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棄地(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_第1頁
工業廢棄地(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_第2頁
工業廢棄地(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_第3頁
工業廢棄地(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_第4頁
工業廢棄地(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業廢棄地植被恢復與重建組員:尹伊伊、秦華華、閆瑞雲、周少楠、李佳穎、李杰 李躍主講:李躍指導老師:弓弼1.工業廢棄地的內涵2.工業廢棄地的景觀生態特征3.工業廢棄地的分類4.我國工業廢棄地存在的問題5.工業廢棄地的危害6.工業廢棄地的治理7.改造工業廢棄地的益處8.國內外經典案例目錄目錄DEFINEDEFINE1.工業廢棄地的內涵2.工業廢棄地的景觀生態特征工業廢棄地的內涵工業廢棄地是指曾為工業生產用地和與工業生產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用地 , 后來廢置不用的地段。 例如, 采礦廢棄地, 廢棄的工廠, 站臺, 港口、工業廢料傾倒場等。工業廢棄地景觀生態的特征工業廢棄地是一種人類通過工業生產強

2、烈改變觀景而產生的特殊的景觀類型。工業生產之后景觀的穩定性往往會被破壞,景觀的改變超出了自然系統的調節和物種的適應能力。特征:(1)生態系統受到強烈影響。(2)生態過程受到影響。由于工業基地及其周邊環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生產活動勢必會影響到區域生態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 如水的過程、物種遷徙的過程, 并且造成污染擴散。(3)生態平衡被打破。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超出了本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 破壞了原有景觀的穩定性。(4)景觀異質性增強。工業廢棄地的景觀表現出比工業生產前更大的異質性。大量的工業生產活動, 如采礦, 煉油, 化工, 煉鋼等大型生產對本地的土質, 植被, 地形等原生生態特征改

3、變極為劇烈, 甚至完全改變及破壞。FEATUREFEATURE工業廢棄地的分類我國工業廢棄地存在的問題工業廢棄地的危害工業廢棄地的分類按生產流程分 工業采掘地 工業制造廢棄地 工業廢物處理場地 工業配套設施用地按污染程度分: 重度工業污染廢棄地 輕度工業污染廢棄地 無污染廢氣地按生產類別分: 重度業廢棄地 輕工業廢棄地按規模大小分: 衰敗工業區 城市舊工業區 小型廢棄工業用地我國工業廢棄地存在的問題(1)功能性過時現代社會對建筑的標準和要求與以前大為不同,工業廠區已不適于現代城市的功能,需要注入新的功能。同事以前的基礎設施,比如水電、道路已不適應現代的城市標準,與現代工業相沖突,這樣就造就了功

4、能過時的問題。(2)區位過時城市的得快速擴張,把曾經位于城市邊緣地帶的工業廠房變成城市中心區,而現在的工業廠房與周邊新發展起來的用地相互沖突,相脫節,當然區位過時也導致了功能和形象上的過時。原有使用者被更有區位優勢的其他地區吸引走,造成了街區的衰落。(3)經濟上的過時工業廠房除了以前創造出產品產生的經濟價值外,還存在著許多無法用經濟衡量無形的價值,比如社會的、藝術的、技術美學的價值。但是很多人看到了工業生產產生的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減少后很少看到工業廠房和工業群所具有的無形價值,在自由市場經濟下,無法用金錢來衡量被低估了的工業廢棄地的價值,因此造成了經濟上的過時。工業廢棄地的造成的危害(1)

5、污染(2)水系統被破壞采礦、垃圾傾倒以及化工生產等活動強烈的污染著周圍的環 境。 工廠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和水, 大量的懸浮物和污染物質, 由于利用率較低, 大部分會直接排入環境, 導致空氣、地下水和土壤的質量下降。工業活動破壞了大量的植被, 造成水不能被保持住, 水分涵養下降, 破壞了地表徑流的流動并且破壞了水向地下滲透的過程。大量的工業活動破壞了周圍的環境, 土壤和水質的污染直接影響植物群落的正常演替, 也造成了野生物種如鳥類棲息數量和種類的減少, 生物多樣性被降低, 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被破壞,(3)生物棲息地被破壞。FEATUREFEATURE工業廢棄地的景觀修復與重建廢棄物和垃圾的處理

6、(1)直接利用對環境沒有污染的工業廢料可以直接利用,將廢料做景觀雕塑,直接保留無需多余的除污或加工,直接運用到景觀設計中。(2)間接利用對環境有影響的垃圾廢料需對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可以通過粉碎、扭曲變形、染色等改變材料的形體和顏色,創造新的景觀。(3)廢料的藝術展現可以將廢料改造與當代藝術相結合,如波普藝術、視覺藝術等,可以在材料上涂上艷麗的、具有沖擊力的色彩,改造成異性的形式做成雕塑土壤的景觀修復 土壤是植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也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恢復工業廢棄地土壤的再生能力對平衡地球生態系統有重大意義。土壤修復的兩種方法(1)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將其固定下來,從而降低

7、其在環境中的遷移性;排土客土法,即對污染或污染嚴重的土壤,采用新的圖紙替換污染部分,嚴重污染的土壤上覆蓋一層土,讓植物根系與下層有毒土壤隔離。(2)將土壤中的重金屬物質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除掉。 1 利用細菌降低土壤毒性 2 利用植物除去毒害物質 3 肥料改良法 4 添加劑法 植物的景觀修復與重建 植被重建是工業廢棄地生態恢復的首要工作 , 因為所有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 , 總是以植被重建為前提。 它可以調節小環境,改善氣候,吸塵,舒緩人們的心情,提供精神上的享受。植被重建除了本身起著構建退化生態系統的初始植物群落的作用外 , 還能促進土壤的結構與肥力以及土壤微生物與動物的恢復 ,

8、從而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恢復與重建。植物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的景觀環境狀況。植物的景觀修復與重建 (1)自然再生植被工業廢棄地景觀修復的植被重構首先要考慮場場地原有植被,在場地姆昂無污染不加劇的情況下,場地上又形成了新的野生群落,呈現出緩慢向上的自然演替過程(2)適應特殊介質或改良土壤的植物物種在受污染嚴重已經導致破壞的生態系統達到不可逆轉時,就要人為干預,工業廢棄地的景觀修復僅僅采用再利用原有自然野生植被是不夠的,對于一些污染嚴重的土壤應加入腐殖質,并通過引入大量其他種類的植被來改善土壤。在生態平衡可以逆轉時,應將地塊保護起來減少外界壓力,讓其自然凈化修

9、復。植物種類選擇和種植技術選擇生長快、適應性強、抗逆性好、成活率高的植物 ; 優先選擇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 盡量選擇當地優良的鄉土植物和先鋒植物 , 也可以引進外來速生植物 ;選擇植物種類時不僅要考慮經濟價值高 , 更主要是植物的多種效益 , 主要包括抗旱、 耐濕、抗污染、抗風沙、 耐瘠薄、 抗病蟲害以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1)工業地植物選擇遵循的原則(2)植物分類固氮植物先鋒植物超富集植物鄉土植物和外來植物固氮植物與根瘤菌共生的植物: 刺槐屬、 合歡屬、 紫穗槐屬、錦雞兒屬、 金合歡屬、胡枝子屬、大豆屬、豌豆屬、 菜豆屬、 苜蓿屬等 ;與弗蘭克氏菌共生的植物: 楊梅屬、沙棘屬、胡

10、頹子屬、 赤楊屬、馬桑屬、木麻黃屬等 ; 與藍藻類共生的植物:蘇鐵屬及少數古老物種。種植固氮植物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俱佳的土壤基質改良方法。超富集植物 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大葉井口邊草 Cu 的超富集植物鴨跖草Zn 的超富集植物遏藍菜屬植物在生態恢復實踐中要重視超富集植物的使用 , 根據不同目的選擇相應植物種類。 自然生長在金屬污染土壤上的植物能夠在它們的地上部分富集異常高的金屬。它們不但對重金屬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 而且在體內所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是通常植物的幾十乃至上百倍。 利用這些植物來修復重金屬污染地時 , 經幾次收割之后 ,土壤中的重金屬水平將顯著地減少。植物種植技術深翻土以減

11、輕土壤的密實度 ; 采取暴露濾除法 ( 僅用于鹽堿地 ) ; 施用石灰粉 ; 結合耕作施用石灰粉 ; 覆土 ;施磷肥 ; 結合耕作施磷肥 ; 采種圃的準備工作 ; 施 N 、 P 、 K 肥 ; 1 0草本植物的播種和木本植物的栽植。(1)煤礦區植物種植技術 種植程序:植物種植技術如 p H值高于 8 . 0 , 則暴露于外使之自然濾除 ;施磷肥 ; 播種區的準備工作 ;施 N 、 P 、 K肥 ; 草本植物的播種和木本植物的栽植 ; 重復施用 N 、 P 、 K 肥。(2)鼓風爐礦渣上植物種植技術 種植程序:植物種植技術在土壤基質受重金屬污染的地方 , 種植植物可采取 3 種方法: 通過改良

12、和耕作方法來改善種植基質的栽培特性 ; 廢棄地需用自然土或底土等無毒物質全部覆蓋 ; 應選擇在廢棄地生長過并顯示出對有毒金屬具有抗性的植物種類。(3)金屬廢棄物上植物種植技術 植物種植技術在化學廢棄物上種植植物之前 , 必須覆蓋一層適宜的覆蓋物 , 從而使植物根系同底層有毒物質隔離。 化學廢棄物中的許多可溶性鹽類在土壤中有極大的移動性 , 在干旱季節中如濕度增高 , 這些鹽類可能會轉移至表土 , 例如鉻酸鹽類在壤土中極易轉移 , 因此覆蓋于鉻酸鹽溶煉廠廢棄物上的表土易受到污染而使植物致死。 因此 , 在化學廢棄地上的種植計劃中 , 應選擇能限制鹽類轉移的覆蓋物。 表土、發電廠的粉煤灰、細砂基質

13、等土壤改良物質應避免應用 ; 最適于這類改土的物質是顆粒狀的粗礫石底土 , 或者用一層粘土將廢棄物密封于底層。 用底土或粘土覆蓋后還要另蓋上一層土 , 或進一步用下水道污泥進行改良。(4)化學廢棄物上植物種植技術 植物種植技術貧瘠廢棄物不良的生長條件可通過施肥和施入富有營養的有機質改善。 養分缺乏 , 特別是缺氮的情況十分普遍 , 因此在草地中混播野生苜蓿和將固氮樹種作為先鋒樹種很有必要。(5)貧瘠廢棄物上植物種植技術 CASECASE國外經典案例德國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 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位于德國杜伊斯堡市的北部。由德國景觀設計師彼得彼得拉茨拉茨與合伙人與1991年建立,

14、目的是為了理解過去的工業,而不是拒絕理解過去的工業,而不是拒絕。公園建在原鋼鐵廠煉爐廠所在地,以開放空間整合及生態恢復與重建開放空間整合及生態恢復與重建為主題,是工業地更新與改造的經典設計案例。現已是一個占地230公頃的綜合休閑娛樂公園。設計師簡介設計師簡介 彼得彼得拉茨拉茨是德國當代著名的景觀設計師,他用生態主義生態主義的思想和特有的藝術語言進行景觀設計,在當今景觀設計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拉茨的另一重要作品是位于薩爾布呂肯市的港口島公園。 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設計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對原有場地盡量減少大幅度盡量減少大幅度改動改動,并加以適量補充,使改造后的公園所擁有的新結構和

15、原有歷史層面清晰明了。他用生態的手段處理這片破碎的區域。 場地規劃場地規劃廢棄工業場地及設施的整體結構保護與綜合再利用 特色特色: 強調工業文化的價值強調工業文化的價值,對廢棄工業場地及設施保護與利用。對廢棄工業場地及設施保護與利用。 其一,表明了對廢棄工業場地及設施的態度。 拉茲認為,廢棄工業場地上遺留的各種設施(建筑物、構筑物、設備等)具有特殊的工業歷史文化內涵和技術美學特征,是人類工業文明發展進程的見證, 應加以保留并作為景觀公園中的主要構成要素應加以保留并作為景觀公園中的主要構成要素。 其二,對原工業遺址的整體布局骨架結構以及其中的空間節點、構成元素等進行全面保護全面保護,而不僅僅是有

16、選擇地部分保留。 其三,通過對場地上各種工業設施的綜合利用對場地上各種工業設施的綜合利用,使景觀公園能容納參觀游覽、信息咨詢、餐飲、體育運動、集會、表演、休閑、娛樂等多種活動,充分彰顯了該設計在具體實施上的技術現實性和經濟可行性。 1、整體廠區的“博物館模式” 布局結構和各節點要素得到全面保護的整體廠區向公眾全面展開了有關工業生產的組織、流程、技術特征、相關設施、景觀尺度和綜合形象,也映射了工廠的發展歷史進程,可以作為有關工業技術與文化的具有科普教可以作為有關工業技術與文化的具有科普教育意義的巨型博物館育意義的巨型博物館.2、煤氣儲罐的“體育休閑活動模式” 煤氣儲罐位于廠區中心,1號、2號高爐

17、東側。在生鐵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顯高爐煤氣除一部分用手發電機房的能源外,其余的都儲存在該煤氣儲罐中。工廠關閉后煤氣儲罐廢棄。潛水愛好者向氣罐內注入潛水愛好者向氣罐內注入2萬立方米的水,萬立方米的水,將煤氣儲罐改造成了歐洲最大的人工潛水中心將煤氣儲罐改造成了歐洲最大的人工潛水中心. 3、料倉花園的“體育休閑、兒童娛樂、展覽模式” 利用原來貯存礦石和焦炭的料倉,更新改造為能容納攀巖、兒童活能容納攀巖、兒童活動、展覽等綜合活動的場所動、展覽等綜合活動的場所。料倉的頂部設計成縱橫交錯的網格狀步行道,與“鐵路園”的高架步道系統位手同一標高上. 拆除頂蓋的礦石料倉改造成綜合活動場所拆除頂蓋的礦石料倉改造成綜

18、合活動場所料倉花園中的攀巖場地料倉花園中的攀巖場地料倉花園中的兒童活動場地拉茲在“料倉花園”的北側設計了專供兒童游戲的滑梯、繩索等設施4、中心動力站、鼓風機房綜合體、1號高爐鑄造車間的 “多功能綜合活動中心模式” 5. 5號高爐的“觀景模式” 5號高爐于1985年4月停產,現更新為游人可以攀爬到頂部的70 m高觀景平臺上鳥瞰公園全景的觀景塔景觀層次景觀層次 整個公園分為四個景觀層面整個公園分為四個景觀層面:一一,鐵軌公園鐵軌公園結合高架步道營建出了公園中的最高層,它像整個公園的脊柱一般,不僅僅是景區內部的散步通道,還建立了各個市區間的聯系,增強了城市溝通,并且增調了開放性空間的功能。二二,在公

19、園的底層上是水景觀層水景觀層,利用以前的廢水排放渠收集雨水,雨水引至工廠中原有的冷卻槽和沉淀池,經澄清過濾后流入埃姆舍河。三三,公園內各式各樣的橋梁和四通八達的步行道一起構成的道路系統道路系統作為第三個層面。四四,功能各異的使用區和構思獨特的花園一起自成體系,在這一層面上游客可以充分體驗獨特的工業景觀工業景觀。這些層自成系統,各自獨立而連續地存在,只在某些特定點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臺階、平臺和花園將它們連接起來,獲得視覺、功能和象征上的聯系。景觀層次(一)鐵軌公園鐵軌公園 鐵軌公園與高架步行道系統相結合,是園區標高最高的層次最高的層次,高出地面約12m,通過樓梯、臺階等與其他空間層次相聯結。該

20、層次不僅形成了獨特的景觀視野,而且作為水平線元素將各個龐大的獨立工業設施聯結起來,豐富了景觀向度 。鐵路公園層在東西方向上穿越整個園區,并在中部偏西的位置呈編組形式放大,設計者將其命名為“鐵路豎琴”(Rail harp )。鐵路公園局部景觀層次(二)水景觀層水景觀層 公園標高最低的層次最低的層次,由凈化水渠、凈水池、冷卻池等水體構成。凈化水渠是對東向西流經整個廠區的埃姆舍河進行凈化的河道。水渠兩岸栽植了自由生長的植被,每隔一段距離布置有臺階和平臺以滿足游人親水的需求 。水渠堤岸上的植被及臺階 凈水池 凈化水渠景觀層次(三)公共景觀公共景觀(金屬廣場、考珀活動場地、熔渣公園、料倉花園、開放綠地)

21、 1、金屬廣場(Metallic Plaza) 位于廠區中心的位置,在1號高爐鑄造車間的北側。作為公園的標志性景觀,該廣場由在地面上整齊排列的7X7共49塊、每塊重達7t8t的方形鑄鐵板構成,彼得拉茲對這些表面具有各異腐蝕狀態的鑄鐵板拍照、編號,排列成抽象圖案,并通過水在鐵板表而的流動來象征鋼鐵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過程。鐵板在自然狀態下繼續被腐蝕,隱喻了對自然演變過程的尊重。2、考珀活動場地(Cowper Places) 位于5號高爐北側、2號高爐南側,原來作為堆放廢渣的場地,現更新改造為林蔭廣場,作為舉辦多種活動的場所。廣場地面利用廢渣鋪筑,并在廣場中均勻栽植樺樹。 3、熔渣公園(Sinte

22、r Park ) 位于埃姆舍河渠的西側,與“料倉花園”隔水渠相望。在利用廢棄的熔渣鋪砌的地面上種植樹木形成小樹林;熔渣公園的北端布置了一座半圓形的露天劇場,采用的砌筑材料是將廢棄的紅磚磨碎后作為骨料制成的紅色混凝土。4、開放綠地 主要指分布在廠區東西兩側的田野、林地等大尺度的開放空間 ,其中東側有名為“Ingenham m shof”的約6平方米的草場和耕地,主要用作休閑區域和學校社團的生態中心。景觀層次(四)道路景觀道路景觀 包括公園步行道和自行車路 。將原來零散分布的城市街道聯結整介成完整的交通系統。鐵路公園層的高架步行道系統 穿過料倉花園的高架步行道高架步行道系統自行車道公園道路優化環境

23、生態對策優化環境生態對策 (1)水污染凈化與雨水收集 彼得拉茲提出對東向西穿越公園、原作為開敞的排水渠的埃姆舍河道埃姆舍河道進行處理,將污水與凈水系統分離。埃姆舍河流經公園的長度約3 km,過去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垃圾等都排放到河道中,使水體污穢不堪,夏季氣味刺鼻。現在經改造后污水由地下直徑4m的污水管道排走,經過凈化的水則采用水渠的形式以避免與受污染的土壤接觸;從場地和建筑屋頂上收集的雨水經過管道進入冷卻池和經過清除污泥的沉淀池過濾后,再進入水渠濕地進一步凈化,水污染凈化的部分主要布置在廠區中部。 (2)風能利用 設置在水渠岸邊的“風塔”可以利用風力風力將水渠中經凈化的水從底部提升到高

24、架步行道標高層,作為旱季灌溉植被用水;在其他季節,經過提升的水又回灌到水渠中。通過這一循環過程,一方面營造了富有意趣的水的流動、跌落的視聽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增加水體與氧氣的接觸來提高凈化質量。“風塔”裝置中的關鍵組件是“風輪”(wind wheel),它能保證即使在風力較弱時也能產生較高的輸出效率 。(3)植被保護 彼得拉茲認為,在廢棄地受污染土壤上頑強地進行生態演替的野生植被是生態學家難得的試驗對象,應加以保護 ,據統計,這寫野生植被有450多種。在廠區與周圍環境的邊緣地帶,有大面積的原生生境,成為多種植物生長和鳥類棲息的場所多種植物生長和鳥類棲息的場所。(4)工業廢棄物利用 利用工業生產形

25、成的沉積在廠區內的廢渣鋪筑道路、廣場以及新的凈水河渠的河床。對自然演化過程的尊重對自然演化過程的尊重 公園的設計和營造包含了生態演化進程,因此不應該是一蹴而就、生硬地景觀處理,而應是展現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自然演化過程展現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自然演化過程,例如金屬廣場鐵板的持續腐蝕、受污染土壤上植被的生長等。其中也包括規劃設計工作的不斷修正和完善。十幾年來,伴隨著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的逐步實施,彼得拉茲先生一直在充滿激情地持續地優化優化他的設計。 國外其他經典案例簡介國外其他經典案例簡介伊甸園地理位置:英國康沃爾郡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體量:工程長度為858米,跨度為110米,高55米,中間無任何支柱。

26、設計師:尼古拉斯-格林姆肖定位:圍繞植物文化而打造的,融合高科技手段建設而成的,以“人與植物共生共融”為主題的,具有極高科研、產業和旅游價值的植物景觀性主題公園。對外開放時間:2001年3月伊甸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那里匯集了幾乎全球所有的植物。場地:原址為廢棄陶錫礦坑,深坑主要由粘土組成,沒有支持大量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建筑材料:“伊甸園”的穹頂由輕型材料ETFE制成(與北京水立方材料相同。結構:雙層圓球網殼:上弦為六邊形網格,下弦為三角形加六邊形網格,類似蜂窩形三角錐網架。西首爾胡公園地理位置:韓國首爾市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設計師:申鉉彩定位:工業基礎設施被轉變成為有好的生態公園,

27、改變該地區的形象,提高地區生活質量。公園的設計將文化、生態和交流的主題與區域再生融合起來。對外開放時間:2009年 場地:原為新月污水處理廠。該區域的工業基礎設施,曾一度因被認為是城市中最差的生存環境而聲名狼藉,現在是一個城市的娛樂休閑公園。奧斯陸南森公園地理位置:挪威奧斯陸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設計師:Bjrbekk & Lindheim定位:工程要求在此建造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整的公園和具有奧斯陸城市中心特色的新的社區。對外開放時間:2008年機遇:公園開放后給周邊帶來了6000棟新住宅的重建計劃,并為周邊15000個居民提供工作場地。 場地:原為奧斯陸國際機場,1998年機場遷出

28、后成為一塊廢棄的荒地。挪威公共建筑和財產管理局和奧斯陸城市政府負責這一地點的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私人開發商負責住宅和辦公地點的建設。規劃:整個區域被一條環形公路包圍,使這一區域形成了一個碗狀景觀,中間是一個公園,公園周圍有七條公路,像手臂一般向各個方向延伸并到海岸。西雅圖雕塑公園地理位置: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占地面積:3.44萬平方米設計師:韋斯、曼弗雷迪、查爾斯-安德森景觀設計事務所項目委托:西雅圖美術館定位:恢復原有地貌,加強場地與城市地貌的聯系,營造一個由建筑、基礎設施和公園共同組成的與城市連接、與自然和諧、與藝術融合的整體景觀形態的公共空間。對外開放時間:2007年1月場地:場地位于西

29、雅圖最后一塊未開發的濱水地區,是一片被鐵軌和公路分割的工業棕地。該地土壤含有有毒物質。弊端:公園開放是靠輸入大量干凈土壤覆蓋原污染土壤,沒有改變土壤污染的事實。而且設計方沒有確保降到上方土壤的雨水不入滲到下方污染土,從而可能會污染地下水。紐約高線公園地理位置:美國紐約占地面積:總計為2.87公頃城市設計:詹姆斯科納Field Operations 事務所,迪勒斯科費迪歐+倫弗羅事務所定位:盡可能保留原有鐵道設施,打造一個能滿足市民休閑、旅游的綜合性城市開放空間。對外開放時間:工程第一段,2009年6月9日 工程第二段,2011年6月8日場地:原是一條連接肉類加工區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的鐵路貨運專用線。周邊區域原是紐約著名的工業區,建筑類型以工業廠房與倉庫為主。改造前這里破敗、荒廢、雜草叢生。圣-米歇爾環保中心地理位置: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發起人:蒙特利爾市政府定位:修復被破壞的土壤,以安全的方式管理廢棄物,并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