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_第1頁
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_第2頁
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_第3頁
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_第4頁
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找準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由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說起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董文明關于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人們普遍認為是一個早已解決了的問題.筆者查閱了大量的報刊和網絡資料,發現幾乎所有教案的教學內容基本相同:一,學習舉例說明的方法.二,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說明事物的順序.三,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上述教學內容,顯然是出于使學生學會有關說明文寫作知識的教學目的.我們認為,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存在進一步探討的空間.試問:學生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知識?答日:為了更好地閱讀和寫

2、作說明文.是的,為了更好地閱讀和寫作說明文,學生當然應該學習有關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等知識技能.但實際上學生光是學會這些說明文的知識技能,并不能真正達成上述目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里有兩個更為根本的問題被忽略了:第一,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說明文,即作者的意圖是什么?第二,這篇說明文是寫給誰看的,即讀者對象是誰?我們之所以說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讀者對象是兩個更為根本的問題是因為,一方面,在語言活動中,我們不能只關注說話者表達了什么,任何人的任何話語都是表達某種意圖的事件,說話的本質就是表達意圖.話語之所以能夠從事交流,并非在于它有意思,而是作者有意圖.意思與意思之間甚至是無法交流的

3、,比如”今天是星期六”這一句子,它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不明白說話人的意圖,我們怎么能夠回應它呢?也許我們能,但實際上是在我們已經暗中給它設定了一個意圖的前提下才”能”的.如果我們設定說話者是想督促聽話者履行”星期六帶我出去玩”的承諾.那么我們就可以回答”好吧,我們出去玩吧”;如果我們設定說話者是想勸服聽話者該放松放松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回答”是啊.是該休息一下了”這里假如沒有意圖的支撐,我們根本就找不到對話的支點.所以說,是意圖說話者在一定語境下的現實的,具體的意圖才使句子獲得了交流的能力,話語與話語的交往實質上就是意圖與意圖的交往.人與話語的關系就是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認識應該作為語文教學

4、新的邏輯起點.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只關注說寫者而忽略聽讀者,人的語言活動,尤其是說和寫,必然都不僅僅是對語言的單純操作.而是對聽讀者的對象性意識的表現.在對語情境中.讀者對象的存在制約了說寫者對語言的姿態和實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語言的處理就是對讀者的處理,對語言的選擇就是對讀者的選擇”.從人與人的關系這一新的語文教學邏輯起點上,我們再看說明文的教學,可以說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讀者對象是說明文教學內容構成中的前提性要素,這兩個前提性要素深刻地制約著一系列其他要素:一,選擇哪些說明內容,而這些說明內容又需要把握怎樣的深度和廣度;二,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才能使”我的讀者”最容易接受”我”的意圖;三,

5、采用什么樣的說明方法才能更好地實現”我”的意圖,為讀者理解和接受:四,話語該怎么表達對實現意圖才是最恰切的.我們說,從學以致用的要求看.只有明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作品的讀者對象,說明的內容,順序,方法等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則就有可能懸在半空而不切實用.換句話說.學生如果在學習中失卻了”意圖和讀者”兩個意識.即使學了不少的說明文,掌握了有關說明語文學習,爭鳴/20074.17文的知識技能,卻未必能夠根據某一具體的寫作意圖.針對具體的讀者對象來寫好一篇說明文.鑒于上述學以致用的目標,我們主張必須從語言的意思本位躍進到話語的意圖本位,從意圖本位來觀照其他要素,從而重構說明文的教學內容.我們將此概括

6、為如下幾個方面:一,作者為什么寫這篇作品?二,作品是寫給誰看的?三,作品寫了什么?四,作品是怎樣寫的?五,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或質疑的地方?具體到中國石拱橋的教學,首先就應從作品本身出發去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我們初看作品.脈絡似乎非常清晰:先談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再概括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情況.接著以趙州橋,盧溝橋為具體實例來加以說明.最后又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和在解放后的新發展.作者的意圖似乎主要在于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結構,功能等有關知識.但果真如此,作品中有不少文字與上述意圖并不匹配.是不是還有別的更為重要的意圖呢?細讀作品,我們發現作品時時處處流露出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

7、敢和卓越才能的贊揚.以此觀照.全文很多文字才找到了它們的”意圖之家”:第一,寫趙州橋.作者最后評價說:”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如果作者的用意僅僅在介紹趙州橋的結構和功能.作者為什么還要作這樣的結論呢?第3自然段不是早已說過趙州橋是我國石拱橋的驚人杰作了嗎?第二,在介紹完兩座橋后,作者說:”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便于就地

8、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是在說明橋,但最后還是歸結到人.18._語文學習/爭/2007-4第三,作者最后又說:”在傳統的石拱橋的基礎上.我們還造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其中雙曲拱橋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新創造,是世界上所僅有的.”“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全文至此畫上圓滿的句號.我們分明感到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始終奔涌在作者的胸中.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作品很可能有兩個意圖:一,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知識;二,歌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而且,依筆者看來,第二個意圖更為重要,第一個意圖是為第二個意圖服務的.也就是說,本文主要是歌頌人,或者說通

9、過說明橋來歌頌人.茅以升先生的創作談,就更加證實了這一點.他在創作談中反復強調:”(中國石拱橋)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創作談還特別提到”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

10、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作者所說的”說明什么問題”確實是理解這篇說明文的關鍵之所在.作者明確告訴我們.他的主要意圖不是把橋單純作為一個物質存在(“一兩座孤立的軀殼”)說明有關科技方面的知識,更是把它作為一種精神的體現,”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作為一篇單純的科技說明文,它還不是盡善盡美的,或者徑直地說,它還是有缺陷的.因此,作者在1980年6月7日給讀者的一封回信中作了如下補充說明:敝作中”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一語.對趙州橋而言.”結構巧”指的主要是”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因為這以前.大拱的兩肩,都是用石

11、料和土石填滿的,名為”實肩拱”,而趙州橋則是首創的”敞肩拱”.其優點文中已說明.對盧溝橋而言.”結構巧”指的是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叫做”聯拱”石橋.每個橋墩左右各有一拱,全橋11個拱,聯成一線,每一拱上的載重,通過橋墩,而由全橋各拱所共同負擔.發揮了互助整體作用(見文物期刊,1963年第9期35頁)用料省而強度高,其關鍵在結構巧;結構所以能巧,由于發揮了科學與藝術的作用這一補充回答了讀者關于盧溝橋”結構巧”的疑問如果作者的主要意圖在于說明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那么寫盧溝橋的”結構巧”必將與趙州橋一樣詳盡清晰.但正是出于歌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意圖.作者才會把盧溝橋

12、的結構之巧寫得很簡潔,而添上下面這么兩段似乎屬”蛇足”之語:”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盧溝橋在我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也是值得紀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國軍隊在此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作者對后一段的解釋是:”因寫到名橋,便自然聯系到名橋與全民抗戰的史實.不免多寫了幾句.”其實,正是由于作者對中國人

13、民的贊美之情不能自禁,才會有這兩段”插曲”.如果將本文與同一題材的另一篇說明文馬執斌的聞名中外的趙州橋比一比,本文的意圖就更清晰了.聞名中外的趙州橋主要圍繞第一段最后一句話展開:”這一奇跡(指趙州橋歷經千年的風雨而不倒)的出現,完全是由于它設計建造的科學精巧決定的”,接著從趙州橋的選址,結構,施工方案等三個方面來說明趙州橋”設計建造的科學精巧”.作品的著力點在于橋本身.所以把橋的有關知識說明得非常詳盡透徹.讀者沒有任何疑問.兩文相較,意圖并不完全相同,寫法自然有別.其次,作品是寫給誰看的?作者在1983年11月16日與一位讀者的通信中明確指出:”該文原刊登于人民日報,對象是一般讀者,其后選人中

14、學語文課本,也未有再修訂.”從這段話看來,如果作者一開始就是為中學生寫的.作品的內容以及遣詞造句可能就會有所不同綜上兩點,中國石拱橋是一篇面向一般讀者而寫的,不僅僅在于普及中國石拱橋的知識,更在于歌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的說明文.我們說.如果我們僅以學習說明文的知識為旨歸,那么就沒有真正讀懂中國石拱橋,而只有從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出發.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讀懂這篇作品.以上我們從作品為什么寫,寫給誰看,怎么寫,寫了什么等方面詳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內容,為說明文的教學提供參考.我們認為,這一新的說明文教學內容構架,較之傳統構架,不僅僅是表述上的微調,更是觀念上的嬗變.我們并不是以拋棄和否定說明的順序,方法,語言等為前提來重構說明文的教學內容,而是要從意圖出發.站在一個新的制高點上來考察說明的順序,方法和語言等,換句話說,新的內容構架既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包容,更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超越.依此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說明文的寫作能力.說明文教學如此.記敘文,議論文教學亦然.筆者認為,只有站在新的制高點上,從”為什么寫,寫給誰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