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監測技術方案_第1頁
地鐵監測技術方案_第2頁
地鐵監測技術方案_第3頁
地鐵監測技術方案_第4頁
地鐵監測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河城購物中心項目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地鐵保護區監測技術方案天津天河城購物中心項目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地鐵保護區監測技術方案 編 寫: 審 核:審 定:天津市勘察院2014年1月目 錄1.概況11.1工程概況11.2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況61.2.1 工程地質61.2.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01.2.3 水文地質111.3和平路站概況141.4基坑支護方案162.監測方案編寫依據233.監測目的、范圍及相關監測項目報警值233.1監測目的233.2監測范圍233.3監測項目243.4控制值及報警值244.工期計劃265.擬投入人員情況276.擬投入的儀器設備清單287.安全質量保證措施28

2、8.應急預案298.1預案編制目的298.2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源分析298.3監測預報警及消警309.信息反饋3210.監測項目實施方案3310.1監測重點3310.2監測斷面布置3310.3 監測方法3410.4監測系統的構成4211.信息化監測4711.1監測信息化4711.2 監測數據管理4711.3提交監測成果47附圖:561.概況1.1工程概況天津天河城購物中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和平路步行街東端,東至赤峰道,西至哈爾濱道,南至和平路,北至大沽北路,基坑總平面圖如圖1-1所示。17圖1-1基坑總平面圖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地下空間部分沿哈爾濱道長約185m,沿大沽北路長約85m,基坑

3、周長約540m。項目緊鄰已開通運營的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地下室與地鐵共用地連墻,地面建筑局部落在地鐵主體之上。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為大型商業建筑,地上建筑用于商業、餐飲、娛樂,地下建筑用于超市、車庫及設備用房,主體結構地上八層,地面高度約47米,地上總建筑面積約13.68萬平方米。 本基坑東側地下連續墻同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的地下連續墻共用,在靠近地鐵一側采用三軸攪拌樁抽條加固,四道支撐支護。為了避免因支撐引起地下連續墻撓度變形,四道臨時支撐分別位于既有地鐵結構樓板或基礎相應標高位置,詳細標高如下:第1層水平支撐位于站廳頂板位置(-1.9m);第2層水平支撐位于環控機房頂板位置(-6.4m);第3

4、層水平支撐位于站臺層頂板位置(-10.4m);第4層水平支撐位于基礎頂板位置(-14.9m)。圖1-2 地鐵車站與基坑支撐的關系圖圖1-3 地鐵風亭與基坑支撐的關系圖 建成后,工程效果圖如圖1-4所示,地下室剖面圖如圖1-5所示。圖1-4 工程效果圖圖1-5 地下室剖面圖1.2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況1.2.1 工程地質根據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9-20-2000)第3.2節、附錄A;天津市地基土層序劃分技術規程(DB/T 29-191-2009)及本次勘察資料,該場地埋深100.00m 深度范圍內,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為以下11層,按力學性質可進一步劃分為26個亞層,場地地基土在鉆探深度

5、內自上而下依次敘述如下: (1) 人工填土層(Qml)全場地均有分布,厚度為1.906.00 m,底板標高為0.60-3.56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6個亞層。第一亞層,雜填土(地層編號1):厚度為0.603.50 m,呈雜色,松散狀態,由廢土、磚渣、石子等組成。其中在36號孔附近缺失該層。第二亞層,素填土(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雜填土之下,厚度為0.203.90 m,呈褐色,軟塑可塑狀態,粘土、粉質粘土質,含少量磚渣、灰渣等,屬中高壓縮性土。其中在26號孔附近缺失該層。本層土雜填土土質松散雜亂;素填土土質結構性差,土質不均勻,填墊年限大于十年。(2) 全新統上組陸相沖積層(Q43al)一般

6、位于埋深約6.00m以上,厚度為1.504.10 m,頂板標高為0.60-2.03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粉質粘土、粘土(地層編號1):一般位于埋深約5.00m以上,厚度為0.503.50 m,呈灰黃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粘土與粉質粘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質粘土繪制。第二亞層,粉土、砂性大粉質粘土(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5.006.00m段,厚度為0.501.70 m,呈灰黃黃灰色,粉土呈稍密中密狀態,砂性大粉質粘土呈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砂性大粉質粘土與粉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土繪制。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

7、向上厚度略有變化,土質總體較均勻,分布較穩定。(3) 全新統中組海相沉積層(Q42m)一般位于埋深約6.0014.50m段,厚度為7.608.70 m,頂板標高為-3.27-3.99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1):一般位于埋深約6.0010.00m段,厚度為3.504.20 m,呈灰色,軟塑狀態,有層理,含貝殼,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粘土透鏡體。第二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4):一般位于埋深約10.0014.50m段,厚度為4.004.80 m,呈灰色,軟塑狀態,有層理,含貝殼,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透鏡體。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土質較均勻,分布較穩定。(4

8、) 全新統下組沼澤相沉積層(Q41h)一般位于埋深約14.5015.50m段,厚度為0.801.60 m,頂板標高為-11.48-12.35 m,主要由粉質粘土(地層編號)組成,呈黑灰淺灰色,可塑狀態為主,無層理,含有機質、腐植物,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粘土透鏡體。本層土水平方向上土質較均勻,分布較穩定。(5) 全新統下組陸相沖積層(Q41al)一般位于埋深約15.5021.00m段,厚度為5.006.00 m,頂板標高為-12.89-13.65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1):一般位于埋深約15.5018.50m段,厚度為2.304.00 m,呈灰黃色,可塑狀

9、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粘土透鏡體。第二亞層,粉土(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18.5021.00m段,厚度為1.503.20 m,呈灰黃黃褐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近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砂、粉質粘土、粘土透鏡體。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土質較均勻,分布較穩定。(6) 上更新統第五組陸相沖積層(Q3eal)一般位于埋深約21.0030.50m段,厚度為8.209.70 m,頂板標高為-18.42-18.98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粉砂、粉土(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21.0028.00m段,厚度為6.009.20 m,呈灰黃黃褐色,密實狀態

10、,無層理,含鐵質,屬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質粘土透鏡體。粉土與粉砂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砂繪制。第二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2-1):一般位于埋深約28.0030.50m段,厚度為0.503.50 m,呈黃褐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透鏡體。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厚度有所變化,土質總體較均勻,分布較穩定。(7) 上更新統第四組濱海潮汐帶沉積層(Q3dmc)一般位于埋深約30.5032.50m段,厚度為1.902.70 m,頂板標高為-27.18-28.24 m,主要由粉質粘土、粘土(地層編號1)組成,呈黃灰灰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局部含貝殼,屬中壓縮性土。粉

11、質粘土與粘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質粘土繪制。本層土水平方向上土質較均勻,分布較穩定。(8) 上更新統第三組陸相沖積層(Q3cal)一般位于埋深約32.5052.00m段,厚度為17.9020.00 m,頂板標高為-29.88-30.48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5個亞層。第一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1):一般位于埋深約32.5038.50m段,厚度為5.006.6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粘土透鏡體。第二亞層,粉土(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38.5042.00m段,厚度為2.504.80 m,呈灰黃黃褐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鐵質,

12、屬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砂透鏡體。第三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3):一般位于埋深約42.0044.00m段,厚度為0.302.8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粘土透鏡體。第四亞層,粉土、粉砂(地層編號4):一般位于埋深約44.0046.50m段,厚度為1.704.50 m,呈黃褐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質粘土透鏡體。粉砂與粉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土繪制。第五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5):一般位于埋深約46.5052.00m段,厚度為3.706.2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

13、粘土透鏡體。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厚度有所變化,土質總體較均勻,分布較穩定。(9) 上更新統第二組海相沉積層(Q3bm)一般位于埋深約52.0058.00m段,厚度為5.507.50 m,頂板標高為-48.05-50.15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2個亞層。第一亞層,粉砂(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52.0054.50m段,厚度為1.504.80 m,呈灰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貝殼,屬中(近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粉質粘土透鏡體。第二亞層,粉質粘土、粘土(地層編號2-1):一般位于埋深約54.5058.00m段,厚度為1.304.0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硬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

14、縮性土。局部夾粉土透鏡體。粘土與粉質粘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粉質粘土繪制。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厚度有所變化,土質總體較均勻,分布較穩定。(10) 上更新統第一組陸相沖積層(Q3aal)一般位于埋深約58.0085.00m段,厚度為26.5027.10 m,頂板標高為-55.25-56.00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4個亞層。第一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1):一般位于埋深約58.00 68.50m段,厚度為10.0011.1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硬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砂、粉土、粘土透鏡體。第二亞層,粉砂(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68.5072.00m

15、段,厚度為1.704.60 m,呈灰黃黃褐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低壓縮性土。第三亞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3):一般位于埋深約72.00 78.50m段,厚度為5.107.80 m,呈灰黃黃褐色,可塑硬塑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壓縮性土。局部夾粉土、粘土透鏡體。第四亞層,粉砂(地層編號3-1):一般位于埋深約78.5085.00m段,厚度為5.107.00 m,呈灰黃黃褐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鐵質,屬中(近低)壓縮性土。局部夾粉質粘土透鏡體。本層土各亞層水平方向上厚度有所變化,土質總體較均勻,分布 較穩定。(11) 中更新統上組濱海三角洲沉積層(Q23mc)本次勘察鉆孔未穿透此層,

16、一般位于埋深約85.00m以下,本次勘察鉆至最低標高-97.65 m,未穿透此層,揭露最大厚度15.00 m,頂板標高為-82.43-82.65 m,該層從上而下可分為3個亞層。第一亞層,粉砂(地層編號2):一般位于埋深約85.0090.50m段,厚度為5.505.60 m,呈灰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貝殼,屬中(近低)壓縮性土。第二亞層,粘土、粉質粘土(地層編號2-1):一般位于埋深約90.5095.00m段,厚度為4.405.00 m,呈灰色,可塑硬塑狀態,無層理,含貝殼,屬中壓縮性土。粉質粘土與粘土力學性質相近,在剖面圖上統一按粘土繪制。第三亞層,細砂(地層編號2-2):本次勘察未穿透此

17、層,揭露最大厚度5.00m,呈灰色,密實狀態,無層理,含貝殼,屬中(近低)壓縮性土。本層土各亞層在揭示深度范圍內水平方向上分布較穩定,土質較均勻。1.2.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3條及巖土工程技術規范(DB29-20-2000),按層位及標高,埋深約70m以上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一覽表地層編號標高(m)巖性2素填土901-3.50以上天然土粉質粘土、粘土1152粉質粘土、砂性大粉質粘土1301-3.50 -7.50粉質粘土1104-7.50 -12.00粉質粘土115-12.00 -13.00

18、粉質粘土1301-13.00 -18.50粉質粘土1502粉土1802-18.50 -28.00粉砂、粉土1902-1粉質粘土1601-28.00 -30.00粘土、粉質粘土1601-30.00 -36.00粉質粘土1702-36.00 -49.50粉土1903粉質粘土1704粉土、粉砂2005粉質粘土1802-49.50 -55.50粉砂2102-1粉質粘土、粘土1801-55.50 -65.50粉質粘土1902-65.50 -67.50粉砂2201.2.3 水文地質一、含水層的劃分根據本場地巖土工程詳細勘察結果,工程場區地表下約50.00m深度范圍內可劃分為3個水文地質巖組:(1)潛水含水

19、層(埋深-0.60m -14.50m)人工填土(Qml)、上組陸相沖積層(al)及海相沉積層(m)視為潛水含水層。含水介質顆粒較細,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徑流十分緩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發、人工開采和向下部承壓水、地表水體滲透。沼澤相沉積層(h)粉質粘土(地層編號)屬不透水弱透水層,可視為潛水含水層與其下承壓含水層的相對隔水層。(2)第一承壓含水層(埋深 -15.50m -28.00m)全新統下組相沖積層(al)粉質粘土(地層編號1)、粉土(地層編號2)、上更新統第五組陸相沖積層(al)粉土、粉砂(地層編號2)透水性好,為第一承壓含水層。上更新統第五組陸相沖積層粉質粘土(地層編號2-1)及上更新統第

20、四組濱海潮汐帶沉積層粉質粘土、粘土(1)、上更新統第三組陸相沖積層粉質粘土(1)透水性較差,可視為第一承壓含水層隔水底板。(3)第二承壓含水層(埋深-38.50m-46.50m)上更新統第三組陸相沖積層粉土(地層編號2)、粉質粘土(地層編號3)、粉土、粉砂(地層編號4)透水性好,為第二承壓含水層。其下粉質粘土(地層編號5)為第二承壓含水層的隔水底板。地質剖面圖如圖1-6所示。 圖1-6 地質剖面圖從上圖可知,基坑底位于1層粉質粘土中,圍護墻墻趾插入1粉質粘土中,第一承壓水層(1、2、2)被圍護隔斷。二、地下水補、徑、排關系潛水:天然動態類型屬滲入蒸發徑流型,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綠化灌溉入滲和

21、地表水體滲漏補給,排泄方式主要為蒸發、地下水側向徑流和垂向越流。該層水由北部山前平原向南部平原徑流條件逐漸變差。本工程場區所在區域該層地下水總體流向為自北西向南東。水位變幅0.51.0m。承壓水:天然動態類型屬滲入徑流型,以越流補給、地下水側向徑流和“天窗”滲漏補給為主,排泄方式主要為側向徑流和越流。本工程場區所在區域該層地下水總體流向為自北西向南東。三、地下水位(1)潛水:勘察期間測得場地地下潛水水位如下:初見水位埋深2.003.20m,相當于標高0.15-0.66m。靜止水位埋深1.201.70m,相當于標高1.050.95m。擬建場地淺層地下水屬潛水類型,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以蒸發形式排

22、泄,水位隨季節有所變化,年變幅一般為0.501.00m。(2)承壓水根據本場地的抽水試驗成果,承壓含水層實測穩定水位標高為-7.400m。承壓含水層實測滲透系數為0.89m/d,實測影響半徑為91.00m。由于本次抽水試驗進行時,場地南側地鐵三號線及場地北側津塔工程正在進行施工降水,對本場地承壓含水層水頭及各參數有一定影響。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本場地承壓含水層穩定水位標高可按-0.100m 考慮,承壓含水層滲透系數可按2.00 m/d 考慮,影響半徑可按200.00m考慮。四、場地抗浮設防水位根據場地周圍現狀地面標高及地下水位變化趨勢,本場地抗浮設計水位可按大沽高程2.00m 取值。五、淺層

23、地基土的滲透性根據勘察室內滲透試驗結果結合土層性質,埋深45.00m以上各層土的滲透系數及滲透性如表1-2所示。表1-2 地基土滲透系數及滲透性表地層編號巖性垂直滲透系數水平滲透系數滲透性2素填土微透水1粉質粘土不透水2粉土弱透水1粉質粘土微透水4粉質粘土微透水粉質粘土不透水1粉質粘土微透水2粉土弱透水2粉土、粉砂弱透水2-1粉質粘土不透水1粉質粘土、粘土不透水1粉質粘土不透水2粉土弱透水3粉質粘土微透水4粉土、粉砂弱透水1.3和平路站概況和平路站位于和平區和平路與赤峰道交口,車站的主體呈東-西走向。車站全長149.0m,縱向坡度為2上坡。車站標準段結構凈寬22.3m,全寬47.10m;島式站

24、臺,車站主體(地下)結構采用三層三跨雙柱矩形框架結構。和平路站基坑埋深約21.46米,盾構井埋深約22.61米,圍護結構采用剛度大,止水性好的地下連續墻,墻厚1米,長約40米連續墻采用工字鋼止水接頭,內部結構采用鋼筋砼箱型結構,底板下設有抗拔樁。和平路站平面圖及剖面圖如圖1-7、圖1-8所示。 圖1-7 和平路站平面圖 (a)-剖面圖(b)-剖面圖圖1-8 和平路站剖面圖1.4基坑支護方案本基坑支護結構采用的是地下連續墻+三道鋼筋混凝土梁做支撐的臨時支撐體系,明挖順施的方式施工。本基坑東側地下連續墻同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的地下連續墻共用,在靠近地鐵一側采用三軸攪拌樁抽條加固,四道支撐支護。 基坑

25、支護平面圖詳見圖1-9,基坑支護剖面圖詳見圖1-10、1-11、1-12、1-13、1-14、1-15所示:圖1-10 基坑支撐平面圖圖1-11 1-1基坑支護剖面圖圖1-12 2-2基坑支護剖面圖圖1-13 3-3基坑支護剖面圖圖1-14 4-4基坑支護剖面圖圖1-15 5-5基坑支護剖面圖222.監測方案編寫依據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08;2)城市測量規范CJJ/T8-2011;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4)天津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指導書;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

26、;7)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2003版)(GB50299-1999);8)建筑基坑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9)建設單位提供的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基坑工程對天津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影響專題報告;10)國家其他測量規范、強制性標準。3.監測目的、范圍及相關監測項目報警值3.1監測目的隨著工程施工,受卸載和基坑降水等的影響,地鐵結構的受力情況將發生改變,易產生變形,因此必須對地鐵結構進行變形監測。通過監測工作的實施,掌握在該項目施工過程中地鐵工程結構的變化,為建設方及運營方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和信息,評定項目施工對既有線結構和軌道的影響,為及時判

27、斷既有線結構安全和運營安全狀況提供依據,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提供及時、準確的預報,使有關各方有時間做出反應,避免惡性事故的發生,確保天津地鐵3號線運營安全。3.2監測范圍本項目基坑所對應的范圍同地鐵3號線和平路車站的范圍相當,監測范圍為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DK12+961DK13+220),共計監測范圍為259米。3.3監測項目為保證地鐵結構的安全,在基坑施工的各步措施中必須對地鐵結構及軌道道床進行現場監測。根據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天河城購物中心基坑工程對天津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影響專題報告,本工程主要有以下幾項監測項目:1 、地鐵車站監測項目:(1)車站結構豎向位移監測;(2)車

28、站結構水平位移監測;(3)軌道橫向差異沉降監測;(4)車站結構側墻水平位移監測;(5)變形縫相對沉降監測;(6) 負一層底板沉降監測;(7)風亭結構的豎向位移監測;(7) 地鐵車站附屬結構豎向位移監測。2、盾構隧道監測項目:(1)盾構隧道豎向位移監測;(2)盾構隧道水平位移;(3) 盾構隧道收斂監測。3、地鐵結構新開裂縫監測。4、車站、車站附屬結構、盾構隧道區間巡查。3.4控制值及報警值根據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天河城購物中心基坑工程對天津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影響專題報告確定以下監測項目的報警值:(1)車站主體及附屬結構破壞以裂縫控制為標準,地鐵結構新開裂縫寬度0.2mm;(2)地

29、鐵車站控制指標:控制項目累計值(mm)報警值(mm)變化速率(mm/d)車站結構豎向位移1050.5車站結構水平位移1050.5軌道橫向差異沉降4mm/10m車站結構側墻水平位移2.5mm/10m變形縫相對沉降5mm負一層、車站附屬結構、風亭豎向位移1580.5(3)盾構隧道控制指標:控制項目累計值(mm)報警值(mm)變化速率(mm/d)盾構隧道豎向位移1050.5盾構隧道水平位移640.5隧道收斂監測540.5注:L指沿軌道方向兩個相鄰監測點之間的距離。以上監測項目及控制值需報地鐵運營及地鐵管理部門備案確認后執行。4.工期計劃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圍護結構施工土方施工地下結構施工至跟蹤至監測數據

30、收斂基準網監測每月1次地鐵車站監測頻率車站結構豎向位移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車站結構水平位移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軌道橫向差異沉降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車站結構側墻水平位移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變形縫相對沉降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負一層底板沉降監測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地鐵車站附屬結構監測頻率車站附屬結構豎向位移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通道、風亭變形監測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盾構隧道監測頻率盾構隧道豎向位移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24小時監測盾構隧道水平位移每周2次每周

31、2次每周2次每周2次隧道收斂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車站、隧道、附屬結構巡查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每周2次說明:車站結構、隧道結構豎向位移監測為24小時自動化不間斷實時監測,其他人工監測項目暫定為每周兩次,具體情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而定。監測停止應視數據變化收斂情況而定,當監測數據的發生異常時應增大監測頻率以保證地鐵運營安全。5.擬投入人員情況序號姓名本項目職務工作年限證書編號1邢衛民項目經理210583842紀海東項目副經理10I0112893賈志強技術負責7I0113064潘小波技術員5J0295185張敏技術員5J0295146范鵬程技術員5J0295167侯金波技術員3J065

32、2638陳欣技術員79張香林技術員710孫衛國安全保障組組長31人數總計106.擬投入的儀器設備清單序號儀器、設備名稱單位數量技術精度要求備注1靜力水準儀 個 50分辨率:0.01mm精度:0.1mm 2TS30全站儀臺2測角精度0.5”測距精度為0.6mm+1ppmD3固定棱鏡個1524天寶DINI03水準儀臺2 0.3mm/km5計算機臺36車站附屬結構變形監測點個157負一層沉降監測點個117.安全質量保證措施1)作業前,監測項目負責人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合理配備監測小組人員及測量儀器,責任到人。2)監測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監測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學習相關規范、監測技術規范以及監測作業指導書,在

33、項目負責人帶領下開展監測工作。3)監測工作所需的全部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定、校驗和檢驗。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操作,以免測量儀器受損。儀器管理采用專人專用、專人保養、專人校驗。4)監控量測人員詳細了解施工動態,合理分析數據,與地鐵運營公司、項目建設單位緊密聯系,為信息化施工作好幾方的配合工作。5)監控量測單位按信息反饋要求,及時向項目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等相關單位,提供真實可靠的監測數據。8.應急預案8.1預案編制目的為了完善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應急工作機制,在為地鐵管理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監測數據的前提下,我院將在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出現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和較大變形情況下,迅速有序地開展

34、相應的應急監測工作,及時了解相關監測項目的變形情況,進而為甲方、監理、設計、施工、地鐵管理部門等各相關方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理措施,從而減少事故損失,確保地鐵3號線的正常運營。8.2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源分析8.2.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從現場工程狀況中可以知道,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及緊急情況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1 測量點的損壞(基準點破壞、測點損壞);2 現場供電故障導致遠程監控系統不能正常采集數據;3 監測儀器的故障。8.2.3應急組織機構天河城購物中心工程監測應急小組有項目經理擔任組長,現場負責人為副組長,現場監測人員為小組成員,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時通知甲方、監理、設

35、計、施工、地鐵管理部門等各相關方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理措施。8.2.4應急措施在監測過程中,如果出現了8.2.1中的突發事件及緊急情況,我方將立即將現場情況通知地鐵管理部門及業主,同地鐵管理人員協商進行處理。當監測儀器發生故障時,及時啟用備用的監測儀器,及時安裝,避免監測數據的中斷,進而影響數據的分析。一旦監測報警值超出警戒值,及時將監測結果通知業主、施工單位及地鐵管理部門,及時調整施工工序或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地鐵3號線的正常運營。8.3監測預報警及消警8.3.1監測預報警 將監測過程中監測點的預警狀態按嚴重程度從小到大分為二級:1、 監測預警狀態:“雙控”指標(累計變化量、變化速率)之一超

36、過監測控制值的80%。2、 監測報警狀態:“雙控”指標(累計變化量、變化速率)之一超過監測控制值,或實測變化速率出現急劇增長。若有監測數據達到預警值,及時將監測數據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等方式通知建設單位、監理、施工及地鐵管理部門,及時調整監測方案,跟蹤監測。隨后將紙質文件及聯系單正式發送建設單位和地鐵管理部門。8.3.2監測消警根據以上監測預警機狀態,建立預警、消警管理體系如圖8-1,8-2。圖8-1 預警管理體系圖圖8-2 消警流程管理圖9.信息反饋每天監測工作結束后,由監測小組成員及時對監測數據進行整理,確保無誤后交與組長核查,組長對上次監測數據與本次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及時提出相

37、應的意見及建議,報與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核,待技術負責人審核結束后,再將結果報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相關部門,若有監測點接近預警值,及時將監測數據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等方式通知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隨后將紙質文件及聯系單正式發送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相關部門。同時在基坑施工過程中我方會以日報的形式將每天監測的結果報送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相關部門,并根據施工工況,分階段提交階段性監測報告,待工程封頂后,跟蹤測量至地鐵結構變形收斂穩定后,向地鐵運營公司提交地鐵保護區監測總結報告

38、及停測申請(需甲方加蓋公章),經地鐵運營公司批準后停止監測工作。10.監測項目實施方案10.1監測重點本工程基坑的圍護結構同地鐵車站、風道的圍護結構共用,受卸載和基坑降水等影響,基坑對應的地鐵3號線里程DK12+971DK13+220范圍內受基坑開挖影響較大應進行重點監測。10.2監測斷面布置本工程在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及隧道監測范圍內,靜力水準儀共布置48個監測斷面,其中J1-J5,J21-J24為地鐵隧道區間監測斷面,J6-J20、J30-J44為地鐵車站監測斷面。車站位置每個監測斷面間隔為10米,共計布設30個監測斷面(J6-J20、J30-J44)。 隧道區間共布設18個監測斷面(J1-

39、J5、J21-J44 、J25-J29、J45-J48),每個監測斷面間隔15米,在左右線結構及軌道道床均布設監測斷面及監測點。在車站及隧道接觸部位存在兩個結構縫,在這兩個結構縫位置兩邊各布設一個斷面(J5-J6 、J20-J21 、J29-J30 、J44-J45),并且該斷面距結構縫距離為0.51.0米,加強對結構縫的變形監測,斷面布置圖詳見附圖。地鐵車站、隧道共計布設36個隧道、道床結構水平、豎向位移監測斷面,在車站位置,地鐵車站每個監測斷面間隔13米,共計布設24個監測斷面(4-15、22-33)。地鐵隧道在距結構縫1米位置布設一個監測斷面,向隧道方向每隔25米距離布設一個監測斷面,隧

40、道區間共計布設12個監測斷面(1-3、16-21、34-36),在左右線結構及軌道道床均布設監測斷面及監測點,斷面布置圖詳見附圖。在地鐵車站附屬結構地面位置,每隔812米布設一個沉降監測點,共計布設15個附屬結構沉降監測(F1-F8、TD1-TD7),斷面布置圖詳見附圖。在負一層底板上每隔20米布設一個豎向位移監測點,共計布設11個豎向位移監測點(C1-1-C1-11),斷面布置圖詳見附圖。在基坑施工工作開始之前,應對所有監測點位進行測量,得到本項目地鐵保護區監測初始值,為以后的監測數據對比分析提供依據,切實保證地鐵3號線安全運營。10.3 監測方法10.3.1車站結構、盾構隧道結構豎向位移監

41、測10.3.1.1 監測點的布設本項目豎向位移監測點共布設50個靜力水準監測點。在基坑影響范圍外布設2個靜力水準基準點,靜力水準基準點布設在遠離變形區以外,并遠離承壓水影響范圍。本監測項目共布設50個靜力水準儀。具體布設方法如下:1) 在基坑開挖對應的地鐵車站里程范圍內,按每10m布設一個監測點(J6-J20、J30-J44),共計布設30個監測斷面;2) 在基坑開挖對應的地鐵車站里程范圍外,每15m布設一個監測斷面(J1-J5、J21-J44 、J25-J29、J45-J48),共計18個監測斷面;10.3.1.2 靜力水準測量原理及布設靜力水準系統是根據相連的容器中液體總是尋求具有相同勢能

42、的原理來測量監測點和基準點彼此之間的垂直高度的差異和變化量。如圖10-1示:圖10-1靜力水準系統測量原理設共布設有n個測點,1號點為基準點,初始狀態時各測量安裝高程相對與(基準)參考高程面H0間的距離則為:Y01、Y02Y0iY0n (i為測點代號0,1n);各測點安裝高程與液面間的距離則為h 01、h02、h0ih0n則有:Y01h01Y02h02Y0ih0iY0nh0n (1)當發生不均勻沉降后,設各測點安裝高程相對于基準參考高程面H0的變化量為:hj1、hj2hjihjn (j為測次代號,j=1,2,3 );各測點容器內液面相對于安裝高程的距離為hj1、hj2、hji、hjn。由圖可得

43、:(Y01hj1)+hj1(Y02hj2)hj2(Y0ihji)hji(Y0nhjn)hjn (2)則j次測量i點相對于基準點1的相對沉陷量Hi1 Hi1hjihj1 (3)由(2)式可得:。 hj1hji(Y0ihji)(Y01hj1)(Y0i-Y01)(hji-hj1) (4)由(1)式可得: (Y0iY01)(hoih01) (5)將(5)式代入(4)得:Hi1(hjihj1)(hoih01) (6)在(6)式中,(hjihj1)為在第i次測量中j點液位傳感器測得的相對于初始觀測值的位移量,(hoih01) 為在第i次測量中1點液位傳感器測得的相對于初始觀測值的位移量。即只要測得任意時刻

44、各測點液位傳感器測得的相對于初始觀測值的位移量,則可求得該時刻各點相對于基準點的相對高程差。本項目在每個監測點點位布設靜力水準儀,靜力水準儀使用專用支架及配套工具布設在隧道壁,既保證儀器與隧道壁連接緊密,真實反映地鐵既有線路結構的沉降變化,同時嚴格避免侵入設備限界。布設圖如圖10-2及10-3所示。圖10-2靜力水準監測示意圖圖10-3 靜力水準安裝圖10.3.2變形縫相對沉降監測 由于和平路站與和平路至津灣廣場站隧道區間及和平路至營口道站隧道區間結構縫在基坑影響范圍內,受卸載和基坑降水等的影響,結構縫處易產生變形,應重點監測。 結構縫差異沉降監測采用靜力水準測量系統,在結構縫兩側0.5米1米

45、處各布設一個結構豎向位移監測點(J5-J6 、J20-J21 、J29-J30 、J44-J45),監測點布設詳見附圖,通過對結構縫兩側結構進行沉降監測,計算結構縫差異沉降值。通過對車站和隧道區間結構縫差異沉降監測,及時了解結構縫兩側差異沉降變化,確保天津地鐵3號線運營安全。10.3.3 車站結構、盾構隧道結構水平位移監測10.3.3.1 監測點的布設車站結構、隧道結構和軌道道床變形監測共布設32個監測斷面,監測斷面布設圖詳見附圖,具體布設方法如下:1) 在基坑開挖對應的地鐵車站里程范圍內,按每13m布設一個監測斷面(4-15、22-33)共計布設24個監測斷面;2) 在基坑開挖對應的地鐵車站

46、里程范圍外,每25m布設一個監測斷面(1-3、16-21、34-36),共計12個監測斷面。本項目在隧道結構每個監測斷面布設4個監測點,其中軌道道床兩側各布一個監測點,隧道區間兩側的中腰位置各布一個監測點,如圖10-4示,1#、2#、3#、4#為水平位移監測點, 1#、4#兼為隧道收斂監測點,2#、3#兼做軌道橫向差異沉降監測點,通過監測各點的坐標變化反映隧道結構的收斂、結構水平位移及車站結構側墻水平位移變化情況。圖10-4盾構隧道結構變形監測斷面布點圖本項目在地鐵車站每個監測斷面布設4個監測點,其中軌道道床兩側各布一個監測點,隧道區間兩側的中腰位置各布一個監測點,如圖10-5,1#、2#、3

47、#、4#為水平位移監測點, 2#、3#兼做軌道橫向差異沉降監測點,通過監測各點的坐標變化反映車站結構水平位移、軌道橫向差異沉降及車站結構側墻水平位移變化情況。圖10-5車站結構變形監測斷面布點圖布設監測點應嚴格注意避免侵入設備限界,布設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運營監測長期監測點位置進行調整。監測布設的小棱鏡如圖10-6所示。圖10-6監測小棱鏡10.3.3.2 監測基準點的布設根據地鐵內部結構現狀,建立獨立坐標系,本項目在地鐵監測區域影響范圍外布設4個基準點。采用后方交會的方法進行監測,架設全站儀的控制點采用強制歸心測量標,減小儀器對中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平面控制基準點的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

48、基準點設置在遠離變形區域的車站或隧道中;(2)相鄰點之間通視良好,方便基準點之間相互校核;(3)基準點布設應安全穩固,同時嚴格避免侵入設備限界。10.3.3.3 基準點的穩定性分析基準點的穩定性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概念,由于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基準點有時會產生位移,對基準點的穩定性分析是變形觀測數據處理時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每個月應對基準點進行一次復測,并對基準點的穩定性進行分析。控制基準點的穩定性利用基準點的初始坐標和后期觀測的坐標進行比較分析。利用基準點的初始坐標和后期觀測的坐標求出這兩套坐標系之間的轉換參數,然后利用轉換參數將后期變形點的坐標轉換到初始坐標系中,再與初始的基準點坐標進行比較,

49、得到差值。對基準點轉換后的殘差構成統計量,作假設檢驗。主要步驟如下:1)設基準點初始坐標為X0(,,,);2)基準點后期坐標為X1(,,);3)通過這兩組坐標求出轉換參數,然后轉換X1到X0所在的坐標系,得到后期坐標在初始坐標系中的坐標X2(,,,,,,);4)求得殘差V = X2-X0,構成統計量 5)選擇置信水平,查取在置信水平下的分位值,如果值小于分位值則接受,否則剔除i點;6)剔除點后用保留的點再次進行轉換,然后再次進行假設檢驗,方法同上,重復迭代直到所有的點都符合要求為止。10.3.3.4監測實施對于車站、隧道結構和軌道道床的水平位移監測采用高精度徠卡TS30全站儀(測0.5” 0.

50、6mm+1ppmD)極坐標的方法觀測如圖10-7所示,徠卡TS30全站儀和配套的自動觀測軟件能夠實現對地鐵的自動化水平位移監測,根據地鐵隧道的結構情況建立能準確反映隧道變形的獨立的隧道坐標系,比較每期變形監測點的變化反映地鐵隧道的變化。圖10-7 TS30高精度全站儀監測地鐵隧道示意圖10.3.4隧道收斂監測對于隧道收斂監測可以根據同一斷面的兩個監測點的水平坐標,求得兩點之間的距離,同一斷面的觀測環境基本一致,在斷面坐標之間求差可以消除多種誤差因素的影響,可以準確反映隧道收斂的變化。 10.3.5車站附屬結構、風亭、負一層底板沉降監測在地鐵車站附屬結構地面位置,每隔812米布設一個沉降監測點,

51、共計布設15個附屬結構沉降監測(F1-F8、TD1-TD7)。在負一層底板上每隔20米布設一個豎向位移監測點,共計布設11個豎向位移監測點(C1-1-C1-11)。 本項目擬采用水準儀對各個監測點組成水準線路進行監測,通過每次的高程變化即可算出車站附屬結構、負一層底板的變形情況。圖10-8 車站附屬結構變形監測10.3.6車站附屬結構差異沉降監測 根據車站附屬結構變形監測點測出的沉降數據,對相鄰的兩個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對比,即可計算出車站附屬結構差異沉降監測。10.3.7軌道橫向差異沉降 根據車站結構布設的監測斷面,2#、3#兼做軌道橫向差異沉降監測點,通過監測各點的高程變化反映軌道的橫向差異沉

52、降。10.3.8結構裂縫監測對于地鐵結構裂縫監測,應重點監測的內容包括裂縫的位置、走向、長度和寬度。主要的或變化大的裂縫應進行觀測以便根據這些資料分析其產生裂縫的原因和它對地鐵的影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于需要觀測的裂縫應進行統一的編號。對于裂縫的監測采用裂縫綜合測試儀如圖10-9。 圖10-9裂縫綜合測試儀裂縫綜合測試儀集裂縫深度、寬度測量于一體的專業裂縫綜合測試儀,裂縫寬度實時自動識別、判讀,確保微細裂縫的判讀準確;被測物體表面裂縫原貌實時顯示在4.3寸彩色屏幕上,可以存儲10000張裂縫原貌圖像,并可將圖像傳輸至U盤;顯微傳感器即插即拔,操作方便、可靠;具有獨特的自校準功能,可用標準刻度板進行校準,操作方便、可靠。強大的文件管理功能,信息查詢更加方便、快捷;專業的分析處理軟件對裂縫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并生成檢測報告。10.3.9車站、地鐵隧道區間巡查對于車站、隧道區間巡查的具體步驟如下:(1)定期對監測范圍內的錯臺、裂縫、混凝土脫落、積水和滲水進行巡視和拍照。(2)現場踏勘、對于新發現的裂縫,做好記錄,及時埋設觀測標志進行量測。觀測并記錄已有裂縫的分布位置,裂縫的走向、長度和深度。(3)對于新發生的混凝土脫落,分析混凝土脫落的原因,觀測并記錄已有混凝土脫落的位置、區域面積及混凝土塊大小等。(4)對于發現有滲漏的地方進行觀測,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