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論學習心得精編版_第1頁
航空航天概論學習心得精編版_第2頁
航空航天概論學習心得精編版_第3頁
航空航天概論學習心得精編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航空航天概論學習心得美術學院王大民20111196221航空航天技術概論心得在過去半年中, 接連發生了兩起重大航天災難。盡管人們備感痛惜,但這些挫折并不能阻擋人類進軍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動風險如此之大,為什么人類依然不放棄進軍宇宙的夢想呢?從長期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 人類總有一天必須走出自己的搖籃; 從中短期看,航天活動可帶來巨大回報,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進軍宇宙是人類現在和未來的一項偉大事業。 于是,載人航天成為現代航天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及其意義和前景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人類在漫長的社會進步中不斷擴展自身的生存空間。 現在,人類的活動范圍已經

2、歷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層空間,再從大氣層空間到太空的逐步發展過程。人類活動范圍的每一次擴展都是一次偉大的飛躍。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歷程很久以前,人類就有飛出地球、 探知太空奧秘和開發宇宙資源的愿望,我國古代的不少神話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 最典型的是流傳很廣的嫦娥奔月, 它描寫一個叫嫦娥的美女, 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長生不老的仙藥后,身體變輕飄到月亮上去了。歷史上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是 15 世紀中國官員萬戶。 1945 年,美國學者基姆在他的火箭與噴氣發動機一書中是這樣描寫的:萬戶先做了兩個大風箏,并排裝在一把椅子的兩邊。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綁了 47 支當時能買到的

3、最大火箭。準備完畢后,萬戶坐在椅子當中,然后命其仆人點燃火箭。但是,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火焰和煙霧中,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20 世紀 80 年代,改革開放帶來了航天技術的春天。198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863" 計劃) 綱要,把航天技術列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之一。 "863" 高技術航天領域的專家們對我國航天技術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證, 描繪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前景的藍圖, 一致認為載人航天是我國繼人造衛星工程之后合乎邏輯的下一步發展目標。 1992 年 1 月,黨中央批準研制載人飛船工程。自此,

4、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1999年 11 月 20 日,我國成功發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舟1 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宇宙飛船的國家。此后,又分別把神舟2、3 和4 號送上九重天。在 1992 年開始研制載人飛船之前,我國"863" 高技2術航天領域的專家們曾為研制哪種運輸器這個問題進行了幾年的研究,即對從研制飛船起步和越過載人飛船直接發展航天飛機的多種技術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比較和分析,甚至還激烈地爭論過。2003 年 10 月 15 日圓了萬戶的夢,因為在這一天中國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 號順利升空并安全返回, 實現了中華千年飛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

5、美國和蘇聯. 俄羅斯在這一領域的多年壟斷格局,成為世界第 3 個獨立自主研制并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國家,這對世界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振興中華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歷史上,遠洋航海技術的興起,導致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世界市場的開辟和近代科學的一系列成就,開始了一個" 全球文明 " 的時代。當代載人航天技術的問世,則使人類走出地球這一搖籃而到達太空,開始了一個 " 空間文明 " 的新時代。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向更高階段的發展。 不過,由于載人航天技術與無人航天技術有很大差別, 主要反映在安全性、 復雜性和成本高三個方面,所以從 1961 年第一名航

6、天員上天到現在,它還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用途。 但從可以預見的未來來看, 人類現在面臨的資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決的幾大問題,只有通過開放地球、擴大人類生存空間來解決。即使在當代,發展載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威望。 因為航天技術的水平與成就是一個國家經濟、 科學和技術實力的綜合反映。 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向更高階段的發展, 載人航天的突破 - 用本國的載人航天器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 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標志。發展載人航天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 發達的工業基礎和雄厚的經濟實力。迄今為止, 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實現了載人航天。其他擁有一定航天

7、技術基礎或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雖欲染指載人航天,但因力不從心,所以只能求助于與他們合作,出錢出資,用俄、美的載人航天器將本國航天員送上太空,以圖逐步加入世界 " 載人航天俱樂部 "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 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大國地位。所以,我國航天員進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擁有 " 兩彈一星 " 那樣,引起全世界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全民的凝聚力。其次,它能體現現代科技多個領域的成就, 同時又給現代科技各個領域提出新的發展需求, 從而可以大大促進整個科技的發展, 并將為培養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貢獻。 例如,就載人航

8、天器本身的研制和運行而言,它對通信、遙感、推進、測量、材料、計算機、系統工程、自動控制、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動了這些技術的進步。3再有,載人航天的發展能促進太空資源的開發, 為地球上的人類造福。載人航天器所處的高遠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環境, 可為科研提供一個理想的實驗場所, 它在推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微重力科學與應用等許多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學科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人類帶來巨大的效益。一些國家已經在太空制藥、太空育種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并準備建造太空工廠,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另外,地球能容納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約 80 億 1

9、10 億,因此有些人已經開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緊張,那么是否可以到別的星球開發礦藏呢?這是科學家所關心的一個問題,而且不是天方夜潭, 因為類似載人登月等許多過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話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變成了現實。最后,載人航天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使用載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靈活部署、修理和組裝大型軍用衛星;安全而連續地指揮和控制地面軍事力量;還能作為特殊武器的試驗場。例如,早在 1965 年 12 月,美國雙子星座 7 號飛船上的航天員就曾用紅外遙感器監視和跟蹤了1 枚潛射導彈的發射,所獲信息比潛艇上的觀察人員報告的還要快。第1 次、 2 次海灣戰期間,和平號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 " 上的航天員對戰區進行了大量觀測活動,取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中國載人航天的未來前景中國載人航天將實施 " 三步走 " 的發展戰略。中國在成功發射 4 艘無人試驗飛船的基礎上, 已將首位航天員送入太空, 實現了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除繼續用載人飛船進行對地觀測和空間試驗外, 重點包括出艙活動、 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 短期有人照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