1) 房屋以墻基角為準,不得綜合,不同性質、不同高度、不同權屬的房屋應分割表示。樓房的陽臺應準確表示,落地陽臺(指最底層陽臺和地面直接接觸的)樓房主體墻以虛線表示,突出部分按實際位置以實線表示;不落地陽臺(指最底層陽臺不和地面直接接觸)樓房主體墻以實線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虛線表示。附屬在樓房等建筑物上的門廊、雨罩等只采集帶支柱的;二

16、層以上的突出樓房,底層墻基以實線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虛線表示;居民地內部小于6m2的偏房、單獨的小門樓一般不采集,與房屋毗連的小門樓可按房屋綜合采集。凡有基礎的在建房屋均應采集,并用圖式4.1.3符號表示。(2) 二層以上(含二層)的樓房應加注結構性質及層數,注記在建筑物的右下角。對于樓房層數,四周門窗處房檐的凈高在2.2m以上的算作一層,低于上述高度的不算一層。(3) 街道兩側用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搭建的不正規的臨時建筑一律不采集。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住宅區內正規的停車棚,大于6m2的要采集,并用棚房符號表示。(4) 室外樓梯要采集,并按圖式4.3.4符號表示。地下建筑物的天窗及地下室一般

17、不采集,但大面積的地下商場應采集范圍,內加說明注記,地下商場的入口按圖式5.8.3符號表示。(5) 正規的廁所、牲口房要采集,并加注“廁”或“牲”。永久性的固定垃圾臺應采集。(6) 前出廈的房屋兩側有圍墻的按房屋符號表示,否則按圖式4.3.1.3符號表示。有柱的檐廊按圖式4.3.1.1 b符號表示,拐角處的柱子準確采集,直線部分的柱子適當配置表示。(7) 居民地的圍墻一般應采集;與權屬界址有關的或沿街道兩側用于亮化的柵欄要采集,當在圖上短于1cm時不表示。(8) 加固坎上建有欄桿且無法按真實位置表示時,坎頂線與欄桿線重合表示,欄桿符號上的短線應向岸上地面一側繪制。(9) 五級以下的臺階一般不表

18、示。比例尺表示;其他以不依比例尺的符號表示。(11) 單位、村莊要注記名稱,當單位名稱過長時可注記簡稱。(12) 門牌號應注記在大門相應的位置,字頭朝北或朝西。3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1) 凡依比例尺表示的煙囪、水塔、紀念碑、塑像、寶塔、微波傳遞塔等獨立地物,按著地的幾何圖形采集外圍輪廓線,以地類界或范圍線表示,中間配置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獨立地物,符號的定位點應采集在該地物的中心位置處。(2) 宣傳櫥窗、廣告牌一般不表示,但具有方位意義的獨立、大型廣告牌應表示。(3) 路燈、照射燈一般不表示,但主要道路上的路燈要采集。(4) 居民地及企事業單位內部的水泥地一律不表示。(5) 工廠內主

19、要的露天設備(包括主要管線)要采集,以反映工廠用地性質。露天設備可只繪出范圍,內加注露天設備(圖式5.2.9)符號。4交通及附屬設施(1) 各級道路應采集,公路按其技術等級代碼以圖式6.3.16.3.3表示,并在圖上每隔15cm20cm注出公路的道路編號和鋪面材料。公路及其附屬建筑物,如橋梁、涵洞、路堤、路塹等以相應的符號表示。無房屋建筑的公共汽車站牌不表示。等級公路應繪出鋪面線、路基線,如路邊有路溝、路堤等時,路基線可省略表示。(2) 公路橋、鐵路橋、高架橋等應按規定表示,橋爪繪在懸空橋面與實地交接處,有橋名的要注記橋名。(3) 公路進入城鎮區或通過居民地時,要完整繪出。城區街道的快、慢車道

20、間的隔離欄不表示。(4) 公路平面相交時,鋪面與路肩線對應銜接。等級公路與大車路相交時,等級公路鋪面線不間斷,大車路路邊線接在等級公路的路肩線上。(5) 大型企事業單位內的正規(有鋪面材料)的內部道路要采集。(6) 大車路寬度變化不大時,一般取其平均寬度繪制。5管線及附屬設施(1) 地面上10KV(含10KV)以上的永久性高壓電力線、低壓電力線以及通訊線要采集。(2) 電線桿上的變壓器、入地線、變電室(所)要采集,并按圖式7.1.67.1.8表示。入地符號應垂直于線路的方向繪制。地下的電力線、通訊線也要表示。(3) 各種檢修井、污水篦子、閥門均不采集。室外消防拴要采集,并用相應的符號表示。(4

21、) 管道只表示架空的和地面上的主干管道,分別用相應的符號表示。架空管道的支柱或墩密集時,直線段上的可取舍,轉折處的必須準確采集。多根管道并列時,只表示主要管道,不注記根數,注記主要管道的性質(簡稱)。6水系及附屬設施(1) 人工溝渠以溝渠內側上邊緣為準進行采集,圖上寬度大于1mm時用雙線,小于1mm時用單線表示,均加流向。溝渠流入河流時水崖線如不在同一平面上,以溝邊線和同高的坎邊線相接,河流的水崖線要繪完整。人工溝渠內側不繪陡坎符號。(2) 有堤的溝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時,按有堤岸的溝渠符號表示。如堤內側未成兩層的,用單面堤符號表示;當堤的內側成兩層,頂層堤腳與溝緣間有可通行地段的,用

22、雙面堤符號表示。(3) 道路兩側的護路溝一律用人工溝渠符號表示。(4) 大面積高出地面的養魚池,外側用單面堤表示,內繪水線;中間的隔離堤表示。(5) 其它水利設施如水閘、滾水壩、攔水壩、防洪墻、輸水槽、倒洪吸等均需采集,堤頂寬度大于堤表示,否則用單線堤表示。(6) 河流應采集岸邊線。7地貌(1) 地形圖內繪等高線,展繪高程點,高程注記點的密度為圖上1點/dm2,高程注記至0.1m。高程點一般測繪在道路交叉、路面、較大單位內部的院落內等地形特征點上,地形起伏較大區域應適當加測高程點。(2) 陡坎、斜坡應區分未加固和加固兩種,陡坎是70°以上陡峻地段。7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

23、符號長線應繪至坡腳線位置。(3) 土堆、坑穴要采集,當比高大于1m時量注比高至0.1m。(1) 測區內所有的植被一律按其外圍輪廓進行采集 (2) 較大場地上的草坪以實地范圍采集,廣場、公園內的草坪用天然草地符號表示,內注“草坪”二字。第七章 地形圖繪制一、基本地形圖繪制 (1) 內圖廓線長度誤差不大于圖上0.2mm,對角線誤差不大于圖上0.3mm。(2) 圖廓點、控制點和坐標網的展點誤差不大于圖上0.1mm,其它解析坐標點展點誤差不大于圖上0.2mm。(3) 地籍圖采用CASS7.1軟件,根據測區內的圖幅信息,自動進行分幅后,疊加圖廓,使用噴墨繪圖儀繪制出標準分幅的地形紙圖。(4) 圖廓整飾及圖內注記使用的各種字體的注記大小均按規程執行,圖廓西南角測繪機關注記測圖單位。第八章 質量檢查與驗收該測區成果,嚴格執行各項技術、質量管理制度,切實執行二檢一驗制度,即作業組的過程檢查和公司級最終檢查,最后甲方組織驗收。檢查驗收的內容,按照辦法和驗收規定執行。各級檢查工作應作好檢查記錄。檢查工作應認真實施,作業組對自己的成果經100%的內業檢查并根據情況進行外業檢查后及時提交項目檢查組進行過程檢查,對過程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修改后,提交公司專職檢查人員進行最終檢查。專檢人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