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_secret_第1頁
某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_secret_第2頁
某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_secret_第3頁
某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_secret_第4頁
某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_secre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高速鐵路土建工程X標段(XXX特大橋)沉降觀測實施細則編制 審核 批準 2008年6月27日目錄1.編制依據- 1 -2.任務范圍及工作內容- 1 -2.1.任務范圍:- 1 -2.2.工作內容:- 1 -2.3.工程概況- 1 -2.4.進場人員- 2 -2.5.進場儀器- 2 -3.沉降變形監測網建立及測量技術要求- 2 -3.1.沉降監測網的建立- 2 -3.1.1.工作基點的測設- 2 -3.1.2.觀測點埋設- 4 -3.1.3.觀測點名的編制- 6 -3.2.沉降變形監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 6 -3.3.沉降變形監測觀測具體要求- 7 -4.沉降觀測實施方案- 8 -4.1.一

2、般規定- 8 -4.2.沉降觀測的內容- 9 -4.3.觀測精度- 9 -4.4.觀測頻次- 9 -4.6. 沉降評估- 10 -5.其他- 11 -1. 編制依據(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2)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測量技術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JGJ/T8-2007);(5)鐵路客運專線竣工驗收暫行辦法(鐵建設2007183號);(6)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施工技術指南(TZ216-2007);(7)工程測量規范(GB002693);(8)全球定位

3、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TB1005497);(9)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設計指南(鐵建設函2005754號);(10)XX高速鐵路工程設計文件;(11)鐵道部有關規定(12)XX高徐滬施圖V(橋)-107,XXX特大橋施工圖(13)XX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方案2. 任務范圍及工作內容2.1. 任務范圍:XX高速鐵路徐州至上海段XXX特大橋(DKXX+769.78-DKXX+374.4),線路全長4.605km。2.2. 工作內容:XXX特大橋線下工程沉降觀測。2.3. 工程概況新建鐵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鐵路XXX標段XXX特大橋橫穿鎮江市蔣橋鎮內,橋址處地勢較為平坦。線路自西

4、向東分別跨越243省道即鎮句公路、潤楊大橋南引道、團結河、潤興路、長山引河及檀山路等。中心里程DKXX072.09,起點里程DKXX+769.78,終點里程DKXX+374.4,橋全長4604.62m。DKXX+600DKXX+374.4段為鎮江高架站橋段。橋跨特殊結構為(40+56+40)連續梁2處,其中一處跨越243省道即鎮句公路,一處跨越團結河;(48+80+48)mV形剛構跨越潤楊大橋南引道、(32+48+32)m連續梁跨越潤興路、(32+40+56+40+32)m連續梁跨越長山引河、(29+56+29)m連續梁跨越檀山路;普通結構由9032簡支梁、924簡支梁、128.67非標梁、1

5、24.7非標梁、15-32.7非標梁構成。本橋基礎均為鉆孔樁,樁徑1.0m、1.25m、1.5m,采用雙線矩形空心橋臺,長山河內兩個橋墩采用圓端型空心墩,V構采用矩形雙柱墩,其余各墩均為雙線矩形空心墩。其中非標簡支梁和非標連續梁采用支架法現澆施工。2.4. 進場人員組長:副組長:組員: 2.5. 進場儀器天寶DINI0.3 一臺博飛DZS-I 五臺3. 沉降變形監測網建立及測量技術要求3.1. 沉降監測網的建立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沉降變形觀測點。監測網設置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分別為GCP497, GCP493,GCPI120每隔一個月進行了二等往返附合測量來確保基準點的穩定型。

6、3.1.1. 工作基點的測設(1)工作點埋設加密工作基點選在比較穩定且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的位置20mm鋼筋用C30混凝土埋深一米。地段每隔200m、選擇在線路兩側距線路50米以上開闊、穩固可靠、相互通視、易于保存、尋找,如附圖(2)工作點測設本橋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將導線點復核到基準點上作為工作基點使用。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差1.0 m(光學),前后視距累積差3.0m(光學),視線高度0.3m(光學),;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 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 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使用DS1級儀器,讀記至0.1mm;使用數

7、字水準儀讀記至0.01mm。變換奇偶站功能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往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

8、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選用2.5kg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測量鍵。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的往返測量每半月進行工作基點和工作點的聯測確保工作點的準確性。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進行嚴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附圖見本細則尾頁)計算表附后。3.

9、1.2. 觀測點埋設沉降變形觀測點設為了滿足變形觀測的需要,橋墩及承臺上設置觀測標。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觀測標具體埋設原則如下: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定、本橋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承臺觀測標分為觀測標-1、觀測標-2,承臺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橋墩觀測標的埋設本橋橋墩觀測標的埋設:觀測點原則上應設在墩身上,數量每墩2處。 橋墩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當墩身較矮梁底距離地面凈空較低不足4.0m時,橋墩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埋設

10、。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橋墩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下圖:(5)橋臺觀測標的埋設觀測點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數量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3.1.2 觀測標構造(1)梁體沉降變形觀測標觀測標采用20mm的不銹鋼棒,鋼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圓處理。見下圖所示:3.1.2.3墩身沉降變形觀測標 采用14mm不銹鋼螺栓。見下圖所示:注:下圖以 mm為單位3.1.3. 觀測點名的編制為了檔案管理統一,沉降觀測點的點名必須一致,具體編制沉降觀測點如下:橋梁名稱漢語拼音的前一個字母橋墩臺號工程部位點編號例如:XXX特大橋20

11、#墩墩柱左側預埋點編號為QJMTDQ-20#-DZ-01XXX特大橋20#墩承臺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預埋點編號為QJMTDQ-20#-CT-013.2. 沉降變形監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準基點使用時作穩定性檢驗,并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有一定數量穩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2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3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1)嚴格按水準測量規范的要求施測。首次觀測每個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2)參與觀測的人員經過培訓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 (3)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

12、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 (4)觀測時避免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穩定時再讀數。(6)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 (7)對工作基點的穩定性定期檢核,在雨季前后聯測,檢查水準點的標高是否有變動。(8)數據計算方法和計算用工作基點一致。3.3. 沉降變形監測觀測具體要求(1)水準網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每次觀測均形成閉合檢驗條件。(2)水準儀使用天寶DINI0.3、博飛DZS-I型儀器,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

13、應在有效合格檢定期內。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3)外業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有關要求執行。(4)觀測時,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對于有變換奇偶站功能的電子水準儀,按以下順序進行:1)往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2)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 偶數站為后前前后(5

14、)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6)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觀測時用測傘遮蔽陽光,對于電子水準儀,施測時均裝遮光罩。(7)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線。

15、(8)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選用2.5kg以上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測量鍵。水準尺均借助尺撐整平扶直,確保水準尺垂直(9)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選用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4. 沉降觀測實施方案本次沉降觀測細則參照鐵道部XX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頒發XX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方案編制,沉降觀測記錄格式及表格格式參照其附件要求填寫。4.1. 一般規定(1)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橋梁

16、沉降、變形作系統的評估,確認橋梁基礎沉降、梁體變形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2)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觀測,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和工后沉降量,進而確定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3)根據沉降資料分析,對沉降量可能超標的墩臺研究對策,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橋梁工程的安全;同時積累實體橋梁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為完善樁基礎沉降分析方法作技術儲備。(4)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20及以上時,及時向監理單位上報,上報期間一天觀測一次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4.2.

17、沉降觀測的內容橋墩、橋臺、梁部各個施工階段的垂直沉降。4.3. 觀測精度橋梁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取位至0.1mm。4.4. 觀測頻次墩臺沉降觀測每個墩臺從承臺施工完畢二十四小時后,就要開始進行沉降首次觀測,以后根據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觀測。4.6. 沉降評估1觀測資料整理表采用統一的XX高速鐵路路基沉降觀測記錄表做好觀測數據的記錄與整理。根據觀測資料,及時繪制每個觀測標志點的荷載時間沉降曲線。2分析評估前應收集下列資料橋梁沉降及沉降變形觀測資料。橋梁地段線路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橋梁設計圖紙和說明書、沉降計算報告等相關設計資料。施工過程、施工核

18、查、施工記錄和原材料檢驗情況等施工資料。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理資料。5. 其他1觀測儀標保護觀測期間應對觀測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施工機械的碰撞、人為因素的破壞等,觀測標位置應做醒目標志等措施以保證觀測儀標的長期功能及安全要求。2沉降觀測應按照規定時間和頻次要求嚴格執行,并定期復測避免沉降異常。3觀測數據中應將各加載階段標識清楚,避免數據分析時造成誤判,如橋墩完成、架梁、橋面恒載施工等。4應加強對觀測標的定期檢查并嚴格落實,如出現觀測標被敲擊、挖橇、丟失等情況時應及時恢復并進行復測。5無砟軌道鋪設前可根據具體情況如各段落鋪設軌道的間隔時間相差較大或沉降非常敏感地段等適當增加觀測頻次,為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提供數據支持。6巖石地基等良好地基的橋梁,設計和觀測沉降量小于5mm時,可考慮不再進行預測、評估。7.儀器檢校水準儀尺應有出廠檢驗書,使用前應對尺面上的圓水準器進行檢、校。水準儀使用前應檢外觀檢高、圓水準器檢校、十字絲檢校、氣泡式水準儀交叉誤差檢校、i角15的檢校,使用中對i角定期檢校。XX高速鐵路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準備工作檢查記錄表單位工程名稱開工日期建設單位現場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現場項目負責人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序號項目內 容1沉降變形觀測設計交底2沉降變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