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知應會10長訊通信服務有限公司 內(nèi)部資料移動一體化維護一百條應知應會1. 移動通信頻率范圍:GSM900 上行/下行:890-915/935-960MHz;EGSM 上行/下行:880-890/925-935MHz;GSM1800 上行/下行:1710-1785/1805-1880MHz;3G-TDD 上行/下行:1880-1900/2010-2025MHz;TD-LTE:1880-1920,2300-2400和2500-2690MHz。2.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是3G的演進,通常被稱作3.9G。由中國主導的TD-LTE,2012年1月成為4G國際標
2、準,與FDD-LTE一起成為世界主流的兩大4G標準。3. 基站機房必須有足夠的空間高度,以便于安裝機架、走線梯和布放電纜。一般要求機房凈高大于或等于2.7m。為了擴容方便,機房面積要求足夠大,一般不宜小于25m2。機房的樓板必須有足夠的荷載能力,足以承受機房內(nèi)現(xiàn)有以及后期待安裝設備所產(chǎn)生的壓力。4. 機房內(nèi)不能做裝飾性裝修(如安裝吊頂和活動地板等)。機房門寬度不應小于1m,以便于工程期間設備的搬運;機房門應向外開;機房門應具有防火,防盜能力。5. 機房主要光源應采用日光燈,照明要求是離地0.8m水平面上200lx;機房內(nèi)配置應急燈,安裝位置在距大門2米范圍內(nèi)、離地1.4-1.8m的墻上,當正常
3、照明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時,應急燈能提供應急照明。6. 要求機房整潔干凈,沒有灰塵及雜物。工程剩余材料要堆放整齊,并附有余料清單。同時,需要在機房顯眼處安裝“基站十不準”、“基站火警處理程序”等警示牌。7. 對機房進行改造時,只可進行為滿足機房電氣要求的修繕,而且需采用不透光,不燃或阻燃的滿足防火要求的材料;電力線、傳輸線、接地線、空調(diào)管、饋線等進線口,須用防火泥進行密封,如用套管時可用水泥密封;要求機房內(nèi)安裝有煙霧告警設備,并且在室內(nèi)靠門處配置有滅火器。8. 要求機房所有的門、窗和饋線進出口能防止雨水滲入,機房的墻壁、天花和地板不能有滲水、浸水的現(xiàn)象,機房內(nèi)不能有水管穿越,不能用灑水式消防器材。9.
4、 要求機房內(nèi)空調(diào)設置為28度;要求機房保持干燥,機房濕度在15%-80%范圍內(nèi)。10. 基站機房獨立房間原則上應配裝柜式分體空調(diào),其制冷容量按面積的大小和遠期的設備散熱量進行配置。通常配置兩臺不小于3HP空調(diào),至少有一臺空調(diào)處于工作狀態(tài),且具有自啟動功能。11. 機房走線梯經(jīng)過梁、柱時,就近與梁、柱加固。在走線梯上相鄰固定點之間的距離不能大于2m;機架頂與走線梯的距離必須大于200mm,走線梯與機房頂?shù)膬艨站嚯x必須大于300mm;走線梯要求作保護接地,接地方法是用一根不小于16mm2的接地線與總地線排連接。12. 機房內(nèi)電纜走線架與墻壁或機柜列應保持平行,每米允許水平偏差為2mm;槽道安裝應平
5、直、牢固。列槽道應成一直線,兩槽道并接處允許水平偏差2mm。13. 在走線架內(nèi),電源線和其他非屏蔽電纜平行走線的間距推薦大于100mm。電纜必須綁扎,綁扎后的電纜應互相緊密靠攏,外觀平直整齊。電纜表面形成的平面高度差不超過5mm,電纜表面形成的垂面垂度差不超過5mm。機柜外的線纜,離開機柜及饋線窗1m以外不允許有交叉,1m以內(nèi)允許交叉,但不得纏繞和扭絞。14. 機房內(nèi)必須配置有防靜電手鐲。當安裝機架內(nèi)的電路板時,要求帶上防靜電手鐲,并且手鐲接地良好,以免損壞電路板內(nèi)的元器件。15. 無線機架的抗震加固包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進行機架頂部加固,機架底座加固和機架間加固,機架后面與墻加固。機柜
6、或底座(支架)與地面固定膨脹螺栓安裝正確牢固,各種絕緣墊、平墊、彈墊和螺栓螺母安裝順序正確,無墊反現(xiàn)象。M12螺栓緊固力矩不小于45Nm。16. 設備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同一排機架的設備面應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5mm;每列設備的列頭柜應在統(tǒng)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5mm;室內(nèi)安裝相鄰機架時,要求相鄰機架緊密靠攏,架間縫隙應小于等于3mm;不同排的機柜在主走道一側應對齊,誤差不大于5mm;同類機柜相鄰,高低偏差小于2mm;同規(guī)格緊固件外露部分的長度差異小于3mm。17. 無線設備的母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35mm2多股銅纜;無線機架應用截面積為不小于25mm2多股銅纜作為接地線與母地線連
7、接,并用絕緣盒將連接點蓋上。18. 機架間電纜的布放符合機房電纜布放設計要求,走線路由清晰無交叉、且連接可靠。所有與設備相連的線要求接觸良好,不能有松動的現(xiàn)象,接頭位置不能有受力現(xiàn)象,最好能留出冗余位置后再走線。19. 當跳線或饋線需要彎曲時,要求彎曲角應保持圓滑均勻,常見射頻線彎曲曲率半徑在常溫下不超過如下規(guī)定:電纜名稱最小彎曲半徑(單次彎曲的半徑)最小彎曲半徑(多次彎曲的半徑)1/2"超柔60mm110mm1/2"饋線140mm250mm7/8"軟饋線170mm260mm7/8"饋線240mm500mm7/8"低損饋線150mm275mm2
8、0. 要求機架內(nèi)部和機架之間的所有連線、插頭都貼有標簽,并注明該連線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不能有手寫標簽。21. 移動通信基站必須采取聯(lián)合接地方式。基站地網(wǎng)的工頻接地電阻宜控制在10以內(nèi)。要求:所有接地連接件要求有兩點壓接。接地體宜采用熱鍍鋅鋼材,其規(guī)格要求如下:鋼管50mm,壁厚不應小于3.5mm,角鋼不應小于50mm×50mm×5mm,扁鋼不應小于40mm×4mm。垂直接地體長度宜為1.5-2.5m,垂直接地體間距為其自身長度的1.5-2倍。22. 基站室內(nèi)總接地匯集線可采用總接地排(星型連接)或環(huán)形接地排(均壓環(huán))的形式。23. 室內(nèi)地線排要求:室內(nèi)地線排應盡量
9、靠近地線進口。不同類型的設備要單獨接入地線排(如無線架、電源架、天饋線、AC屏等),并在地線排處標明;與已有系統(tǒng)共機房的TD-SCDMA或TD-LTE基站,應保證機房室內(nèi)地線排至少有4個空余的孔位(包括電源系統(tǒng)工作地、保護地、主設備接地、饋線接地)。24. 從機房地網(wǎng)引接點引進機房的接地引入線用材料為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或截面積95mm2多股銅纜,接到機房的接地匯集線上。交流引入線不宜與機房母地線同路由進機房;當條件受限導致交流引入線與機房母地線同路由進機房時,兩者需保持20cm的距離。25. 設備與母地線相接方向要求順著地線排的方向。走線梯上母地線的每個接地點只能接一個設備
10、,嚴禁兩個或以上設備同接在母地線的同一點上。26. 從饋線接頭到母地線由一根16mm2的地線連接,按天線下行方向引出后順著地線排的方向連接。27. 天線與跳線的接頭應作防水處理。對于全向天線,要求天線與鐵塔塔身之間距離不小于2m;對于定向天線,要求不小于0.5m。天線之間的隔離度要求如下:基站類型TXTXTXRxRBS200030dB30dB對于采用空間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線系統(tǒng),其分集接收距離要求如下:900MHz1800MHz最小距離:4m2m推薦距離:6m3m28. 天線的指向和俯仰角:對于全向型天線,要求垂直安裝;對于方向型天線,其指向和俯仰角要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天線的主瓣方向附近應無金
11、屬物件或樓房阻擋。29. 塔頂放大器與天線之間的跳線長度要求不超過2m,塔頂放大器最好安裝在天線的支撐桿上且垂直于水平面,安裝要牢固且不會繞支撐桿轉動。塔頂放大器帶有接頭的面(和排水管)要朝向下方,塔頂放大器與跳線的接頭要作防水處理。30. 饋線和室外跳線的接頭要接觸良好并作防水處理,在饋線從饋線口進入機房之前,必須有一個“滴水彎”,“滴水彎”進機房前預留10cm左右,以防止雨水沿著饋線滲進機房。31. 每根饋線在室內(nèi)和室外都要有標簽,注明此饋線的收、發(fā)屬性以及其所屬的小區(qū)和編號。饋線夾用于固定饋線于走線梯上。對于不同線徑的饋線,饋線夾的固定間距如下:1/2" 饋線7/8"
12、 饋線1 5/8" 饋線饋線水平走線時1.0m1.5m2.0m饋線垂直走線時0.8m1.0m1.5m32. 室外地排采用截面積不小于95mm2的多股銅線或40×4mm的鍍鋅扁鋼可靠接地。室外地線應接在室外接地系統(tǒng)中,不應引入室內(nèi)接地系統(tǒng)。33. 避雷針要有足夠的高度,能保護鐵塔上或桿上的所有天線。即所有室外設施都應在避雷針的45°保護角之內(nèi)。34. 使用SITEMASTER觀察當前饋線的VSWR值,要求小于1.5。35. 進機房電源線首選“埋地”方式,條件不允許時才采用架空的形式。要求采用交流三相四線鎧裝電力電纜埋地進入機房,埋地長度不宜小于15m。鎧裝電力電纜的
13、鎧裝層應在其兩端進行可靠的接地。交流市電引入采用不小于4×25mm2截面的銅芯電力電纜或不小于4×35mm2截面的鋁芯電力電纜,導線應采用非延燃電纜。36. 新建TD-SCDMA或TD-LTE獨立宏蜂窩基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電系統(tǒng),分別由1臺交流配電箱(屏)、1套-48V高頻開關組合電源(含交流配電單元、高頻開關整流模塊、監(jiān)控模塊、直流配電單元)和2組(或1組)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組或鐵鋰電池組組成。37. 基站內(nèi)交流配電箱采用壁掛式配電箱,容量按遠期負荷考慮,輸入開關要求為100A。38. 蓄電池各節(jié)電池之間及電池與電池線的接點不允許涂有黃油;每組電池都安裝有蓋板。不允許不同
14、容量、不同型號、不同廠家、不同時期的電池混合使用;也不允許不同時期同廠家的新舊電池混合使用。“不同時期”的蓄電池可以解釋為出廠日期相差超過一年以上的蓄電池。從整流機架的蓄電池熔絲單元到電池的直流電纜要固定走線,24V電池線的橫截面積是150mm2。39. 要求電源設備所有的開關都貼上標簽,注明所供電的設備、機柜。電源電纜上注明正負極性,交流單元應有危險指示。40. 高頻開關組合電源機架容量按大于或于等于600A配置,整流模塊配置容量時需考慮本期負荷和電池充電電流,整流模塊數(shù)按n+1冗余方式配置。41. 一般基站在交流配電箱處設置一級標稱放電電流為80kA的防雷器,雷電多發(fā)的郊區(qū)和山區(qū)設置一級標
15、稱放電電流為120kA的防雷器。42. 室內(nèi)電源線的規(guī)格、顏色、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48V電源線采用25mm2以上藍色多股阻燃護套銅導線,0V電源線采用25mm2以上黑色多股阻燃護套銅導線,保護地線采用16mm2黃綠色多股阻燃護套銅導線。直流遠供設備使用的直流-48V電源應集中從電力室直流配電柜直流端子取電。43. 基站要求提供穩(wěn)定的三相交流電輸入,其單相的輸入電壓允許波動范圍是187V-242V。對于市電不穩(wěn)定的機房,要安裝交流穩(wěn)壓器。44. 電源系統(tǒng)內(nèi)各個整流器提供的輸出電流應該相等,其均流誤差5%。45. 所有基站外部告警在觸發(fā)時,告警信息能夠在BSC或OSS上讀取。用于告警上傳的信號
16、采集模塊,要求支持模擬量輸出功能,以便今后進行模擬量改造。46. 機房常見外部告警及其設置:外部告警名稱安裝位置觸發(fā)條件溫度告警溫感探頭應安裝于主設備機架頂?shù)淖呔€梯上,控制設備安裝于DF架旁當機房溫度超過33時,觸發(fā)溫度告警,并將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煙霧告警煙感探頭應安裝在房頂離主設備較近處當煙感告警探頭感應煙霧時延遲超過30秒后,觸發(fā)煙霧告警,并將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濕度告警濕度感應探頭應安裝在門口或窗口附近機房濕度高于80%時,觸發(fā)濕度告警,并將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水浸告警水浸探頭應安裝在門口、窗口或房間的最低水平位置在機房地面上放置水浸傳感器,在機房發(fā)生水淹時,觸動傳感器,并
17、將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門控告警門控裝置應安裝在門的內(nèi)側,注意其防水及防潮處理當機房門開時觸發(fā)門開關的告警,并將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47. 室內(nèi)分布系統(tǒng)主要采用掛墻安裝方式,要求安裝墻體應為水泥墻或磚(非空心磚)墻,墻體厚度應不小于240mm;安裝位置無強電、強磁和強腐蝕性設備的干擾;安裝位置保證在微蜂窩設備的上、下、左、右方0.5米的范圍內(nèi)、前方1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其他設備阻擋,以便于調(diào)測、維護和散熱需要。48. GPS天線必須垂直安裝,垂直角度各向偏差不得超過1°;要求天線豎直向上視角不小于90°的視野內(nèi)無遮擋(天線和避雷針除外),條件允許時,建議視角擴充到120
18、176;;應確保周邊不存在大功率的微波發(fā)射天線、高壓輸電電纜以及電視發(fā)射塔的發(fā)射天線等電磁干擾源,干擾功率不應超過90dBm;GPS接收機的信號必須保證同時穩(wěn)定接收4顆星(含)以上并且每顆星的信噪比大于40;其安裝位置與鐵塔中心距離應大于5米。49. 信號覆蓋電平要求:邊緣場強覆蓋目標內(nèi)的95區(qū)域,手機接收場強-85dBm;樓梯場強-90dBm;電梯場強-90dBm。50. WLAN熱點通常是指一個連續(xù)覆蓋的區(qū)域;在一個連續(xù)覆蓋區(qū)域中,若存在多個獨立業(yè)主單位,可定義為多個熱點;在一個獨立業(yè)主的連續(xù)覆蓋范圍之內(nèi),還可按照不同的覆蓋類型或者隔離空間,定義為多個熱點。同時,熱點的區(qū)分和定義要兼顧場景
19、的行政或者自然劃分,一個熱點必須能夠通過樓宇、街道、廣場、業(yè)主、場所、功能區(qū)等名稱進行說明和界定。51. 光纖由纖芯、包層、涂覆層組成。52. 光纜由纜芯、加強元件、光纜外護層三部分組成。53. 光纖全色譜順序如下:藍、橙、綠、棕、灰、白(本)、紅、黑、黃、紫、粉紅、天藍。54. 光纜的敷設方式有架空、管道、直埋、海底。55. 光纜接續(xù)內(nèi)容包括:光纖接續(xù),加強芯、護套的固定,接頭損耗測量,接頭盒的封裝。56. 為防強電,光纜接頭處的金屬加強芯及金屬構件應斷開,不作電氣上的連通。57. 光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施工過程中不應小于20倍。58. 光纜接頭雙向平均損耗值:0.08dB
20、/個。59. 光纜接頭盒應具有良好密封、絕緣、耐壓、機械和溫度特性。60. 常用光纖平均衰減:G.652(B1.1)光纖:1310nm波長,衰減平均值0.36dB/KM;1550nm波長,衰減平均值0.22dB/KM。G.655(B4)光纖:1550nm波長,衰減平均值0.22dB/KM;1600nm波長,衰減平均值0.36dB/KM。61. A、B端機房的定義:相同等級機房的,東、北方向為A端,西、南方向為B端;大局為A端,小局為B端;中繼(主干)為A端;接入局為B端。62. 光纜端別的識別:面對光纜截面,由領示色光纖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為A端,反之為B端。一般領示色標顏色順序為藍、桔(橙)、綠
21、、棕、灰、白。63. 光纜單盤檢測內(nèi)容:外觀檢查、光纖特性檢查、電氣性能檢查,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或設計要求。檢測應有相應記錄。64. 光纜線路日常維護包括:巡查、標石(樁)和宣傳牌維護、人(手)孔維護、桿路及附屬設備維護、光纜設備及標志牌維護等65. 在對光纜線路的查修或割接時,被測光纖與OTDR連接之前,應通知該中繼段對端測試員取下ODF架上與之對應的連接尾纖,以免損壞設備。66. “割接”是把原有的業(yè)務調(diào)整到其他設備(一般是新設備或線路)上去的過程,即對運行網(wǎng)絡進行物理或邏輯上的更改。67. 管道由人(手)井,管孔組成。68. 人井分為直通型、三通型、四通型。69. 人手孔、標石周圍50cm不
22、應有雜草。70. 管孔有塑料管孔、水泥管孔、鋼管管孔。71. 管道穿過溝坎,坡度超過0.8米時,應砌石護坡。72. 通信管道使用材料主要有水泥管塊、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紋管或硬質(zhì)聚氯乙烯(PVC)硬塑管等。73. 管道埋深:普通土PVC管面離地不低于0.8米,堅土,沙礫土不低于0.7米,人行道不低于0.5米,橫過公路應不低于路面0.7米(有鋼管情況下)。74. 塑料子管在管道中間不得有接頭,子管在人孔內(nèi)伸出10-15cm。75. 在人孔中進行作業(yè)之前,先應查實有無煤氣、沼氣等有害氣體。當發(fā)現(xiàn)時,應采取合適的措施將之排盡方可下人孔。事后應向有關部門報告并督促其杜絕危害氣源。76. 桿路由電
23、桿、拉線、吊線、避雷、接地線及附屬配件(如三線保護管、過路保護管、拉線保護管、余線架等)組成。77. 常用電桿有7米桿、8米桿、9米桿、10米桿等。78. 拉線由地錨石、地錨桿、中把拉線、上把拉線、拉線抱箍組成。79. 吊線穿越電力線時應裝設電力保護管,其長度應超出電力線線路的兩端各1米(垂直)。80. 角深的概念:角桿至相鄰桿的距離為50米時,角桿至兩相鄰桿連線的距離,即為角深。角深的單位為米。81. 吊線在角深超過15米的大角桿,兩側吊線應作終結。82. 吊線在角深超過10米的角桿和擔山、吊檔桿應設置吊線輔助裝置。83. 一般地,桿路每隔16檔設置一處防風拉線,每隔32檔設置一處防凌拉線,特殊地區(qū)應增加密度。84. 架空光纜掛鉤間距為50cm±3cm,掛鉤與光纜搭扣一致。85. 架空桿路的引上(下)位置,纜線要有鋼管保護,并對鋼管用混凝土包封保護。86. 公路邊上電桿應噴刷紅白安全標志。87. 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8910.64-2025液晶顯示器件第6-4部分:測試方法帶動態(tài)背光的液晶顯示模塊
- 計算機自動化技術試題及答案
- 材料疲勞壽命評估誤差分析重點基礎知識點
- 行政法學案例探討與答案發(fā)布
- 社區(qū)火災應急預案論文(3篇)
- 技術員考試準備試題與答案
- 森林火災瞬間應急預案范文(3篇)
- 行政法學動態(tài)研究試題及答案
- 風險管理在企業(yè)優(yōu)化決策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環(huán)保與生活》課件-第十三篇
- 熱點主題作文寫作指導:古樸與時尚(審題指導與例文)
- 河南省洛陽市2025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模英語試卷(原卷)
- 電網(wǎng)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5年第一季度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MOOC 理解馬克思-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說明書hid500系列變頻調(diào)速器使用說明書s1.1(1)
- 直流系統(tǒng)蓄電池充放電試驗報告
- 送教上門學生教案(生活適應和實用語數(shù)共17篇)
- ISO22716:2007標準(中英文對照SN T2359-2009)47
- RTO處理工藝PFD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