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教學大綱2017_第1頁
內科學教學大綱2017_第2頁
內科學教學大綱2017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無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內科學課程教學大綱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內科學課程教學大綱(供中醫學五年制本科專業用)英文名稱:Internal Medicine總學時:96 學時實驗(實訓)學時:9學時課程編碼:23011課程學分:6 學分課程類別:臨床醫學課程類型:必修教 研 室:西醫臨床教研室課程負責人:姜宏一、一般情況一、一般情況內科學是研究內科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及診療技術的臨床學科,屬臨床專業課,是各臨床學科的基礎學科,也是臨床專業本科教學的主干課程。高等中醫院校開設“內科學”的目的, 是培養學生在系統掌握中醫學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掌握常見病的現代醫學診療知識,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搶救知識與技能

2、,使學生能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 有利于中醫學與西醫臨床的相互滲透與利用, 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優勢和特色,促進中醫藥學與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應用范圍廣的學科,又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因此,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力求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應用發展的觀點來組織教學。講授時要求概念準確清楚,臨床思維嚴謹科學,內容重點突出、方法切實可行;要求講授內容層次分明,突出常見病與多發病、當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的講授,并注意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注重床邊教學的實施與臨床見習,重視本學科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本大綱根據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內科學 (第二版)教材編寫,適用于中醫、中西結合五年

3、制,中醫、針灸推拿本碩連讀七年制專業學生教學。教材內容中傳染病內容在該專業開設的傳染病學課程中講授及考核,部分與急診醫學重疊的內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診醫學中講授,該大綱中不作教學及考試要求。大綱中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堂講授結合典型病例教學兩大部分, 各系統常見病、 多發病強調運用典型病例進行案例式教學,其余疾病根據條件實施多媒體結合板書進行理論講授。二、教學內容與方法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第一篇第一篇呼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第一章第一章 呼吸系統疾病概論呼吸系統疾病概論【目的要求】1.熟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因素2.熟悉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思路3.了解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

4、進展無【教學內容】1.呼吸系統疾病發病因素2.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思路3.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進展【教學方法】多媒體結合板書講授第二章第二章 急性氣管急性氣管- -支氣管炎支氣管炎【目的要求】1熟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2熟悉慢性支氣管的輔助檢查及其改變。3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改變。【教學方法】自學為主第三章第三章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2熟悉慢性支氣管的輔助檢查及其改變、臨床分型與分期。3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概念、流

5、行病學特點。2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病因包括吸煙、感染、理化因素及過敏因素,重點介紹吸煙的危害,長期反復作發可發展為慢性。3臨床表現:著重介紹“咳、痰、喘、炎”的臨床特點。4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血常規、痰液檢查、X 線檢查及肺功能檢查等。5診斷與鑒別診斷(1)診斷要點。(2)鑒別診斷: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及肺癌等。6并發癥: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7治療:發作期對癥處理、抗菌藥物的應用;緩解期治療。8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結合板書講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

6、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概念,分類。無2病因與發病機制、病理: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各種因素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由于肺、 胸廓或肺血管疾病, 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 肺組織、 支氣管的病理改變特點。3臨床表現:慢性支氣管炎并發阻塞性肺氣腫在原有癥狀基礎上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強調肺氣腫的臨床體征特點。4實驗室及特殊檢查:血常規、血氣分析、肺功能、心電圖和 X 線檢查等,強調肺功能檢查的診斷價值。5診斷:診斷要點。6治療:(1)氧療:強調氧療的重要性。(2)藥物治療:抗生素、解痙止咳祛痰。(3)其他:營養支持、康復治療等。7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

7、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四章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臨床分期及其表現,診斷與治療。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并發癥。3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理、鑒別診斷。【教學內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學、危害。2病因與發病機制、病理: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高,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肥大及右心衰竭等,強調肺動脈高壓的形成機制。主要病理改變為肺動脈高壓與右心室肥大。3臨床表現:代償期具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癥狀和體征,失代償期具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癥狀和體征。4實驗室及特殊檢查:血常規、血

8、氣分析、肺功能、心電圖和 X 線檢查等。5診斷與鑒別診斷:(1)診斷要點。(2)鑒別診斷: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與風心病、冠心病等鑒別要點。6并發癥:肺性腦病概念及重要性、酸堿平衡失調特點等。7治療:(1)急性加重期治療: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人工器械通氣的應用,呼吸興奮劑的應用。 控制心力衰竭側重講述與一般心力衰竭處理的不同點及洋地黃的使用注意事項。積極治療并發癥如肺性腦病、酸堿平衡失調等。(2)緩解期治療。8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五章第五章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支氣管哮喘的病因、典型發作的臨床表現、診斷及藥物治療原則。無2熟悉輔助檢

9、查的選擇及臨床意義,與心源性哮喘的鑒別要點,危重哮喘的診治。3了解發病機制及病理。【教學內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學及危害。2病因與發病機制、病理:病因與氣道慢性炎癥有關,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密切相關。簡要介紹速發相哮喘反應與遲發相哮喘反應, 其中遲發相哮喘反應在哮喘氣管炎癥病理過程中對炎癥細胞浸潤及炎癥介質釋放起重要作用。 病理改變特點為早起呈可逆性, 以慢性炎癥為本質。3臨床表現:著重介紹哮喘典型發作及重癥哮喘的臨床特點。4實驗室及特殊檢查:血常規、痰常規檢查、動脈血氣分析、X 線及肺功能測定、氣道激發試驗等。5診斷及鑒別診斷(1)診斷要點。(2)鑒別診斷:與心源性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的

10、鑒別要點。6治療:治療原則。由過去重視解痙平喘到現在重視抗炎治療,以改善氣道炎癥,降低氣道反應性,強調緩解期繼續抗炎治療的必要性。介紹各類抗炎、解痙、平喘藥在臨床中的應用。介紹重癥哮喘的處理。要點性介紹支氣管哮喘的國際診療指南。【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六章第六章肺炎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2熟悉鑒別診斷、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表現與治療。3了解發病機制、病理分期。【教學內容】1概述:肺炎的概念、分類。2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肺炎鏈球菌的病原學特點,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病理分期。3臨床表現:典型癥狀及體征、肺炎并發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表現。

11、4實驗室及特殊檢查:以血液一般檢查、影像學診斷為主。5診斷及鑒別診斷:(1)診斷要點。(2)鑒別診斷:重點介紹與其他病原學肺炎的鑒別要點。6治療: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藥物的應用。肺炎并發感染性休克的處理。7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八章第八章肺結核肺結核【目的要求】1掌握肺結核的病因、傳染源、傳播途徑,診斷及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原則。2熟悉肺結核的病理與臨床分型。3了解發病機制及鑒別診斷、并發大咯血的處理要點。【教學內容】無1概述:概念,強調肺結核為慢性傳染病,流行病學特點。2發病機制與病理:肺結核的基本病理變化及分型。3臨床表現:著重介紹本病臨床常見類型的典型表現。

12、4實驗室檢查與特殊檢查:痰菌檢查、血常規、血沉、PPD、影像學檢查等。5診斷及鑒別診斷:(1)診斷方法與要點。(2)鑒別診斷:與肺炎、肺癌、慢性支氣管炎等鑒別要點。6治療:抗結核治療藥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大咯血的處理。其他療法:對癥、手術等。7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十章第十章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原則。2熟悉肺癌的病理分型及組織學特點、轉移途徑,鑒別診斷。3了解發病機制、化療方案。【教學內容】1概述:著重肺癌的流行病學特點。2病因:吸煙、工業性致癌因素、大氣污染等,重點介紹吸煙的危害。

13、3病理改變:根據發生部位分型,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及形態分型,轉移方式。4臨床表現:強調早期癥狀,咳嗽、咯血、肺外癥狀的特點及其對早期診斷的重要性。5實驗室與其他檢查:(1)痰、胸腔積液及癌細胞檢查。(2)X 線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2)支氣管鏡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等。6診斷及鑒別診斷:(1)診斷:強調早期診斷思路。(2)鑒別診斷:肺炎、肺結核、肺膿腫、結核性胸膜炎、轉移性肺癌等。7治療:以手術根治為主的綜合治療,重點為組織學類型對各種治療方法的敏感性。8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見病因、臨床表現及

14、診斷根據、治療。2熟悉呼吸衰竭的分類方法及標準,分型診斷的治療學價值。3了解呼吸衰竭的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教學內容】 (急性呼吸衰竭放在急診醫學中講授)(急性呼吸衰竭放在急診醫學中講授)1概述:重點講解呼吸衰竭的概念、急性與慢性呼吸衰竭的區別。2病因與發病機制:重點介紹型及型呼吸衰竭的常見病因。簡要介紹五大發病機制的特點及與臨床表現的關系。無3病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各系統及代謝的影響。強調呼吸衰竭的本質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4臨床表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多系統癥狀,著重講授肺性腦病的臨床表現。5輔助檢查:動脈血氣分析的正常值及診斷意義。6治療:氧療、抗感染、通暢氣道、呼吸興奮劑的

15、應用、人工機械通氣的應用等。【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二篇第二篇循環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循環系統疾病概論循環系統疾病概論【目的要求】1. 熟悉循環系統疾病診斷分類2. 熟悉循環系統疾病的診斷思路3. 熟悉循環系統疾病的防治【教學內容】1. 循環系統疾病診斷分類2. 循環系統疾病的診斷思路3. 循環系統疾病的防治【教學方法】多媒體結合板書講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目的要求】 (急性心力衰竭在急診醫學中講授)(急性心力衰竭在急診醫學中講授)1掌握慢性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常見病因與誘因、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2熟悉心功能評價與輔助檢查的

16、診斷意義。3了解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心力衰竭的定義,流行病學,強調慢性心力衰竭的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當,是嚴重的臨床問題。2病因:(1)基本病因。(2)誘發因素。3發病機制:重點講述繼發性介導因素導致心室重塑而致心力衰竭的進程與概念。4臨床表現:重點講述慢性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腫) 、右心衰竭的癥狀與體征。5實驗室與其他檢查:X 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及創傷性血流動力學檢查的臨床應用。6診斷:(1)左心衰的診斷(重點) 。(2)右心衰的診斷。(3)心功能判斷。7鑒別診斷:慢性左心衰與心源性哮喘的鑒別,慢性右心衰與肝硬化的鑒別。8治療:(1)治療目標與治療原則

17、。(2)消除病因和誘因。無(3)減輕心臟負荷。(4)增加心排血量。(5)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利尿劑及受體阻滯劑的應用。(6)對正性肌力藥物洋地黃制劑及血管擴張劑的重新評價。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的主要內容。9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常見心律失常常見心律失常【目的要求】1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過早搏動、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的常見病因、診斷與治療。2熟悉常見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與鑒別診斷。3了解常見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教學內容】1概述:定義、臨床意義,強調心律失常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的。2心律失常的分類。3心律失常

18、的診斷方法: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期間收縮期間收縮1概述。2常見病因。3發病機制 : (1)異位起搏點的自律性增高; (2)折返激動。4臨床表現。5心電圖診斷: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及室性期前收縮。6治療:(1)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原則;(2)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過早搏動的藥物治療;(3)洋地黃中毒引起的過早搏動的治療。陣發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動過速1概述。2病因和發病機制。3臨床表現:重點為室性心動過速的臨床表現。4心電圖診斷: 室上速、室速。5治療:(1)室上速:發作時的治療:a 刺激迷走神經,b 藥物治療(重點) :洋地黃制劑;抗心

19、律失常藥;升壓藥;c 同步直流電復律。預防復發:藥物、抗心動過速起搏器、導管射頻消融及外科手術、積極進行病因治療。(2)室速:發作時治療(重點) :a 藥物治療,b 同步直流電復律。預防復發:藥物、抗心動過速起搏器、導管射頻消融及外科手術、積極進行病因治療。無心房撲動與顫動心房撲動與顫動1概述。2病因和發病機制。3臨床表現。4心電圖診斷 。5治療:(1)急性及初發性房顫和房撲的處理:原發疾病和誘因的治療;控制快速的心室率(藥物治療重點講述) ;房顫、房撲的轉復:藥物復律、電復律。(2)慢性房顫(陣發性、持續性和永久性) :藥物復律(陣發性、持續性) ;同步直流電復律(陣發性、持續性) ;控制心

20、室率;預防栓塞;射頻消融、埋藏式心臟節律器或手術治療。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1概述。2病因和發病機制。3臨床表現。4心電圖診斷:(1)一度房室傳導阻滯。(2)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二度型房室傳導阻滯。二度型房室傳導阻滯。(3)三度房室傳導阻滯。5治療:(1)病因治療。(2)暫時提高心率。(3)人工心臟起搏器:根本性治療。第十九章第十九章心臟瓣膜病心臟瓣膜病【目的要求】1掌握二尖瓣狹窄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臨床表現、診斷、并發癥與治療。2熟悉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的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3了解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2病因和發病機制。3分別講述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

21、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聯合瓣膜病變:(1)病理和病理生理。(2)臨床表現。(3)輔助檢查:X 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4)診斷與鑒別診斷。4并發癥: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栓塞、急性肺水腫。5治療:(1)內科治療:緩解癥狀;防治并發癥。(2)介入和手術治療。無6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絞痛【目的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臨床分型。典型心絞痛發作的臨床特點、心絞痛的診斷、治療原則與抗心絞痛藥物的應用。2熟悉臨床分型、常用診斷技術的臨床意義、鑒別診斷。

22、3了解發病機制、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冠心病的概念、流行病學,易患因素。心絞痛的概念。2發病機制與病理。3臨床表現:(1)典型心絞痛;(2)不典型心絞痛;(3)心絞痛的分類:勞累性心絞痛: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初發勞累性心絞痛、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變異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4)穩定性與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概念。4實驗室與其他檢查:(1)實驗室檢查:血脂、血糖、糖耐量等。(2)心電圖檢查:靜息、發作、運動及動態心電圖。(3)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的金標準。(4)放射性核素檢查。(5)磁共振及超速 CT。5診斷。6鑒別診斷:(1)急性心肌梗死;(2)其他病因所致的心絞痛;(3)急

23、性心包炎;(4)肌肉、骨、關節疾病;(5)肋間神經痛 ;(6)食管、胃、及膽囊疾患;(7)心臟神經癥。7治療:(1)發作時治療:休息。 藥物治療:硝酸酯類(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亞硝酸異戊酯等) 。(2)緩解期治療: 一般治療。有關疾病的治療 。抗心絞痛治療:硝酸酯制劑、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雙嘧達莫) 。其他治療。(3)介入性治療。 (4)外科手術治療。(5)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處理。8預防。無【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診斷,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的鑒別

24、診斷,治療原則與治療措施。2熟悉并發癥及其的搶救措施。3了解發病機制、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發病機制與病理。2臨床表現:前驅癥狀,主要癥狀(疼痛、心力衰竭、低血壓與休克、心律失常、胃腸癥狀、其他癥狀) ;體征。3實驗室與其他檢查:(1) 實驗室檢查: 血象與紅細胞沉降率。 血清酶: 肌酸激酶 (CK) 及同工酶 (CK-MB) 、天門冬氨酸氨基圍轉移酶(AST) 、乳酸脫氫酶(LDH)及同工酶(LDH1) 、肌鈣蛋白 T(CTNT)和肌鈣蛋白 I(CTNI) 。(2)心電圖。(3)超聲心動圖。(4)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心肌顯象、放射性核素心臟造影) 。4診斷:心電圖、血清酶及病史。5鑒別診

25、斷: 心絞痛 ; 急性肺動脈栓塞; 急腹癥等。6并發癥: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室壁膨脹瘤等。7治療:(1)治療前驅癥狀(按心肌梗死處理) 。(2)住院前處理。(3)住院治療:監護和一般治療:a 休息;b 吸氧;c 急性期監護;d 護理。解除疼痛。心肌再灌注(藥物溶栓、PTCA、外科手術) :a 藥物溶栓治療;b 急癥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 ;c 急診冠脈旁路移植術。心律失常的處理。心源性休克的處理。心力衰竭的處理。其他治療。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處理。8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十七章第十七章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目的要求

26、】1掌握高血壓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診斷、治療原則及常用藥物。2熟悉主要鑒別診斷及高血壓急癥的概念與處理。3了解發病機制【教學內容】1概述:血壓、高血壓、高血壓病的概念。2病因。3發病機制:神經精神學說、RAAS、內分泌學說、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及胰島素抵抗。4病理:心、腦、腎、視網膜損害。無5臨床表現:一般征象;腦、心、腎受累時的相應表現;高血壓腦病及高血壓危象。6實驗室及其他檢查:(1)實驗室檢查:尿常規、腎功能、血脂、血漿腎素活性、血糖及血胰島素等。(2)其他檢查:X 線、心電圖、眼底、超聲心動圖、動態血壓監測。7診斷: 1999 年 WHO 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2005 中國高血壓指南診斷標

27、準。8鑒別診斷:與繼發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9治療:(1)非藥物治療:休息、飲食、運動等。(2)藥物治療:利尿劑、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3)降壓藥物的選擇和應用、聯合用藥。(4)高血壓急癥治療。10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二十章第二十章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目的要求】1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2熟悉鑒別診斷。3了解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2病因和發病機制:嗜心肌病毒,直接損傷與免疫性損傷。3病理。4臨床表現。5實驗室與其他檢查:(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

28、、紅細胞沉降率、血清酶、免疫球蛋白、cTnT、cTnI、C 反應蛋白及病原學檢查。(2)心電圖。(3)X 線。(4)放射性核素。(5)超聲心動圖。6診斷: 參照 1999 年全國心肌炎心肌病對策專題組制訂的診斷參考標準。7鑒別診斷: 風濕性心肌炎;冠心病;原發性心肌病等。8治療: 休息;中西醫結合治療;促進心肌代謝藥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并發癥的處理。9預防。【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三篇第三篇消化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胃胃炎炎【目的要求】無1掌握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治療原則。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分型、鑒別診斷。3了解慢性胃炎的病理、預

29、防。【教學內容】1概述。2病因、發病機制與病理:()病因:可能與理化因素、細菌因素(包括幽門螺桿菌)、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膽汁返流、免疫因素有關。()病理:分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3臨床表現。4實驗室及其他檢查:Hp 檢測、 、胃鏡及活組織檢查等。5診斷與鑒別診斷:(1)診斷。(2)鑒別診斷:消化性潰瘍、胃癌等。6治療:(1)一般治療。(2)根除 Hp 治療。(3)藥物治療:胃粘膜保護劑、抑制胃酸分泌、促胃動力藥。【教學方法】多媒體或結合案例式教學,必要的板書補充。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并發癥、治療原則與治療措施。2熟悉鑒別診斷。3了解發病機制、病理改變。【教學內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學。2病因、發病機制與病理:胃酸及胃蛋白酶增多、精神神經因素、胃粘膜屏障降低因素、幽門螺桿菌、內分泌因素等。潰瘍的好發部位與病理學特點。3臨床表現:重點介紹上腹部疼痛的臨床特點。特殊類型潰瘍的定義及臨床特點。4實驗室與其他檢查:Hp 檢測、胃液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