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復習水土流失高考試題_第1頁
高考一輪復習水土流失高考試題_第2頁
高考一輪復習水土流失高考試題_第3頁
高考一輪復習水土流失高考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一輪復習水土流失高考試題2019年海南卷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12題。1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  減少徑流  沉積泥沙  降低風速A B C D2修建水庫不僅可以攔截泥沙,還可以放水沖沙,以減少下游河床淤積。沖沙效果最佳的水庫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續放水 B枯水期持續放水 C洪水

2、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進步。2019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表1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35題。降水序號降水歷時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況12530無明顯洪峰24803無明顯洪峰351001無明顯洪峰42732無明顯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大幅度進步可以A減小降水變率 B減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

3、徑流量4第5次降水產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歷時長  強度大  下滲少  植被截流少A B C D5第6次降水產生的洪水含沙量極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溝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蓋坡面2019年重慶卷地理興趣小組對某小流域進展水土流失的調查。據此答復68題。6在調查之前,該組同學需要優先搜集調查區的地形圖和A氣溫分布圖 B降水量分布圖 C工業分布圖 D旅游景點分布圖7流域產沙量一定時間內流域內產出的泥沙總量是水土流失調查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同學們

4、提出了四種獲得流域年產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測定一年內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測定一年內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老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擬。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C在流域源頭設置搜集池,年終稱取泥沙總量D在流域出口處設置搜集池,年終稱取泥沙總量8以下圖是幾位同學根據調查結果繪制的坡度與單位面積產沙量關系曲線,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規律的是A B C D2019年江

5、蘇卷梯田是因地制宜開展農業消費的典范。左圖是四種不同類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圖,右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答復910題。9右圖中甲區地形合適修筑的梯田類型是A程度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

6、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老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老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10在黃土高原緩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優點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難度小C利于機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112019年上海卷黃土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它對當地人們的消費、生活方式有著宏大的影響。讀圖文資料,答復以下問題。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

7、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鋒利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程度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根本構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

8、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米。材料一  黃土峁、黃土梁和黃土塬是黃土高原的根本地貌形態。“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

9、“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根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老師、老師之意根本一致。材料二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土高原的地表越來越破碎,對農業消費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嚴重,為減少這種影響,需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1分

10、別寫出甲、乙、丙圖所示黃土地貌的名稱。從自然地理的角度闡述黃土高原根本地貌形態的演變過程。2簡述黃土地貌的演變對農業消費的不利影響。3為減緩黃土地貌演變對農業消費的不利影響,人們動用了推土機等大型機械,施行土地平整工程。簡要分析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產生的不利影響。【答案】1A  2D【解析】1黃土高原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修養水源等作用。應選A。2將水庫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沖走需要河水具有較大的侵蝕和搬運才能,而河流的搬運才能與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庫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較小,侵蝕搬運才能弱,

11、此時水庫中蓄積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對下游河床的沖刷,但是持續放水需要的時間較長,單位時間內所放水量也不能過大,因此影響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D正確、B錯誤。應選D。【答案】3B  4B  5D【解析】3. 我國降水變率的大小與植被覆蓋率無關,A項錯誤;植被覆蓋率高,保持水土才能強,可以減少河水含沙量,B項正確;植被覆蓋率進步可以進步區域降水量,但進步幅度不大,C項錯誤;植被覆蓋率高,修養水源才能高,河流徑流量會有所減小,D項錯誤。 4.第5次只有兩天,歷時不長,錯;第5次降水,時間較短,但降水量在幾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強度大,對

12、;前面連續的幾次降水,導致地下水含量增加,到達飽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徑流形勢匯入河流,形成洪峰,對;植被對徑流會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一樣,錯。B項正確,A、C、D項錯誤。5河流形成洪峰沖刷河床和溝谷的泥沙,可以進步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說明河床和溝谷的含沙量較小,A、B項錯誤。裸露坡面植被覆蓋率低,每次降水都會出現水土流失,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較小,說明該流域裸露坡面少,C項錯誤;經過連續的屢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徑流將植被覆蓋坡面植株之間的堆積物沖走,導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徑流沖刷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選項正確。應選D

13、。【答案】6B  7D  8A【解析】6由上面的總結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響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確答案選B項。7需要獲取和正確解讀題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產沙量。流域產沙量是一定時間內流域內產出的泥沙總量,這句話分別從時空兩個角度提出了測量流域產沙量的兩個限定因素:一是時間規定“一定時間內,二是空間規定“流域內。此題中涉及的是年產沙量,因此時間限定是“一年。“一年為期限的水土流失狀況絕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應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狀況,因此排除A、B兩項。最能反映“流域內水土流失狀況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頭,因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

14、因此判斷D項是正確的。8坡度小的地方,地表匯水速度較慢,流速慢,侵蝕程度較小,水土流失較弱,所以單位面積產沙量小;坡度大的地方,地表匯水速度較快,流速快,侵蝕程度較大,水土流失較強,所以單位面積產沙量大。應選A。【答案】9C  10A【解析】9根據等高線可知,甲區的地形是陡坡與平地相間分布,這樣的地形應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的地方開展種植業,而在等高線稠密、坡度較大的地方開展林業。這樣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開展種植業。應選C。10由圖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邊緣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處傾斜的梯田,這樣的梯田使水土順坡而下的速度減慢,從而更有利于進步保水

15、保土的效果。應選A。11【答案】1名稱:甲為黃土塬、乙為黃土梁、丙為黃土峁。演變過程:由于黃土構造疏松,加之黃土高原地處東部季風區,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沖溝,原始地表被破壞,形成黃土塬;黃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沖溝進一步開展、深切、變寬,頂部面積減小,變為長條形的黃土梁;黃土梁被后來形成的溝壑橫向切割,逐漸破碎,演變為黃土峁。2不利影響:黃土地貌塬、梁、峁的演變過程,實際上是黃土地貌的碎片化過程,即先前的地貌頂部面積逐漸減小的過程。這一過程導致可耕地面積不斷縮減;耕種條件越來越差;土壤逐漸貧瘠化;水土流失加劇。后三點任答一點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黃土高原地

16、表不易形成徑流,或減少地表徑流的形成,從而減少沖溝和溝壑的形成,有利于減少和阻止地表形態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積擴大;有利于機械化耕作;有利農田灌溉。任答一點即可不利影響:可能導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劇了水土流失,破壞了原有的耕作層。任答一點即可【解析】1圖甲為黃土塬,頂面平坦寬闊或微有起伏。黃土堆積厚度較大,是黃土高原地區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區。圖乙為黃土梁,是平行于溝谷的長條狀高地,梁長一般可達上千米,及公里或幾十公里。圖丙是黃土峁,是呈孤立的黃土丘,渾圓狀形如饅頭,大多數黃土峁是由黃土梁進一步侵蝕切割形成的。從流水侵蝕作用入手分析黃土塬到黃土梁到黃土峁的黃土地貌形成過程。由于黃土構造疏松,加之黃土高原地處東部季風區,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形成沖溝,原始地表被破壞,形成黃土塬;黃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沖溝進一步開展、深切、變寬,頂部面積減小,變為長條形的黃土梁;黃土梁被后來形成的溝壑橫向切割,逐漸破碎,演變為黃土峁。2可以通過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積、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難度等角度分析對農業消費的不利影響。   黃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變過程,實際上是黃土地貌的碎片過程,即先前的地貌頂部面積逐漸減小的過程。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