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浙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摸底專項練習題_第1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摸底專項練習題_第2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摸底專項練習題_第3頁
五年級浙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摸底專項練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浙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摸底專項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內閱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畫出來。2把畫橫線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釋所填句子的意思。_2. 閱讀楊氏之子,回答問題。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惠:_ &#

2、160; 詣:_   乃:_   示:_2結合文意,照樣子,寫一寫。楊氏   楊梅 楊家水果_  _  _3“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_。4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這句話的意思。_(2)這句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3. 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1這則寓言名叫_,選自_作者是_時期_

3、家_。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_物莫能陷也      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_其人弗能應也    _4. 古文閱讀。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注釋)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篇,題目為編者自擬。專利:專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時間、方位等界限。靈光殿

4、賦:即東漢辭賦家王延壽創作的一篇賦。坎壈:困頓,不得志。1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合適的解釋。(1)固須早教,勿失機也(_)A堅固的 B一定C堅決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猶不遺忘(_)A溫習,復習  B道理,義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會2說說下列解釋對應文中的哪個句子。但是,人難免會有困頓的時候,即使在青少年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也應該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以自暴自棄。_3七歲時學習和二十歲以后學習,會有什么不同?請用原文作答。作者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是為了說明什么?(1)七歲時:_(2)二十歲以后:_(3)說明:_4下面對作者觀點概括最準確、最全面的

5、一項是()A.要在年輕時抓緊一切時間學習。B.少年時是學習的最佳時機。C.如果年少時學習被耽誤了,到年老時也無法補救了。D.學習的正確態度是:年少勿失良機,年老不可放棄。5. 閱讀理解。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1在這首伯牙追悼知音鐘子期的詩歌中,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意思一樣的詩句是_2最能表達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詩句是_。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詩句的意思。  (1)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 

6、(2)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_4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_6. 古文閱讀。古人談讀書(節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士人:_   下流:_2寫出選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_3本文告訴我們讀書一要有志氣(志向):二要有_,三要有_,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4讀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A.借助注釋 B.聯系上下文 C.使用工具書&

7、#160;D.以上都是5聯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短文中的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_7. 閱讀短文,完成文后的練習。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   。”1將原文補充完整。2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詣:_   乃:_   示:_3本文選自_。你從哪里可以看出楊氏之子的機智?_8.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

8、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吾忘持度(_)  A量長度  B量好的尺碼  C長度  D溫度(2)反歸取之(_)  A反正  B反轉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試之以足? ”這句話是一個()。A.反問句 B.陳述句 C.疑問句 D.否定句3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句子的意思。_4“及反,市罷,遂不得履。”這句話的意思是( )。A.等到回來時,街市已關門了,于是他沒買到鞋子。B.等到回來時,街市仍開門,所以他買到了鞋子。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

9、來,他才買下了鞋子,回去了。D.到了街上返回來,街上已不再賣鞋了,他只好買了襪子回家。5從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B.我們不能只相信尺碼,不相信自己的腳。C.做事迷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成功的。D.做事要堅信真理,不能輕易改變。9. 閱讀學弈一文,回答下列各題。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注釋弈:下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鴻鵠:天鵝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使

10、弈秋誨二人弈:教誨B惟弈秋之為聽:只C思援弓繳而射之:援助D雖與之俱學:一起2翻譯: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_3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_10. 讀自相矛盾,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釋句中加點字,再解釋句子意思。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譽:_ 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

11、有:好處,利益;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潤或利息;勝利,指贏的一方;順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師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漁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請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推銷你的矛和盾?_11. 課內閱讀。古人談讀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何伯之觀海  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請將原文中缺失的句子填寫到下方的橫線

12、上。2給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標點。3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蓋:(_)   窺:(_)士人:(_)  下流:(_)4下列選項中,與“河伯之觀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  )。A.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結合選文,請你談一談為何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_12. 閱讀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注)必:一定。擇:選擇。其:代“他們”。善者:好的方面,優點。不善者:缺點。1.說說你對

13、這句話的理解。_2.舉個你身邊“三人行,必有我師”的例子,寫下來。_13. 閱讀課文節選,完成練習。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1選擇帶線字的解釋,在括號里打“”。  (1)伯牙鼓琴  樂器(   )   彈奏(   )   發動(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好像(   ) &#

14、160; 你(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記住(   )   記號(   )(4)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足夠(   )   值得(   )   腳(   )2解釋帶線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選之間(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絕弦(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_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從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鐘子期是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為_。文中_和_兩個動詞寫出了伯牙_的心情。5現在,人們常常用“高山流水”來比喻_。14. 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并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那眾仙果退。只見那猴王脫了冠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才跳下樹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