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次前言1 范圍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符號14 總則45 路徑46 氣象條件57 導線和地線68 絕緣子和金具99 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1010 導線布置1311 桿塔型式1512 桿塔荷載及材料1513 桿塔結構設計基本規定2114 基礎設計2415 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2516 環境保護3017 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3018 附屬設施30附錄A 典型氣象區31附錄B 高壓架空線路污穢分級標準32附錄C 各種絕緣子的m1參考值33附錄D 使用懸垂絕緣子串的桿塔,水平線間距離與檔距的關系35附錄E 基礎上拔土計算容重和上拔角36附錄F 弱電線路等級37附錄G 公路等級38附錄H 用詞和用
2、語說明39參考文獻40條文說明41前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電網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電網的最高運行電壓等級從500kV發展到750kV。電網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在加強現有電網技術改造和升級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果。許多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正在得到廣泛運用和大力推廣,成為電網設計和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規范設計,統一標準,確保工程安全和工程造價合理,編制本規定。本規定編制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電力建設基本方針,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認真落實安全可靠、先進適用、經濟合理、環境友好的原則,體現設計方案的經濟性、合理性。本規定編制
3、的技術原則:遵照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和參照Q/GDW 1022003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暫行技術規定中的原則,并充分吸收規程頒發以來電力行業標準化、信息化研究推廣應用的成果,在總結和分析的基礎上編制而成。本規定根據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增設了環境保護章節。本規定根據國家法規對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的要求,設置了勞動安全和工業衛生章節。本規定根據電網建設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在路徑、導線和地線、絕緣子和金具、桿塔結構等章節,增加了相關的內容。本規定則體現了“基建為生產服務”的理念,認真研究生產運行提出的問題,在安全、經濟、合理的基礎
4、上提出了適當的條文規定。本標準由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歸口。本規定主要編制單位: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本規定參加編制單位:西北電力設計院。本規定主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剛、劉開俊、郭日彩、梁政平、吳建生、李勇偉、李喜來、葛旭波、張強、張衛東、張鵬飛、廖宗高、龔永光、李永雙、黃偉中、薛春林、何江、葉鴻聲、揚元春、魏順炎、王勇、張芳杰、王虎長、朱永平、管順清、孫波、張華。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1范圍本規定規定了交流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的設計技術規定和要求,并提供了必要的數據和計算公式。適用于新建110kV、220kV、330kV、500
5、kV和750kV交流輸電線路設計,對已建線路的改造和擴建項目,可根據具體情況和運行經驗參照本規定設計。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規定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定,然而,鼓勵根據本規定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GB 157071995 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 7001988 碳素結構鋼GB/T 15911994 低合金結構鋼GB 3098.12000 緊固件機械性能 螺栓、螺釘和螺柱GB 3098.22000 緊固件機械性能 螺母GB 500092001 建筑結構荷載
6、規范(2006版)GB 12001988 鍍鋅鋼絞線GB 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73492002 高壓架空輸電線、變電站無線電干擾測量方法GB 30961993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2172005 220500kV緊湊型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 51542002 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定DL/T 59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定DL/T 6201997 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
7、緣配合DL/T 6211997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 8642004 標稱電壓高于1000V交流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使用導則DL4091991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Q/GDW 1022003 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暫行技術規定HJ/T241998 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3術語和符號下列術語和符號適用于本規定。3.1術語3.1.1架空輸電線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架設于地面上,空氣絕緣的電力線路。3.1.2弱電線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泛指各種電信號通信線路。3.1.3大跨越 large
8、 crossing線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峽等,因檔距較大(在1000m以上)或桿塔較高(在100m以上),導線選型或桿塔設計需特殊考慮,且發生故障時嚴重影響航運或修復特別困難的耐張段。3.1.4中、重冰區 medium-heavy icing area 設計冰厚為1020mm的地區。3.1.5基本風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沿線氣象臺站10m高度處10min平均的風速觀測數據,經概率統計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確定的風速。3.1.6稀有風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es根據歷史上記錄存在,并顯著地超過歷年記錄頻率曲
9、線的嚴重大風、覆冰。3.1.7耐張段 section兩耐張桿塔間的線路部分。3.1.8平均運行張力 everyday tension年平均氣溫情況下,弧垂最低點的導線或地線張力。3.1.9等值附鹽密度(簡稱等值鹽密)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溶解后具有與從給定絕緣子的絕緣體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積物溶解后相同電導率的氯化鈉總量除以表面積,一般表示為mg/cm²。3.1.10不溶物密度(簡稱灰密) 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NSDD)從給定絕緣子的絕緣體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殘留物總量除以表面積,一般表示為mg/cm
10、²。3.1.11重力式基礎 weighting foundation基礎上拔穩定主要靠基礎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標準值的基礎。3.1.12鋼筋混凝土桿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鋼筋混凝土桿是普通混凝土桿、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桿及預應力混凝土桿的總稱。3.1.13居民區 residential area工業企業地區、港口、碼頭、火車站、城鎮等人口密集區。3.1.14非居民區 non-residential area上述居民區以外地區,均屬非居民區。雖然時常有人、有車輛或農業機械到達,但未遇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區,亦屬非居民區。3.1.15交通困難地區 diffic
11、ult transport area車輛、農業機械不能到達的地區。3.1.16間隙 electrical clearance線路任何帶電部分與接地部分的最小距離。3.1.17對地距離 ground clearance線路任何帶電部分與地面之間的最小距離。3.1.18保護角 shielding angle在桿塔處地線的垂直平面與通過導、地線的平面之間的夾角。3.2符號AI絕緣子串承受風壓面積計算值,m²;As構件承受風壓面積計算值,m2;D導線水平線間距離,m;Dp導線間水平投影距離,m;Dx導線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線間距離,m;Dz導線間垂直投影距離,m;d導線或地線的外徑或覆冰時的計
12、算外徑;分裂導線取所有子導線外徑的總和,mm;fc導線最大弧垂,m;f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H海拔高度,km;Ka放電電壓海拔修正系數;Kc導、地線的設計安全系數;Ke絕緣子爬電距離的有效系數;Ki懸垂絕緣子串系數;KI絕緣子機械強度的安全系數;L檔距,m;Lk懸垂絕緣子串長度,m;Lo單片懸式絕緣子的幾何爬電距離或桿件的計算長度,cm;Lp桿塔的水平檔距,m;m海拔修正因子;m1特征指數;n每串絕緣子所需片數;nH高海拔地區每串絕緣子所需片數;R結構構件的抗力設計值;S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m;SGK重力荷載標準值的效應;SQik第i項可變荷載標準值的效應;T絕緣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載、斷
13、線、斷聯荷載或常年荷載,kN;Tmax導、地線在弧垂最低點的最大張力,N;Tp導、地線的額定抗拉力,N;TR絕緣子的額定機械破壞負荷,kN;Um系統最高運行電壓,kV;Un系統標稱電壓,kV;Us操作過電壓,kV;WI絕緣子串風荷載標準值,kN;Wo基準風壓標準值,kN/m2;Ws桿塔風荷載標準值,kN;Wx垂直于導線及地線方向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kN;a風壓不均勻系數;bc導線及地線風荷載調整系數;bz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q風向與導線或地線方向之間的夾角,°;l泄漏比距,cm/kV;ms構件的體型系數;msc導線或地線的體型系數;Y可變荷載組合系數;grf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4總則
14、4.1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的設計應貫徹國家的基本建設方針和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進適用、經濟合理、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符合國情。4.2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地區特點,積極慎重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廣采用節能、降耗、環保的先進技術和產品。4.3在架空輸電線路設計中,除應執行本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電力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有關要求,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頒發的強制性條文。4.4按照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規定,對重要的送電線路提高一個安全等級,即對110kV330kV采用二級,對±500kV、500kV、750kV采用一級,桿塔結構
15、重要性系數取1.11.2。4.5 本規定根據輸電線路的重要性按電壓等級將線路分為三類:a)一類:750kV,500kV,重要330kV;b)二類:330kV,重要220kV;c)三類:220kV及110kV。4.6 編寫本規定條款時所使用的助動詞見附錄H。5路徑5.1路徑選擇應采用衛片、航片、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新技術,必要時可采用地質遙感技術,綜合考慮線路長度、地形地貌、城鎮規劃、環境保護、交通條件、運行和施工等因素,進行多方案技術比較,使路徑走向安全可靠,經濟合理。5.2路徑選擇應盡量避開軍事設施、大型工礦企業及重要設施等,符合城鎮規劃,并盡量減少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5.3路徑選擇應盡量
16、避開不良地質地帶和采動影響區增加名詞解釋。,當無法避讓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路徑選擇應盡量避開重冰區及影響安全運行的其他地區;應盡量避開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5.4路徑選擇應考慮對鄰近設施如電臺、機場、弱電線路等的相互影響。5.5路徑選擇宜靠近現有國道、省道、縣道及鄉鎮公路,改善交通條件,方便施工和運行。5.6應根據大型發電廠和樞紐變電所的總體布置統一規劃進出線,兩回或多回路相鄰線路通過經濟發達地區或人口密集地段時,應統一規劃。規劃中的兩回或多回同行線路,在路徑狹窄地段宜采用同桿塔架設。5.7耐張段長度,單導線線路不宜大于5km;兩分裂導線線路不宜大于10km;三分裂導線及以上線路
17、不宜大于20km。如運行、施工條件許可,耐張段長度可適當延長。在耐張段長度超出上述規定時應考慮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檔距相差非常懸殊的山區或重冰區等運行條件較差的地段,耐張段長度應適當縮短。5.8 選擇路徑和定位時,應注意限制使用檔距和相應的高差,避免出現桿塔兩側大小懸殊的檔距,當無法避免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5.9 與大跨越連接的輸電線路,應結合大跨越的選點方案,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確定。6氣象條件6.1設計氣象條件,應根據沿線的氣象資料的數理統計結果,參考附近已有線路的運行經驗確定,基本風速、基本冰厚按以下重現期確定:a)750kV輸電線路:50年;b)500kV輸電線路及其大跨越
18、:50年;c)110kV330kV輸電線路及其大跨越:30年。如沿線的氣象與附錄A(標準的附錄)典型氣象區接近,宜采用典型氣象區所列數值。6.2確定基本風速時,應按當地氣象臺、站10min時距平均的年最大風速為樣本,并采用極值型分布模型概率統計分析。統計風速樣本,應取以下高度:a)110kV750kV輸電線路:離地面10m。b)各級電壓大跨越:離歷年大風季節平均最低水位10m。6.3對山區輸電線路,宜采用統計分析和對比觀測等方法,由鄰近地區氣象臺、站的氣象資料推算山區的最大基本風速,并結合實際運行經驗確定。如無可靠資料,宜將附近平原地區的統計值提高10選用。6.4110kV330kV輸電線路的
19、基本風速,不宜低于23.5m/s;500kV750kV輸電線路,基本風速不宜低于27m/s。6.5設計基本冰厚一般劃分成:a)輕冰區:10mm及以下;b)中冰區:大于10mm小于20mm;c)重冰區:20mm及以上。6.6確定設計基本冰厚時,應根據輸電線路的重要性適當提高重要線路的荷載水平,宜將500kV以上線路,城市供電的重要線路和電氣化鐵路供電專用線路提高一個冰厚等級,一般宜增加5mm;對中冰區必要時還宜按稀有覆冰條件進行驗算。地線覆冰厚度應比導線增加5mm10mm。6.7應加強對沿線已建線路設計、運行情況的調查,并在初步設計文件中以單獨章節對調查結果予以論述(風災、冰災、雷害、污閃、地質
20、災害、鳥害等)。6.8充分考慮特殊地形、微氣象條件的影響,盡量避開重冰區及易發生導線舞動的地區。路徑必須通過重冰區或導線易舞動地區時,應進行相應的防冰害或防舞動設計,適當提高線路的機械強度,局部易舞區段在線路建設時安裝防舞裝置等措施。輸電線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產生強風的地帶時,其最大基本風速應較附近一般地區適當增大。對易覆冰、風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縮短耐張段長度,桿塔使用條件應適當留有裕度。對于相對高聳、山區風道、埡口、抬升氣流的迎風坡、較易覆冰等微地形區段,以及相對高差較大、連續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線路應加強抗冰災害能力。6.9確定大跨越基本風速,如無可靠資料,宜將附近陸上輸
21、電線路的風速統計值換算到跨越處歷年大風季節平均最低水位以上10m處,并增加10,然后考慮水面影響再增加10后選用。大跨越基本風速不應低于相連接的陸上輸電線路的基本風速。必要時還宜按稀有風速條件進行驗算。6.10大跨越基本冰厚,除無冰區外,宜較附近一般輸電線路的最大基本覆冰增加5mm。必要時對大跨越和重冰區輸電線路,還宜按稀有覆冰條件進行驗算。6.11設計用年平均氣溫,應按以下方法確定:a)如地區年平均氣溫在317之內,取與年平均氣溫值鄰近的5的倍數值;b)地區年平均氣溫小于3和大于17時,分別按年平均氣溫減少3和5后,取與此數鄰近的5的倍數值。6.12安裝工況風速應采用10m/s,無冰,并宜按
22、下列要求采用同時氣溫:a)最低氣溫為-40的地區,宜采用-15;b)最低氣溫為-20的地區,宜采用-10;c)最低氣溫為-10的地區,宜采用-5;d)最低氣溫為-5的地區,宜采用0。6.13雷電過電壓工況的氣溫宜采用15,當基本風速折算到導線平均高度處其值大于等于35m/s時雷電過電壓工況的風速取15m/s,否則取10m/s;校驗導線與地線之間的距離時,風速應采用無風,且無冰。6.14操作過電壓工況的氣溫可采用年平均氣溫,風速取基本風速折算到導線平均高度處值的50,但不宜低于15m/s,且無冰。6.15帶電作業工況的風速可采用10m/s,氣溫可采用15,且無冰。7導線和地線7.1輸電線路的導線
23、截面,宜按照系統需要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選擇;也可按系統輸送容量,結合不同導線的材料進行比選,通過年費用最小法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7.2輸電線路的導線截面和分裂型式應滿足電暈、無線電干擾和可聽噪聲等要求。海拔不超過1000m地區,采用現行國標中鋼芯鋁絞線外徑不小于表1所列數值,可不必驗算電暈。表1可不必驗算電暈的導線最小外徑(海拔不超過1000m)桿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導線外徑mm9.621.633.62×21.63×17.12×36.243×26.824×21.64×36.95×30.206
24、5;25.507.3大跨越的導線截面宜按允許載流量選擇,其允許最大輸送電流與陸上線路相配合,并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確定。7.4距輸電線路邊相導線投影外20m處,80時間,80置信度,頻率0.5MHz時的無線電干擾限值不應超過表2的規定。表2無線電干擾限值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限值dB(v/m)46535555587.5距輸電線路邊相導線投影外20m處,濕導線條件下的可聽噪聲值不應超過表3的規定。表3可聽噪聲限值標稱電壓kV110500750限值dB(A)5555587.6驗算導線允許載流量時,導線的允許溫度:鋼芯鋁絞線和鋼芯鋁合金絞線一般采用+70,必要時可采用+80;大跨
25、越可采用+90;鋼芯鋁包鋼絞線(包括鋁包鋼絞線)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經試驗決定;鍍鋅鋼絞線可采用+125。環境氣溫宜采用最熱月平均最高溫度;風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陽輻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7.7導、地線在弧垂最低點的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于2.5,懸掛點的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于2.25。地線的設計安全系數,宜大于導線的設計安全系數。導、地線在弧垂最低點的最大張力,應按下式計算:(1)式中:Tmax導、地線在弧垂最低點的最大張力,N;Tp導、地線的額定抗拉力,N;Kc導、地線的設計安全系數。架設在滑動線夾上的導、地線,還應計算懸掛點局部彎曲引起
26、的附加張力。在稀有風速或稀有覆冰氣象條件時,導線弧垂最低點的最大張力,不應超過其拉斷力的70。導線懸掛點的最大張力,不應超過其拉斷力的77。7.8地線應滿足電氣和機械使用條件要求,可選用鍍鋅鋼絞線或復合型絞線,若有通信要求,應選用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驗算短路熱穩定時,地線的允許溫度:鋼芯鋁絞線和鋼芯鋁合金絞線可采用+200;鋼芯鋁包鋼絞線(包括鋁包鋼絞線)可采用+300;鍍鋅鋼絞線可采用+400;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的允許溫度應采用產品試驗保證值。計算時間和相應的短路電流值應根據系統情況決定。地線選用鍍鋅鋼絞線時與導線的配合不宜小于表4的規定。表4地線采用鍍鋅鋼絞線時與導線配
27、合表導線型號LGJ-185/30及以下LGJ-185/45LGJ-400/35LGJ-400/50及以上鍍鋅鋼絞線最小標稱截面mm250801007.9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的設計安全系數,宜大于導線的設計安全系數。OPGW的選擇應滿足電氣和機械使用條件的要求,對短路電流熱容量和耐雷擊性能需進行校驗。計算時間和相應的短路電流值應根據系統條件決定。7.10導、地線防振措施7.11鋁鋼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鋼芯鋁絞線或鍍鋅鋼絞線,其平均運行張力的上限和相應的防振措施,應符合表5的要求。如有多年運行經驗可不受表5的限制。表5導、地線平均運行張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情 況平均運行張力的上限(拉斷力的
28、百分數)防振措施鋼芯鋁絞線鍍鋅鋼絞線檔距不超過500m的開闊地區1612不需要檔距不超過500m的非開闊地區1818不需要檔距不超過120m1818不需要不論檔距大小22護線條不論檔距大小2525防振錘(阻尼線)或另加護線條四分裂及以上導線采用阻尼間隔棒時,檔距在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阻尼間隔棒宜不等距、不對稱布置,導線最大次檔距不宜大于70m,端次檔距宜控制在28mm35m。7.12對第條以外的導、地線、其允許平均運行張力的上限及相應的防振措施,應根據當地的運行經驗確定,也可采用制造廠提供的技術資料。必要時通過試驗確定。7.13大跨越導、地線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錘、阻尼線或
29、阻尼線加防振錘方案,同時分裂導線宜采用阻尼間隔棒,具體設計方案可參考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7.14線路經過導線易發生舞動地區時應采取或予留防舞措施,具體方案可通過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7.15導、地線架設后的塑性伸長,應按制造廠提供的數據或通過試驗確定,塑性伸長對弧垂的影響宜采用降溫法補償。如無資料,鍍鋅鋼絞線的塑性伸長可采用1×10-4;并降低溫度10補償;鋼芯鋁絞線的塑性伸長及降溫值可采用表6所列數值。表6鋼芯鋁絞線塑性伸長及降溫值鋁鋼截面比塑性伸長降溫值4.294.383×10-4155.056.163×10-44×10-415207.717.
30、914×10-45×10-4202511.3414.465×10-46×10-425(或根據試驗數據確定)注:對大鋁鋼截面比的鋼芯鋁絞線或鋼芯鋁合金絞線應由制造廠家提供塑性伸長值或降溫值。7.16懸垂線夾、間隔棒、防振錘等處導線上的動彎應變應不大于符合表7所列值。表7導線微風振動許用動彎應變表me序號導線類型大跨越普通檔1鋼芯鋁絞線、鋁包鋼芯鋁絞線±100±1502鋁包鋼絞線(導線)±100±150表7(續)序號導線類型大跨越普通檔3鋁包鋼絞線(地線)±150±2004鋼芯鋁合金絞線±
31、120±1505全鋁合金絞線±120±1506鍍鋅鋼絞線±200±3007OPGW(全鋁合金線)±120±1508OPGW(鋁合金和鋁包鋼混絞)±120±1509OPGW(全鋁包鋼線)±150±2008絕緣子和金具8.1絕緣子機械強度的安全系數,不應小于表8所列數值。雙聯及以上的多聯絕緣子串應驗算斷一聯后的機械強度,其荷載及安全系數按斷聯情況考慮。表8絕緣子機械強度安全系數情 況最大使用荷載斷 線斷 聯盤型絕緣子棒型絕緣子安全系數2.73.01.81.5絕緣子尚應滿足正常運行情況常年荷
32、載狀態下安全系數不小于4.0。絕緣子機械強度的安全系數KI應按下式計算:(2)式中:TR絕緣子的額定機械破壞負荷,kN;T絕緣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載、斷線、斷聯荷載或常年荷載,kN。常年荷載是指年平均氣溫條件下絕緣子所承受的荷載。斷線、斷聯的氣象條件是無風、無冰、最低氣溫月的最低平均氣溫。設計懸垂串時導、地線張力可按本規定第12.1.5條的規定取值。8.2采用黑色金屬制造的金具表面應熱鍍鋅或采取其他相應的防腐措施。8.3金具強度的安全系數不應小于下列數值:a)最大使用荷載情況:2.5。b)斷線、斷聯情況:1.5。8.4330kV及以上線路的絕緣子串及金具應考慮均壓和防電暈措施。有特殊要求需要另行
33、研制或采用非標準金具時,應經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8.5地線絕緣時宜使用雙聯絕緣子串。8.6與橫擔連接的第一個金具應轉動靈活且受力合理,其強度應高于串內其他金具強度。8.7330kV及以上輸電線路懸垂V串兩肢之間夾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風偏角小5º10º,或通過試驗確定。8.8線路宜合理選擇線路走向和路徑避開易舞區,無法避讓時應采取適當縮短檔距,適當提高線路的機械強度,局部易舞區段在線路建設時安裝防舞裝置等措施。8.9使用復合絕緣子時,應綜合考慮線路的防雷、防風偏、防鳥害等項性能,必要時采取防鳥害措施,城區設計應慎用玻璃絕緣子。9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9.1110kV750kV輸電線
34、路的絕緣配合,應使線路能在工頻電壓、操作過電壓、雷電過電壓等各種條件下安全可靠地運行。9.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區,操作過電壓及雷電過電壓要求的懸垂絕緣子串絕緣子片數,不應少于表9的數值。耐張絕緣子串的絕緣子片數應在表9的基礎上增加,對110kV330kV輸電線路增加1片,對500kV輸電線路增加2片,對750kV輸電線路不需增加片數。表9操作過電壓及雷電過電壓要求懸垂絕緣子串的最少片數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單片絕緣子的高度mm146146146155170絕緣子片數片713172532為保持高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過40m有地線的桿塔,高度每增加10m,應比表9增加1
35、片相當于高度為146mm的絕緣子,全高超過100m的桿塔,絕緣子片數應根據運行經驗結合計算確定。由于高桿塔而增加絕緣子片數時,雷電過電壓最小間隙也應相應增大;750kV桿塔全高超過40m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驗算,確定是否需要增加絕緣子和間隙。9.3絕緣配置應以審定的污區分布圖為基礎,并結合線路附近的污穢和發展情況,綜合考慮環境污穢變化因素,選擇合適的絕緣子型式和片數,適當留有裕度。對于0、級污區,可提高一級絕緣配置;對于、級污區,宜按中、上限配置;應在選線階段盡量避讓級污區,如不能避讓,應采取措施滿足污穢要求。9.4絕緣配合設計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壓法選擇合適的絕緣子型式和片數。標
36、準分級見附錄B。當采用泄漏比距法時,絕緣子片數由下式確定:(3)式中:n每串絕緣子所需片數;l泄漏比距,cm/kV;Un系統標稱電壓,kV;Lo單片懸式絕緣子的幾何爬電距離,cm;Ke絕緣子爬電距離的有效系數,主要由各種絕緣子幾何爬電距離在試驗和運行中提高污穢耐壓的有效性來確定;并以XP-70、XP-160型絕緣子為基礎,其Ke值取為1。Ke應由試驗確定。9.5通過污穢地區的輸電線路,耐張絕緣子串的片數按第9.3條規定選擇并已達到第9.2條規定的片數時,可不再比懸垂絕緣子串增加。耐張絕緣子串的自潔性能較好,在同一污區,其泄漏比距根據運行經驗較懸垂絕緣子串可適當減少。9.6在輕、中污區(級及以下
37、),復合絕緣子的爬電距離不宜小于盤型絕緣子;在重污區(級及以上),其爬電距離不應小于盤型絕緣子最小要求值的3/4;瓷棒絕緣子爬電距離應不小于盤型絕緣子。用于220kV及以上輸電線路復合絕緣子兩端都應加均壓環,其有效絕緣長度需滿足雷電過電壓的要求。9.7高海拔地區污穢絕緣子的閃絡電壓,隨著海拔升高或氣壓降低而變化,懸垂絕緣子串的片數,宜按下式進行修正。(4)式中:nH高海拔地區每串絕緣子所需片數;H海拔高度,km;m1特征指數,它反映氣壓對于污閃電壓的影響程度,由試驗確定。各種絕緣子m1參考值見附錄C。9.8在海拔不超過1000m的地區,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包括拉線、腳釘等)的間隙,在相應風偏條
38、件下,不應小于表10、表11所列數值。表10110kV500kV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的最小間隙m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工頻電壓0.250.550.901.20 1.30操作過電壓0.701.451.952.502.70雷電過電壓1.001.92.303.303.30注1:按雷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情況校驗間隙時的相應氣象條件,參見附錄A(標準的附錄)。注2:按運行電壓情況校驗間隙時風速采用基本風速修正至相應導線平均高度處的值及相應氣溫。注3:500kV空氣間隙欄,左側數據適合于海拔高度不超過500m地區;右側是用于超過500m但不超過1000m的地區。表11750kV帶電部分與桿塔構
39、件的最小間隙m標稱電壓kV750海拔高度m5001000工頻電壓I串2.252.40操作過電壓邊相I串3.303.45中相V串5.055.30雷電過電壓4.20(或按絕緣子串放電電壓的0.80配合)注1:按雷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情況校驗間隙時的相應氣象條件,參見附錄A(標準的附錄)。注2:按運行電壓情況校驗間隙時風速采用基本風速修正至相應導線平均高度處的值及相應氣溫。注3:只適用單回路。9.9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區,為便利帶電作業,帶電部分對桿塔接地部分的校驗間隙不應小于表12所列數值。表12為便利帶電作業,帶電部分對桿塔接地部分的校驗間隙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校驗間
40、隙m1.001.802.203.204.00/4.40(邊相I串/中相V串)注:4.00/4.40為750kV單回路帶電作業間隙值。對操作人員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還應考慮人體活動范圍30cm50cm。校驗帶電作業的間隙時,應采用下列計算條件:氣溫+15,風速10m/s。9.10海拔高度不超過1000m的地區,在塔頭結構布置時,相間操作過電壓相間最小間隙和檔距中考慮導線風偏工頻電壓和操作過電壓相間最小間隙,不宜小于表13所列數值。表13工頻電壓、操作過電壓相間最小間隙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工頻電壓m0.500.901.602.202.90操作過電壓m塔 頭1.202.403.
41、405.207.50檔距中1.102.103.004.606.809.11空氣放電電壓海拔修正系數Ka可按下式確定:(5)式中:H海拔高度,m;m海拔修正因子,工頻、雷電電壓修正因子m=1.0,操作過電壓修正因子見圖1中的曲線a、c。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絕緣子數量,則表13所列的雷電過電壓最小間隙也應相應增大。a相對地絕緣;b縱向絕緣;c相間絕緣;d棒板間隙圖1海拔修正因子9.12輸電線路的防雷設計,應根據線路電壓、負荷性質和系統運行方式,結合當地已有線路的運行經驗,地區雷電活動的強弱、地形地貌特點及土壤電阻率高低等情況,在計算耐雷水平后,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各級電壓的輸電線路
42、,采用下列保護方式:a)110kV輸電線路宜沿全線架設地線,在年平均雷暴日數不超過15或運行經驗證明雷電活動輕微的地區,可不架設地線。無地線的輸電線路,宜在變電所或發電廠的進線段架設1km2km地線。b)年平均雷暴日數超過15的地區220kV330kV輸電線路應沿全線架設地線,山區宜架設雙地線。c)500kV750kV輸電線路應沿全線架設雙地線。9.13桿塔上地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對于同塔雙回直線塔,750kV、500kV和220kV對中相的保護角均不大于0°,110kV線路均不大于10°,鋼管桿不大于20°;對于單回路,500kV750kV線路避雷線對導線的保護
43、角不大于10°,330kV及以下的其他線路(含鋼管桿)宜小于15°;單地線線路宜小于25°。桿塔上兩根地線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地線與導線間垂直距離的5倍。在一般檔距的檔距中央,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應按下式校驗(計算條件為:氣溫+15,無風、無冰)。S0.012L+1(6)式中:S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m;L檔距,m。9.14有地線的桿塔應接地。在雷季干燥時,每基桿塔不連地線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表14所列數值。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區,如桿塔的自然接地電阻不大于表14所列數值,可不裝設人工接地體。表14有地線的線路桿塔的工頻接地電阻土壤電阻率W·m100及以
44、下100以上至500500以上至10001000以上至20002000以上工頻接地電阻W1015202530(注)注:如土壤電阻率超過2000W·m,接地電阻很難降到30 W時,可采用68根總長不超過500m的放射形接地體或連續伸長接地體,其接地電阻不受限制。小接地電流系統在居民區的無地線鋼筋混凝土桿和鐵塔應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超過30。9.15線路經過直流接地極附近時,要考慮接地極對鐵塔、基礎的影響。9.16鋼筋混凝土桿的鐵橫擔、地線支架、爬梯等鐵附件與接地引下線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利用鋼筋兼作接地引下線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其鋼筋與接地螺母、鐵橫擔或地線支架之間應有可靠的電氣連接。外
45、敷的接地引下線可采用鍍鋅鋼絞線,其截面應按熱穩定要求選取,且不應小于25mm2。接地體引出線的截面不應小于50mm2并應進行熱穩定驗算。引出線表面應進行有效的防腐處理,如熱鍍鋅。9.17通過耕地的輸電線路,其接地體應埋設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區和水田的接地體應敷設成環形。9.18采用絕緣地線時,應限制地線上的電磁感應電壓和電流,并選用可靠的地線間隙,以保證絕緣地線的安全運行。對絕緣地線長期通電的接地引線和接地裝置,必須校驗其熱穩定和人身安全的防護措施。10導線布置10.1導線的線間距離應按下列要求并結合運行經驗確定。10.2對1000m以下檔距,水平線間距離宜按下式計算:(7)表15Ki系數
46、懸垂絕串形式I-I串I-V串V-V串Ki0.40.40式中:Ki懸垂絕緣子串系數,見表15;D導線水平線間距離,m;Lk懸垂絕緣子串長度,m;U輸電線路標稱電壓,kV;fc導線最大弧垂,m。一般情況下,使用懸垂絕緣子串的桿塔,其水平線間距離與檔距的關系,可采用附錄C所列數值。10.3導線垂直排列的垂直線間距離,宜采用公式(8)計算結果的75。使用懸垂絕緣子串的桿塔,其垂直線間距離不宜小于表16所列數值。表16使用懸垂絕緣子串桿塔的最小垂直線間距離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垂直線間距離m3.55.57.510.012.510.4導線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線間距離,宜按下式計算:(8)
47、式中:Dx導線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線間距離,m;Dp導線間水平投影距離,m;Dz導線間垂直投影距離,m。10.5覆冰地區上下層相鄰導線間或地線與相鄰導線間的水平偏移,如無運行經驗,不宜小于表17所列數值。表17上下層相鄰導線間或地線與相鄰導線間的水平偏移m標稱電壓kV110220330500750設計冰厚10mm0.51.01.51.752.0設計冰厚0mm地區可不設水平偏移。設計冰厚5mm地區,上下層相鄰導線間或地線與相鄰導線間的水平偏移,可根據運行經驗參照表17適當減少。雙回路及多回路桿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導線間的水平或垂直距離,應比本規定第10.1條的要求增加0.5m。10.6線路換位的作
48、用是為了減少電力系統正常運行時不平衡電流和不平衡電壓,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網中,長度超過100km的輸電線路均宜換位。換位循環長度不宜大于200km。如一個變電所某級電壓的每回出線雖小于100km,但其總長度超過200km,可采用換位或變換各回輸電線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來平衡不對稱電流。對于接線路應校核不平衡度,必要時設置換位。中性點非直接接地電力網,為降低中性點長期運行中的電位,可用換位或變換輸電線路相序排列的方法來平衡不對稱電容電流。11桿塔型式11.1桿塔類型。桿塔按其受力性質,分為懸垂型、耐張型桿塔。懸垂型桿塔分為懸垂直線和懸垂轉角桿塔;耐張型桿塔分為耐張直線、耐張轉角和終端桿塔。桿塔
49、按其回路數,分為單回路、雙回路和多回路桿塔。單回路導線既可水平排列,也可三角排列或垂直排列,水平排列方式可降低桿塔高度,三角排列方式可減小線路走廊寬度;雙回路和多回路桿塔導線可按垂直排列,必要時可考慮水平和垂直組合方式排列,但在覆冰地區,要考慮相鄰垂直相間保持一定的水平偏移。11.2桿塔外形規劃。桿塔的外形規劃與構件布置應按照導線和地線排列方式,以結構簡單、受力均衡、傳力清晰、外形美觀為原則,同時結合桿塔材料、運行維護、施工方法、制造工藝等因素在充分進行設計優化的基礎上選取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11.3桿塔使用原則。11.4對不同類型桿塔的選用,應依據線路路徑特點,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合
50、理、維護方便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原則進行。對于山區線路桿塔,應依據地形特點,配合高低基礎,采用全方位長短腿結構型式。11.5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運輸和施工的非農田和非繁華地段,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線桿塔和鋼筋混凝土桿。11.6對于線路走廊拆遷或清理費用高以及走廊狹窄的地帶,宜采用導線三角形或垂直排列的桿塔,并考慮V型、Y型和L型絕緣子串使用的可能性,在滿足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基礎上減小線路走廊寬度。非重冰區線路還宜結合遠景規劃,采用雙回路或多回路桿塔;重冰區線路宜采用單回路導線水平排列的桿塔;城區或市郊線路可采用鋼管桿。對林區和林地地段線路,宜按樹木自然生長高度,采用高跨桿塔型式。11.7對于懸垂直線桿
51、塔,如需要兼小角度轉角,且不增加桿塔頭部尺寸時,其轉角度數不宜大于5°。懸垂轉角桿塔的轉角度數,對330kV及以下線路桿塔不宜大于10°;對500kV及以上線路桿塔不宜大于20°。11.8具有轉動橫擔或變形橫擔的桿塔不應用于居民區、檢修困難的山區、重冰區、交叉跨越點以及兩側檔距或標高相差較大,容易發生誤動作的桿塔塔位。12桿塔荷載及材料12.1桿塔荷載12.1.1荷載分類a)永久荷載:導線及地線、絕緣子及其附件、桿塔結構、各種固定設備、基礎以及土石方等的重力荷載;拉線或纖繩的初始張力,土壓力及預應力等荷載。b)可變荷載:風和冰(雪)荷載;導線、地線及拉線的張力;安
52、裝檢修的各種附加荷載;結構變形引起的次生荷載以及各種振動動力荷載。12.1.2荷載作用方向a)桿塔的作用荷載一般分解為橫向荷載、縱向荷載和垂直荷載。b)懸垂型桿塔應計算與鐵塔線路方向軸線成0°、45°(或60°)及90°的三種基本風速的風向;一般耐張型桿塔可只計算90°一個風向;終端桿塔除計算90°風向外,還需計算0°風向;懸垂轉角桿塔和小角度耐張轉角桿塔還應考慮與導、地線張力的橫向分力相反的風向;特殊桿塔應計算最不利風向。12.1.3 各類桿塔均應計算線路正常運行情況、斷線(含分裂導線時縱向不平衡張力)情況和安裝情況下的荷
53、載組合,必要時尚應驗算地震等稀有情況。12.1.4 各類桿塔的正常運行情況,應計算下列荷載組合:a)基本風速、無冰、未斷線(包括最小垂直荷載和最大水平荷載組合)。b)最大覆冰、相應風速及氣溫、未斷線。c)最低氣溫、無冰、無風、未斷線(適用于終端和轉角桿塔)。12.1.5 懸垂型桿塔(不含大跨越直線塔)的斷線(含分裂導線的縱向不平衡張力)情況和不均勻覆冰情況,應計算下列荷載組合:a)斷線(含分裂導線的縱向不平衡張力)情況、-5、有冰、無風荷載計算。同一檔內,任意三分之一相導線有不平衡張力,地線未斷。斷任意一根地線,導線未斷。斷線張力可按表18覆冰率計算。對于10mm及以下的冰區導線、地線的斷線張力除應按表18的覆冰率進行計算外,具體取值尚應滿足:單導線取一相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50;雙分裂導線縱向不平張力,對平丘及山地線路,應分別取一相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40和50,雙分裂以上導線的縱向不平衡張力,對平地、丘陵及山地線路,應分別取一相導線最大使用張力的25、35、45;地線取最大使用張力的100;垂直冰荷載取100設計覆冰荷載。表18導線、地線的斷線時覆冰率冰區直線型桿塔耐張型桿塔覆冰率覆冰率一類二類三類一類二類三類10mm7060501007060b)不均勻覆冰情況:不均勻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CCESS考試重難點與試題及答案
- 廠內工程裝修合同協議書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真題庫-4
- 2025年嵌入式工程師思維訓練試題及答案
- 掌握Access考試備戰技巧試題及答案
- 控制結構基礎試題及答案
- 采購合同協議書模板文件
- 五人股份合同協議書
- 寫字樓出售合同協議書
- 字典管理與數據結構ACCESS試題及答案
- GA 1810-2022城鎮燃氣系統反恐怖防范要求
- 重慶地區現代方言中的古語詞
- 3第三章申論寫作 寫作課件
- 廣西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和建筑材料試驗收費項目及標準指導性意見(新)2023.10.11
- 商戶撤場退鋪驗收單
- 國開電大 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 形考任務5實訓報告
- 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5 My clothes Read and write(教學課件)
- DB37-T 2671-2019 教育機構能源消耗定額標準-(高清版)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論文8篇
- (完整版)重大危險源清單及辨識表
- 試驗室儀器設備檢定校準證書和測試報告確認表(公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