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精選)_第1頁
--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精選)_第2頁
--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精選)_第3頁
--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精選)_第4頁
--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二生物知識點重難點歸納總結5篇分享高二這一年,是成績分化的分水嶺,成績會形成兩極分化:行則扶搖直上,不行則每況愈下。下面就是松鼠給大家帶來的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一、生態系統的概念和類型名詞:、生態系統: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語句:1、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2、生態系統的類型: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兩大類。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類型。在水域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森林生態

2、系統:濕潤或比較濕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復雜穩定。4、草原生態系統:年降水量少的地區;物種少,植物以草本為主,善跑或穴居動物多,種群密度易變,群落結構一般不穩定。5農業生態系統:農作物種植區;作物種類少,種群密度大,群落結構單一而不大穩定,植物主要為農作物,人為作用突出。6、海洋生態系統:整個海洋,類型多,分布各異;微小浮游植物為主,有大型藻類,各類動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層,底棲動物適應性特殊。7、淡水生態系統:淺水區為水生和沼澤植物,深水區表層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動物、魚類和底棲動物。二、生態系統的結構名詞:1、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

3、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制造有機物。2、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事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3、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語句: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種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陽光、熱能、空氣、水分和礦物質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生產者:自養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等)。4、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

4、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綠色植物制造出來的有機物,所以把它們叫做消費者。消費者屬于異養生物。動物中直接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也叫植食動物)叫做初級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叫做次級消費者;以小型肉食動物為食的大型肉食動物,叫做三級消費者。5、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物之間的關系:食物鏈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一般有捕食關系;而食物網中的不同種生物之間除了捕食關系外,還有競爭關系。、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成分,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備成分,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分。8、消費者等級與營養等級的區別:

5、消費者等級始終以初級消費者為第一等級,而營養等級則以生產者為第一等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為第三營養級。);同一種生物在食物網中可以處在不同的營養等級和不同的消費者等級;同一種生物在同一食物鏈中只能有一個營養等級和一個消費者等級,且二者僅相差一個等級。三、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名詞:、能量金字塔:可以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的能量數值,由低到高繪制成圖,這樣就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語句:1、起點: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輸入能量)。、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3、渠道:沿食物鏈的營養級依次傳遞(轉移能量)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

6、能的三個去處是:呼吸消耗,下一營養級同化,分解者分解。對于初級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這三個去處。并且可以認為,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釋放的能量十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但對于營養級的情況有所不同。5、特點:傳遞方向: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從前一營養級流向后一營養級,而不能反向流動);傳遞效率:逐級遞減,傳遞效率為10%0%(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只有0%20%)。4、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5、計算規則:消耗最少要選擇食物鏈最短和傳遞效率20%,消耗最多要選擇食物鏈最長和傳遞效率最小0

7、%。四、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名詞: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N、P、等化學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里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的生態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帶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2、溫室效應:大氣中CO2越多,對地球上逸散到外層空間的熱量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從而使地球溫度升高得越快,這種現象就叫溫室效應。語句:1、碳循環:碳在無機環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的形式存在的。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等有機物。生產者合成的

8、含碳有機物被各級消費者所利用。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通過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氣中。生產者和消費者死后的尸體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氣中。特點:隨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運動,所以碳循環帶有全球性。2、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流動是單向,不循環的,是逐級遞減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可以反復出現,循環運動。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名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由于生態系統中生物的遷入,遷出及其它變

9、化使生態系統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當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我們就把:生態系統具有保持和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稱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在生物學上就把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稱之為抵抗力穩定性。3、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遭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以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恢復力穩定性。語句:、生物圈II號”實驗失敗說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難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樣,長期保持相對穩定,具備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等方面。抵抗力穩定性的本質是“抵抗干擾、保持原狀”;生態系統

10、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就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小,抵抗力穩定性越低。一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相對定狀態就會遭到破壞。3、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抵抗力穩定性較高的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低,反之亦然。4、生物圈是人類生存的環境,而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范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穩態,我們要保護并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1、內環境理化性質的變化:、體溫的變化(正常情況下):、不同人的體溫不同、不同年齡的人體溫不同、不同性別的

11、人體溫不同、同一人2小時內體溫不同。4時較低,14時(差幅不超過1OC)、變化原因:新陳代謝2、穩態: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3、人體各個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4、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功能上與內環境穩態相聯系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6、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7、內環境需要維持穩態的根本原因:、細胞代謝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溫度、等影響。、細胞代謝正常進行要求細胞形態結構正常,滲透壓的變化影響細胞的形態和功能。高二生

12、物知識點總結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營養級動物(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2、生態系統的功能:_、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農業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

13、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不同點:在物質循環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聯系: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信息的

14、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

15、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

16、動物園)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4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3、種群增長曲線:、“”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則t年之后種群數量為:Nt=N0t、“S”型增長曲線:、“”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二、應會知識點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

17、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是漁業捕撈、森林采伐的理想時期。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5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