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教材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處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匯的區位,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交通非常便利,對我國經濟的開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這里經濟開展速度快、經濟總量和規模龐大,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勁的地區之一。旖旎的水鄉風光和深沉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部分內容:一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二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三是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這三部分內容是互相聯絡的:優越的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口、城市密集,因此文化積淀深沉,人文景觀眾多,旅游資源豐富。這是本節內容的主線,也是教學設計和施行的指導思想。為了讓學生理
2、解區域內各地理要素之間彼此聯絡,互相影響,教材還安排了三個活動題:一是比較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長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區,認識河流對區域開展的影響,二是區域開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三是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的影響。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進一步培養學生人地和諧相處的觀念。學情分析經過一段時間中國分區地理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如具備了一定的讀圖、用圖才能;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分析、總結才能;具備了一定的搜集、加工信息的才能等;但這些才能還存在欠缺,需要進步的空間還很大,老師在課堂上仍需進一步引導和強化。教學目的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1.通過閱讀教材P50圖7.13和P51圖7.15和
3、相關文字資料,理解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通過閱讀教材P53圖7.19和相關文字資料,知道長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最集中的地區,理解上海在本區乃至全國經濟開展中起到的作用。3.通過閱讀教材P56圖7.22和P5657景觀圖理解長江三角洲濃郁的水鄉文化特色及主要旅游景點。過程與方法運用地圖說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位置、范圍,并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分布,感受祖國開展之快;通過學習長江三角洲的水鄉文化特色和旅游,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的分布及地方文化特色。教學難點對長江三角
4、洲地理位置作出評價,并說明城市開展引發的“同城效應。教學建議本節內容主要講述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位置和范圍、便利的水上交通運輸條件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可充分利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景觀“魚米之鄉,引入對該區域的學習。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老師: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是說蘇州、杭州風光很美,就像天堂一樣。老師:不錯!這里有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蘇州園林和杭州西湖,宛假設人間仙境。這里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在這里,人們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園林古鎮,盡情領略江南風光的美妙;還可以走進現代化的都市,感受經濟的興隆與繁榮。蘇州、杭州就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這節課我
5、們就到那里看一看。用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導入新課,學生們會感到很親切,有似曾相識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很快融入新課的學習中去。江海交匯之地老師出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形圖:請大家讀圖,結合教材P5051,完成下面題目。 1.指圖說出長江三角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2.對本區的地理位置作簡要的評價。3.指圖說出本區的范圍和地形特點。4.本區為什么被稱作“魚米之鄉?5.本區交通狀況如何?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學生指圖介紹。1.緯度位置:30°N32.5°N;海陸位置:長江下游,瀕臨黃海和東海。2.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托長江干支流興隆的水運、京
6、杭運河、南北鐵路干線,可以聯絡廣闊的內陸地區;同時這里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并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開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學生指圖介紹。3.本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屬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4.本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同時,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5.本區地處江河交匯之處,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京杭運河溝通南北,自古水運興隆。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交會于上海,加上高鐵和高速公路的迅速普及使得本區的水陸交通非常便利。第一部分學習的是長江三角洲的
7、概況,題目難度都不大。學生讀圖看教材根本上都能解決。通過自學,學生對長江三角洲的概況有了大致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習才能。過渡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華之地。目前,也是我國經濟開展程度最高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部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在總結前面所學知識的同時進展過渡,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內容的學習。續表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計意圖我國最大的城市群老師出示長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圖:請大家讀圖和P5254 的教材,完成下面的題目。1.分別找出人口超過500萬和超過100萬的城市。我國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
8、市是哪一個?試介紹本區的歷史文化名城。2.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規律?3.閱讀教材說說上海在本區乃至全國經濟開展中的作用。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展示學習成果:1.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城市是上海。歷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蘇州和揚州等。2.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京杭運河沿岸3.上海是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和帶動作用。老師出示表格:請大家讀教材P5455圖文資料、表格,談一談你對圖中主人公的說法的認識。同桌之間可以先互相說一說,然后請同學發言。杭州到上海約170千米高速鐵路最短時間
9、45 分鐘普通快速列車約3小時高速公路約1小時40分鐘普通公路約3小時學生1: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轉變,尤其是高速鐵路的開展,使杭州到上海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兩個城市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城市一樣,往來非常方便。學生2:現代運輸方式進步了運輸效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促進了杭州和上海旅游業的開展。學生3:交通運輸業的快速開展促進了本區人員和貨物的流通,使兩城市間的聯絡更加親密,有利于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交流。老師:高效便捷的交通確實促進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開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幾題旨在使學生理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口和經濟情況,難度不大,部分內容以前也有所接觸。讓學生獨立完成,進一步培養學
10、生的讀圖分析才能和考慮總結才能。交通方式的改變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生很容易理解。讓學生談認識是為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待問題,進步學生的分析、總結、思維表達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過渡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開展和人們生活程度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旅游業空前繁榮。長江三角洲地區旖旎的水鄉風光和深沉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下面我們來學習本節課的第三部分: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利用知識的前后銜接關系進展過渡,使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下一知識點的學習。續表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計意圖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老師出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資源分布圖,讓學生讀圖,完成
11、下面的題目。1.按照圖例分別找出本區的世界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水鄉古鎮。2.通過讀圖,你有什么感觸?3.本區旅游資源豐富,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你能試著介紹一兩處嗎?自己讀圖,準備材料,獨立完成。學生展示學習成果:1.本區世界遺產:杭州西湖、蘇州古典園林、南京明孝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紹興、寧波、上海、蘇州、無錫、常熟、南京、南通、揚州、鎮江。長江三角洲地區有六大水鄉古鎮:江蘇的周莊、同里、甪直;浙江的西塘、烏鎮、南潯。2.長江三角洲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沉,歷史名城眾多,旅游資源豐富。3.學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看教材的“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周莊古鎮資料介紹也可以。老師展示課
12、外資料作簡單介紹。老師: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興隆。除了傳統的水鄉風貌和較為完好的古建筑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讀教材P57最后一段,找一找還有哪些旅游資源?學生: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老師:你能選取一兩種文化給大家作一下介紹嗎?假如有時間,大家課下可以多理解一下。老師:最后誰能總結一下本區為什么旅游業興隆?學生: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效勞設施完善。通過解答這幾道題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感受本區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興隆。課前已安排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加上題目難度不大,興趣性強,學生應該能獨立完成。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學習才能。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認識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密集的城市,還有濃郁的水鄉風情及興隆的旅游業,其中主要城市的分布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城市開展引發的“同城效應是本節的難點。教學反思本節內容生動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