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7課 與哥倫布同舟遠航學案 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歷史學案_第1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7課 與哥倫布同舟遠航學案 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歷史學案_第2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7課 與哥倫布同舟遠航學案 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歷史學案_第3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7課 與哥倫布同舟遠航學案 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初中九年級上冊歷史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7課     與哥倫布同舟遠航-學習與探究之一【學習目標】 1、 知道哥倫布的航海事跡以及他航行的意義。 2、 掌握與中國的鄭和遠航的異同。 【學習流程】 一、自學與交流;(10分鐘) 自學提示: 1、 重點:掌握與中國的鄭和遠航的異同。 2、 學生自學教材 3、 預習檢測:   (1)、14051433年,       &#

2、160;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次出使西洋,最遠到達        東海岸和         沿岸。 (2)、哥倫布直到臨死前都認為自己到達的是          ,他把       洲當地土著居民

3、稱為“              ”,把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稱為“                 ”。 (3)、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船隊到達             ,進入 

4、         洋,開辟了從歐洲前往          的海上航線。達·迦馬到達了                  ,實現了歐洲人從非洲沿岸到達東方的夙愿。 (4)、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  

5、0;       ,經過            海峽進入            ,于1521年到達菲律賓群島。后來,其船隊繼續西行,穿越               ,繞過

6、0;           ,回到歐洲,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  二、展示與質疑:         

7、0;                                                三、點拔與歸納: 同:促進了不

8、同區域間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推動了世界的發展 異:時間不同 、目的不同、規模不同、航線不同、結果與影響不同。四、鞏固與檢測: (一)精挑細選(每題1分,共4分) 1、某班歷史復習課上討論哥倫布活動及其歷史作用時,出現了以下四種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    ) a他實現了環球航行           b他第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 c他的航行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d他是世界歷史上進行遠洋航行的第一人

9、 2、1893年,美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紀念郵票,其圖案都與航海家哥倫布有關。這套郵票以哥倫布為主題主要是因為他發現了(    ) a歐洲          b美洲          c大洋州        d亞洲 3、設想你跟隨哥倫布探險新航路,你

10、不可能經過或到達的地點是(    ) a巴哈馬群島     b古巴      c海地        d好望角 4、同學們編寫我與哥倫布同行歷史劇時,為哥倫布在海地上岸設計了一句臺詞,說法正確的是(    ) a我終于到達了印度      &

11、#160;  b我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c我實現了環球航行         d繞過好望角,我終于到達了印度 (二)閱讀探究 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回顧歷史所學,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下面是關于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一些資料。 14051433年,鄭和前后7次下西洋,隨行船只最大達到200余艘,最大載重量為1500多噸,攜帶的貨物包括絲綢、瓷器、茶葉、生絲等,每次遠航隨行人員約2.72.8萬

12、人,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率領3艘帆船,橫渡大西洋,開始了探險航行,最終到達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隨行船只最大載重120130噸,攜帶的貨物包括玻璃碎片、農具、種子、糧食、牲畜等,遠航隨行人員最多一次1000多人。 依據上述材料,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相比,有何突出特點?   (2)有人把鄭和稱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倫布稱為“殖民掠奪的先鋒”。雖然評價不同,但從歷史長遠的發展來,二人具有共同的歷史作用。請問:共同的歷史作用是什么?   (3)哥倫布發現美洲

13、新大陸時,中國正處于大明王朝統治時期。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活動給我國明朝的政治、經濟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學習后記:   教學反思:答案 一、預習檢測: 1、鄭和、7、非洲、紅海、 2、印度、美、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島、 3、好望角、印度洋、印度、印度西海岸、 4、大西洋、南美南端、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環球航行、 二、探究交流: (1)目的:對黃金的貪欲,對財富的追求 (2)有利條件:中國的羅盤針已經傳到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航海知識和地理知識在歐洲的傳播 (3)海浪、飲水、食物等;語言不通,交流困難; (4)原因:視角不同、立場不同、占有的材料不同等 (5)渠道:網絡查詢、圖書館查閱資料、觀看影視資料、咨詢專家或學者、參觀紀念館等 (6)因素:人員的細致分工;資料的收集、整理、概括、組合;道具的精心準備、劇本的編寫與認真排練;小組間的密切配合等 三、訓練反饋 (一)精挑細選 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