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護權激勵創新_第1頁
司法護權激勵創新_第2頁
司法護權激勵創新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司法護權 激勵創新自上世紀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國知識產權事業起步以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從無到有,不斷發 展,基本建立了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履行國際條約義務、體系比較完整的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司法保 護制度。今年 11 月,為總結 30年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 最高人民法院啟動了“司 法護權、激勵創新”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動月活動,以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擴大人民 法院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影響。為此,本文對全國法院三十年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進行了系統梳 理,以饗讀者。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職能不斷強化我國法院通過行使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種審判職能,對知識產權提供全方位的司法

2、保護。在民事審判方面,自上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技術合同案件審判, 80 年代中期陸續開始商標、專利、 著作權民事案件審判, 90 年代初期開始不正當競爭案件審判,人民法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依法受理 和審結了大量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充分發揮了民事審判在保護知識產權和激勵自主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從 1985 年至今年 9 月底,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35475 件和 124851件。其中,受理專利民事案件 31005 件,商標民事案件 19985 件,著作權民事案件 42072 件,技術合 同案件 23755 件,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 8727 件,其他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99

3、31 件。過去 30 年中,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呈現出持續穩定增長的特點, 特別是加入世貿組 織以來, 案件增幅更加明顯, 遠遠超過了一般民商事案件的增幅。 2001 至 2007 年,全國地方法院共受 理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 77463 件和 74200 件,年均增長 22.6%和 22.9%。今年 1 至 9 月,全國 地方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 18545 件,同比去年同期增長 38.96%。在行政審判方面, 自 1985 年專利法實施后開始受理以專利復審委員會為被告的專利行政案件以來,我國法院認真履行對涉及專利、商標等授權確權案件和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的司法復審

4、職能,依法 有效地監督和促進了知識產權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從 1985年至今年 9月底, 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和審 結知識產權行政一審案件 4249 件和 3847 件。其中,受理專利行政一審案件 2749 件,商標行政一審案 件 1407 件,著作權行政一審案件 93 件。知識產權行政訴訟案件中,多數是以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 評審委員會為被告的案件,特別是在專利法和商標法的第二次修正將所有專利和商標授權確權行政行 為納入司法審查范圍之后,這類案件所占比例進一步加大。今年1至 9 月,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行政一審案件 781 件,同比去年同期增長 4.8%。在刑事審判方面, 1980 年刑

5、法施行后人民法院即據此對注冊商標予以刑事司法保護, 1997 年刑法 修訂后對各類知識產權提供全面的刑事司法保護,不斷加大知識產權的刑事司法保護力度,依法嚴懲 假冒、盜版等嚴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在 2004 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 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以后,人民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刑事案件明顯增 加。2007 年全國地方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刑事案件2684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4328 人,其中有罪判決 4322 人。在審結案件中,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判處的案件904件,生效判決人數 1371 人;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 (涉及侵犯知識

6、產權 )判處案件 477件,生效判決人數 891 人; 以非法經營罪 ( 涉及侵犯知識產權 ) 判處的案件 1296 件,生效判決人數 2024 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領域不斷拓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 和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能力的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領域日益拓寬,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社 會影響越來越大。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前以技術合同案件為主, 90 年代中期以后至2002 年期間專利案件最多, 2002 年以來著作權案件上升到第一位。在這些傳統的著作權、專利權、商 標權案件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7、的同時,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進一步擴展到了網絡著作權、植物新品種、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民間文學藝術、地理標志、特殊標志、企業名稱、網絡域名、反壟斷、特許經營、 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申請訴前臨時措施和確認不侵權等全新領域,尤其是涉及網絡著作權的案件近年 來迅猛增加。目前我國法院受理的案件已經覆蓋到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領域,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創造、 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全過程。基于對司法程序、司法經驗、司法救濟和司法能力的信任,權利人對于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知 識產權糾紛,特別是專利和植物新品種等技術性案件以及復雜疑難和新類型知識產權案件,往往傾向 于直接選擇司法途徑解決,司法日益成為當事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8、的主渠道。以專利案件為例,權利 人多數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從 2001 至 2007 年,人民法院受理專利民事糾紛案件 18521 件,年 均增長 16.7%。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努力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各級法院堅持“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和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強化 司法為民意識,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一審結案率從 2003年的 75.4%上升到 2007年的 79.9%,上訴率從 2003年的 29.1% 下降到 2007 年的 16.5%,二審改判發回率從 2003 年的 24.9%下降到 2007 年的 15.3%,再審率從 2003 年的 0.78%

9、下降到 2007 年的 0.22%。大力加強訴訟調解。各級法院認真貫徹執行“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司 法政策,訴訟調解效果顯著。 2003 至 2007 年,全國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平均調解撤訴率達到53.4%,其中 2007 年一審案件平均調解撤訴率達到 55.5%。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原則。各級法院依法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司法形象。例如,今年 4 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判的意大利費列羅公司訴蒙特莎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再審案,判決認 定被告在其生產的某巧克力商品上,擅自使用與原告巧克力包裝、裝潢相近似的包裝、裝潢,足以引 起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的混淆、誤認,構成了不正

10、當競爭行為。該案對于我國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 人的知識產權的形象,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不斷增強司法保護透明度。各級法院在堅持依法公開開庭審理的同時,通過媒體、網絡和出版等 形式及時向社會公開生效裁判和發布審判信息,審判過程公開性和裁判文書說理性明顯增強。最高人 民法院于 2006 年 3 月 10 日正式開通“中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截至今年10 月底,已經有 34578份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我國法院始終注意用足法律手段,特別是通過依法適用臨時措施和各類法律責任,加大知識產權 保護的力度,切實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注意發揮臨時措施在保護知識產權

11、中的獨特作用。自全面建立臨時措施制度以來,各級法院積極 慎重、合理有效地采取訴前臨時措施, 2002 至 2007 年,全國地方法院共受理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訴前臨 時禁令申請案件 607件,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 81.9%; 受理訴前證據保全申請案件 930件,實際裁定支 持率達到 91.8%; 受理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案件 354 件,實際裁定支持率達到 97.1%。與世界上許多國家 相比,我國法院對于適用臨時措施保護知識產權的態度是相對積極的,實際裁定支持的比例也是相當 高的。高度重視損害賠償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法院努力降低維權成本,加大侵權成本, 確保權利人獲得足夠的損害賠償。例如,

12、在北京嘉裕東方葡萄酒有限公司與中國糧油(集團 )有限公司等商標侵權糾紛上訴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中糧公司提供的注冊商標商品單位利潤與被控侵權商品 銷售數量的乘積,認定嘉裕公司共獲利 1061 萬元,并判令將此全部獲利作為原告的損害賠償,這是目 前最高人民法院判決賠償額最高的知識產權案件。特別注重刑事制裁在保護知識產權中的重大作用。各級法院嚴格依法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 綜合運用各種刑事制裁措施,發揮刑罰懲治和預防知識產權犯罪的功能。通過司法解釋,對假冒、盜 版等涉及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降低了定罪量刑標準,規范了緩刑的適用; 在具體案件的處理中,在依法適用主刑的同時,加大了罰金刑的適用與執行力

13、度 ; 并注意通過采取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 銷毀侵權產品、責令賠償損失等措施,從經濟上剝奪侵權人的再犯罪能力和條件。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不斷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始終注意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加強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及時明確了一系列具體法律 適用問題,有效統一了知識產權審判標準。自 1985 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共出臺了 38 件知識產權司 法解釋,其中現行有效的 26 件。特別是自 2000 年以來,根據入世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加大司 法解釋工作力度,先后出臺了 22 件知識產權司法解釋 (包括對網絡著作權司法解釋的兩次修訂 ),涉及 知識產權審判的方方面面。最高人民法院目前還正在擬定涉及馳

14、名商標司法認定的司法解釋,近期還 將適時啟動專利侵權判斷標準和反壟斷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還注意通過司法文件、會議紀要和典型個案批復等形式,明確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 司法原則和標準,及時解決了一些較為突出的審判實踐問題, 出臺了 30 余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司法指導 性文件。比如,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被確立為國家戰略以后, 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7年 1 月及時發布了 關 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這些司法解釋和司法指導性文件的頒布實施,使得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程序和實 體方面有了更加具體明確的依據。同時,也使得知識產權審判機制不斷完善,

15、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 面:是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制度不斷完善。為了保證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質量,對于專利、植物新品 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自始即實行指定管轄制度。同時, 從 1998 年起將其他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 件的管轄權也基本集中至中級法院。 近年來, 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各地區知識產權審判隊伍的狀況, 在堅持知識產權案件的適度集中管轄的基礎上,及時調整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布局,進一步優化知識產 權審判資源配置。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國經指定具有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管轄 權的中級法院分別達到 71 個、38 個和 43 個,經批準可以審理部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基層法院達到 61

16、 個。二是知識產權案件案由更加科學和全面。今年4 月起施行的新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進一步將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民事案件案由集中統一作了規定,與訴前臨時措施、特許經營、特殊標志、網絡 域名、企業名稱、知識產權代理、反壟斷等有關的民事案件,均明確納入知識產權審判范疇。三是知識產權審判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上個世紀 80 年代,著作權和工業產權民事案件分別由人民 法院民庭和經濟庭負責,從 90 年代以來逐步統一至專門的審判庭負責。近年來,一些地方法院還進行 了由一個審判庭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試點工作,以及采用擴大合議庭組成或者民 事法官參與知識產權刑事、行政案件審判的探索工作。知識產權司法保

17、護能力不斷增強30 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專業審判組織從無到有,不斷健全,知識產權審判力量由弱到強,不斷充 實,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化水平穩步提升。 1993 年 8 月,北京市高、中級法院在全國率先成立專門的知 識產權審判庭,最高人民法院于 1996年 10 月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目前各高級法院和許多中級法院 以及具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都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庭。實踐證明,這一做法 符合我國的司法體制,適應我國的國情,形成了我國的特色,既有利于保證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質量,也有利于知識產權審判人才的培養和審判經驗的積累。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全國法院單設知識產權庭298 個,專設知識產權合

18、議庭 84 個,共有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的法官 2126 人。各級法院普遍注意選配素質較高、經驗豐富的法官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知識產權法官爭先創優亦 蔚然成風,涌現了以宋魚水為典型的一大批模范法官。今年5月 5 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授予 40個單位“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50 名法官“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先進個人”榮譽 稱號。各級法院高度重視對知識產權法官的培訓以及專業知識和審判技能的強化訓練,我國知識產權法 官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司法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最高人民法院編制了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培 訓大綱,并僅在 2003至 2007年間就舉辦了 10期共計有 1814 人次參加的知識產權審判實務培訓班和 專題研討班。各高級法院也普遍堅持定期舉辦類似的培訓和研討。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廣東、江蘇 等地法院還與專利復審委員會開展了專業人員交流。各級法院注重調查研究和堅持理論創新,不斷豐富知識產權審判理論。近10 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在各地法院的大力配合下先后開展了技術合同法律適用、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知識產權刑法保護、 專利侵權判定、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