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療法學習腹針ppt課件_第1頁
腹針療法學習腹針ppt課件_第2頁
腹針療法學習腹針ppt課件_第3頁
腹針療法學習腹針ppt課件_第4頁
腹針療法學習腹針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腹針療法2 1、腹針概念: 2、腹針起源: 3、腹針依據:理論(1、胚胎時臍的作用-經絡母系統,2、腹部具有臟腑最集中,經脈最多,途徑最短3、“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餅”)及2實驗。 4、腹針穴位定位:腹部分區、劃線,任脈(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腎經(商曲)、胃經(滑肉門、外陵)、上風濕點及外點、下風濕點及下點。 5、腹針操作(體位、消毒、進針手法、剌至病所、出針順序)、注意事項、意外出血處理。 6、腹針治療處方及處方標記(D、M、S)23腹針療法由薄志云所創, 經過20多年臨床觀察及驗證。4腹針依據 1-腹部臟腑、經絡分布 腹部除了是人體分布臟腑最多的部位,還分布著大量的經脈(肝經、腎經

2、、脾經、胃經、膽經、任脈、帶脈、沖脈、陰蹺脈、陰維脈),為氣血向全身輸布、內聯外達提供了較廣的途徑。臟腑的募穴是臟腑之氣結聚的地方,也是審察證候、診斷、治療疾病的重要部位,大多數募穴位于腹部。因此腹部具有臟腑最集中,經脈最多,途徑最短等優點。 5腹針依據 2-神闕-臍學說 胚胎時期,臍帶是胎兒從母體攝入氧氣、營養物質的通道。即胎兒在母體時是以臍為中心向全身輸布氣血。因此臍(神闕)通向全身運行氣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胎兒出生后,隨著營養攝入方式的改變,臍部輸布氣血的功能降到了一個次要地位 。經絡是先于臟腑與肢體的全身最早系統,這個系統便是神闕經絡系統,是經絡系統的母系統。6腹針依據 3-腹部的

3、結構 腹部“前面深似海,后面薄似餅”。經脈是沿著隱性感傳線下面的一種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采用不同的深度去剌激與影響不同的外周系統從而達到調節局部或整體的作用。 7腹針依據 4-實驗研究 尉遲靜氏以3例經絡敏感人觀察,發現反復針剌氣海、石門、關元穴時,能激發任脈貫注的感線,但未發現其它感傳路線。而針剌神闕穴引出的感傳路線,是縱行的主干呈雙向貫注循任脈通督脈;是由神闕穴橫行雙向貫注的環行路線;是由神闕穴向胸腹壁斜行雙向貫注的放射狀路線。這為以神闕為核心的腹針系統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有價值的參考。 8腹部經絡系統淺層全息(定位)調節系統中層經絡調節系統深層內臟調節系統9腹針穴位定位1神闕中庭:

4、8寸神闕曲骨:5寸神闕腹外側緣:6寸兩乳中之間:8寸10腹針穴位定位2腹白線(任脈)臍橫線胃經線腎經線腹部分區、劃線,任脈(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腎經(商曲)、胃經(滑肉門、天樞、外陵)、上風濕點及外點、下風濕點及下點。 1112腹針穴位定位定位(全息)取穴法13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中脘位于神闕上4寸的任脈上。相當于全息圖上口。淺剌治療頭面部疾病。深剌治療消化系統、肺、中風偏癱、神經衰弱。14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脘位于神闕穴上2寸。全息圖相當于頸7椎水平。淺剌治療頸部、咽喉部疾病。深剌治療消化系統(胃腸)疾病。15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水分位于神闕穴上1寸。中剌治療慢性炎癥、有消炎止痛作用。深剌

5、治療腹水、嘔吐、腹瀉、胃炎、小便不利。16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神闕禁針治療腸道疾病、中暑、風痛、角弓反張、中風脫癥、小兒脫肛、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17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氣海神闕下1.5寸。相當于腰椎4、5水平深剌治療腰椎4、5的病變、臍下放射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子宮脫垂、遺精、陽痿、閉經、帶下、不孕、尿路感染、疝氣、血崩、產后惡露不止等。18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商曲神闕上2寸,旁開5分。淺剌治療頸肩結合部病變。深剌治療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19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滑肉門神闕上1寸,旁開2寸。淺剌治療肩關節周圍病變。中剌治療癲癇、哮喘、腦供血不足、面神經麻痹、上肢無力等上半身疾

6、病。20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天樞神闕旁開2寸中刺治療腹部病及腰肌勞損病。21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外陵神闕下1寸,旁開2寸。淺剌治療髖關節病、坐骨神經病。深剌治療腹痛、疝氣、痛經、附件炎。22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風濕點滑肉門旁開5分、上5分。淺剌治療肘關節周圍疾病。中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體炎、鼻炎、皰疹、面神炎、支氣管炎、咽炎。23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上風濕外點滑肉門旁開1寸。淺剌治療腕關節炎、手節關活動障礙、手指麻木等腕關節周圍疾病。24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風濕點氣海旁開2.5寸(即外陵外5分、下5分)。淺剌治療膝關節周圍病變。25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下風濕下點石門旁開3寸(即外陵外1寸、下

7、1寸)。淺剌治療小腿及踝關節病變。26腹部穴位定位及作用氣旁氣海旁開5分淺剌治療腰骶部病變及下肢無力等27腹部穴位(八廓)定位五行八卦 取象方向臟腑取穴木巽風東南肝、中焦右上風濕點震雷東肝膽右大橫火離火南心、小腸中脘土坤地西南脾、胃左上風濕點金兌澤西下焦左大橫乾天西北肺、大腸左下風濕點水坎水北腎、膀胱關元艮山東北上焦右下風濕點2829腹部穴位的特性1腹部的淺層、中層是調節全身的系統或外周系統。腹部的深層是調節內臟系統。30腹部穴位的特性2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針剌(淺剌、中剌)調節外周系統時,治療同樣疾病。腹部的左右同名穴,在針剌(深剌)調節內臟系統時,作用的內臟系統不同,故穴性亦不同。31腹針

8、的操作針具的選擇患者的肥瘦穴位的深淺進針長度不超過針長的2/3同一病人選取同粗細、同長度的針32腹針的操作體位平臥位3334腹針的操作進針深度:分為天、地、人三部,分別調節不同系統。天部:調節淺層全息系統,引起臨床癥狀改善。人部:調節中層經絡系統,以調節經脈氣血運行。地部:調節深層內臟系統,調節臟腑功能。35腹針的操作掌握安全的深度剌激的是存在于腹壁內的經絡系統,而不是剌入某個內臟。進針深度以不剌穿腹壁為度。進行針剌時,不同深度有組織和不同的手感。36腹針的操作選擇治療不宜針剌的時間大饑大餓便滿、腹脹37腹針的操作進針手法避開血管、毛孔,施術要輕。根據習慣持針、進針,單手、雙手或管針進針均可,

9、但要保證取穴進針的準確性。進針時有疼痛,可能與毛孔、血管有關,重新選擇進針部位。38腹針的操作針剌與療效針剌深淺與強弱,以病人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為手法的客觀指標。主張“先淺后深、寧淺勿深、寧弱勿強、見好就收”。39腹針的操作留針時間一般留針2030分鐘,根據體質強弱、病程長短及疾病虛實來決定。40腹針的操作療程一般為6次/療程,其中的前3次為每日針1次,后3次為隔日針剌。慢性病及疑難病為10次/療程,前5次為每日針1次,后5次為隔日針剌。41腹針的操作起針手法根據進針順序依次起針。起針時保持進針時深度,緩慢捻轉出針,以干棉球按壓穴位針孔。42腹針的治療作用機制調節臟腑疏通經絡作用靶點43腹針的

10、治療適應癥適應癥病程較久的內傷臟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腦病程較久的內傷臟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腦血管后遺癥、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血管后遺癥、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壓、癔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癔病。臟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聾、臟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聾、眼底出血、球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等。眼底出血、球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等。雖病程較短,但與臟腑的正氣不足相關的雖病程較短,但與臟腑的正氣不足相關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關節炎、頸椎綜合癥、腰痛、雙腿麻木、酸困等。頸椎綜合癥、腰痛、雙腿麻木、酸困等。其它的針灸適應癥,但經治療療

11、效不佳者,其它的針灸適應癥,但經治療療效不佳者,均可為腹針的適應癥。均可為腹針的適應癥。44腹針的治療腹針的治療腹針禁忌證腹針禁忌證45腹針的治療天地針引氣歸元腹四關調脾氣46腹針的治療天地針(中脘、關元)中脘為天,是胃之募穴,有水谷之海之稱。關元為地,是小腸經的募穴,別名丹田,有培腎固本、補氣回陽之功。二穴合用有補脾腎之功。47腹針的治療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中脘和下脘屬胃脘,兩穴有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有主肺氣肅降功能。氣海為氣之海、關元培腎固本,腎又主先一塌胡涂之原氣。四穴合用有“以后天養先天”之功。48腹針的治療腹四關(滑肉門、外陵)滑肉門位于神闕之上,治療軀干上段及上肢的疾病。外陵位于神闕之下,治療下腹及下肢的疾病。四穴合用有通調氣血、疏通經氣使之上輸下達肢體末端作用。49腹針的治療調脾氣(大橫)大橫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具有調整脾臟功能、祛濕、健脾、滑利關節的作用。常與腹四關合用治療腰部疾病和坐骨神經痛,與風濕點合用治療全身關節炎或肩周炎。50腹針的治療落枕中脘D、商曲S患側、滑肉門M患側51腹針的治療肩周炎中脘D、商曲M健側、滑肉門S患側52腹針的治療肘腕痛中脘、滑肉門患側、上風濕點患側、商曲健 53腹針的治療頸椎病中脘D、關元D、商曲S雙、滑肉門M雙 54腹針的治療腰背痛中脘、氣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