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疾病復習題_第1頁
基因與疾病復習題_第2頁
基因與疾病復習題_第3頁
基因與疾病復習題_第4頁
基因與疾病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陳萬群老師名詞解釋(及英文)等位基因(allele): 位于同一對染色體(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點的一對基因。核型(karyotype):一個細胞內全套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點及其數(shù)目。系譜(pedigree):對某遺傳病患者家族各成員的發(fā)病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再以特定的符號和格式繪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員相互關系和發(fā)病情況的圖解.有絲分裂(mitosis): 是真核細胞分裂產(chǎn)生體細胞的過程。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xiàn),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于動物和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分為四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分裂(meiosis): 性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染

2、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減數(shù)分裂不僅是保證物種染色體數(shù)目穩(wěn)定的機制,同且也是物種適應環(huán)境變化不斷進化的機制。延長突變 (elongation mutation):因堿基置換或移碼突變,使原來的終止密碼子變成某個AA的密碼子,而使肽鏈合成延續(xù)下去,直到下一個終止密碼子出現(xiàn),又稱為終止密碼突變。純合子(homozygote):如果一對等位基因完全相同,如AA或aa,稱為純合子 雜合子(heterozygote): 如果彼此不同,如Aa,則稱為雜合子 Barr小體:由于女性兩條x染色體中的一條處于失活狀態(tài)而形成一種特殊的深染塊狀物,稱之為x染色質,或x小體、性染色質、Barr小體等。攜帶者

3、(carrier):攜帶有致病基因但未發(fā)病的雜合子。填空題:1.掌握染色體命名方法及正常人類染色體核型表示方法染色體命名方法:對于染色體顯帶方法,按照ISCN(1995年)的命名體制,一般從染色體著絲粒開始沿染色體的臂向遠端開始標記區(qū)和帶。 命名某個區(qū)帶順序: 染色體號; 臂的符號(p(短)或q(長)); 區(qū)號; 位于該區(qū)內的帶號; 帶號后以小數(shù)點分隔出亞帶號。 例如10p24.2表示: 10號染色體短臂2區(qū)4帶2亞帶。應該掌握書寫和閱讀這種格式的本領。染色體核型的表示方法是:先列出染色體總數(shù),接著是逗號,然后是男性(XY)或女性(XX)的表示方式及染色體組成,之間用逗號分開。表22列舉了常見

4、的幾種核型表示法2. 系譜圖繪制中常用的符號 臨床上判斷單基因病的遺傳方式常用系譜分析法。系譜(pedigree)或稱家圖是指對某遺傳病患者家族各成員的發(fā)病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再以特定的符號和格式繪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員相互關系和發(fā)病情況的圖解。系譜圖繪制中常用的符號見圖31。3 減數(shù)分裂中遺傳信息的兩次重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后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一中后期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體隨機組合問答題:1.基因突變對個體的影響(后果)有那些?(1)有利突變 突變給個體的生育或生存帶來一定好處。(2)中性突變 突變對個體不產(chǎn)生可察覺的效應。(3)遺傳多態(tài)現(xiàn)象 指的是突變對個體雖無危害,但是引起個體差

5、異的重要原因。這種差異可體現(xiàn)在DNA、mRNA、蛋白質、染色體等不同水平,分別稱為DNA多態(tài)性、轉錄本多態(tài)性、蛋白質多態(tài)性和染色體多態(tài)性等。可以此作為基因定位、個人身份鑒定、藥物反應性、疾病易感性、器官移植等的重要依據(jù).(4)導致遺傳病突變通常導致蛋白質無功能,又稱零突變(null mutation)。截至2002年4月止,已明確超過1 200個基因的突變可導致疾病效應(5)致死突變 突變導致死胎、流產(chǎn)或死產(chǎn)2. 人體的細胞分裂的種類?其如何保證遺傳穩(wěn)定性及生物多樣性?種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有絲分裂:最終分裂成兩個子代細胞,各自含有與親代細胞完全一樣的染色體組成。細胞在一系列嚴格調控機制的

6、控制下完成一個細胞周期,同時保證遺傳信息傳遞的精確性。當信號傳導系統(tǒng)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時,常常導致細胞生長失控,從而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即所謂的癌基因;當控制細胞關卡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時,不能抑制細胞的生長,也可導致腫瘤的發(fā)生。減數(shù)分裂: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來自父母雙方的染色體發(fā)生了兩次交換:一次是前期I中聯(lián)會后的交換;另一次是后期I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體隨機組合后,移向兩極,使子代細胞含有重組后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這使得生殖細胞的遺傳信息并非拷貝單一親代,從而保證了生物多樣性.3.在人生長時期中卵子發(fā)生與精子發(fā)生減數(shù)分裂的時間差異?試以已學知識解釋“高齡孕婦易生育遺傳病患兒”這一說法。 精子的發(fā)生過程在青春

7、期后連續(xù)進行。卵子發(fā)生中,所有的初級卵母細胞形成于胎兒期的卵巢中,直到青春期前一直停留在減數(shù)分裂前期I。每個月經(jīng)周期排卵時才完成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I,受精后再完成減數(shù)分裂。由于停留在減數(shù)分裂前期I的初級卵母細胞可長達45年之久(因個體生育期而異),因此卵子較精子更易發(fā)生基因突變,這是高齡孕婦易生育遺傳病患兒的重要原因。基因與疾病復習題張嘉晴老師(2014)名詞解釋(掌握每個名詞的英文名稱):核內復制endoreduplication:核內復制是指在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不是復制一次,而是復制兩次,而細胞只分裂了一次,核內有絲分裂endomitosis: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正常復制一

8、次,但至分裂中期時,核膜未破裂、消失,也無紡錘體形成,亦無后期、末期及胞質分裂,結果細胞內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形成了四倍體。 非整倍體aneuploid:細胞內個別染色體數(shù)的增加或減少,形成非整倍體缺失deletion,del:是指生物的染色體上缺失了一段。會由熱、輻射線、病毒感染、化學因子、轉移子或重組脢發(fā)生錯誤引起。插入insertion:當一條染色體上同時出現(xiàn)兩個斷裂點后,兩斷裂點之間的片段插入到相同或不同染色體的另一個斷裂點上。倒位inversion:染色體內部某區(qū)段上下顛倒后再重接的過程易位translocation,t:染色體片段位置的改變稱為易位環(huán)狀染色體ring chromoso

9、me,r:染色體若斷裂發(fā)生于染色體的二個末端,那么斷裂下來的兩個斷片彼此可以粘合成無著絲粒碎片,而帶著絲粒的部分可通過兩斷端的粘合形成環(huán)狀染色體。等臂染色體 isochromosome,i :是指染色體的兩臂在基因的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方面為對稱的相同的染色體。脆性X綜合癥fragile X syndrome:把Xq27處有脆性位點的X染色體稱為脆性X染色體(fragile X,fra X)由其所致的疾病稱為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多基因遺傳Polygenic Inheritance:是由多個基因的累加效應引起的遺傳性狀,一般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疾病稱多基因遺傳病(簡稱多基因病)或多因素遺傳病

10、。等顯性co-dominant:指某種性狀或疾病的遺傳受兩對以上等位基因控制;每對等位基因彼此間沒有顯性與隱性的區(qū)分,是共顯性的;微效基因minor gene:在多基因性狀中,每一對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稱為微效基因累加效應additive effect:若干對基因作用積累之后,可以形成一個明顯的表型效應,稱為累加效應主基因major gene:微效基因所發(fā)揮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可能存在一些起主要作用的所謂主基因(major gene),也就是說各個基因的貢獻率是不相同的。單基因遺傳病monogenic inheritance :突變的基因通過改變多肽鏈的質和量,使得蛋白質發(fā)生缺陷,由此引

11、起遺傳病。如果疾病的發(fā)生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即為單基因遺傳病分子病 molecular disease: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分子結構和數(shù)量的異常,從而引起機體結構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問答題:一染色體畸變數(shù)目異常與結構異常的類型。數(shù)目異常:整倍體改變,非整倍體改變,嵌合體。結構異常:缺失,插入,倒位,易位,重復,環(huán)狀染色體,雙著絲粒染色體八簡述21三體綜合癥的核型及遺傳學發(fā)病機制。核型:游離型:47,XX(XY),+21。(典型的21-三體,占本病的92.5%,幾乎都是新發(fā)生的突變)。易位型:46,XX(XY),-14,+t(14q21q)。(約占本病的5%,最常見的是D/G易位,14q/21

12、q)嵌合型:46,XX(XY)/47,XX(XY),+21。(約占2.5%,這類患者癥狀與異常細胞群比例有關,異常細胞群5%以下,癥狀較輕或正常)遺傳學發(fā)病機制:1)減數(shù)分裂不分離 母 95%(輻射,甲狀腺疾病,傳染性肝炎)2)卵裂過程中不分離(mitosis)嵌合體3)雙親之一是平衡易位攜帶者,核型為:45,XX(XY),-14,-21,+t(14q;21q)。4)高齡孕婦危險率增高, 20歲,1/2000, 30歲,1/300,40歲,1/100,45歲,1/50。二簡述分子病的分類1.血紅蛋白病 (運輸性蛋白病)2.血漿蛋白病(如凝血及抗凝血因子缺乏癥的血友病)3.受體蛋白病(如家族性高

13、膽固醇血癥)4.膜轉運蛋白病(如肝豆狀核變性、胱氨酸尿癥)5.膠原蛋白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等)6.免疫蛋白缺陷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7.蛋白質構象病三簡述血紅蛋白基因的發(fā)育演化過程(1)胚胎早期先合成和 HbGower 同時或稍后合成和 g Gower、Portland 12周時z和e逐漸消失,鏈迅速增加, b開始合成,HbF為主。 妊娠末期和出生不久, 鏈迅速降低, b鏈迅速增加,HbA為主。4 從分子遺傳學角度說明鐮形紅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和地中海貧血發(fā)生的機制及特點。鐮形紅細胞貧血:珠蛋白基因缺陷(突變):第6位密碼子由正常的GAG突變?yōu)镚TG(AT),使其編碼的珠蛋白N端第

14、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變成了纈氨酸(6谷纈)。主要表現(xiàn):異常HbS溶解度下降,使紅細胞鐮變;鐮變紅細胞引起血粘性增加,易使微細血管栓塞,造成組織缺氧,甚至壞死,產(chǎn)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同時鐮狀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通過狹窄的毛細血管時,不易變形通過,擠壓時易破裂,導致溶血性貧血。 地中海貧血:由于16P13上的a珠蛋白基因缺陷(突變或缺失)導致a珠蛋白鏈的合成部分或全部缺失。地中海貧血: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變:鏈完全不能合成(0地貧),部分鏈合成( +地貧)五下列各病發(fā)病機制分別是什么?血友病:凝血因子基因突變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凝血功能障礙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LDLR基因缺陷L

15、DL受體缺如或異常血漿膽固醇增多過量膽固醇沉積于細胞形成黃色瘤和粥樣斑塊,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苯丙酮尿癥:苯丙氨酸羥化酶缺陷,導致苯丙氨酸不能合成絡氨酸,多巴減少,大腦中多巴胺神經(jīng)生理功能降低 ;苯丙氨酸積聚過多,苯丙酮酸增加,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加;兩者都會影響大腦發(fā)育導致嚴重智力低下,引起驚厥、肌張力增高等 眼皮膚白化病:型由于酪氨酸酶(TYR)基因突變導致酪氨酸酶活性缺乏不能合成黑色素白化癥狀。型酪氨酸酶陽性;致病基因(P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5q11.2-q12;編碼838個氨基酸的P蛋白。P蛋白可能參與黑色素體的生物合成與轉運,具體生物學功能還不完全清楚。型半乳糖血癥:半乳糖-1-磷

16、酸尿苷轉移酶缺陷。糖原貯積病型: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突變,不能合成該酶,葡萄糖減少,6-磷酸葡萄糖增多,合成糖原增多。六多基因遺傳病遺傳因素的特點包括一些常見病和常見的畸形,發(fā)病率大多超過1/1 000,發(fā)病有家族聚集傾向,發(fā)病率有種族(或民族)差異,近親婚配,子女發(fā)病風險增高,但不如AR顯著,患者雙親、同胞、子女親緣系數(shù)相同,發(fā)病風險相同。隨著親屬級別降低,發(fā)病風險迅速下降七二型糖尿病發(fā)病的遺傳學機制?(一)胰島素基因:目前發(fā)現(xiàn)胰島素基因突變型基本上都是由于點突變所致。 (二)胰島素受體基因:當胰島素受體發(fā)生遺傳性缺陷時,常發(fā)生嚴重的胰島素抵抗。(三)葡萄糖激酶基因:葡萄糖激酶(gluco

17、kinase,GCK)基因的改變以及該酶的活性下降(四)糖原合成酶基因:保持體內血糖平衡的一條通路是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非氧化性攝取,即向糖原合成轉化,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GSY)在此起重要作用。如果該通路的損害,可引起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五)線粒體tRNA基因基因與疾病復習題(劉譽教授部分)一遺傳性代謝病名詞解釋:遺傳性代謝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的結構或數(shù)量異常,從而影響相關的物質代謝而致病。獲得性代謝病(acquired metabolic disease)是由于后天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物質代謝混亂或

18、障礙,可分為內分泌代謝病、營養(yǎng)性代謝病和其它獲得性代謝病,其中以內分泌代謝病較為常見。大分子代謝病:又稱沉積癥,由于分子量大或溶解度小,這些分子主要在某些組織器官中蓄積而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或導致病變。如糖原病、粘多糖病等,其特點是在較大嬰兒或兒童期起病,病程多為慢性、進行性。Garrod假說:物質代謝中的一系列反應由不同的酶催化,若某種酶異常或缺乏,將造成正常的代謝產(chǎn)物減少及上游的中間產(chǎn)物堆積,或代謝途徑轉向,甚至生成有害的旁路代謝產(chǎn)物而損害細胞的功能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是由于細胞膜上的LDL受體缺乏所致。由于LDL受體基因缺陷,具有正常功能的LDL受體數(shù)量很低甚至缺乏,受體

19、介導的LDL進入細胞的機制受損,LDL在血漿中堆積而導致血漿膽固醇代謝障礙。 易感基因Susceptibility genes:是在適宜的環(huán)境刺激下能夠編碼遺傳性疾病或獲得疾病易感性的基因自毀容貌綜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是由于遺傳性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缺乏所引起。 節(jié)儉基因型假說Thrifty gene hypothesis:在假說中認定節(jié)儉基因是使人類在一段進食期間盡量儲備能量,以備饑餓期間消耗,而在饑荒年代又能夠盡可能減少能量消耗的基因。加速器假說:加速器假說以體重增加為關鍵誘因,并提出加速器的三個基本元素:細胞組成性分泌、胰島素抵抗、自身免疫反應。這些

20、因素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b細胞凋亡。溶酶體貯積癥(1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LSDs) :是由于溶酶體內的酶(主要是酸性水解酶)、激活蛋白、轉運蛋白及溶酶體蛋白加工校正酶的缺乏,引起溶酶體功能缺陷,代謝物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因而在組織中貯積所導致的代謝病。 思考題:一、為什么同一種代謝病可有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特征?這些差異主要受那些因素影響?代謝病的致病因素可以是代謝通路中的某個功能蛋白或酶的缺陷,也可以是內分泌腺或與物質代謝密切相關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2、 為什么說多基因遺傳性代謝病不具孟德爾遺傳特點?如何理解多基因遺傳性代謝病的家族聚集性?多個基因突變,無明確

21、的表型,發(fā)病率及程度變化大,受多種因素影響。家族聚集現(xiàn)象:這類病有家族聚集現(xiàn)象,但患者同胞中的發(fā)病率遠低于1/21/4,且患者的雙親和子代的發(fā)病率與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體顯、隱性遺傳。 遺傳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級親屬(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親屬,如雙親與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間,即為一級親屬)的發(fā)病率接近于群體發(fā)病率的平方根。例如唇裂,人群發(fā)病率為1.7/1000,其遺傳度76%,患者一級親屬發(fā)病率4%,近于0.0017的平方根。 隨著親屬級別的降低,患者親屬發(fā)病風險率明顯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級親屬中發(fā)病率為4%,二級親屬(叔、伯、舅、姨)中約0.7%,三級親屬(堂兄弟姐妹

22、、姑、姨表兄弟姐妹等)僅為0.3%。 親屬發(fā)病率與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數(shù)和患者病變的程度有關,家族病例數(shù)越多,病變越嚴重,親屬發(fā)病率就越高。 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發(fā)病率比非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發(fā)病率高50100%。易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三、遺傳性代謝病的分子機制有幾種類型?各有何特點?代謝物質轉運缺陷、代謝物質反應通路缺陷和代謝調節(jié)缺陷。 代謝物質轉運缺陷導致該物質的代謝障礙,甚至在細胞內大量貯積而引起貯積癥。包括:1.不能正常地轉運進出細胞; 2.不能正常地轉運進出細胞器。代謝物質反應通路缺陷:物質代謝中的一系列反應由不同的酶催化,若某種酶異常或缺乏,將造成正常的代謝產(chǎn)物減少及上游的中間產(chǎn)物堆積,或代

23、謝途徑轉向,甚至生成有害的旁路代謝產(chǎn)物而損害細胞的功能物質代謝調節(jié)包括神經(jīng)、激素、代謝物以及代謝產(chǎn)物的調節(jié)。這些調節(jié)因素可以直接改變酶的活性,如代謝產(chǎn)物的反饋調節(jié)和酶的化學修飾等,也可以通過影響基因的表達水平而改變細胞內酶的含量,如一些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 四、糖尿病分幾型?請寫出各型的定義。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5-10%,為胰島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或不伴胰島素抵抗。特異性糖尿病:是一些病因比較明確或繼發(fā)性糖尿病,如胰島細胞功能基因異常。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間發(fā)生或首次發(fā)現(xiàn)的糖尿病。五胰島素受體基

24、因突變可造成那些后果?(1)胰島素受體的生物合成下降,導致受體數(shù)量減少;(2)受體與胰島素的親和力下降,導致受體與胰島素結合數(shù)目減少;(3)受體的胞內部分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導致下游信號傳遞減弱;(4)受體降解加速;(5)受體的再利用障礙。 六、年輕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ODY)有何特征?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和2型糖尿病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年齡較早,一般在25歲以前,癥狀出現(xiàn)緩慢,不肥胖,無酮癥,亦無b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患者通常不需注射胰島素。癌基因與抑癌基因1 癌基因定義和類型,病毒癌基因和細胞癌基因的異同性。癌基因是細胞內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具有潛在的誘導細胞惡性轉化的特性。癌基因可分為

25、病毒癌基因( v-onc )和細胞癌基因( c-onc ),前者包括DNA腫瘤病毒的轉化基因和RNA腫瘤病毒的癌基因,而細胞癌基因又稱為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能使宿主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形成腫瘤,而正常的細胞癌基因無此能力。相似性:結構同源性,與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有關。相異性:A)在功能方面:病毒癌基因能使宿主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而細胞癌基因則需要激活后才能導致細胞轉化,進而形成腫瘤,故細胞癌基因又稱為原癌基因;B)在結構方面:I、病毒癌基因通常丟失其兩端的某些序列;II、病毒癌基因沒有內含子;III、病毒癌基因與同源的原癌基因的外顯子 序列有差別,后者極為保守;IV、病毒癌基因常出現(xiàn)堿基取代或缺失

26、等突變。2 抑癌基因的定義、抑癌基因的產(chǎn)物類型,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特性的比較。抑癌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細胞內的可抑制細胞生長并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也稱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或抗癌基因,antioncogenes)。抑癌基因產(chǎn)物主要是:跨膜受體、細胞質調節(jié)因子或結構蛋白、轉錄因子和轉錄調節(jié)因子、細胞周期因子、DNA損傷修復因子等。3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細胞周期控制中的不同作用。原癌基因在細胞周期控制中的作用A)原癌基因屬進化上保守的基因,其正常表達編碼的蛋白對正常哺乳動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有重要作用。原癌基因可突變或重排,能被逆轉錄病毒轉導而變?yōu)椴《景┗颍瑥亩?/p>

27、從細胞基因組的c-onc變?yōu)槟孓D病毒基因組的v-onc。B)不同的原癌基因通過不同的方式影響細胞的生長增殖。如原癌基因PRAD1的產(chǎn)物是cyclin D1,通過磷酸化激活cdk,促進細胞的增殖;原癌基因c-myc則能誘導cyclin D1的表達而促進細胞的增殖;原癌基因v-erbB、v-erbB2、v-src可促進Ras結合GTP而活化,再激活Raf、MAPKK、MAPK而促進細胞從G1進入S期 。抑癌基因在細胞周期控制中的作用關于抑癌基因如何起作用所知甚少,總體上是對細胞生長起著控制作用,是一類生長控制基因或負調控基因,若功能喪失則失去負調控,細胞只能接受正調控信號,導致癌癥發(fā)生。A)抑癌基

28、因Rb :稱為“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抑癌基因” (Rb),是第一個被分離到的抑癌基因,產(chǎn)物是P105-RB。B)抑癌基因P53:位于17號染色體上,其產(chǎn)物是一個53KD蛋白質,T1/2約為10分鐘。作用機制是:I、抑制cyclinA的表達(約60%的腫瘤有P53的突變或缺失);II、阻礙DNA聚合酶與DNA復制起始復合物的結合而抑制DNA復制;III、激活一些抑制細胞分裂的基因而間接抑制細胞的增殖;4 抑癌基因Rb,P53,P16的抑癌作用機理。Rb(P105-RB)結合E2F蛋白而達到抑癌作用;P53同上;Rb基因:通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狀態(tài)調節(jié)細胞的生長, Rb蛋白的去磷酸化是其活性狀態(tài),P16蛋

29、白與cyclin D競爭與Cdk4結合,從而抑制Cdk4的活性,減少Cdk4對Rb的磷酸化,有利于后者對轉錄因子的抑制5 癌基因激活與腫瘤的發(fā)生關系,腫瘤發(fā)生的三階段學說,啟動因子和促癌因子的比較。一、原癌基因惡性激活的機制包括:原癌基因點突變、原癌基因獲得外源啟動子、原癌基因甲基化降低、原癌基因拷貝數(shù)增加、基因易位或重排激活癌基因。1、原癌基因點突變: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可引起基因的點突變。如H-ras基因點突變導致P21的第12位Gly®Val,造成細胞的惡性轉化。2、原癌基因獲得外源啟動子:如病毒的DNA序列整合到c-myc的5端成為該基因的啟動子,導致c-myc的表達異常增

30、加而促進細胞的轉化。3、原癌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DNA分子的甲基化能抑制基因的轉錄,原癌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可增加原癌基因的轉錄活性,促進細胞的惡性轉化。如結腸腺癌和小細胞肺癌細胞中的c-ras甲基化程度明顯降低。4、原癌基因拷貝數(shù)增加:原癌基因拷貝數(shù)增加造成原癌基因蛋白的表達增加,同樣可引起腫瘤的發(fā)生。如c-myc在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HL60細胞中大量擴增。5、基因易位或重排激活癌基因:如Burkitt淋巴瘤中有多種染色體易位情況發(fā)生,其中位于8號染色體的c-myc 移位到14號染色體上(8;14),與一個高活性啟動子相連而被激活。腫瘤發(fā)生學說:認為腫瘤的發(fā)生經(jīng)歷三個階段,即“啟動”、“促進”

31、、“演進”階段。A)啟動階段(initiating stage):在啟動因子的作用下,細胞發(fā)生癌前期改變,表現(xiàn)為細胞的DNA結構或功能發(fā)生變化,但細胞的表型正常。B)促癌階段(promoting stage):在啟動因子和促癌因子共同作用下,細胞發(fā)生表型改變,變成癌細胞表型。C)演進階段(progressing stage):惡變的細胞進行自主的分裂繁殖,形成腫瘤病灶或灶連灶(foci with foci),具有浸潤和轉移的能力。啟動因子和促癌因子的比較啟動因子 促癌因子1、具致癌作用,屬致癌劑 無直接致癌作用,是輔助致癌劑2、無明顯劑量閾值 有一定的劑量閾值3、須用于促癌劑之前 須用于致癌劑

32、之后4、作用不可逆,可積累 作用可逆,無積累5、有時應用一次即可 一般需多次應用6、多引起細胞DNA突變 不引起細胞DNA突變7、與DNA等大分子共價結合 多為非共價結合6 腫瘤發(fā)生中的多基因協(xié)同假說。1、多基因協(xié)同假說:認為細胞的癌變是多步驟、多重打擊的復雜過程,其中至少有兩個以上與癌相關基因的異常變化才能導致癌變。2、核內癌基因產(chǎn)物最易與胞漿癌基因產(chǎn)物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如核內轉錄調控蛋白Myc與胞漿膜結合蛋白Ras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而導致細胞的轉化。3、抑癌基因與癌基因的同時變異。如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同時存在,導致細胞的癌變。宇麗老師名詞解釋:(有英文的須掌握英文單詞)1.脆性X染色體 :

33、脆性X染色體是指在Xq27Xq28帶之間的染色體呈細絲樣,導致其相連的末端呈隨體樣結構,此部位易發(fā)生斷裂脆性部位(fragile site)2.半合子hemizygote:對于x連鎖基因而言,因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 3. 交叉遺傳 (crisscross inheritance): 父親x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傳給女兒,男性x連鎖致病基因只能從母親獲得。 4. X染色體失活 :女性兩條X染色體在胚胎發(fā)育早期,隨機失活了其中的一條。5.遺傳異質性:有些疾病臨床癥狀相似或相同,但由不同的基因突變所引起。基因多效性:一個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個性狀的現(xiàn)象。思考題:*1.下列疾病多見于的遺傳學病因是什么?(

34、注意其特點) G6PD缺乏: X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病,基因定位Xq28(1980年) 男性半合子發(fā)病,女性雜合子具有不同表現(xiàn)度,其細胞內帶有一對G6PD等位基因,(野生型+突變型),由于X染色體隨機失活使得此女性部分細胞群帶有活性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另一部分細胞群帶有活性的突變型等位基因,成為鑲嵌體。兩群細胞的比例決定是否發(fā)病。但其帶有的致病基因將傳給后代。可解釋臨床表型正常的父母,生育了缺陷子女的原因。血友病: (1)甲型血友病:又叫真性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癥,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編碼基因突變導致該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種凝血功能障礙性遺傳病。主要臨床特點:凝血時間延長;兒童常常因摔跤后關節(jié)腔瘀血腫脹首診,或針刺出血難止就診;也可伴發(fā)胃腸道、腎、肺等內臟出血。血友病B又叫因子缺乏癥和Christmas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27.1Xq27.2。癥狀和治療與血友病A基本相似。為凝血因子編碼基因突變,導致該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種凝血功能障礙性遺傳病,呈X連鎖隱性遺傳,男性活嬰的發(fā)病率約為l30 000。 甲、乙型為X連鎖隱性遺傳,丙型常染隱性遺傳huntington舞蹈征: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成年期發(fā)作),由于編碼(huntington,Htt)蛋白的基因的編碼區(qū)CAG(Gln)三聯(lián)重復序列的動態(tài)突變,出現(xiàn)多聚Gln(氨基端17位開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