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_第1頁
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_第2頁
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_第3頁
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_第4頁
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關于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調研報告 調研組(2003年2月)為推進我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2000年水利部黨組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提出充分發揮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工作思路,并圍繞這一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對策和措施,各地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兩年來各地開展生態修復的情況效果如何,基層干部群眾反映怎樣,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應該如何扎實推進這項工作。為此,我司會同國務院政策研究室、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部發展研究中心等組成的聯合調研組,于去年下半年對陜西、內蒙、山西、江西、福建、貴州、四川、湖北、廣東、遼寧

2、等?。▍^)作了調查,先后到了18個地(市)、33個縣和54個鄉鎮,召開了38次座談會,并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民群眾,基本掌握了生態修復開展情況。耳聞目睹的大量事實,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水利部黨組提出的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改善意義重大。不僅在雨水豐沛的南方地區是可行的,而且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區也是成功的。一、生態修復進展情況兩年來,各地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上不斷提高認識,積極探索,采取得力措施,總的來看取得了重大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各方面認識普遍提高。在與基層干部群眾的座談中,我們真

3、切地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依靠生態自我修復的思路已得到社會各界的逐步認同。各級政府對封育保護、依靠生態自我修復非常重視,把其納入了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一些地方把生態自我修復確立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陜西靖邊縣一位參與了40年生態建設的農村干部,頗為感慨地說:“與吳旗相比,吳旗造林沒我們多,可是人家封禁保護比我們力度大,靠自然恢復了植被,效果比我們好?!?大多數農牧民在政府的大力宣傳和積極引導下,逐漸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認為生態自我修復是一項讓土地休養生息的好辦法,是實現生存發展的正確選擇,參與封禁治理的積極性很高

4、。陜北農民給“信天游”填了新歌詞:“山坡上栽樹崖畔畔上青,羊羔羔養在家門中;草棵棵賽過糧苗苗,禁牧帶來好光景。”這些都是對封山禁牧、生態自我修復發自肺腑的贊譽。一些專家、學者還從理論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生態修復符合生態演替的基本規律,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途徑和最有效、最經濟、最科學的選擇。兩院院士石元春先生充分肯定了生態修復的做法,并表示“生態建設既要人為治理,更要重視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后者更為快捷有效,也最省錢。”(二)工程實施進展迅速。兩年來,各地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和部黨組新的水保生態建設思路,在封禁治理方面紛紛亮出大手筆,生態修復取得可喜進展,原來的“星星之火”現已成為“燎原

5、之勢”。到目前為止,陜西省榆林、延安所屬的25個縣(市、區)現已全部實現了封禁;內蒙古圍封、休牧、輪牧、禁牧草場面積達到1.56億畝,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6.35%;山西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在水土流失防治區實行封禁治理的決定,對所有重點治理區全面實施封禁。最近,青海省做出了“三封兩禁”的決定,陜西、寧夏和河北等省區也做出了全境禁牧的決定,各地封禁力度進一步加大。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目前除國家開展的128個生態修復試點縣和“三江”源區預防保護工程外,各省(區、市)也開展了一批地方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全國累計實施封育保護面積達到60萬km2。據初步統計,2002年全國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16萬km2,是以

6、往年度防治速度的近3倍,其中封育保護面積10萬km2以上,接近人工治理速度的2倍。(三)技術路線日趨成熟。兩年來,各地在生態修復中扎實工作,大膽實踐,初步探索出了一整套既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又切實可行的生態修復推進路線和方法。主要包括:陜西省提出的“大封禁、小治理”,山西省總結出的“小開發、大保護、以小促大”,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探索出的“進一退二還三”,江西、福建等省實施的封禁治理、“以電代柴、以氣代柴”等等。這些經驗和做法,均抓住了當地生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口糧、燃料和飼料等生產、生活問題,為大面積封育保護創造了條件,在實踐中收到了滿意的效果。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7、以生態移民為突破口推進生態修復,2002年共移民3430戶,14691名牧民改變了長期形成的靠天養畜、自然放牧的生產方式,就地或遷移到水土條件好較好的地區從事舍飼、半舍飼或轉向其他產業,對騰出的草場實施禁牧、休牧或輪牧,使360多萬畝草場得到休養生息。同時,在調查時我們也看到,水利部組織開展的塔里木河和黑河生態調水,也有效地促進了附近地區大面積的生態恢復。塔里木河下游的臺特瑪湖、黑河下游的東居延海,在干涸了幾十年后,現已重現碧波蕩漾、兩岸蔥綠的喜人景象。實踐證明,實現生態的自我修復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關鍵是減少人對自然的干擾和破壞。二、生態修復產生的積極效應生態修復是新世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

8、一個重大戰略調整。從近兩年的情況看,實施生態修復,具有多方面積極的效應,也帶來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一)荒山綠了,水土流失減輕了。我們在實地看到,凡是封山禁牧一年以上的地方,無不展現出植被迅速恢復的喜人景象。陜西吳旗縣封禁三年,林草覆蓋率提高了24個百分點,年土壤侵蝕模數由1.1萬t/km2降到0.6萬t/km2。福建省永泰縣封育治理后,植物種類增加了近三成,森林覆蓋率由2.3%增加到43.3%。長汀縣封禁后,幼樹年高生長量從15cm增至35cm,中齡樹林分蓄積量從0.05m3畝提高到0.150.2m3畝。江西省修水縣河橋溝小流域封禁后,山變綠了,水變清了,植物群落良性發展,許多動物重歸故里,

9、村民胡老漢告訴我們,20多年沒見過面的野豬又出現了。四川巴中市堅持十年封山禁牧、禁砍禁伐,林草茂盛,山清水秀,人居環境十分優美。內蒙古自治區在連續三年遭受罕見大旱的情況下,封育保護仍然發揮了很大的威力,草原生態惡化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方再現了綠草如茵、風吹草低、藍天碧野的秀美景色。鄂托克前旗、烏審旗毛烏素沙地的植被覆蓋率由10%提高到40%50%。東勝區封禁三年,大旱三年,植被大恢復了三年,荒地產草量由過去的50斤/畝增至300斤/畝。對生態修復帶來的巨大變化,科技人員的理論解釋說,封育保護解除了生態系統所承受的超負荷壓力,系統自我組織和調控作用增強,區域林草植被種類和數量必然增多,水土

10、流失程度自然減輕。(二)百姓富了,經濟發展基礎扎實了。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圍繞生態修復,各地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對策和措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了農村經濟結構,發展了鄉村工業和旅游業,為生態修復創造了條件,實現了生態和經濟的雙增長。陜西省吳旗縣在實施生態修復后,大力發展集約高效農業,培育草、羊、杏三項優勢主導產業,積極興辦綠色企業,與實施前相比,國內生產總值、糧食總產量、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主要經濟指標均翻了一番多。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實施封禁治理、舍飼養殖后,牲畜數量還較禁牧前增加8.1%,良種及改良種畜平均達到87%,羊的平均個體增重2.5kg,出欄率由28%提高到44%,平均出欄時間由

11、21個月縮短為9個月。內蒙古自治區在大規模推行生態修復,舍飼半舍飼牲畜比重達71%的情況下,畜牧業不但沒有滑坡,而且實現了穩步發展。當地水保部門的同志告訴我們,封禁保護后,原來低產的林草資源變成了高產的林草資源,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和畜牧業穩定發展的良性互動,為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調查時我們也了解到,有的地方封禁初期牲畜數量有一定的下降,但隨著植被的恢復,土地生產力的提高,畜種改良、飼養方法的改善,畜牧業由過去的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經營,畜牧業發展很快回升。不少群眾反映,過去放牧養羊,草原越來越荒,羊越來越瘦,現在禁牧圈養,草原恢復,養羊效益提高了。(三)觀念

12、變了,群眾的生態意識增強了??陀^地講,實行禁牧、休牧對長期習慣自然放牧的牧民來說,是件不容易接受的事,可是面對退化的草場,饑餓的牛羊,牧民還是接受了。生態修復這樣一種政府行為,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農牧業生產方式。調查時我們高興地看到,許多地方的農牧民已經逐步走出了“超載放牧,越牧越荒”、“自給自足,廣種薄收”的怪圈,樹立起“市場、效益”和“立草為業、引種入牧、引草入田、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的新觀念。錫盟牧民那木海說:“牛羊不是我們的命根子,草原才是我們的命根子,草場已經破壞了,我們必須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封育保護促進了草場植被的恢復,也為今后畜牧業大發展創造了

13、條件?!蔽覀兛吹?,目前內蒙古的主要草原區以水為中心建設草庫侖已經蔚然成風,很多農牧民還在原來糧田地上種植優質牧草,生產的糧食全部作了牲畜飼料,一些地方還利用桔桿來發展青貯或氨化飼料,牧區生產經營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修復前后的巨大變化,許多群眾心悅誠服地說:“生態修復最終是為咱老百姓辦好事,我們打心眼里支持,現在我們氣憤的是有的人還在破壞草場,請國家加大力度,把這種事好好管管?!笨傊?,通過廣泛調查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在許多地區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要比一般建設活動有力得多、強大的多,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途徑和現實選擇。它不僅大大促進了植被恢復,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

14、的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糧多、草多、肥多、錢多良性循環的致富之路。三、各地開展生態修復的主要經驗在推進生態修復中,各地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修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必須有統一的協調和推動,也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樣,政府的作用就非常突出。調查中我們看到,目前生態修復開展好的地方,都是當地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政府組織推動力度大的地方。1998年陜西省吳旗縣做出“封山禁牧、舍飼養畜”重大決定,將全縣155萬畝坡耕地全部退耕時,遭到了許多干部群眾反對,縣委、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以縣委書記郝飆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堅定信

15、念不動搖,并積極采取宣傳教育發動、干部帶頭示范帶動和制定優惠政策等多種手段推進此項工作,終于取得了今天這樣輝煌的成績,為全國帶了個好頭。調查時我們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地方對生態修復比較重視,工作推進也是比較順利,陜西、內蒙、河北、山西、寧夏等?。▍^)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封山禁牧,召開專門會議,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部門協調等,推動了工作的發展;有的地方還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配備工作人員,由主要領導出面協調解決問題;有的地方還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出臺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發布封禁通告,組建管護隊伍,落實管護責任,從制度上保證生態修復工作順利推進。(二)積極引導促觀念轉變。從根本上講,生態自我修復是控制人為活

16、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干擾,善待生態、善待自然,關鍵是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而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落實封禁措施,關鍵是讓群眾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接受這一事物。為此,許多地方采取了多種方式宣傳國家政策,并切實從群眾角度出發引導幫扶,“扶上馬送一程”。吳旗縣最初推廣小尾寒羊時,縣里發動全縣干部與農民竭誠“羊親家”,每位干部負責買兩只羊投放到結對的貧困戶家中,農民出力,受益大頭歸自己,只需每年給干部分一只羊羔即可。一只小尾寒羊一年可生4-6只羊羔,農民得到實惠,又沒有風險,很快就推廣開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還抽調專業技術干部組成“生態修復”宣講團,深入鄉村巡回宣傳,向農民耐心講解國家政策,引導農牧民調整

17、結構,重視生態,走舍飼養畜的路子,使生態修復工作得到群眾的支持。四川省一些地方還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有效減輕了土地的壓力,促進了生態修復。通過政府部門的積極工作,許多地方的群眾觀念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到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濫牧過牧就是破壞自己的家園,通過舍飼養畜照樣能夠致富。(三)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封閉式管理,不是單純的禁墾、禁牧、禁伐,而是要在確保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的前提下,控制人為破壞,實現生態的重建和恢復。這就必須從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入手,通過給人找出路,從而間接地為生態系統減輕壓力,使生態系統

18、修養生息。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理性地實施了“進一退二還三”的戰略,即每建設一畝水旱高標準農田,退耕二畝旱坡薄地,還林還草還牧,得到了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封山禁牧推進得很快。江西省興國素有“江南沙漠”之稱,全縣85%以上的土地為水土流失區,“山上無樹,灶前無柴”,燒柴問題始終是困擾當地群眾生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問題。10多年來,興國縣把解決群眾能源問題作為生態建設的著眼點,在大力封山禁牧的同時積極開辟新能源,推廣沼氣池、省柴灶、節能灶,以電代柴、以煤代柴、以氣代柴,累計建沼氣池2.6萬個,改造省柴灶12萬戶,占總農戶數的98%,有效地促進了生態修復,興國現在逐漸變為“江

19、南綠洲”。在調查時我們發現,各地在生態修復實踐中,為保證農牧民在封禁中不減少收入、農村經濟不受到太大的沖擊,想了不少好辦法,摸索出許多好經驗,如舍施養畜、生態移民等,均取得很好效果。一些專家對實施生態修復要創造好的條件,概括出“五個一”,即要建好一畝田(基本農田)、一個園(經濟林果園)、一個塘或窖、一個池(沼氣池)、一個圈(舍飼畜圈)。(四)采取優惠政策促發展。近年來,各地制定了一系列禁牧舍飼的規定、辦法,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推動生態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效果不錯。內蒙古把舍飼養畜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對貧困戶、專業大戶、畜牧加工企業優先發放貸款、提供良種、配套扶持資金,無償提供技術和信息服

20、務,并規定產業培育初期一律免征農林特產稅和各種附加費。鄂托克前旗給每個“模式化養殖”戶提供1萬元貼息貸款,同時對建設達標的“模式化養殖”戶,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每戶給予400元的獎勵;每發展1畝節水灌溉飼草基地,給予20元補助,有效地調動了農牧民“模式化養殖”的積極性。四、存在主要問題(一)缺乏統一規劃協調。保護生態和保護農民長遠利益是相得益彰的統一體,不能顧此失彼。生態修復必須由水利、林業、農業、畜牧、科技、財政、扶貧、執法等部門相互配合,共同推動。而一些地方政府對此缺乏統籌協調和通盤考慮,把生態修復工作孤立地作為一項工程來搞,也沒有解決農民長遠生計和將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的措施,執行得

21、效果不理想。(二)封禁監管難度大。受傳統經營方式的束縛,廣大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變過來,尤其是習慣于放牧的廣大草原牧民對有草不能牧,有羊不能放,偏要耗費人力、財力舍飼養畜難以接受,產生了一些抵觸情緒。加之近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緩慢,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民經濟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執行封禁休牧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地方都有群眾晚上偷牧的現象。(三)配套措施跟不上。分析各地禁牧監管難的原因,除農民傳統思想轉變難、教育工作不到位外,最重要的還是短時間難以為群眾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大面積退耕后,保留下來的耕地又一時難以得到有效改造,高效農業建立不起來,群眾生活缺乏可靠保障。相關技術服務滯后,舍飼

22、養殖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出來,飼料加工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出現無草可喂的情況。根據調查情況看,在大規模禁牧中要保證農牧民不減收,金融信貸、科技推廣、衛生防疫、市場開發等服務必須跟上,但目前絕大多數地區這些方面的建設都相當滯后。(四)缺乏穩定的資金。生態修復開展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用于生態修復的資金極為有限,現有生態修復資金計劃安排也不夠明確,加之地方財力有限和群眾生活貧困,舍飼養畜和畜種改良起步困難。目前用于扶持舍飼養畜、畜種改良的資金總量較少,難以滿足大規模推進生態修復的需要,相當比例的農戶因資金問題想建無力建、想改無力改,心里非常著急。五、新形勢下搞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思路和建議依靠生

23、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途徑,是新時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重大舉措,但此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搞好協調,落實有關政策與措施,才能取得實效。(一)明確思路,扎實推進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作。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新形勢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集中力量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以生態的

24、自我修復能力為主恢復植被,改善生態。到2010年,全國實施封育保護面積達到100萬km2以上,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使我國主要水土流失地區的流失程度大大減輕,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1、制定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規劃。按照我國水土流失的類型、分布、成因,以及不同區域的自然狀況和經濟社會條件,根據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和生態自我修復的規律,編制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規劃,明確生態修復的分區、目標、任務與措施。在規劃的基礎上,抓好協調,發揮各級政府、各部門的作用,推動與指導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作。2、抓好試點,逐步推進。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其實施的內容、組織管理方式與通常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有著顯著的差別,同時,在不同的區域,生態修復的建設內容各異。因此,要在試點的基礎上,總結不同地區、不同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條件、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區,實現生態自我修復的措施、效果和有效途徑,為大范圍開展水土保持生態自我修復工作積累經驗。當前,要認真抓好全國128個縣的試點工作,加強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推動生態修復工作的深入開展。3、搞好效益監測與評價。組織科研力量,對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實施的效果進行全面監測,建立起能科學反映生態自我修復效益的指標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