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析公司治理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的文獻綜述 10-12-19 14:57:00 作者:張靖榕 編輯:studa090420論文關鍵詞:公司治理;技術創新;所有權;董事會;經營者 論文摘要: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企業維持長期競爭優勢的惟一方法是不斷而卓有成效地進行技術創新,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基于目前國內外學者關于公司治理和技術創新相關性的研究,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并對這些研究進行了簡要評述。
2、60; 近幾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我國企業創新能力離發達國家創新所具有的現代化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尤其是企業缺乏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企業創新系統運行機制,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關鍵是軟件設施,即企業制度公司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舉措。 根據掌握的文獻看,學術界有關從公司治理視角研究企業技術創新尚不多見。對其進行研究散見于各類技術創新和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先對公司治理內涵進行剖析,然后將公司治理中的因素和企業技術創新相關性進行文獻綜述。 1公司治理
3、60; “公司治理”最早的概念源于西方。其英文原文(Corporate Governance)國內也翻譯成“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機制”等,也有海外華人譯為“公司督導機制”,這些概念的含義并無根本差異,意思是一致的。 大多數學者認為,公司治理是關于公司所有權(即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配置的制度性安排。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公司治理首先表現為一系列規定了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成文或有形的行為規則與程序。DECD在公司治理原則中指出:“公司治理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諸如董事會
4、、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并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這種制度安排規定了股東、董事會和經理層等利益相關者的地位和職能,以及其行使職能的合法途徑,包括:董事會必須代表以股東為核心的利益相關者監督經理人員,并負責向股東等利益相關者披露經營狀況,經理人員在董事會領導下負責具體經營,不能違背股東利益等。由此可見,公司治理中3個重要的因數是:股東、董事會和經營者。 2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關系 Tylecote和Conesa從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的經驗數據中發現公司治理對企業技術創新是具有高度的決定性作用,并且指出各國公司治理
5、模式的差異性與部門專業化優勢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但是Tylecote和Conesa的研究是基于簡單的數據處理和定性分析得到的,這種理論分析遠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方法,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需要進行后續處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對美英公司治理模式和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對于企業經營行為影響的優劣一直爭論不休,直到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日本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的停滯,似乎表明了英美模式是較優的。我國學者華錦陽(2002),通過分析公司治理對技術創新產生的各方面影響,指出公司治理作為一種制度框架,對企業的技術活動具有根本性的決定傳用。并指出只有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足夠認識.并將其變革納人與技術創新協調進
6、行的軌道,才能推動技術創新,進而推進國企改革進程和企業績效的提高。而徐金發和劉翌(2002)認為企業治理結構與技術創新密切相關,企業經營者持股水平的提高、具有強烈支持企業創新意愿的機構投資者的引人、董事會規模的縮小、外部董事數量的增加、董事會專業委員會的設立以及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分離都有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3公司治理因素與技術創新綜述 本文通過公司治理中3個重要因素:股東、董事會和經營者,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進行簡要的綜述。 3. 1所有權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1)所有權屬性對技術創新
7、的影響。 所有權屬性是指企業所有者是公有還是私有,目前理論界的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私人股相比于國有股更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Margolis (1999)通過對美國能源產業R&D投人的研究發現,由于該產業中R&D投資主要來源于政府,造成該產業中技術創新的所有權模糊,以致技術創新投資的長期低回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私有化更加能夠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同時可以減少政府對企業的控制權,增加私人股份,對技術創新有促進作用(Madden和Savage,1999)。因為,私人投資的R&D比政府投資的R&D于企業技術創新
8、的相關性更強(Liddle,1997 )。從我國國有企業所有制發展來看,經歷了由國家控股的國有制形式到國家和私人集體控股和私人控股的股份制形式。但很多企業的產權還是不明晰,雖然我國政府多年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但收效不大,產權結構的一體化還是重要原因,因為高度集中于政府的所有權形式,使企業自身的創新收益權和創新資源自配權未得到明確界定,導致企業動力的不定(劉三林等,2000和夏冬,2003)。產權優化(包括所有權結構調整)和產權激勵是解決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缺乏的重要舉措(張旭升,1998和蕭延高,2001)。 (2)股權結構對技術創新的
9、影響。 股權結構表現為大股東持股水平和經營者持股水平。股東和經營者對企業技術創新收益的關注重點不一樣。經營者關注于公司的短期收益,不愿意進行R邑D投人,而股東關注于企業的長期投資收益。因為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會給經理帶來工作的不安全感,經理人的收入與公司業績密切相關,而這不同于股東,股東可以通過不同的股票組合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Baysinger Kosnik和Turk) 1995)。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當所有這和經營者利益目標更趨于一致時,管理層會提高對技術創新活動的支持。反之,股東和經營者之間不適當的關系將導致企業短
10、視行為,將對技術創新產生限制作用。大股東可以通過監督經營者的行為,限制管理層犧牲股東利益,謀取自身利益的行為,來增強市場運行的有效性(Shlerifer和Vishny,1996)。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有正面影響(Hosono, Tomiyama和Miyagawa, 2004 )。但,在不同的國家影響力并不一樣。I,ee和Oneil(2003)通過對美國和日本不同行業(汽車、化工、通信、計算機、電子、制藥和能源)公司的研究發現,由于文化和治理模式不同,所有權結構與企業技術性創新之間的關系在美國和日本的公司中有所不同,在美國公司中,股權集中度與研銷比正相
11、關,但在日本公司中,股權集中度與研銷比沒有關系。 3. 2經營者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眾多因素中,最高管理層(即經營者)是技術創新強有力的支持中的一個最要的因素(Na-kahara,1997)。企業家的具體工具是創新,即他們借以利用變化作為一種新的實業和一項新的服務機會的手段(德魯克,1989)。但是任何創新活動都是有風險的,在一項有關企業引人新產品的實證研究顯示,成功的概念小于20%(Crowford,1997)。同時,經營者具有風險偏好性,這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著關鍵的影響作用(Daniel, 2000)。如
12、果經營者屬于風險厭惡者,則會減少高風險性的技術創新投人( Hill和Sne11,1988)。在一定條件下,經營者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不僅取決于其膽識以及掌握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對經營者的激勵。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越一致,經營者就越有動力為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努力工作,從而會提高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因此,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勢必會影響其技術創新動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影響對技術創新類型的選擇(楊建君,2007)。設計和實施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促使經營者與所有者的目標盡可能一致是保證經營者努力工作的關鍵,也是企業治理結構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Hoffman和Heg
13、arty,1993)。激勵經營者可以通過提高經營者持股水平來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徐金發、劉翌,2002)o Zahra等學者(2000)對中等規模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實證研究發現,經營者的持股比例與企業技術創新顯著相關。 從經營者自身的角度出發,經營者的工作能力會影響其對技術創新類型的選擇,經營者杰出的工作能力和對技術創新機會的敏銳嗅覺對企業的產品創新非常重要(夏冬,2003)。經營者的工作態度與產品創新正相關(Gary,1998)。 綜上所述,企業家的創新決定是創新動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權利的
14、綜合反映,而創新能力的發揮又受到創新動力和權力的影響(楊建君,2002)。 10-12-19 14:57:00 作者:張靖榕 編輯:studa0904203. 3羞事會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1)董事會規模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將董事會規模分為小規模和大規模。董事會規模的擴大表現為有不同背景、經歷以及專業知識的人士進人董事會(Judge
15、60;et al. , 1992) o董事會規模的大小會對技術創新產生不同的影響,目前理論界有3種觀點:根據代理理論和組織行為學理論對于一定規模的公司而言,過大的董事會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因為董事會規模的擴大,會使實現企業技術創新所必需的專業技術知識、管理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在董事會能不更好地實現互補,有利于在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吸收不同的意見,減少企業技術創新風險。 Yermack(1996)和Zahara(200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董事會規模與企業技術績效及創新活動是負相關性。相對于規模較小的董事會來說,規模相對較大的董事會通常是更多樣化,更容
16、易發生爭論和沒有凝聚力,規模相對較小的董事會可能更容易應對飛速變化的環境(Lipton和Lorsch,1992)。他們還指出董事會通過監控能力發揮作用,隨著董事會規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由此帶來的成本超過了其所帶來的收益,比如:緩慢的決策制定速度和對分享風險的偏離。董事會規模的擴大還會使董事會產生搭便車的動機,這種情況在技術創新項目成敗對董事實際損益影響并不大的條件下更為明顯。董事會規模縮小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劉翌,2002)。董事會的規模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Yermack, 1996),及當董事會規模擴大時,對技術創新水平不斷增加,當董事會達到一定規模后企業技術創新水
17、平最高,隨后,隨著董事會規模的擴大。企業技術創新呈下降趨勢。 (2)董事會結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根據董事會人員是否在企業任職的情況,董事會結構分為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內部的董事是指在企業內擔任一定職位的董事。外部董事是指不在企業任職的董事,他們與公司無潛在的利益沖突,也成為獨立董事.2001年,證監會發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規定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2名獨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前,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獨立
18、董事。至此,我國上市公司正式引人獨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數量的增加,董事會專業委員會的設立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劉翌,2000)o John &.Zahra(1991)認為,企業總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運營,通過引人與外部環境相聯系的董事,企業可以有效地處理這種不確定性,幫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面臨的各種危機,增加企業組織的生存可能性,配置更多的資源于創新活動和創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社會關系。 (3)兩職合一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領導權結構指的是董事和總經理的兩職合一的問題。所有
19、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特點。Wright etal. (1996)認為,代理問題的存在導致經營者主要關心個人財富、職位安全、權力威望以及個人效用最大化,因而會嚴重影響和削弱他們對創新的追求。董事和經營者的目標不一致,就會導致公司在重大決策時產生利益沖突(Morris,1964)。如果通過對經營者實行股權、股票期權以及其他與當期業績掛鉤的激勵機制安排可以使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可有效提高經營者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Jensen and Meckling,1976)。如果總經理擔任董事長,他對技術創新的態度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選擇(楊建君,2002)。所以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兩職合一有助于企業技術創新和經營績效的提高(Zahara et al. ,2000)。 4簡要評述 公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告項目造價管理辦法
- 邢臺高空揚塵管理辦法
- 接待外賓管理管理辦法
- 貨車司機進廠管理辦法
- 肩周炎中醫推拿課件
- 到夢空間培訓課件
- 肝臟穿刺護理課件
- 楓楊外國語初二數學試卷
- 工大附中高三數學試卷
- 福建南平七下數學試卷
- 工地各項人員崗位職責(2篇)
- 《中國胃食管反流病診療規范》(2023版)解讀課件
- 山東省濟寧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解析)
- 高中語文 小說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 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2課時 教學設計 九年級化學上冊(人教版2024)
- 骨科患者便秘的護理
- 匯川技術的在線測評
- 0-3歲嬰幼兒親子關系與互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杭州師范大學
- 骨科醫療糾紛防范和處置
- 2023-2024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七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五四學制)(含答案)
- 大學俄語一級課程考試試卷 (A 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