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識-災害防范》之地震火災預防常識_第1頁
《安全常識-災害防范》之地震火災預防常識_第2頁
《安全常識-災害防范》之地震火災預防常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火災預防常識近年以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多次地震,雖然沒 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但是造成了全縣人民的恐慌和重大的財產損失,地震火災一般是地震 發生時破壞了房屋建筑,地下燃氣管道(燃氣泄露)或者供電設施(短路起火,或者電 火花把燃氣點著)而引起的最常見、危害最大的次生災害。地震火災的預防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為防止地震后火災發生,凡性質互相抵 觸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別貯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應將容器和架子固定, 以防震時傾倒。凡遇到震動、撞擊、磨擦就會起火的易燃物品,應當單獨處理,放在穩 固的容器內,用沙子圍護起來,放到安全的地方。貯存量大的易燃液體貯罐應當加固, 并在貯

2、罐附近筑砌防護堤,以防貯罐震裂后,易燃液體溢出引起大面積火災。對天然氣儲存站(調壓站)、液化石油氣站、加油加氣站要加強檢修, 及時采取加固和封閉措施。接到地震預報后,應及時把易燃氣體鋼瓶、易爆和有毒物資 運到安全地點,來不及運走的要臥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化匸廠、燃氣站等易發生地 震次生災害的單位,要加強監測和管理,設專人晝夜值班。加強對火源的控制。平時不要在火爐附近存放易燃物品。接到地震預 報后;要盡快熄火,立即關閉燃氣灶具的閥門。凡有特殊要求,震時不能停火的生產用 爐,要有抗震措施,確保震時不發生火災。臨時安置點(防震棚)內不要隨便吸煙、亂扔煙頭,盡量不用油燈、 蠟燭照明,需用時須放置在盛

3、有沙土的容器內。防震棚之間應保持防火間距,且不要覆 蓋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擋住消防車通道,有條件的防震棚內應配置一定數 量的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材。加強對電氣設備的檢修。高壓線、變壓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 放易燃物品,設在室內的浸油式變壓器應設置事故油池,以便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接到地震預報時,要及時將電氣開關的電源切斷,尤其要及時拔下電 爐、電熨斗、電烙鐵等家用電器的插銷,切不可慌張離去。家庭地震火災的預防。居民應經常檢查家中電氣、燃氣管線有無損害, 加強燃氣、明火器具及危險品的管理。及時清理門口、樓道雜物,保持暢通。家中應準 備滅火器并熟知使用方法。人員密集場所地震火災的預防。

4、商場、賓館、學校、醫院等場所應組 織開展地震火災應急演練,預先設置人員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 地震火災的自 救地震火災逃生火災時要用聲、光、色、物等顯示求救信號。為迅速滅火,應注意將 滅火器、水桶等經常放置在離用火點較近的地方,失火時立即滅火。要防煙堵火。地震火災發生時,可用多層濕毛巾捂住口鼻,可濾去 60-100%的煙和1040%的一氧化碳,火勢尚未蔓延到房間時,緊閉門窗,用濕棉被單 等堵塞孔隙,防止煙火竄入。盡量釆取將身體貼近地面的姿勢避難。設法脫離險境。利用地形、現場設施、生活用品等物件,選用安全辦 法下樓。如安全通道火勢不大時,可用被子、毛毯、床單等澆濕裹身沖過火區,或利用 水管、繩子滑下地面;萬不得已需跳樓時,應保持頭向上體位,在距離地面不高的情況 下,可將柔軟的物體扔下,跳躍逃離,減少顱腦損傷和對內臟的傷害。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 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體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在工廠作業時,如遇較強地震,在沖出工作場所避難前,首先要切斷 電源,消除火源程序,停止機器運轉。特殊崗位上的匸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 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濕度和壓力,關閉動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 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