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級大學物理上統考試題_第1頁
2003級大學物理上統考試題_第2頁
2003級大學物理上統考試題_第3頁
2003級大學物理上統考試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3 級大學物理(上)期末統考試題(A 卷)(2004 年 7月5日)說明 1 考試答案必須寫在答卷紙上,否則無效;一、選擇題( 33 分,每題 3 分)1溫度、壓強相同的氦氣和氧氣,它們分子的平均動能和平均平動動能w 有如下關系:(A)和 w 都相等(B)相等,而w 不相等(C)w 相等,而不相(D)和 w 都不相等p (× 105 Pa)2一定量的理想氣體經歷acb 過程時吸熱 500 J則經歷 acbda 過程時,吸熱為(A) 1200 J(B) 700 J(C) 400 J(D) 700 J 4adc1ebOV (×10 3 m3)143氣缸中有一定量的氮氣(視

2、為剛性分子理想氣體),經過絕熱壓縮,使其壓強變為原來的2 倍。問氣體分子的平均速率變為原來的幾倍?(A)21/5(B)22/5(C)21/7(D)22/74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分別放置四個電荷,其電量如圖所示,若Q 所受合力為零,則Q 與 q 的大小關系為:(A)Q22q(B)Q2q(C)Qq(D)Q2q5半徑為 R 的“無限長”均勻帶電圓柱面的靜電場中各點的電場強度的大小E 與距軸線的距離r 的關系曲線為:EE(A)E1/r(B)E1/rOrOrREE(C)E1/r(D)E1/rORrOrR6一電量為 -q 的點電荷位于圓心O 處, A 、 B 、C、D 為同一圓周上的四點,如圖所示?,F將一試驗

3、電荷從A 點分別移到 B、 C、D 各點,則(A)從 A 到 B,電場力作功最大(B)從 A 到 C ,電場力作功最大(C)從 A 到 D,電場力作功最大(D)從 A 到各點,電場力作功相等7兩個半徑相同的金屬球,一為空心,一為實心。把兩者各自孤立時的電容值加以比較,則(A) 空心球電容值大(B)實心球電容值大(C) 兩球電容值相等(D)大小關系無法確定8電流 I 由長直導線 1沿垂直 bc 邊方向經 a 點流入由電阻均勻的導線構成的正三角形線框,再由b點流出,經長直導線2 沿 cb 延長線方向返回電源(如圖 )若載流直導線1 、 2和三角形框中的電流在框中心 O 點產生的磁感強度分別用B1

4、、 B2 和 B3 表示,則 O 點的磁感強度大小1(A) B=0,因為 B1=B2= B3=0I0,B3=0a(B) B=0,因為雖然 B 10 、B 2 0,但 B1B2(C) B0,因為雖然 B3 = 0 、B1= 0,但 B2 0O(D) B0,因為雖然 B1B2 0,但 B302 I bc9如圖所示,流出紙面的電流為2I,流進紙面的電流為I。則對于圖中的L 1、 L2、 L3、 L4 回路,下述各式哪一個是正確的 ?( A)Hdl2 I( B)Hdl2 IL1L 2(C )Hdl2I( D)Hdl2IL3L 410 無限長的直導線在 A 點彎成半徑為 R 的園環,則當通以電流 I 時

5、,園心 O 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等于:A0 IB0IC 02 R4RD0 I1E0I1(1)(1)2R4R11在圓柱形空間內有一磁感強度為B 的均勻磁場,如圖所示,B 的大小以速率dB/dt 變化有一長度為 l0 的金屬棒先后放在磁場的兩個不同位置1(ab)和 2 (a b)。則金屬棒在這兩個位置時,棒內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關系為a(A)2 10(B)2> 1a'(C)2< 1(D)2 10二 填空題:( 35 分,每題3分第22題5分)12 根據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設氣體分子為剛性分子,分子自由度為i,則當溫度為( 1 )一個分子的平均動能為 _ ;( 2 )一摩爾氧氣分子

6、的轉動能總和為 _ 。(式中 R 為摩爾氣體常量, T 為氣體的溫度)BObb'l0T 時,13 如果用 f(v )表示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函數,vp 表示氣體分子最可幾速率,那么f v dv 表示 _v p14一定量的理想氣體,在 pT 圖上經歷一個如圖所示的循環過程 (ab c da) ,其中 a b,c d 兩個過程是絕熱過程, 則該循環的效率 =_p (atm)ba5cdT (K)O30040015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開爾文表述和克勞修斯表述是等價的,表明在自然界中與熱現象有關的實際宏觀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開爾文表述指出了_ 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 而克勞修斯表述指出了_ 的過程是不可逆

7、的。16 一均勻靜電場,電場強度 E(400i 600 j ) V· m-1 ,則點 a(3 ,2) 和點 b(1 ,0)之間的電勢差 Uab =_。 (x,y 以米計 )17 點電荷 q1 、q2、q3 和 q4 在真空中的分布如圖所示圖中S 為閉合曲面,則通過該閉合曲面的電通量 E dS =_ ,式中的 E 是點電荷 _ 在閉合曲面上任一點產生的場強的矢量和。saraq0qr bb(第 17題圖)(第 18 題圖)(第 19 題圖)18 如圖所示, 在電荷為 q 的點電荷的靜電場中,將一電荷為q0 的試驗電荷從 a 點經任意路徑移動到b 點,外力所作的功A _ 19 如圖一半徑為

8、 R,通電電流為 I 的 1/4 圓弧形載流導線ab ,置于均勻外磁場 B 中,則載流導線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為 _。20 反映電磁場基本性質和規律的積分形式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為ndt ,D dSqi ,;E dLdm;Si 1LB dS 0,;nd e dt , H dLl iLLi1試判斷下列結論是包含于或等效于哪一個麥克斯韋方程式的。將你確定的方程式用代號填在相應結論后的空白處。(1) 變化的磁場一定伴隨有電場,_ ;(2)磁感應線是無頭無尾的, _;(3) 電荷總伴隨有電場, _。21 在磁場中某點放一很小的試驗線圈,若線圈的面積增大一倍,且其中電流也增大一倍,該線圈所受的最大磁力矩將是原來

9、的 _ 。22 ( 5 分)如圖所示,一段長度為l 的直導線 MN ,水平放置在載電流為I的豎直長導線旁與豎直導線共面,并從靜止由圖示位置自由下落。那么, t 秒末導IMN線兩端的電勢差 UM -UN=。al三計算題( 37 分)23 (10 分)如圖所示, abcda 為 lmol 單原子分子理想氣體的循環過程,求:( 1)氣體循環一次,在吸熱過程中從外界共吸收的熱量;( 2)氣體循環一次做的凈功;( 3)求該循環過程的效率 。24(10 分)一電容器由兩個同軸圓筒組成,內筒半徑為a,外筒半徑為 b,筒長都是 L ,中間充滿相對介電常數為 r 的各向同性均勻電介質。 內、外筒分別帶有等量異號

10、電荷 +Q 和 -Q。設 b-a<<a, L>>b ,可以忽略邊緣效應,求:(1) 圓柱形電容器的電容;(2)電容器貯存的能量。25 ( 12 分) 25 載流長直導線與矩形回路ABCD 共面,導線平行于AB ,如圖所示求下列情況下ABCD 中的感應電動勢:(1)長直導線中電流I = I0 不變, ABCD 以垂直于導線的速度 v 從圖示初I始位置遠離導線勻速平移到某一位置時(t 時刻 )a AB(2)長直導線中電流I = I0 sint,ABCD不動bv(3 )長直導線中電流I = I0 sint, ABCD 以垂直于導線的速度 v遠離DlC導線勻速運動,初始位置也如

11、圖提示:由1 T2,有 1T2T1和21 T21T2(B )T1T12T12T16-7 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 A )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全部變為有用的功。( B )在一個可逆過程中,工作物質凈吸熱等于對外作的功。( C )摩擦生熱的過程是不可逆的。(D )熱量不可能從溫度低的物體傳到溫度高的物體。()6-8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 A )功可以全部轉換為熱,但熱不能全部轉換為功。( B )熱可以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但不能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C )不可逆過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進行的過程。( D )一切自發過程都是不可逆的。提示: paVapcVc1,即 p Vp1V114c Vc4V1A AbcAcap1(4V1V1 )RTalnV144V13p1V1 ln 4p1V14E0Q吸QbcC P (TcTb )i 2 p1 (Vc V 1)3 (i 2) p1V1248(本題 10分) 2498解: (1)10 I l v(1a1)3 分2av tb v t方向沿 ABCD 即順時針(2)0 I la bd0la b d I2lna2d t2lnd ta0 lI 0lna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