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報批對設計要求_第1頁
規劃報批對設計要求_第2頁
規劃報批對設計要求_第3頁
規劃報批對設計要求_第4頁
規劃報批對設計要求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規劃報批對圖紙的要求第一節 設計責任1設計單位申報的設計方案,應根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規劃意見書進行設計,在規劃意見書無特殊規定時均應依據本通則進行設計。2對于不符合本通則有關要求,又未征得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的設計方案,設計單位承擔有關責任。第二節 有關用語1. 強制執行或嚴格禁止: “必須” , “不得” 。2. 強制執行或禁止: “應”, “不應” 。3. 建議性 : “宜”, “不宜” , “可”, “不可” 。4. 所稱的 “以上” 、 “以下” 、 “以內” 、 “大于” 、 “小于” , 均包括本數。第三節 申報各階段圖紙要求一、規劃意見書階段1. 需新征 ( 占 ) 用地

2、的建設項目(1) 擬建項目方案設想總平面圖:標明比例尺、標注擬建建筑與周圍建筑、道路、相鄰單位的關系及距離,擬建建筑規模、高度、層數等。(2) 北京坐標系1/500 或 1/2000 比例尺地形圖一份( 位于遠郊區縣或機要工程項目需三份) ,在地形圖上用普通黑鉛筆繪出擬建設用地范圍。2擁有土地使用權用地上的建設項目( 1)擬建工程設想方案圖,標明比例尺、標注擬建建筑與周圍建筑、道路、相鄰單位的關系及距離,擬建建筑規模、高度、層數等。( 2) 北京坐標系1/500 或 1/2000 比例尺地形圖一份( 位于遠郊區縣或機要工程項目需三份),在地形圖上用普通黑鉛筆繪出擬建設用地范圍。二、建設項目規劃

3、、設計方案1. 居住類建筑工程設計方案(1) 標明由規劃行政部門出具釘樁條件的用地釘樁成果,并以現狀地形圖為底圖繪制的總平面圖(比例:單體建筑1/500,居住區 1/1000)2 份;居住區( 居住小區、組團) 項目在總平面圖中標明每棟居住建筑的編號;(2) 各層平面圖、各向立面圖、剖面圖( 比例: 1/100 或 1/200) 各2 份;(3) 擬建項目周圍相鄰居住建筑時,應按照規劃意見書或修改設計方案通知書的要求附日照影響分析圖及說明各1 份;(4) 規劃意見書或修改設計方案通知書要求做交通影響評價報告的項目,應附交通影響評價報告1 份;(5) 設計方案各項技術指標要求相對列表說明,如超出

4、規劃意見書規定的建筑控高和使用性質時,應附控規調整審批通知書1份;(6) 規劃意見書要求應附的其它有關文件、圖紙和模型;(7) 居住區 ( 居住小區、組團) 項目應附單棟居住建筑規模( 注明地上、地下建筑面積) 和配套明細表1 份;(8)以上文件圖紙均按A3規格裝訂成冊。2非居住類建筑工程設計方案( 1) 標明由規劃行政部門出具釘樁條件的用地釘樁成果,并以現狀地形圖為底圖繪制的總平面圖( 比例: 單體建筑1/500, 居住區 1/1000)2 份;( 2)各層平面圖、各向立面圖、剖面圖( 比例:1/100 或 1/200)各 2 份;( 3) 擬建項目周圍相鄰居住建筑時,應按照 規劃意見書或

5、修改設計方案通知書的要求附日照影響分析圖及說明各1 份;( 4) 設計方案各項技術指標要求相對列表說明,如超出規劃意見書規定的建筑控高和使用性質時,應附控規調整審批通知書1 份;( 5) 規劃意見書要求應附的有關文件、圖紙和模型;(6)以上文件圖紙均按A3規格裝訂成冊。三、項目初步設計初步設計文件及圖紙資料( 依據關于北京地區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查的規定( 討論稿 ) 第六條第三款、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 。四、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筑工程 )1/2000 或 1/500 地形圖四份,機要工程為三份,標明由規劃行政部門出具釘樁條件的用地釘樁成果,標示用地及代征地范圍。五、建設工程規劃

6、許可證( 建筑工程 )( 1)建筑工程施工設計圖紙(1/500 或 1/1000 總平面圖三份,機要工程為二份;1/100 或 1/200 各層平面圖、各向立面圖、剖面圖、基礎平、剖面圖各一份;設計圖紙目錄一份) 一套。(2)以上文件圖紙均按A4規格裝訂折疊。第四節 圖面要求一、總平面圖1. 方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1) 總平面圖應在現狀地形圖上套畫,標注用地范圍;標注相鄰現狀和規劃道路的紅線位置和道路名稱;標注相鄰單位名稱,標明擬建建筑與用地邊界線之間,擬建建筑與周圍現狀建筑及規劃建筑之間的間距,標明擬拆除的現狀建筑,標明代征用地范圍等。(2) 總平面圖中應標注擬建建筑外形輪廓的尺寸,以&#

7、177;0.00 高度的外墻定位軸線或外墻面線為準,以粗實線表示;新建建筑物± 0.00 高度以外的可見輪廓線以中實線表示;除標注建筑尺寸外,應注明各建筑層數、高度、標注機動車出入口位置。(3) 指北針、風玫瑰、尺寸單位、比例。(4) 居住區(居住小區、組團)項目在總平面圖中標明每棟居住建筑的編號 .(5) 將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列在總平面圖上,居住區(居住小區、組團 ) 項目應標注單棟居住建筑規模( 地上、地下建筑面積)和配套明細表。2.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筑工程 )(1) 總平面圖應在現狀地形圖上套畫,標注用地范圍;標注相鄰現狀和規劃道路的紅線位置和道路名稱;標注相鄰單位名稱,

8、標明擬建建筑與用地邊界線之間,擬建建筑與周圍現狀建筑及規劃建筑之間的間距,標明擬拆除的現狀建筑(可采取標明改建拆除范圍輪廓線的方式,并在圖中注明此范圍內現狀建筑全部拆除),標明代征用地范圍等。(2) 總平面圖中應標注擬建建筑外形輪廓的尺寸,以±0.00 高度的外墻定位軸線或外墻面線為準,以粗實線表示;新建建筑物±0.00 高度以外的可見輪廓線以中實線表示;除標注建筑尺寸外,應注明各建筑層數、高度、建筑首層平面的高程、室外設計高程;標注機動車出入口位置。(3) 指北針、風玫瑰、尺寸單位、比例、場地四界的測量坐標和施工坐標 ( 或注尺寸 ) 。(4) 居住區 (居住小區、組團

9、)項目在總平面圖中標明每棟居住建筑的編號。(5) 將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列在總平面圖上,居住區(居住小區、組團 ) 項目應標注單棟居住建筑規模( 地上、地下建筑面積)和配套明細表。二、平面圖1. 方案階段(1) 標明承重和非承重墻、柱( 壁柱 ) 和軸線、軸線編號。(2) 標明墻、柱、內外門窗、天窗、樓梯、電梯、雨蓬、平臺、臺階、坡道、水池、衛生器具等。(3) 注明各房間、車間、工段、走道等的名稱,主要廳、室的具體布置及與土地有關的主要工藝設備的布置示意。(4) 標明軸線間尺寸,外包軸線間尺寸總和。(5) 標明室內、外地面設計標高。(6) 標明剖切線及編號。(7) 標明指北針( 畫在底層平面)。(

10、8) 多層或高層建筑的標準層、標準單元或標準間,需要明確繪 制放大平面圖。(9) 單元式住宅平面圖中需標注技術經濟指標和標準層套型。2. 初步設計階段(1) 標明承重和非承重墻、柱( 壁柱 ) 和軸線、軸線編號。(2) 標明墻、柱、內外門窗、天窗、樓梯、電梯及其規格、作業平臺、吊車類型( 噸位、跨距) 雨蓬、平臺、臺階、坡道、變形縫、水池、衛生器具及與設備專業有關的設施等) 。(3) 注明各房間、車間、 工段、 走道等的名稱和房間的特殊要求( 如潔凈度、恒溫、防爆、防火等),主要廳、室的具體布置及與土地有關的主要工藝設備的布置示意。(4) 標明軸線間尺寸,外包軸線總和及其它尺寸與軸線的關系。(

11、5) 標明室內、外地面設計標高及地上、地下各層樓地面標高( 底層地面為±0.000) 。(6) 標明剖切線及編號。(7) 標明指北針( 畫在底層平面)。(8) 多層或高層建筑的標準層、標準單元或標準間,需要明確繪制放大平面圖及室內布置圖。(9) 單元式住宅平面圖中需標注技術經濟指標和標準層套型。3. 施工圖階段(1) 承重和非承重墻、柱( 壁柱 ) ,軸線和軸線編號,內外門窗位置和編號,門的開啟方向,注明房間要求( 如潔凈度、恒溫、防爆、防火等) 。(2) 柱距 ( 開間 ) 、跨度 ( 進深 ) 尺寸,墻身厚度、柱( 壁柱 ) 寬、深和與軸線關系尺寸。(3) 軸線間尺寸、門窗洞口尺

12、寸、分段尺寸、外包總尺寸。(4) 變形縫位置尺寸。(5) 衛生器具、水池、臺、櫥、柜、隔斷等位置。(6) 電梯 ( 并注明規格) 、樓梯位置和樓梯上下方向示意及主要尺寸。(7) 地下室、地溝、地坑、必要的機座、各種平臺、夾層、人孔、墻上預留洞、重要設備位置尺寸與鐵軌位置,軌距和軸線關系尺寸,吊車類型、噸位、跨距、行駛范圍、吊車梯位置等。(8) 陽臺、雨蓬、臺階、坡道、散水、明溝、通氣豎道、管線豎井、煙囪、垃圾道、消防梯、雨水管。(9) 室內外地面標高、樓層標高( 底層地面為±0.000) 。(10) 剖切線及編號( 一般只注在首層平面) 。(11) 有關平面節點詳見圖或詳圖索引號。(

13、12) 指北針 ( 畫在首層平面) 。(13) 平面圖尺寸和軸線,如系對稱平面可省略重復部分的尺寸,樓層平面除開間跨度等主要尺寸外可省略。樓層標準層可共用一平面,但需注明層數及標高。(14) 根據工程性質及復雜程度,應繪制復雜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圖、剖面圖。(15) 建筑平面較長較大時,可分區繪制,但應繪出各區的平面組合示意圖。(16) 屋面平面可縮小比例繪制,一般內容有:墻、檐口、天溝、坡度、坡向、雨水口、屋脊( 分水線、電梯間、天窗及天窗擋風板,屋面上人孔、檢修梯、室外消防樓梯及其他構筑物,詳圖索引號、標高等 ) 。三、立面圖1. 方案 /初步設計階段視建筑物的性質、繁簡,選擇繪制有代表性的

14、立面。立面圖上應標明:(1) 建筑兩端部的軸線、軸線編號。(2) 立面外輪廓、門窗、雨篷、檐口、女兒墻頂、屋頂、平臺、欄桿、臺階、變形縫和主要裝飾,以及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頂、檐口、女兒墻、窗臺等標高或高度。(3) 關系密切、相互間有影響的相鄰建筑部分立面。2. 施工圖階段應繪制各主要方向的立面。內部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關剖面圖繪出,如需要則單獨繪出。(1) 建筑物兩端軸線編號。(2) 女兒墻頂、檐口、柱、變形縫、室外樓梯和消防梯、陽臺、欄桿、臺階、坡道、花臺、雨蓬、線腳、門頭、雨水管,其他裝飾構件和粉刷分格線示意等;外墻的留洞應注尺寸與標高(寬X高X深及關系)。(3) 在平面圖上表示不出的窗

15、編號,應在立面圖上標注。平、剖面未能表示出來的屋頂、檐口、女兒墻立面圖上分別注明。(4) 各部分構造、裝飾節點詳圖索引,用料名稱或符號。四、剖面圖1. 方案 /初步設計階段剖面應剖在層高、層數不同、內外空間比較復雜的部位。一般應繪出:(1) 內外墻、柱、軸線、軸線編號,內外門窗、地面、樓板、屋頂、檐口、女兒墻、樓梯、電梯、平臺、雨蓬、陽臺、臺階、坡道等。(2) 標注各層標高的室外地面與建筑檐口或女兒墻頂的總高度,各層之間尺寸及其它必須的尺寸等。2. 施工圖階段剖視位置應選在層高不同、層數不同、內外空間比較復雜,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間局部不同處3. 墻、柱、軸線、軸線編號。4. 室外地面、底

16、層地( 樓 )面、地坑、地溝、機座、各層、樓板、吊頂、屋架、屋頂、出屋頂煙囪、口、女兒墻、門、窗、吊車、吊車梁、走道板、梁、鐵軌、樓梯、臺階、坡道、散水、平臺、陽臺、雨蓬、裝修等可見的內容。5. 高度尺寸。外部尺寸:門窗、洞口高度、層間高度、總高度。內部尺寸:地坑深度、隔斷、洞口、平臺、吊頂等。6. 標高底層地面標高( ± 0.000) ,以上各層樓面、樓梯、平臺標高、屋面板、屋面檐口、女兒墻頂、煙囪頂板、間、機房頂部標高,室外地面標高,底層以下的地下各層標高。7. 平、立、剖面圖應一致。第五節 規劃技術指標要求一、指標計算辦法1. 總用地面積的計算應依據規劃行政部門出具釘樁條件的用

17、地釘樁成果,居住區中教育用地等特殊用地應釘樁確定范圍。規劃用地外圍的道路算至外圍道路的中心線。規劃用地范圍內的其它用地,按實際占用面積計算。2. 建筑面積:建筑面積的計算詳見有關規范。地上、 地下應分別列出。居住區應將全部單體建筑分項列出。3. 綠地率:綠地計算辦法參見有關規程。綠化停車場應多于2 行 6列。(1) 規劃總用地范圍應按下列規定確定:a. 當規劃總用地周界為城市道路、居住區( 級 ) 道路、小區路或自然分界線時,用地范圍劃至道路中心線或自然分界線;b. 當規劃總用地與其它用地相鄰,用地范圍劃至雙方用地的交界處。(2) 底層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綜合樓用地面積應按下列規定確定:a. 按

18、住宅和公建各占該幢建筑總面積的比例分攤用地,并分別計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 底層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專用場院( 因公建需要后退紅線的用地 ) ,均應計入公建用地。(3) 底層架空建筑用地面積的確定,應按底層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質及其各占該幢建筑總建筑面積的比例分攤用地面積,并分別計入有關用地內;4. 停車數量:分列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數量。分列地上、地下機動車停車數量。計算每10 戶機動車停車數量( 居住區 )或萬平方米機動車停車數量( 公共建筑 ) 。5. 綠化面積計算參照有關的規定執行。6. 宅間小路不計入道路用地面積。停車場車位數的確定:機動車停車位控制指標,是以小型汽車為標準當量表示,其它各型車輛的停車位,應按下表中相應的換算系數折算。各型車輛停車位換算系數車 型換算系數微型客、貨汽車機動三輪車0.7小型客車、兩噸以下貨運汽車1.0中型客車、面包車、2t4t貨運汽車2.0錢接車3.5二、居住區綜合技術經濟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