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_第1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_第2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_第3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_第4頁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3節聲音的利用同步練習含答案【答案】1.  A       2.  A       3.  C       4.  D       5.  C    

2、   6.  A       7.  C       8.  A       9.  B       10.  B      &#

3、160;11.  A       12.  B       13.  D       14.  C       15.  A       16.

4、60; A       17.  D       18.  B       19.  振動;次聲波       20.  68;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5、21.  音調;1530       22.  音色;能量       23.  做功;傳遞信息;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24.  能量;1530;真空不能傳聲       25.  液體水;9;不能

6、0;      26.  空氣;音調       27.  0.005;超聲波;3       28.  音調;1531;真空不能傳聲       29.  超聲波;信息      

7、0;30.  電磁波;吸收;信息       31.  外表積       32.  解:1由v=可得,4s內聲音傳播的間隔 :s聲=v聲t=340m/s×4s=1360m,因聲音傳播的間隔 與汽車行駛間隔 之和等于鳴笛處到山崖間隔 的2倍,所以,聽到回聲時汽車通過的路程:s車=2s-s聲=2×740m-1360m=120m;2汽車的行駛速度:v車=30m/s答:1聽到回聲時汽

8、車通過的路程為120m;2汽車的行駛速度為30m/s       33.  高于20190Hz;能量;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4.  飛機或飛行員自己;3×108;人耳處       35.  解:1超聲波從海面傳到海底的時間為t=×6s=3s,由v=可得,該處的海深:s=vt=3s×1

9、500m/s=4500m;2超聲波需要在介質中傳播,月球附近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所以不能利用聲吶技術來測量月球和地球之間的間隔 答:1該處的海深為4500m,2不能;因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1.  解:A、聲音靠介質傳播,假設物體在真空中振動發出的聲音,人耳就不會聽到,故A錯誤;B、考場周圍制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正確;C、“聽診器能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故C正確;D、用超聲波能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D正確應選A1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物體發

10、生振動;介質向外傳聲;良好的聽覺器官;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有足夠的響度;2減小噪音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3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與振幅和間隔 聲源的間隔 有關;4聲音既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此類題目是考察聲音方面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題目,要結合相關物理知識點進展分析解答2.  解:A、“聲吶是利用了超聲波在水中傳播的間隔 較遠制成的,故A正確;B、石油、煤和天然氣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錯;C、“挪動 是利用了電磁波傳遞信息的,故C錯誤;D、羽毛球撞擊球拍的力和球拍對羽毛球的彈力是一對互相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錯。應選:A。1“

11、聲吶是利用了超聲波在水中傳播的間隔 較遠制成的;2從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會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屬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所以它們屬于可再生能源;3“挪動 是利用了電磁波傳遞信息的;4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此題主要考察了超聲波的應用、能源分類、電磁波的應用以及互相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掌握根本概念,并可以用所學知識解釋有關現象是關鍵。3.  解:A、道路兩旁的隔音板能在傳播過程中減

12、弱噪聲,不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錯誤;B、用超聲波清洗鐘表,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而不是傳遞信息,故B錯誤;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故C正確;D、太空艙中是有空氣的,所以宇航員能直接對話,不能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應選:C。1防治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在傳播中、在人耳處;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3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色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可用來區分不同的聲音。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此題考察了減弱噪聲的途徑、超聲波的應用、聲音特性的區分、聲音的傳播條件等,屬聲學綜合題。4.  解:A、人耳聽到聲音是有條件

13、的,頻率必須在2020190Hz之間,且響度到達0dB及以上,故物體振動不一定能聽到聲音,故A錯誤;B、分辨蛙聲和蟬鳴是根據它們發聲的音色不同,故B錯誤;C,制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C錯誤;D、超聲波能粉碎結石是因為超聲波具有能量,故D正確。應選:D。1人耳聽到聲音是有條件的,頻率必須在2020190Hz之間,且響度到達0dB及以上,故物體振動不一定能聽到聲音;2聲音的特征有三個:響度、音調、音色。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音調指聲音的上下,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3減弱噪聲的措施有三: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4聲音能傳遞信息,能傳播能量。此題考察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屬于根底知識的考

14、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比較簡單。5.  解:劇院及音樂廳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窩狀的墻壁,可以減弱聲音的反射;當聲音傳到這些墻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屢次反射而吸收掉,這樣就能保證較好的聽覺效果,故C說法正確應選C面積較大的房間容易產生回聲,影響聽覺效果,因此可從減弱聲音的反射入手來進展分析此題考察了對回聲的理解和應用,知道聲音也可以發生反射現象6.  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當振動停頓,發聲也停頓,故A正確;B、戴耳罩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D、聲音即能傳遞信息,又能傳

15、遞能量,故D錯誤應選A1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當振動停頓,發聲也停頓;2減弱噪聲的方法有: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接收處減弱;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聲,但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4聲音即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此題考察學生對防治噪聲的途徑、聲音的產生、聲音的特征、聲音的利用等多個知識點的理解,此題屬于中考中常見的綜合性題目,屬于識記性內容,比較簡單7.  解:A、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振動的頻率范圍假如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之內,人也聽不到聲音。故B錯誤。C、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

16、生的,振動停頓,發聲也隨之停頓,故C正確;D、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D錯誤。應選:C。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的物體肯定能發出聲音,但由于人的聽覺范圍、響度大小、是否有介質的限制,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聽得見;3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頓,發聲也隨之停頓;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此題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較強,做題時要對照相關的物理知識,仔細分析每一種情況的對錯。8.  解:A、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它振動的頻率不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故A錯誤;B、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

17、不同,一般來說,固體中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故B正確;C、因為聲音具有能量,喇叭發出的較強聲音的能量可以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故C正確;D、水泥路面改成有許多空隙的“海綿瀝青路面,由于“海綿瀝青路面可以吸收噪聲,這是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正確。應選:A。1音調與振動的快慢有關;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中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3聲音具有能量;4路面鋪上這種瀝青,就猶如貼了一層“海綿,路面行車產生的噪聲將一部分被它吸走,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該題考察了音調、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聲

18、音具有能量,噪聲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識,難度不大,但要逐個理解掌握。9.  解:A、物體的振動發出聲音,振動停頓,聲音停頓。故A錯誤;B、超聲波能擊碎人體內“結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故B正確;C、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傳播的過程中,頻率不變,音調不變,速度改變,故C錯誤;D、學校路段制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故D錯誤。應選:B。1聲音產生的條件:物體的振動發出聲音;2聲音能傳遞能量;3決定音調大小的因素是頻率、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4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此題考察的知識點較多,有:聲音發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速度;減弱噪聲的方法以及有關超聲波

19、的知識。因此學生在做這種題目是一定要認真仔細的分析。10.  解:A、利用超聲波給金屬探傷,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A錯誤;B、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屬于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故B正確;C、倒車雷達發現障礙物,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C錯誤;D、超聲波導盲儀幫助盲人出行,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D錯誤。應選: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隆隆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聲吶的利用、醫用“B超等;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利用聲波來清洗鐘表等精細的機械,“超聲波碎石等。此題考察的是聲的利用,是一道聲學的根底題;聲波傳遞信息和能量的性質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11. 

20、0;解:A、倒車雷達是利用回聲定位探測車后的障礙物,故A正確。B、人們可以用聲學儀器接收到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而不是超聲波,故B錯誤;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音叉是為了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C錯誤;D、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應選:A。1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是次聲波,據此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3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此題考察了防止噪聲的途徑,回聲的應用,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難度不大,是一道聲學綜合題。12.  解:A、音調的上下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故A

21、錯誤B、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音能傳播能量。故B正確;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故C錯誤;D、用真空罩罩住發聲體減弱噪聲的做法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即阻斷噪聲的傳播。故D錯誤。應選:B。1音調的上下與頻率有關;2聲音即可傳遞信息,又可以傳遞能量;3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4防治噪聲的途徑有三條: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人耳。此題考察了音調的理解、控制噪聲方式的理解、聲音的利用和聲速的理解,是一道綜合性的聲學問題,但難度不大。13.  解:A、我們能區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

22、色不同,不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錯誤。B、蝴蝶飛行時,其翅膀振動的頻率低于20赫茲,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之內,所以聽不到,故B錯誤。C、高鐵列車軌道采用無縫連接,減小了車輪與軌道碰撞時發出的聲音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體育課上老師利用哨聲來發出各種指令,說明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正確。應選:D。利用以下知識分析判斷:1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與發聲物體的材料有關,不同物體發聲的音色是不同的。2人的聽覺范圍在20赫茲到20190赫茲,低于20赫茲的是次聲波,高于20190赫茲的超聲波,無論次聲波和超聲波,人耳都聽不見。3防治噪聲的途徑

23、,從三方面考慮: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4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此題考察了人耳的聽覺范圍、聲與信息、樂音的特征、防治噪聲的途徑,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強化對課本根底知識的記憶是解決識記性題目的根底。14.  解:復原聲音時,振針經過刻痕帶動紙筒振動發聲重現歌聲,這不是魔術,其原理是聲波具有能量,響度越大刻痕越深,但刻痕里沒有歌詞文字,故C正確。應選:C。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此題考察聲音與能量,屬于根底題。15.  解:A、家用轎車上的“倒車雷達利用了回聲定位原理,發出的是超聲波,它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故A正確;B

24、、蠟燭火苗抖動是因為聲音傳播能量,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氣,聲音會越來越小,故C錯誤;D、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假設仍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頻率會變慢,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低,故D錯誤。應選:A。1現代汽車廣泛利用了倒車雷達,它在工作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障礙物的位置;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4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此題考察了防止噪聲的途徑、聲音的傳播條件、頻率以及聲的利用,具有一

25、定綜合性,屬于聲學根底知識的考察。16.  解:A、加濕器通過超聲波產生霧氣,屬于聲音傳遞能量,故A正確;B、聞到香味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那么運動,故B錯誤;CD、霧是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故CD錯誤。應選:A。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還可以傳遞能量;2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那么運動;3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作液化。此題考察聲音的利用和物態變化,相比照較簡單,屬于根底題。17.  解:A、高頻聲波的威力在于其比飛機的噪聲更刺耳,故A錯誤;B、“金噪子發出的聲波是高頻聲波,是人耳可以聽到的,因此不是次聲波,故B錯誤;C、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

26、分散,從而增大響度,故C錯誤;D、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應選:D。1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聲音的強弱表示聲音的響度;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由物體振動的振幅決定的,另外還與間隔 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頻率高于20190Hz的聲音叫超聲波,聲能傳遞能量,聲波具有能量;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入耳處。此題考察了聲學根底知識,解決此類問題考察的是聲學中的綜合知識點,難度不大,比較根底,也是中考的熱點之一。18.  解:A、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同種介質中溫度不同時

27、,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故A錯誤;B、超聲波可以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故B正確;C、聲紋鎖在只有房主說出暗語時,才能被翻開,因為它能區分聲音的音色,故C錯誤;D、樂音是由于物體有規那么振動產生的,噪聲是由于物體無規那么振動而產生的,故D錯誤。應選:B。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的傳播速度稍慢,氣體最慢;2聲的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也能傳遞能量;3音色反映的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構造有關;4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噪聲也是聲音。此題考察聲速、音色、減弱噪聲的途徑、聲與能量等多個知識點,主要考察學生對所學物

28、理知識的綜合應用才能,比較簡單。19.  解:1把長鋼尺緊緊壓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逐漸緩慢,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其振動的頻率小于20Hz時,人耳朵就聽不到了,即此時產生的聲音是次聲波導致的。故答案為:振動;次聲波。1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是20-20190Hz,高于20190Hz的是超聲波,低于20Hz的是次聲波。知道聲音的產生條件及超聲波、次聲波的區別是解決該題的關鍵。20.  解:測速儀發出超聲波

29、信號到汽車所用的時間:t=×0.4s=0.2s,由v=可得,當汽車遇到超聲波信號時距測速儀的間隔 :s=vt=340m/s×0.2s=68m;月球周圍沒有空氣,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超聲波不能到達月球,所以利用這種方法不能測量地球到月球的間隔 故答案為:68;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根據題意求出測速儀發出超聲波信號到汽車所用的時間,根據s=vt求出當汽車遇到超聲波信號時距測速儀的間隔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此題考察了回聲測間隔 的應用和聲音的傳播,是一道根底題目21.  解:1彈鋼琴時手指按壓不同的琴鍵是為了改變琴弦的長度,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

30、,從而改變音調。2聲音到達海底的時間為t=×2s=1s,由v=可得,海洋的深度為s=vt=1530m/s×1s=1530m。故答案為:音調;1530。1音調是指聲音的上下,它和物體振動頻率有關;2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從發射到承受的時間,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此題考察了聲音的特征、回聲測間隔 分應用等,屬于根底知識的考察,考察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應用。22.  解: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不同的發聲體,其音調和響度可能一樣,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聽歌時,很容易分辨出是哪個人的聲音,這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因此音量太大

31、會使耳膜受損,音量太大是指聲音的響度太大。故答案為:音色;能量。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繪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上下,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間隔 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抓住以上知識,并深化體味生活中的一些說法,就可解題;聲音不但能傳遞信息,還可以傳遞能量。聲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音色;三個特征是從三個不同角度描繪聲音的,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絡;且影響三個特征的因素各不一樣。23.  解:1汽車的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為汽車提供動力;2倒車雷達利用反射的超聲波來區分障礙物的間隔 ,是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

32、3汽車疾駛而過時,使汽車周圍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所以壓強減小,小于其它地方的壓強,所以落葉會緊隨疾駛的車尾,被“吸向路中間。故答案為:做功;傳遞信息;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1汽油機的做功沖程為汽車提供動力;2現代汽車廣泛利用了倒車雷達,它在工作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障礙物的位置;3要掌握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知道流體的流動速度越快,那么壓強越小。此題考察內燃機的四個沖程、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聲音與信息,知識點較多,屬于中等題。24.  解: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這是因為聲波可以傳遞能量;聲音從海面處到達海底的時

33、間為t=×2s=1s,由v=可得,此處海水的深度為s=vt=1530m/s×1s=1530m。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月球外表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不能用這種方法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間隔 。故答案為:能量;1530;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從發射到承受的時間,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此題考察了聲音的傳播條件,聲與能量、回聲測間隔 的應用等,考察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考察內容多,屬于根底知識的考察。25.  解:1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

34、、氣體中傳播。“超聲測位儀是利用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來工作的。2超聲波傳播的間隔 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承受到超聲波所用的時間:t=9s。3月亮周圍沒有空氣,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超聲波不能到達月亮,更不能利用聲波的反射測出月亮到地球的間隔 。故答案為:液體水;9;不能。1超聲波屬于聲波,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然后可知需經過幾秒才能接收到信號。3超聲波屬于聲波,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月球外表是沒有空氣的。此題考察了學生對速度

35、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此題關鍵:一是求出超聲波單趟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二是知道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26.  解:小敏在表演二胡時,二胡聲是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小敏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時,琴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所以變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故答案為:空氣;音調。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音調的上下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正確區分聲音的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解決此題的關鍵。包括音調響度有關的因素要純熟掌握。27.  解:1“信號中繼器漂浮在海面上時所受的浮力:F浮=G=mg=10

36、kg×10N/kg=100N;由F浮=水V排g得:V浸=0.01m3,因為V=V浸+V露,所以“信號中繼器露出水面的體積:V露=V-V浸=0.015m3-0.01m3=0.005m3;2電磁波在海水中傳播的間隔 很有限,因此“信號中繼器在海水里與海面上的母船傳遞聲音、圖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聲通信系統發出的超聲波,而不是利用電磁波;根據v=知,中繼器可接收到該信號的時間:t=3s。故答案為:10.005;2超聲波;3。1知道信號中繼器的質量,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求“信號中繼器漂浮在海面上時所受的浮力;求出了浮力,利用F浮=水V排g求排開水的體積浸入水中的體積,而V=V浸+V露,可求“

37、信號中繼器露出水面的體積;2根據電磁波的特點可作出選擇,根據v=算出中繼器可接收到該信號的時間。此題以“潛龍二號潛水器潛水為背景考察了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聲速等,考察的點較多,關鍵是對材料的仔細閱讀。28.  解:1弦樂的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跟松緊、長度、粗細有關,調節二胡的松緊程度,改變了弦的松緊,改變了振動頻率,改變聲音的音調;2聲音到達海底的時間為t=×2s=1s,由v=可得,海洋的深度為s=vt=1531m/s×1s=1531m。3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地球到月亮之間是真空,所以超聲波不能傳播。不能用超聲波測量地月間隔 。故答

38、案為:音調;1531;真空不能傳聲。1音調是指聲音的上下,它和物體振動頻率有關;2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從發射到承受的時間,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此題考察了聲音的傳播條件,回聲測間隔 分應用等,考察內容多,屬于根底知識的考察,考察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中招的熱點。29.  解:蝙蝠在飛行的過程中,可以發出超聲波,用來定位這種現象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特點故答案為:超聲波;信息蝙蝠可以發出超聲,超聲在遇到障礙物后可以發生反射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根據這兩方面內容,對題目進展分析此題考察學生對超聲詳細應用的理解情

39、況,同時要知道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這一特點30.  解:刷卡過程是通過電磁波傳遞信息;二維碼的黑色圖形會吸收所有顏色的色光,不能反射光;掃描時,當手機發出“滴的響聲,那么提示掃描成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答案為:電磁波;吸收;信息。白色的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色光;刷卡過程是通過電磁波傳遞信息;而黑色的物體能吸收所有顏色的色光;聲音即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此題考察了電磁波,光的反射、聲音的利用,是一道綜合題。31.  解:1濕衣服掛在衣架上晾曬容易干,這是利用增大液體外表空氣流動的方法加快蒸發的;2因為聲音傳播到山崖的時間為總的時間的一半,所以t=&#

40、215;1.5s=0.75s,所以v=,所以s=vt=340m/s×0.75s=255m故答案為:1外表積;2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255米1根據影響蒸發的因素來解答;2先求出聲音從人傳出到山崖的時間,再根據速度公式v=的變形式計算該同學距山崖的間隔 即可此題考察了聲音反射,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知識,是一道綜合題32.  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根據s=vt求出4s內聲音傳播的間隔 ,根據聲音傳播的間隔 和汽車行駛間隔 之和等于鳴笛處到山崖間隔 的2倍求出聽到回聲時汽車通過的路程;2知道汽車行駛的間隔 和時間,根據v=求出汽車的行駛速度此題考察了回聲測間隔 的應用,明白聲音傳播的間隔 和汽車行駛間隔 之和等于鳴笛處到山崖間隔 的2倍是關鍵33.  解: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