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管涵設計說明_第1頁
圓管涵設計說明_第2頁
圓管涵設計說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鋼筋混凝土圓管涵設計說明、技術標準與設計規范:1.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2.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3.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范JTG D61-20054.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5.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6.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 D65-04-20077.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范JTG/T B07-01-20068. 交通部部頒標準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 D63-

2、2007、技術指標1. 孔徑:、1.5m2. 斜交角:0°、10°、20°、30°、40°、45。(涵洞軸線與路線法線之夾角)3. 荷載等級:公路 I級4. 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三級3. 活載計算理論:按剛性管節計算。既不考慮管節的變形,也不考慮涵洞頂土柱和周圍填土間的摩擦力, 采用角度分布法計算。4. 路面車輛活荷載對涵頂的壓力按30°角進行分布;填土容重:19KN/m,內摩擦角$ 35 °。5. 根據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范的規定,本圖冊設定圓管涵環境作用等級為C級。如實際工程環境作用等級超過以上設定,應根據規范的

3、相關規定提高混凝土標號和保護層厚度,并應采取附加防腐蝕措施及滿足規范規定的其它要求。6. 為便于工廠集中預制,同一孔徑管節對應不同填土高度,均采用同樣的管壁厚。通過鋼筋直徑和間距 加以區分。7. 管節按純彎板斷面分析計算,采用雙向配筋,管壁設置內外圈兩層鋼筋。配筋由裂縫控制,裂縫寬度按0.15mm控制。8. 管節分標準管節和調整長度的輔助管節。標準管節長1m,輔助管節長0.5m。9. 洞口型式為八字墻,如采用其它形式時需要另行設計。10. 管節采用平口接頭填縫,具體構造:節間縫隙采用瀝青浸過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兩道滿涂熱瀝青的 油毛氈或四層瀝青浸制麻布,粗鉛絲綁扎固定。11. 地基承載力要求如

4、下:孔徑d (m)管壁厚(m)填土高度H (m)v Hwv Hwv Hwv Hw內管徑D(m)填土高(m)446688104466881044668810所需基底應力值(KPa)115149185222118152188225121155192229三、主要材料:結構部位石料砂漿混凝土鋼筋涵洞身一一C40R235, HRB335:涵洞基礎一一C20一八字墻墻身一一C20一八字墻基礎一一C20一:帽石一一C25一隔水墻MU30片 石()C20一洞口鋪砌MU30片 石()C20一四、設計要點:1. 本圖冊采用無壓式和半壓力式管涵設計,出水口為自由堰流。2. 本圖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5、分別對管節截面進行強度與裂縫驗算。12. 基礎構造:基礎采用 C20混凝土,基礎底面鋪設 20cm厚的換填墊層。13. 基底換填材料的選用要求:當基底應力w200 Kpa時,換填材料可采用中粗砂,當基底應力>200 Kpa時,換填材料要求采用級配碎石。14. 當地基容許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對涵洞底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以達 到設計要求的容許承載力。15. 八字墻地基承載力要求與洞身基礎相同。16. 本參考圖適用于圓管涵縱坡w3%勺情況。當縱坡>3%寸,涵洞應按陡坡涵另行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質條件,做到經濟合理,并注意結構的穩定性。進出水口設置消能措施,如

6、跌水井、急流槽等形式, 結合具體工程需要補充設計。17. 涵洞洞口處的路基邊坡應與涵洞所在路段路基邊坡保持一致,八字墻尺寸及工程數量表提供了按1:和1:兩種邊坡坡率進行設計的尺寸,如邊坡坡率為其它值時需要另行設計。18. 管節配筋計算時未考慮運輸吊裝的情況。19. 汽車荷載為公路-n級時可參照使用。五、施工要點:1. 管節拼接時,填塞縫隙的瀝青麻絮,上半圈應從外往里填塞,下半圈應從里往外填塞。2. 管節預制、運輸、存放時,應注意輕放,堆放的底面應平整,必要時鋪設510cm的砂墊層,使管節受力均勻,以免開裂。3. 涵洞(基礎及涵身)沉降縫處兩端應對齊、平整,上下不得交錯。4. 涵洞完成后,基底混

7、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75%寸,方可進行回填砂。實際工程中建議有目的地進行一些如砂性粗粒土填料的試驗,以降低工程造價。5. 涵洞全長范圍內,每 35m應設置一道沉降縫。6. 施工時,必須注意涵洞全長與管節的配置準確.斜交管涵應首先配置兩端的斜管節,其余按1.0m標準管節配置,余下不足1.0m的管節以0.5m正管節調整。當管節長度之和與實際涵長有微小差值時,應將差值平分于上下游兩端。為避免放樣時的誤差,可將一端洞口端墻在管節安裝完畢后,再進行澆筑。7. 管涵基底應按設計要求澆筑,必須注意平整,砂礫墊層、碎石墊層必須均勻、密實。8. 在冰凍地區,洞口兩端 2.0m范圍內的基底應置于冰凍線以下。9. 洞口尺寸應按路基邊坡值進行調整。10. 管節基礎砼可分兩次澆筑,先澆節底的下部分, 此時應注意預留節壁厚度及安放管節座漿砼23cm,待安裝好管節后才澆筑管底以上部分砼。澆筑砼時應保證新舊砼的結合及節基砼與節壁的結合。11. 涵身兩側填料應分層對稱夯實,其每側長度不應小于洞身兩側填料高度的2倍,壓實度不應小于 96%為保證背臺壓實度,可考慮采用液壓補強壓實的施工工藝。12. 為防止河床過度沖刷,應采用鋪砌對河床進行處理,對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