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港工程設計規范jtj_212-2006_第1頁
河港工程設計規范jtj_212-2006_第2頁
河港工程設計規范jtj_212-2006_第3頁
河港工程設計規范jtj_212-2006_第4頁
河港工程設計規范jtj_212-200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港工程總體設計規范JTJ 212-20061 總則1.0.1 為統一河港工程總體設計的技術要求, 提高港口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貫徹國家 有關經濟和技術政策,適應內河運輸事業的發展需要,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內河港口的新建、 改建和擴建工程的總體設計。 對以潮汐作用為主而??績群哟盎蚝4暮涌诟?、 既有河流水文特性又受潮汐影響??亢4暮痈?, 總體設計可根據不同情況按本規范和現行行、 標準 海港總平面設計規范 (JTJ 211) 的有關規定執行。1.0.3 河港工程總體設計應貫徹節約岸線、 節約用地、 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的方針, 合理 利用資源,保護環境,防治污染。1.0.

2、4 河港工程總體設計應與江河流域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和港口總體規劃相協調。 改建 或擴建工程應重視現有港口的技術改造,充分發揮港口的通過能力。1.0.5河港工程總體設計應具備可靠的自然條件資料和社會經濟資料等。改建或擴建港口工程還應具備港口現狀及運行情況資料等。1.0.6河港工程總體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港址選擇2.1 一般規定2.1.1 港址應符合國民經濟發展和地區經濟開發的需要, 結合自然、 社會、 營運和建設等 條件進行綜合論證、比較確定。2.1.2 對適宜建港的水域、岸線及陸域應合理利用, 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則, 優先考慮港口建設的需要,并慮適當留

3、有發展余地。2.1.3 港址應選在河勢、河床及河岸穩定少變、水流平順、水深適當、水域面積足夠,并應具備船舶安全營運和錨泊條件的河段。2.1.4 港址宜具備良好的地質條件。在不良地質條件的地區建港,應進行技術論證。2.1.5 港址應充分考慮現有的及規劃的水庫、 閘壩、 橋梁和其他建筑物對河床沖淤和港區 作業條件產生不利影響。2.1.6 對需要建設專用港區或碼頭的工礦企業選址時,應同時進行港址選擇。2.1.7 港址選擇應充分考慮港口對防洪、航行安全和河道治理等的影響, 根據不同的河流類型進行河床演變分析或論證。2.2 選址原則2.2.1 港址選擇應具備下列主要資料和條件:(1) 水文、氣象、河勢、

4、地形、地質、地貌和地震;(2) 城市、防洪、交通、樞紐開發的現狀及規劃,樞紐的功能和調度運行資料,以及歷史人文資料;(3) 港口規劃、航道、船型和錨地;(4) 水源、電源、通信和地方材料;(5) 跨河橋梁、過河電纜、管道、隧道和取水等建、構筑物現狀及規劃資料,以及國防軍事設施對港口的要求:(6) 生態及環境現狀。2.2.2 平原河流港址選擇應符合下列原則。2.2.2.1 順直河段宜選存穩定深槽的下段。2.2.2.2 微彎河段宜選在凹岸彎頂下段, n 岸不宜建港。2.2.2.3 蜿蜒河段不宜建港,確需建港時,可選在凹岸彎頂下段,并應對自然裁彎或切灘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論證。2.2.2.4 分漢河段的

5、港址選擇應對漢道的穩定性進行分析,港址應選在相對穩定或發展汊道的凹岸深槽一側。 支漢河段的港址選擇, 需經論證確定。 汊道口外單一河段的港址選擇應研究分、匯流口的水力特性及河床沖淤的變化,港址宜選在相對穩定或發展的深槽一側。2.2.3 山區河涼港址選擇應研究通航水流條件和推移質泥沙運動情況等, 港址宜選在急流卡口上游的緩水段和順流區。 回流沱內建港宜選在多年沖淤變化相對穩定和流態適宜處, 并應采取合理的碼頭型式和布置。2.2.4 感潮河段的港址選擇應充分分析徑流和潮流對河床塑造的影響, 宜選在落潮流速強和流路順暢的岸段,并應符合下列原2.2.4.1 支汊或邊灘內倒套河段宜選在漲潮流動力較強、流

6、路順暢、且具有一定水深處,并應論證倒套的穩定性。2.2.4.2 利用低洼陸域或河汊建挖人式港池時,應充分考慮潮汐和泥沙對挖入式港池的影響。2.2.5 封凍河流的港址選擇應考慮冰凌的影響,避開受冰凌危害嚴重的河段。 港址宜選在凹岸流冰頂沖點的下游,必要時心在頂沖段岸坡設置防護設施。2.2.6 人工運河和河網地區的港址選擇應充分考慮水域和陸域條件,保持主航道的暢通,可利用河汊或洼地建挖入式港池。2.2.7 湖港宜選在具有天然掩護的灣內或風浪較小的地區;在河流人匯口附近宜避開來水、來沙的不利影響。2.2.8 樞紐上下游河段的港址選擇應符合下列原則。2.2.8.1 樞紐上游河段水庫港港劃:宜選在風浪較

7、小、泄洪影響小和水流條件較好的地區,并宜避開由于庫區水位變化可能引起岸坡失穩的岸段。在回水變動區選址,應對水位、 水流和河床演變等情況進行允分論證。2.2.8.2 樞紐下游河段港址選擇應考慮泄洪、樞紐運行和河床變形等不利影響。2.2.9 干、支流交匯處附近港址選擇應考慮干、支流來水和來沙的影響。2.2.10 在凸岸、磯頭或河岸凸嘴附近建港時, 應對岸線穩定性、 水深及不同水期的流速、流態、泥沙、航行安令、船舶靠離和裝卸作業條件等進行論證。2.2.11 碼頭、錨地和躉船錨位不應布鬣在水下管線限制范圍以內。碼頭、錨地與橋梁、渡槽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表2.2.1 1 的規定。碼頭、錨地與橋梁、渡槽的

8、安全距離表 2.2.1 1建構筑物名稱橋梁碼頭、錨地在上游碼頭、錨地在下游4L2L波槽注:碼頭與橋梁、渡槽的安全距離系指錨地邊線至橋梁、渡槽邊線的凈距;錨地與橋梁、渡槽的安全距離系指錨地邊線至橋梁、渡槽邊線的凈距;L為碼頭設計船型或靠泊碼頭船隊的實際長度(m):河網地區碼頭與橋梁、渡槽的安全距離可適當減小;一孔跨過通航水域的橋梁或渡槽,不受上表限制。2.2.12 碼頭與?;钣盟∷诘木嚯x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規定。3總平面設計3.1 一般規定3.1.1 港口應根據客運量、貨運量、貨種、流向、集疏運方式、自然條件、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因素合理劃分港區。3.1.2 港

9、區布攔時應考慮風向和水流流向的影響。3.1.3 港區總半而設計應在港口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港區性質、規模、裝卸工藝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遠近結合,合理布置港區的水域和陸域,并應符合下列規定。3.1.3.1 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回旋水域、進港航道和錨地等水域,可根據具體情況組 合設置或單獨設置。水域布置應滿足船舶安命靠離碼頭、裝卸作業、轉頭、進出港和錨泊等要求。3.1.3.2 在綜合性港區,散貨泊位應布置在港區常風向的下風側;石油化工泊位應布置在港區的下游岸段,并應考慮水流流向的影響。3.1.3.3 順岸式碼頭的前沿線宜利用天然水深,沿水流方向和自然地形等高線布置,并應考慮碼頭建成后對防洪、水

10、流、河床沖淤、岸坡穩定和相鄰泊位的影響等。3.1.3.4 港區陸域平麗椰簧和豎向設計心根據裝卸工藝、港區自然條件、安全、衛生、環保、防洪、拆遷、土石方工程最和節約州地等兇素合理確定,并應與城市規劃和建港的外部條件相協調。3.1.3.5 港區陸域應按功能分區布置。功能區內部布置應緊湊、合理,功能區之間應相互協調。3.1.4 改建或擴建港區的總平而設計應與原有港區相協調,充分、合理地利用原有設施,并應考慮減少建設過程中冊原有港區生產的影響。3.2 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和船舶回旋水域3.2.1 碼頭前沿停泊水域不應占用主航道,其寬度應按下列規定確定。3.2.1.1 水流平緩河段的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可取

11、2倍設計船型寬度。3.2.1.2 水流較急河段的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可取2.5倍設計船型寬度。3.2.1.3 在同泊位并靠多艘船舶時,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可取并靠船舶總寬度加1倍設計船型寬度,計算時,并靠船舶應按設計船犁考慮。3.2.1.4 當裝卸采用水上作業船舶時,碼頭前沿停泊水域應另加裝卸作業船舶的寬度。3.2.1.5 船舶??看a頭采用丁靠方式時,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度可取設計船型長度加設計船型寬度。3.2.1.6 石油化工碼頭的停泊水域寬度應適當加寬。3.2.2順岸碼頭端部泊位的水域底邊線與碼頭前沿線的夾角宜為300350,如圖3.2.2圖3.2.2順岸碼頭端部泊位的水域底線與碼頭前沿線夾

12、角示意圖1.1.3 船舶回旋水域的布置與尺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1.3.1 船舶叫旋水域宜枷置在碼頭附近,且應有足夠的水深和水域面積。1.1.3.2 當船舶回旋水域占用航行水域時應保證航行安全。1.1.3.3 單船或頂推船隊回旋水域沿水流方向的長度不宜小于單船或船隊長度的2.5倍,流速大于1.5m/s時,回旋水域長度可適當加大,但不應大于單船或船隊長度的4倍;回旋水域沿垂直水流方向的寬度不宜小于單船或船隊長度的1.5倍,當船舶為單舵時,回旋水域寬度不應小于單船或船隊長度的 2.5倍。1.1.3.4 拖帶船隊同旋水域長度和寬度可適當減小。1.1.4 挖人式港池的尺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1.4.1

13、 在港池同一側布置1個泊位時(圖3.2.4.1 ),港池寬度可按下式計算:Bc = nB +b(3.2.4-1)式中Bc挖人式港池寬度(m);n在同一斷面內港池兩側??康拇八覕?;B設計船型寬度(m); b船舶之間或船舶與對側岸壁問富裕寬度(m),可取24nl1.1.4.2 在港池同一側布置2個或2個以上泊位時(圖3.2.4-2)。圖3.2.41船舶不在港池內掉頭的港池寬度示意圖圖 3.2.4 2 船舶在港池內轉頭的港池寬度示意圖港池寬度可按下式計算Bc = (n 一 1 ) B + Bx +Bh(3.2.4-2)式中Bc挖入式港池寬度(m):n 在同一斷而內港池兩側??康拇八覕担籅設計船型

14、寬度(m):Bx船舶在港池內轉頭的回旋水域寬度(m),可取1.21.5倍設計船型長度;Bh船舶航行水域寬度(m),可取2倍設計船型寬度。當港池一側布置的泊位數小于等于3 個時,可不設航行水域,注:在同一斷面內港池兩側??康拇筒煌瑫r,式 (3.2.4.2) 中(n-l)B 應為n艘不 同船型寬度的總和減去其中一艘最小船型寬度。1.1.4.3 在港池端部順港池寬度方向布置泊位時,港池的寬度應滿足泊位長度的布置要求。1.1.4.4 在港池內進行水上過駁或設置錨地時,港池寬度可適當加寬。1.1.4.5 港池口門處的泊位不應占用航道水域。1.1.5 挖入式港池內不設船舶同旋水域時, 船舶轉頭可利用港池

15、口門外的航道水域; 當船 舶轉頭影響該航道的船舶航行時, 可在港池川門與航道之間的連接水域設置專用的回旋水域, 其回旋水域寬度應為1.21.5倍設計船型長度。1.1.6 挖入式港池口門宜選在彎道凹岸或鄰近深槽處, 并應對水流泥沙條件及鄰近邊灘的穩定性進行分析研究。 挖入式港池口門與主航道直接連通時, 在含沙量較大的河段, 港池口門軸線宜偏向航道水流方向下游,其夾角宜取300600。必要時應通過模型試驗驗證。3.3 泊位長度和碼頭長度3.3.1 碼頭泊位長度應滿足船舶安全靠離、 系纜和裝卸作業的要求 其長度可按下列規定確定。3.3.1.1 獨立布置的單個泊位的泊位長度(圖 3.3.1-1 )可按

16、下式計算:Lb = L +2d(3.3.1-1)式中Lb泊位長度(m);L設計船型長度(m);d泊位富裕長度(m)o圖3.3.1-1單個泊位長度示意圖3.3.1.2 在同一碼頭前沿線連續布置多個泊位的泊位長度(圖3.3.1-2)可按下列公式計算:Lb1 = L +1.5d(3.3.1-2)Lb2 = L +d(3.3.1-3)式中 Lb1 端部泊位長度(mj);Lb2中間泊位長度(m);L設計船型長度(m);d泊位富未&長度(m)o圖3.3.1-2連續布置多個泊位的泊位長度示意圖3.3.1.3 斜坡碼頭和浮碼頭有移檔作業(圖3.3.1-3)或吊檔作業(圖3.3.1-4)的泊位長度可按下

17、式計算:Lb = Ly +2d(3.3.1-4)式中 Lb 泊位長度(n);Ly 船舶移動所需的水域長度(m),移檔作業時取1.5-1.6 倍設計船型長度,吊檔彳業時取2倍設計船型長度;d泊位富家&長度(m) o注:其他型式碼頭有移檔作業時,泊位長度應根據裝卸工藝要求確定。圖3.3.1-3船舶移檔作業泊位長度示意圖圖3.3.1-4船舶吊檔作業泊位長度示意圖3.3.1.4 空駁待裝和霞駁待拖的輔助泊位長度應根據碼頭運營組織要求確定。3.3.2 泊位富裕長度應按下列規定確定。3.3.2.1 普通泊位的富裕長度可按表3.3.2-1取值普通泊位的富裕長度表3.3.2.1設計船型長度L(m)40

18、L<8540VL <085<L< 15200150<L <富裕長度d(m)直立式碼 頭581012151820斜坡碼頭 或浮式碼頭891516 252635注:相鄰兩泊位船犁不同時,d值應按較大船型選取。3.3.2.2 石油化工泊位的富裕長度不庶小于表3.3.2-2 中的數值石油化工泊位的富裕長度表3.3.2-2設計船型長度L (m)L< 110110VL<15035150<L<18240富裕長度(m)25注:相鄰兩泊位胎型不同時,d值應按較大船型選取。3.3.3 碼頭前沿線布置成折線或與護岸相交,轉折處的泊位富裕長度可按下列規定確定

19、。3.3.3.1 兩碼頭前沿線成折線相交時(圖3.3.3-1 ),其轉折處富裕長度可按表3.3.3-1確定。碼頭前沿線相交轉折處的富裕長度do 表3.3.3-1轉折處夾角e900< e < 12001200V e:1500e >1500富裕長度do(l.5-1.O)d0.7d0.5d注:d為泊位富裕長度(m),應按第3.3.2條確定;。為兩碼頭前沿線的夾角 (° ), 0角小于1200時,do不得小于設計船型寬度;0角小于900時,應適當加大。圖3.3.3 一 l兩碼頭前沿線成折線相交時富裕長度示意圖93.3.3.2 碼頭前沿線與護岸成折線相交(圖 3.3.3.2

20、),夾角大于等于 900時,轉折處富裕長度可取泊位富裕長度;夾角小于90O時,轉折處富裕長度應適當加大。護岸端轉折處富裕長度的起點應自岸坡線上滿足設計水深的地點起算。圖3.3.3-2碼頭前沿線與護岸相交時富裕長度示意圖do 一轉折處富裕長度(m);0 一碼頭前沿線與護岸的夾角(° )3.3.4 石油化工碼頭的船舶問距應符合下列規定。3.3.4.1 兩相鄰石油化工碼頭的船舶間距不應小于表3.3.4-1 規定的數值石油化工碼頭的船舶間距表3.3.4-1設計船型長度L (m)L< 110110VL<15035150VL<18240富裕長度(m)253.3.4.2 碼頭裝卸

21、平臺兩側或窟船內外檔??渴腔ご暗拇伴g距可不受限制,但危險性分類為甲類的柑油化上碼頭的船舶間距不應小于25m.3.3.4.3石油化工碼頭與其他貨種碼頭的船舶間距不應小于表3.3.4-2 的規定石油化工碼頭與其他貨種碼頭的船舶間距表3.3.4-2危險性類別 碼頭類型甲、乙丙位于石油化工碼頭上游的客運碼頭300位于石油化工碼頭下游的客運碼頭3000其他貨種碼頭15050 (150)注:船舶間距系指相鄰兩船舶首位間的凈距; 括號中的數值為介質設計輸送溫度在其閃點以下10c范圍內危險性分類為丙類的碼頭與其他貨種碼頭的船舶間距;500噸級以下石油化工碼頭與其他貨種碼頭船舶間距可取表中數值的50%o

22、3.3.5 石油化工泊位與錨地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表3.3.5的規定石油化工泊位與錨地的安全距離表3.3.5錨地位置危險性類別安全距離位于石油化工碼頭下游的客運碼 頭甲、乙1000丙150位于石油化工碼頭上游的客運碼 頭甲、乙、丙150注:安全距離是指停泊水域邊線至錨地水域邊線之間的距離。3.3.6 直立式順岸碼頭泊位相應的碼頭長度(圖 3.3.6-1和圖3.3.6-2 )應根據設計船型和裝卸作業要求確定,并應符合表3.3.6的規定。直立式順岸碼頭泊位相應的碼頭長度表3.3.6泊位碼頭長度Lm(m)內河駁江海輪單個泊位>0.65LL+2d連續布置多個泊端部泊位>0.65L+0.5dL

23、+1.5d位中間泊位L+dL+d注:L為設計船型長度(mj) ; d為泊位富裕長度(m),兩相鄰泊位船型不同時,d值應按較大船型選??;有特殊使用要求時,單個泊位或端部泊位的碼頭長度可適當加長;移船作業的碼頭長度應根據裝卸作業要求確定;有收尾系纜墩的直立式碼頭的長度為收尾系;T L J1J" 1L _A纜墩外側之間的長度。dLdT A 10(k5d 0.5JU 0.5dLrL圖3.3.6.1單個泊位的碼頭長度示意圖(a)??績群玉g;(b)??拷]啠┨刹坎次?乂中間泊拉)端部泊位)(中間泊位)岱)圖3.3.6.2多個連續泊位的碼頭長度示意圖(a)??績群玉g:(b)??拷]啿⒁瞬贾迷诖a

24、頭前沿線后一定距離0.300.35倍設計船長。裝卸工藝、窟船設備和堆貨情況3.3.7 墩式碼頭首尾系纜墩位置應根據系纜要求確定, 處??看罩行膯柧鄳獫M足船舶靠泊及裝卸作業要求,可取3.3.8 斜坡碼頭和浮碼頭的窟船主尺度應根據靠泊船型、等確定并應符合表3.3.8的規定窟船主尺度表3.3.8碼頭類(m)窟船長度鋼質窟船鋼筋混凝土窟船Ld/ DdDdBd /DdLd/Ld/Dd頭貨運碼)L(0.65-0.805)< 45(3)< 7(6.5< 30<5頭客運碼)L(0.70-0.90注:L為設計船型長度 (nj) , Ld為窟船長度(m), Bd為窟船寬度(m), Dd為

25、窟船型深(m); 甲板下艙內存放干貨的窟船采用括號中數值。3.4 碼頭設計水位和高程3.4.1 碼頭設計高水位應根據河流水文特性、淹沒影響、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和渠化梯級運 行調度等情況綜合研究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3.4.1.1 平原河流、河網地區和山區河流碼頭設計高水位應按表3.4.1確定。平原河流、河網地區和山區河流碼頭設計高水位表3.4.1碼頭受淹損 失類別碼頭設計高水位平原河流河網 地區山區河流重現期(a)斜坡式、直立式重現期(a)分組直立式多年歷時保證率(%)高水級低水級一50200.510 30二2010l三1032注: 碼頭受淹損失分類:一類:碼頭受淹將造成牛產、貨物和設備重大損

26、失的碼頭: 二類:碼頭受淹將造成生產、貨物和設備一定損失的碼頭; 三類:碼頭受淹將造成生產、貨物和設備損失較小的碼頭。 對山現高于碼頭設計高水位歷時很短的山區斜坡式碼頭和直立式碼頭,經論證 后,其碼頭設計高水位可適當降低。多年歷時保證率可采用綜合歷時曲線法計算,其計算方法見現行行業標準內河航道與港口水文規范(JTJ 214) o3.4.1.2 潮汐影響不明顯的感潮河段碼頭設計高水位應按表3.4.1中“平原河流、河網地區”規定的重現期確定:潮汐影像明顯的感潮河段碼頭設計高水位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海港水文規范(JTJ 213)的有關規定確定。 3.4.1.3湖區碼頭設計高水位心根據所處河流及碼頭受淹損

27、失類別按表3.4.1確定。運河碼頭設計高水位應根據綜合利用的要求并結合表3.4.1的有關規定確定。3.4.1.4 樞紐上游河段碼頭設計高水位可根據樞紐壩前正常蓄水位或設計擋水位時的沿程回水曲線確定,并應計入河床可能淤積引起的水位抬高值,當該值低于表3.4.1規定的數值時,應按表3.4.1確定;樞紐下游河段碼頭設11高水位可按表3.4.1確定,并應考慮樞紐運行對河段的沖淤影響。 3.4.1.5封凍河流碼頭設計高水位可視所處河流類別、碼頭受淹損失類別和樞紐運行情況等根據第3.4.1.1 款第3.4.1.4 款的規定確定。計算多年歷時保證率時通航期應以全年總 天數減去封凍和流冰的天數。3.4.2 碼

28、頭前沿設計高程應考慮碼頭的重要性、設計船型、裝卸工藝、碼頭布置及型式、前后方高程銜接條件、地形、地貌和工程投資等因素,并應結合下列情況分析確定。3.4.2.1 碼頭前沿設計高程應為碼頭設計高水位加超高,超高值宜取0.l-0.5m o3.4.2.2 港區自然地面較高或裝卸工藝有特殊要求時,碼頭前沿設計高程可適當提高。3.4.2.3 受鐵路、道路及銜接高程的限制,碼頭前沿設計高程可適當調整。3.4.2.4 波高較大的庫區、湖區和河面開闊的港口,碼頭前沿設計高程可適當提高。3.4.2.5 擴建或改建工程,碼頭前沿設計高程宜與原港區陸域高程相適應。3.4.3 碼頭設計低水位應1j所在航道的設計最低通航

29、水位相一致,并應符合下列規定。3.4.3.1 平原河流、山區河流、河網地區、湖區和潮汐影響不明顯的感潮河段,碼頭設計低水位應按表 3.4.3確定,多年歷時保證率可采用綜合歷時曲線法計算。碼頭設計低水位的多年歷時保證率表3.4.3設計船型噸級1 00 < DWT<500500<=DWT<=10DWT>1 000DWT (t)(30多年歷時保證95 9098 95=>98率(%)98%注:運輸特別繁忙的河網地區設計低水位多年歷時保證率不小于3.4.3.2 潮汐影響明顯的感洲河段碼頭設計低水位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海港水文規范(JTJ 213)采用低潮累積頻率90%勺潮

30、位。3.4.3.3 運河碼頭設計低水位應根據綜合利用的要求并結合表3.4.3有關規定確定。3.4.3.4 樞紐上下游河段碼頭設計.低水位宜取碼頭所在河段當地航道的設計最低通航水位。3.4.3.5 封凍河流和湖區碼頭設計低水位可按第3.4.3.1款第3.4.3.4款的有關規定確定。3.4.3.6 碼頭下游灘險整治將導致7馮頭前沿水面下降時,確定設計低水位應考慮水面下降的影響。3.4.4 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3.4.4.1 平原河流、山區河流、運河和潮汐影響不明顯的感潮河段的碼頭前沿設計水 深,可按下式計算:Dm = T + Z + AZ(3.4.4)式中Dm-碼頭前沿設計水深(

31、n);T船舶吃水(m),根據航道條件和運輸要求可取船舶設計吃水或枯 水期減載時的吃水。 設計船型為進江海船時, 船舶吃水還應考慮由于咸淡水密度差而增加的吃水 值,海水密度按 1.025t/m3 計;Z龍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可按表3.4.4選用; Z其他富裕深度(m)o龍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 表3.4.4設計船型噸級DWT(t)1 00苫豈 DWT<500500 wDWTC 3000河床土質0.200.30質石質0.300.50注:設計船型載貨量大于3000t時,Z值可適當加大;碼頭前沿河底有石質構筑物時, Z值應按石質河床考慮。3.4.4.2 其他富裕深度,應考慮下列因素取值:(1

32、)波浪富裕深度,足岡波浪作用導致船舶下沉量的富裕深度。對波浪較大的河口、庫區、湖區和水域開闊的港L1l '內波浪推算,按現行行業標準內河航道與港口水文規范(JTJ214)執行;(2)散貨船和油輪碼頭,岡船舶配載不均勻成增加船尾吃水,其值取 0.100.15m:碼頭前沿可能發生回淤時增加備淤的富裕水深。備淤富裕深度根據回淤強度、 維護挖泥間隔期及挖泥設備性能確定,其值不小于0.2m。3.4.4.3 潮汐影響明顯的感洲河段,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的確定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海港總平面設計規范(JTJ 211 )內有關規定。進港航道3.51.1.1 當碼頭前沿停泊水域緊鄰主航道時, 可不設專用的進港航

33、道。 挖入式港池與河流或湖區主航道問應設進港航道; 當在河流漢道內布置碼頭時, 碼頭上游或下游汊道應按進港航道設 計。 3.5.2進港航道應滿足船舶或船隊在主航道與港口泊位之間安全航行進出的要求。1.1.3 進港航道采用仇)向或雙向航道應根據船舶航行密度、進出港船型比例、航道長度、地形地質條件、助航設施和交通管理等因素,經技術經濟論證確定。1.1.4 進港航道的選線應選取路徑短,利用天然水深, 并應結合風向流向、 地形地質、沖淤演變、船型和港口總體規劃等,對進港航道的使用要求、施工條件、工期、造價及維護挖泥費用等進行綜合分析確定。1.1.5 進港航道宜順卣布置, 避免多次轉向。 兇地形地質條件

34、的要求需要布置為曲線形時,應滿足船舶安全通視距離的要求, 宜采取減小轉向角、 加長兩次轉向間距、 加大轉彎半徑等措施。1.1.6 冰凍港口進港航道選線應考慮排冰條件和冰凌對船舶航行的影響。1.1.7 進港航道位丁受潮汐影響的河口地區時, 應考慮河流動力、 海洋動力和泥沙對進港航道的影響, 進行河床演變穩定性分析, 必要時應進行模型試驗, 并在試驗和綜合分析的基礎 上采取適當的丁程措施。1.1.8 進港航道位于河流漢道內時, 應根據通航要求, 對汊道的演變進行分析論證, 必要 時應進行模型試驗。1.1.9 進港航道進入主航道的走向宜偏向主航道的下游方向, 進港航道人口段的軸線與主航道水流方向的夾

35、角(圖 3.5.9 ),在河網、運河地區宜取 600-900 ,在含沙量較大的河段宜取 300-600 ,必要時應通過模型試驗驗證。1.1.10 進港航道人口與主航道的連接形式應符合下列規定。1.1.10.1 流速較小、 含沙量較少的河網地區或運河的主航道, 進港航道入口宜采用喇叭形。1.1.10.2 含沙量較大的河段, 人口處寬度和形式應根據設計船型、 進出港船或船隊的密度等因素確定,必要時應采取防淤、減淤措施。1.1.10.3 進港航道與主航道連接處的設計應考慮安全航行的無障礙視域, 進港航道中的船舶和主航道中的船舶心在一定范岡內互相通視, 并心滿足反應的時間差和控制停船要求的距 離。1.

36、1.11 進港航道的尺度應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內河通航標準 (GB 50139) 和航道整治工程技術規范 (JTJ 312) 的有關規定確定。有海船通行的進港航道,其尺度可按現行行業標準海港總平面設計規范 (JTJ 211) 內有關規定確定。3.6 錨地3.6.1 錨地系泊方式應根據港口生產要求、自然條件、 河流水文特性、 水域條件和船型等因素選擇。3.6.2 錨地位置的選擇利布援應符合下列劃定。3.6.2.1 錨地宜選在泥質或泥砂質河段。不宜選在硬粘土、硬砂土和走砂、淤砂嚴重的河段。3.6.2.2 錨地應選在水流半緩、風浪小和水深適宜的水域。在風浪較大的河段,宜選在最大風速的風向的上風側。3.6

37、.2.3 錨地宜靠近港區,但不應占刖主航道或影響碼頭的裝卸作業及船舶調度。錨地與橋梁、渡槽的安傘距離應符合第 2.2.11 條的規定。3.6.2.4 石油化上船舶的錨地應布置在港區下游,并應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3.6.2.5 當固定鋪地不能適應令年使用要求時,應根據需要分別選設枯、中、洪水期錨地。3.6.3 錨地水深心大于錨地設計低水位時船舶或船隊吃水加富裕水深之和。 富裕水深可按第 3.4.4 條計算。常年錨地和枯水期錨地的設計低水位可按第 3.4.3 條的規定確定。3.6.4 錨地采用躉船系泊時,船舶或船隊宜在躉船兩側系泊。裝載甲類油品船舶的錨地,設置生活躉船時, 應設于系泊躉船的下游,

38、并與所系泊帕船舶或船隊保持不小于50m 的安全距離。3.6.5 在水面狹窄的河段或有適宜設置俐洼也的河岸,可順岸布置靠岸系泊的錨地。3.6.6 錨地所在水域水位薺不大,水域寬度受到限制時, 大型船舶宜采用雙浮筒系泊方式。3.6.7 不同系泊方式的錨位面積可按剛錄A 確定。3.6.8 錨地應劃定范圍, 并設界限標志。 錨地規模較大時, 應設錨地指揮中心及必要的交通、通信、供應等設施。3.7 陸域平面布置和豎向設計3.7.1 港區陸域應按生產區、 輔助區等使削功能分區布置。 生產建筑物及主要輔助生產建筑物宜布置在陸域前方的生產區, 其他輔助生產建筑物宜布置在陸域后方的輔助區。 使用功能相近的建筑物

39、宜集中組合布置。3.7.2 港區倉庫和堆場直與前方泊何相劉應。 有粉塵和異味貨物的倉庫或堆場應布置在常風向的下風側。 對相互產生不利影響的貨種, 其倉庫或堆場不應鄰近布置。 堆放危險品的庫場應單獨設置,并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7.3 港區陸域平面布置應根據工藝流程, 結合自然條件, 合理組織港區貨流和人流, 減少相互干擾。3.7.4 件雜貨、 多用途碼頭的前方作業地帶、 一線庫場及二線庫場應根據工藝要求和地形條件自碼頭前沿依次向陸域后方柿置,且成具有一定的陸域縱深; 碼頭引橋通行汽車時,上、 下 游端的引橋宜靠近碼頭端部布置。3.7.5 集裝箱碼頭陸域平麗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3.7.5.1

40、 集裝箱堆場應根據箱類、箱型和裝卸工藝等要求布置,外貿箱堆場應分隔專用。3.7.5.2集裝箱拆裝箱庫宜布鷺在港區后方。3.7.5.3 集裝箱港區道路宜單向環形郁置,減少車流平面交叉。3.7.5.4 集裝箱港區出入口的集裝箱通道與其他通道應分開設置。在出入口內外側宜布置適當的停車場地。3.7.6 散貨碼頭的堆場宜布置在港區常風向的下風側, 堆場與道路間宜設低擋墻分隔。3.7.7 甲、乙類石油化工碼頭前沿線全陸上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3.7.8 客運站平面布置應與城市規劃的站前廣場形成統一的客運能力,并與城市交通妥善銜接。 有沿河道路時, 客運站站房和站前廣場宜建于沿河道路靠河一側。

41、到港旅客出入口應分開設置。站房至碼頭問宜設置帶有雨棚的廊道。3.7.9 港區陸域騷向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1) 裝卸工藝和物流運輸要求;(2) 設計高水位時港區陸域不被淹沒的要求:(3)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減少土石方工程量:(4) 防止填挖方工程產生滑坡和塌方;(5) 港區場地高程、道路坡度和排水系統等與現狀或遠期工程的協調。3.7.10 港區陸域豎向設計宜采用平坡式。山區河流港區受地形條件限制時, 可采用階梯式。各級場地的高程和寬度應根據水文、地形、港區運輸和裝卸工藝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3.7.11 港區陸域高程應與碼頭面高程相適應,并與相鄰區域的市政交通設施相協調。3.7.12 港區地而排

42、水坡度小應小于5%o。,倉庫、堆場地而坡度宜取5%o10%o,當倉庫或堆場一側設置裝卸站臺需加大坡度時,其最大地面坡度不宜大于5 %。o3.8 管線綜合布置3.8.5 港區管線綜合布置應與港區總平面布簧、 豎向設計和綠化布置一并考慮。 管線之間,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鐵路、道路和綠化設施之問應在平面和豎向上相互協調,緊湊合理。3.8.6 港區管線綜合布置應滿足運輸車輛和裝卸設備的通行和作業要求。除液體散貨港區生產區的管線外,其他港區生產區的管線均宜采用地下布置方式。3.8.7 綜合布置地下管線應按下列原則進行:(1) 壓力管讓自流管;(2) 小的管線讓大的管線;(3) 易彎曲的管線讓不易彎曲的

43、管線:,(4) 臨時性的管線讓永久性的管線;(5) 新建的管線讓已有的管線。3.8.8 地下管線和管溝不得布置在建筑物、 構筑物的基礎壓力影響范圍內和平行敷設在鐵路下面,且不宜平行敷設在道路下面。直埋式的地下管線不應平行重疊敷設。3.8.9 管線綜合布置時應減少管線與鐵路、道路的交叉, 當必須交叉時,宜垂直交叉,在困難情況下交叉角不宜小于450 。3.8.10 地下管線之問的最小水平問距不應小于表3.8.6 的規定。3.8.11 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不宜小于表3.8.7 的規定。3.8.12 各種地下管線之問最小垂直凈距不宜小于表3.8.8 的規定。51各種地下管線之間最

44、小垂直凈距( m) 表3.8.8名稱管線給水管水管排氣管燃力管執 八、電纜電力電纜通信管道通信給水管0.15排水管0.40150.燃氣管0.15150.150.熱力管0.15150.150.150.電力電 纜0.15500.500.500.50O.通信電 纜0.20500.500.150.500.250.250.道通信管0.10150.150.150.500.250.250.底明溝溝0.50500.500.500.500.500.500.底涵洞基0.15150.150.150.500.20O.250.底鐵路軌1.00201.001.201.001.001.001.3.9輔助生產和輔助生活建筑物

45、3.9.1 輔助生產和輔助?;罱ㄖ飸獫M足港區生產和生活的需要。3.9.2 輔助生產和輔助生活建筑物應綜合采取防洪、抗風雪、防火、抗震和雷擊等防災安全措施。3.9.3 輔助生產建筑物可根據生產需要設置綜合辦公樓、候工樓、變電所、流動機械庫、工具庫、材料庫和機修問等。3.9.4 輔助生活建筑物可根據當地條件和生產需要設置食堂、浴室和鍋爐房等。地下管線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給水管(mm)拌水管(如M熱 力 溝 佰生產廢水管與雨 水管生產與生活污水 管P<2<7575-15020M00>400<800800. 150。>1500<30。400-600野水管(m間)&l

46、t;750J0.8L0Q.70.81.Q0.875 1500.S1.0L2031.01.2L0200-4001.01.21.5L0L2L51.2FOO1.01.2I.S1.2L52.01.5排水 管 (W"F)生產 廢水 管與 雨水管<soo0.70.81.01qL0800-15000.81.01.21.21.2>15001.01.21.5L51.5生產 與生 活污 水管<3C00.70.81.0L21.0400-6000.81.01.2L51.2>6001.01.21.52.01.5熱力溝首)0.81.01.21.5LO1.2L5L01.21.5懶氣管壓 力

47、/VI舟酎P40050.80.80.81.00.S0.81.0030.81.01.00.005<P<0.20.81.01.01.20出1.01.2O.SL01.21.20.2<P<0.40.81.01.21.2O.S1.01.20.8L01.21.20.4<P<0.8L01.21.2L5L01.2L5L01.2L51.5O.8<P<1.61.21.21.52.01JL5工。1.2L52.02.0壓縮空氣管0.81.01.2L5SN1.01.2O.KL01.21.0乙煥管0.8i.oL2L50點L01.20.8L01.21.5氧氣管O.S1.01.

48、2L50.8L01.2O.S1.01.21.5電力電理2<10,60.6Q.80.80.8LO0.60.81.01.0(W)1-100.80.81.0L0L0L00.81.0L01.0也子化;重氏市港航管是局推口姓<35L0L0LO1.01.0L0L0電纜溝0.81.01.21.51.0L21.5通信電纜直埋電纜05031QL20.8L0L0電纜管道0.50.5L01.20.8L0L0注:表間間距自管壁、溝壁或防護設施的外緣或最外一根電纜算起; 當熱力溝(管)與電力電纜間距不能滿足本表規定時,應采用隔熱措施,以防電纜過熱: 局部地段電力電纜穿管保護或加隔板后與給水管道、排水管道、壓

49、縮空氣管道的間距可減少到 0.5m,與穿管通信電纜的間距可減少到O.1m:表列數據系按給水管在污水管上方制定的。生活飲用水給水管與污水管之間間距應按本表數據增加 50%生產廢水管與雨水溝(渠)和名水管之間的間距可減少20%與通信電纜、電力電纜之間的間距可減少20%但不彳#小于0.5m:當給水管與排水管共同埋設的土壤為砂土類,且給水管的材質為非金屬或非合成塑料時,給水管與排水管間距不應小于l.5m : 僅供采暖用的熱力溝與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和電纜溝之間的間距可減少20%但不彳#小于 0.5m:1 1OkV級的電力電纜與本表中各類管線的間距,可按35kV數值增加50%電力電纜排管(即電力電纜管道)

50、間距要求與電纜溝同: 氧氣管與同一使用目的的乙快管道同一水平敷設時,其間距可減至0.25m,但管道上部0.3m高度范圍內,應用砂類土、松散土填實后再回填土:燃氣管與生產廢水管和雨水管的間距系指非滿流管:當滿流管時,可減少10%與蓋扳式排水溝(渠)的間距宜增加10% 天然氣管與水表各類管線的間距同燃氣管間距:管徑指公稱徑;表中“一”表示間距未作規定,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最小水平間距( m)給水管(加叨排水管5fM熱 上 溝 閽生產饃水管與雨水管生產與生活污水管<7575150200-400>400<8008001500>1500<3004

51、00-600>600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外 墩2.0工025L52.02.51.52.02.51.5鐵路(中心線咨33333.8二83.84.34.83.8434.83.8道路0用0.8L0LO0.81.0】山0.80.區管架基礎外緣0盤0.8L0LO0.80.81.20.81.20.8!二:通0.80.8L0L00.8L0.20.8L01.20.8圍堵基礎外域L0L01.0L0L01。LQL0L0排水溝外緣0S0.803LO乳00.8L00.80£1.00.8注: 表列間距除注明者外,管線均自管壁、溝壁或防護設施的外緣或最外一根電纜 算起;道路為城市型時,自路面邊緣算起,為公路型時,自路肩邊緣算起:當排水管道壓力管時,與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外緣的間距,應按表列數值增 加一倍; 給水管道至鐵路路堤坡腳的間距,不宜小于路堤高度,并不得小于5.Om;至鐵路路塹坡頂的間距,不宜小于路塹高度,并不得小于10m;排水管道至鐵路路堤坡腳或路塹坡頂的間距,不宜小于路堤或路塹高度,并不得小于5.Om;乙快管道,距有地下室及生產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外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