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英語教學與文化意識的培養 論文摘要: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文化意識”被列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已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從詞義語義方面、書寫方面、交際方面分析了產生跨文化交流的障礙;又從深入了解交際模式、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標志、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實物開展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交際能力。主題詞:小學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培養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既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也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人文素
2、養。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文化意識”被列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指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設計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見,培養文化意識并且達到一定的目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理念和新舉措。因此,要想適應新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流的障礙,處理好語言學習和文化意識之間的關系。一、產生跨文化交流的障礙1、詞義語
3、義方面的障礙英語中有不少詞匯有其自身的附加意義,如顏色、動物等常用詞,小學生不知道這些單詞隱含的意義,往往會望文生義,練習時也會張冠李戴。例如:red flag(引人生氣的事)green hand(新手)You look blue today.(你今天臉色發情。)He is a black sheep.(他是一個害群之馬。)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各種文化對它的認識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漢語中,時間語句表達只要說明具體時間即可,動詞通常沒有變化;而西方人珍惜
4、時間,嚴格守時,在英語語法中強調動詞的的時態變化,如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等,以及動詞的規則和不規則變化。這些差異使小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時往往錯誤百出。2、書寫方面的障礙小學生在書寫中通常只記得開頭字母大寫,卻忽視個別單詞的特殊性。比如,英語中要求把“I”(我)寫成大寫,原因在于西方人比較突出個人的用,崇尚個性自由,體現個人價值,以自我為中心。由于小學生不明其中原因,容易把“I”寫成小寫,忽視該詞在句中任何位置都要大寫的習慣。如:My mother and i go shopping on Sunday.小學生對專有名詞的認識也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與數字有關的詞組,學生容
5、易犯錯。如:class four, grade five。另外,中國人寫信封地址是從大地址到小地址,而英語國家則恰恰相反,從小地址到大地址。3、交際方面的障礙使用的英語不符合英語本族人的習慣,或者勿用了其他表達方式,或者采用了不正確的表達方式,或者按母語習慣套用英語,還有是不了解或忽視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而出現的語言表達失誤。如:當老師夸獎學生的衣服漂亮時說:“Wow! Your skirt is so beautiful!”不少學生會錯誤地回答:“No. Its just so so.”。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1、深入了解交際模式要想達到用英語進行有效交際的目的,必須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們所遵循
6、的交際模式,特別是用非語言的方式來進行的交際活動。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交際模式,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交際中的誤會和不悅。(1)稱呼在課堂交際活動中,稱呼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出現在說話的起始,文化內涵比較多。因此,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給予正確指導。在非正式場合,英語國家的人士都會直接叫別人的名字而不稱呼人的姓。但是,漢語里這種稱呼比英語中這種稱呼顯得關系更深、更密切。所以,當中國人直接稱呼叫外國人的名字,而不稱呼人的姓的時候,覺得很難為情或覺得對外賓不夠禮貌,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如果對英、美國家的人不直接稱呼名字,他們會覺得不夠親密,因為只有在正式的場合,或彼此生疏的情況下才稱呼Mr/Mrs/Miss
7、加姓的。(2)問候語在英漢兩種文化中,朋友之間通常都互相問候來促進人際關系。兩種語言各有一定的表達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如英、美國家的人通常的問候是“Hi/ 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Good evening!”這些問候語,中國人聽起來會感覺洋味太濃。以上的問候語在中國人之間很少用。中國人在問候別人時常說:“你吃過飯了嗎?”這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實并不是真想知道對方是否吃了飯。然而在英語國家里,這樣一句話就不算打招呼了,而是用來表示建議或邀請對方一起吃飯的意思。(3)對于贊揚和恭維的反應在與中國人進行交往時,英語國家的人士常常很吃驚地發現,當他們贊揚或恭
8、維中國人的時候,中國人總是不知所措、過于謙卑或貶低自己,甚至反復地予以否認,不象他們自己那樣很坦然地用語言表示感謝。2、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并與母語文化的相應內容進行對比,既能增進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又能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1)話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含蓄、謙虛的語言表達方式很普遍,常用“哪里,哪里”來表示謙虛,對他人的年齡、收入、職業等私人問題特別關心,普遍以這些作為談論的中心話題。而英美人士對年齡、婚戀、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等個人的隱私問題較為忌諱,他們認為涉及income(收入)、weigh(體重)、age(年齡)、religion(信仰)、marriage(婚戀)的
9、問題是不禮貌的。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必須選擇恰當的話題,如和外國人談論天氣狀況、談論報紙等內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比較英漢文化的異同,理解他人的價值取向,更好地尊重他人。(2)禮儀討論社交禮節及待人接物方面的差異,重點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禮貌的程度,飲食習慣,問候,親吻、握手和手勢,聲音的輕重,會議的座位布置,打噴嚏、咳嗽等,邀請的方式,介紹的方式,同意或不同意,站、坐的方式。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一般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物來看,更不能表示對禮物的期待,而英美人士則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物,并當場表示自己的謝意及對禮物的喜歡。(3)時間概念如果參加公共活動,或團體性活動,應按邀請上標明的時間
10、或預先約定的時間準時抵達。中國人的習慣是提前2至3分鐘抵達,外國人習慣晚2至3分鐘抵達,若過早地抵達,會使主人因未準備好而難堪;遲遲不到,也會讓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過久而失禮。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萬一因故不能應邀赴約,要在第一時間內,盡早通知主人,并以適當的方式表示歉意。因為失約就是一種嚴重的失禮行為,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4)對老年人的看法中國文化傳統的美德之一是尊老愛幼。對老人的悉心照顧是青年人有教養的表現。然而,英、美國家的人士十分看重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他們認為自己能干的事,一般不求別人做。在中國,往往一個人一過五十歲就認為自己年過半百,老了,這樣的思
11、維方式與英、美國家的人思想恰恰相反。3、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標志通過了解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標志,并用本國文化中的相應的內容進行對比來增強學生對文化概念的理解。(1)從中國文化入手,啟發學生讓他們搜集一些最能象征中國文化的單詞,如the Great Wall長城, the Temple of Heaven天壇,The Summer Palace頤和園,The Forbidden City紫禁城,Peking Opera京劇等,還可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句型進行談論,然后進行對比,如:“We Chinese drink tea, but Americans usually drink Coke.(
12、2)讓學生搜集一些能代表某一城市或地方的標志性圖片,如英國倫敦的倫敦橋Tower Bridge,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美國的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法國的埃非爾鐵塔Eiffel Tower,對中西國家的文化進行參照對比,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讓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如讀文學作品,希臘神話故事、外國歷史故事、幽默笑話以及西方人的風俗習慣、節日慶典方式等方面的材料。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文化以及該民族的心理狀態、氣質等方面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4)學唱英語歌。歌曲能反映一個民
13、族的心聲,能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格,使學生能了解到西方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活的各個側面,也有助于提高聽力、口語及閱讀能力。如: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Jingle Bells.這兩首歌曲就反映了濃郁的圣誕文化氣息;John Denver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則表現了20世紀20年代人們關注家人、收獲、戀愛的鄉村風情。如: Auld Lang Syne則告訴學生要珍惜友誼,珍惜時光等。(5)利用影視、多媒體看一些介紹外國風情、人物的圖片和節目來提高學生文化背景知識。如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
14、uck, Tom and Jerry。(6)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已走向世界,外國的文化也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典型的就是節假日的習俗。很多外國人喜歡在中國過春節Spring Festival;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喜歡過外國的節日,比如:圣誕節Christmas Day,情人節Valentines Day,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母親節Mothers Day等等。英語國家像這樣的節日很多,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習俗不同,讓學生了解西方的一些文化習俗,拓展視野。4、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實物開展活動利用具有文化特征的實物開展活動,給學生提供積極參與、充分表
15、達感受的機會,增強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1)讓學生把有關文化的紀念品帶到課堂上,如明信片、小雕塑、小玩意等。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能反映英美文化的事物在我國疙瘩城市里幾乎隨處可見。學生身上穿的、吃的、用的實物中有很多就是從英美進口的,而且上面印有各種英文商標和廣告用語。學生可以將實物帶來,并做一些簡單介紹,以此提出不同的問題來開展活動。(2)讓學生收集英美等國的貨幣,幫助學生識別西方主要貨幣,并提供一些相關信息。如:1英鎊=100便士,1美元=100美分。英國和美國有多種不同面值的紙幣和硬幣等,可以給同學補充一有關貨幣兌換的知識。還可以收集英美郵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郵票中“探”出有關
16、國家的情況。(3)卡通漫畫或動畫片是西方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收集來了解英美文化中所含的幽默。三、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1、提高文化素養語言知識是在長期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積累的,文化素養的積淀來自于大量的學習和實踐。文化意識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要讓學生理解文化內容的本質,開闊視野,提高鑒別能力,內化自己,提升自己。當然,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跨文化的知識遠遠不夠,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擴充自己所學的英語文化知識,閱讀相關書籍,并在閱讀時積累有關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2、培養交際能力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整體素養發展的基礎上。由此可見,文化因素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了解他國文化,減少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隔閡和障礙,交際則可順利、得體地進行。因此,了解文化,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我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胡文仲先生指出:“學習外語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接觸和認識另一種文化的過程。”教材中豐富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為我們進行跨文化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常識培訓體系構建
- 口腔護理刷牙順序規范
- 解除合伙協議協議書
- 足球發展框架協議書
- 食堂共管賬戶協議書
- 魯南地質工程協議書
- 露天采礦承包協議書
- 購銷合同變更協議書
- 防汛物質供貨協議書
- 重慶股權轉讓協議書
- WS∕T 391-2024 CT檢查操作規程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 低壓電涌保護器(SPD) 第12部分:低壓電源系統的電涌保護器選擇和使用導則
- 《巴以沖突》課件
- (高清版)WST 442-2024 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
- ISO-1183密度不確定度報告
- 2023-2024學年上海市一年級下冊期末數學調研試卷(含答案)
- 外科護理疑難病例個案
- 語文園地八 日積月累《大林寺桃花》(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如何搞好基層武裝工作
- 鐵路政治思想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