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公式總結_第1頁
工程力學公式總結_第2頁
工程力學公式總結_第3頁
工程力學公式總結_第4頁
工程力學公式總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剛體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靜力學公理:1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2二力平衡條件3加減平衡力系原理(1)力的可傳性原理(2)三力平衡匯交定理4作用與反作用定律約束:柔索約束;光滑面約束;光滑圓柱(圓柱、固定鉸鏈、向心軸承、輥軸支座);鏈桿約束(二力桿)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條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平面匯交力系平衡幾何條件:力多邊形自行封閉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軸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軸上投影的代數和。它表明了合力與分力在同一坐標軸投影時投影量之間的關系。平面匯交力系平衡條件:Fix=0;Fiy=0。2個獨立平衡方程第三章 力矩 平面力偶系力矩M0(F)=Fh(逆時針為正) 合力矩

2、定理:平面匯交力系的合力對平面上任一點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對與同一點力矩的代數和。 Mo(F)=Mo(F1)+Mo(F2)+.+Mo(Fn)=Mo(F)力偶;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作用線不重合的兩個平行力組成的力系稱為力偶力偶矩M=Fd(逆時針為正)力偶的性質:性質1力偶既無合力,也不能和一個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來平衡。性質2力偶對其作用面內任一點之矩恒為常數,且等于力偶矩,與矩心的位置無關。性質3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內任意轉移,而不改變它對剛體的作用效果。性質4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轉向不變,可以同時改變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長短, 而不改變其對剛體的作用效果。平面力偶系平衡條件是合力偶

3、矩等于零。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力的平移定理:將力從物體上的一個作用點,移動到另外一點上,額外加上一個力偶矩,其大小等于這個力乘以2點距離,方向為移動后的力與移動前力的反向力形成的力偶的反方向平面力向力系一點簡化可得到一個作用在簡化中心的主矢量和一個作用于原平面內的主矩,主矢量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而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對點之矩的代數和。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條件:Fix=0;Fiy=0,M0(Fi)=0。3個獨立方程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條件:Fiy=0,M0(Fi)=02個獨立方程摩擦,阻止兩物體接觸表面發生切向相互滑動或滾動的現象。靜摩擦力,若兩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而又相對靜止的物體,在外力作用下

4、如只具有相對滑動趨勢,而又未發生相對滑動,則它們接觸面之間出現的阻礙發生相對滑動的力,謂之“靜摩擦力”。動摩擦力,兩物體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力。重心是在重力場中,物體處于任何方位時所有各組成質點的重力的合力都通過的那一點。第五章 空間力系 P53 空間力系平衡條件:6個方程。空間平行力系:3個方程影響構件持久極限的主要因素:構件尺寸外形和表面質量。質點的運動:點的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變化;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變化,加速度剛體的基本運動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速度(n是轉速,r/s)轉動剛體內各點的速度,加速度質心運動定理:轉動定理,轉動慣量:圓環;圓盤:細桿。平行軸定理動能定理平動剛體動

5、能;轉動剛體動能彈性力的功動能定理所有內力、外力的總功,對剛體來說內力作功為0。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對變形固體所做的基本假設:連續性假設、均勻性假設、各向同性假設、小變形假設。截面法、應力 P109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拉伸與壓縮、剪切、扭轉、彎曲軸向拉伸與壓縮正應力許用應力(強度條件),軸向拉壓變形:線應變,胡克定律,E是材料拉壓彈性模量,EA是材料抗拉壓剛度,橫向線應變,是泊松比剪切實用計算:切應力均勻分布許用切應力,擠壓實用計算:擠壓應力均勻分布許用擠壓應力,對圓柱形擠壓面,d是圓直徑,是圓柱高度。扭轉傳動軸扭轉外力偶矩,p是功率,n是轉速(r/min)扭矩T,從左端看,順時針外力偶矩產生正

6、扭矩T=M0扭轉切應力,極慣性矩Ip,抗扭截面系數Wp:圓形,空心圓軸,=d/D扭轉強度條件許用切應力扭轉角(弧度),GIp:截面的抗扭剛度支座形式:活動鉸支座 固定鉸 固定端 梁的典型形式 簡支梁 懸臂梁 外伸梁剪力Fs、彎矩M剪力Fs、彎矩M與均衡力q的關系中性層、材料在彎曲過程中,外層受拉伸,內層受擠壓,在其斷面上必然會有一個既不受拉,又不受壓的過渡層,應力幾乎等于零,這個過渡層稱為材料的中性層。中性軸:在平面彎曲和斜彎曲情形下,橫截面與應力平面的交線上各點的正應力值均為零,這條交線稱為中性軸。最大正應力,IZ是慣性矩,WZ是抗彎截面系數:矩形:圓形;空心圓截面彎曲正應力強度計算許用彎曲

7、正應力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提高材料強度,增大梁的截面高度,寬度等,其中增大高度最有效第十七章 彎曲變形撓度v、轉角 疊加法求梁的變形 P176表17-1 (8)(9)第十八章組合變形彎曲+扭轉:橫向力使軸彎曲,彎矩是M;轉動力使軸扭轉,扭矩是T。第三強度理論;第四強度理論壓桿的柔度,慣性半徑,桿長為l,是長度因數1細長桿,歐拉公式;2中長桿,直線公式;3粗短桿,強度公式疲勞破壞,循環特征:r=1,對稱循環交變應力;r=0,脈動循環;r=1,靜應力。公式:1、軸向拉壓桿件截面正應力,強度校核2、軸向拉壓桿件變形3、伸長率:斷面收縮率:4、扭轉切應力表達式:,最大切應力:,強度校核:6、單位扭轉角:,剛度校核:,長度為l的一段軸兩截面之間的相對扭轉角,扭轉外力偶的計算公式:7、薄壁圓管的扭轉切應力:8、平面應力狀態下斜截面應力的一般公式:,9、平面應力狀態三個主應力:, 最大切應力,最大正應力方位10、第三和第四強度理論:,11、平面彎曲桿件正應力:,截面上下對稱時, 矩形的慣性矩表達式:圓形的慣性矩表達式:矩形的抗扭截面系數:,圓形的抗扭截面系數:13、平面彎曲桿件橫截面上的最大切應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