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清風)_第1頁
新文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清風)_第2頁
新文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清風)_第3頁
新文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清風)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做六年級奧數題要熟悉每一種題型的解法,這樣才會對考試中出現的不同形式的題目都應付自如。下面就是松鼠給大家?guī)淼牧昙壣蟽詩W數訓練題帶答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有一個藍精靈,住在大森林里。他每天從住地出發(fā),到河邊提水回來。他提空桶行走的速度是每秒5米,提滿桶行走的速度是每秒米。提一趟水,來回共需8分鐘。藍精靈的住地離河邊有多遠?答案與解析:提空桶行走的速度提滿桶行走的速度=3。從反比關系得到提空桶行走的時間提滿桶行走的時間=5。來回一趟共計用8分鐘,剛好83+5,所以提空桶行走的時間=3分鐘=80秒。5×180=9

2、0(米)。藍精靈的住地到河邊的距離是走同樣長的路程,所用的時間和速度成反比。、乒乓球比賽場地上,共有10張球桌同時進行比賽,有單打,也有雙打,共有3名球員出場比賽。其中有幾桌是單打,幾桌是雙打呢?答案與解析:單打每張球桌2人,雙打每張球桌4人。如果0桌全是單打,出場的球員將只有0人。但是現在有3人出場,多12人。每拿一桌單打換成雙打,參賽的球員多出人。要能多出2人,應該有6桌換成雙打。答案是:桌雙打,4桌單打。這個單打雙打問題,按照題型來看,屬于傳統(tǒng)的雞兔同籠問題。上面所用的解法,也是雞兔同籠問題的常規(guī)解法,先假定都是同一種,然后替換。也可利用中國古代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的“折半”法,算法更簡單

3、。每張球桌沿著中間的球網分成左右兩半,只考慮左半邊。單打的球桌左半邊站個人,雙打的球桌左半邊站2個人。10張球桌兩邊共站32個人,左半邊共站16個人。3、問題:小玲從家去學校,如果每分鐘走80米,結果比上課時間提前6分鐘到校。如果每分鐘走0米,則要遲到3分鐘。小玲的家離學校的路程有多遠?講解:根據問題的條件,從家走到學校,兩種速度所用時間的差是639(分)。如果有兩個人同時從小玲家往學校走,其中一個人以每分鐘8米的速度快走,另一個人以每分鐘5米的速度慢走,那么當快走的人到達學校時,慢走的人還差9分鐘的路程,即0×9=50(米)。從兩人同時同地出發(fā),到距離拉開成450米,所用的時間是4

4、50÷(8-0)15(分)。這5分鐘是從家快步走到學校所用的時間,所以家到學校的距離是×15100(米)。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1、標有A、B、C、E、F、記號的七盞燈順次排成一行,每盞燈安裝著一個開關,現在A、C、G四盞燈亮著,其余三盞燈是滅的。小方先拉一下A的開關,然后拉B、C直到的開關各一次,接下去再按到的順序拉動開關,并依此循環(huán)下去。他拉動了990次后,亮著的燈是哪幾盞?答案:、C、G解析:小方循環(huán)地從A到G拉動開關,一共拉了990次。由于每一個循環(huán)拉動了7次開關,19÷7=2842,故一共循環(huán)84次。然后又拉了和的開關一次。每次循環(huán)中A到的開關各被拉

5、動一次,因此A和B的開關被拉動481=285次,C到G的開關被拉動4次。和的狀態(tài)會改變,而C到的狀態(tài)不變,開始時亮著的燈為A、C、D、G,故最后A變滅而變亮,C到G的狀態(tài)不變,亮著的燈為B、C、D、G。2、請將16個棋子分放在邊長分別為3厘米、20厘米、10厘米的三個正方盒子里,使大盒子里的棋子數是中盒子里棋子數的2倍,中盒子里的棋子數是小盒子里棋子數的倍,問:應當如何放置?答案:先分別在大、中、小盒子內裝入4、8、4個棋子,然后把小盒子和中盒子都放在大盒子里,但小盒子不在中盒子內。先分別在大、中、小盒子內裝入8、4、4個棋子,然后把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再把中盒子放到大盒子里即可。解析:把小盒

6、子里的棋子看作1份,那么中盒子就是2份,大盒子就是4份。這說明大盒子里的棋子數必須是的倍數,并且還占總數的一大半。所以大盒子里的棋子數只能是12個或16個。如果大盒子里有2個棋子,中盒子里就有個,小盒子里就有3個。可是這無論如何也無法滿足一共有6個棋子這個條件。因為12+61,123=15。如果大盒子里有1個棋子,中、小盒子就分別是8個和4個棋子。這時就又分兩種情況了:一種是小盒子放在中盒子里,那么就分別在中、小盒子里各放個棋子,再把小盒子放到中盒子里;另一種就是小盒子不放在中盒子里,小盒子4個,中盒子個。六年級上冊奧數訓練題帶答案1.四年級有個班,不算甲班其余三個班的總人數是131人;不算丁

7、班其余三個班的總人數是3人;乙、丙兩班的總人數比甲、丁兩班的總人數少1人,問這四個班共有多少人?2. 有四個數,其中每三個數的和分別是5,46,9,52,那么這四個數中最小的一個數是多少?3在一個兩位數之間插入一個數字,就變成一個三位數。例如:在2中間插入數字,就變成了76。有些兩位數中間插入數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數是原來兩位數的倍,求出所有這樣的兩位數。4某班買來單價為0.5元的練習本若干,如果將這些練習本只給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將這些練習本只給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將這些練習本平均分給全班同學,每人應付多少錢?5.動物園的飼養(yǎng)員給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給第一群,則每只猴子可

8、得12粒;如只分給第二群,則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給第三群,則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給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 一個整數,減去它被5除后余數的4倍是154,那么原來整數是多少?7.若干名家長(爸爸或媽媽,他們都不是老師)和老師陪同一些小學生參加某次數學競賽,已知家長和老師共有22人,家長比老師多,媽媽比爸爸多,女老師比媽媽多2人,至少有名男老師,那么在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8.一次數學考試共有20道題,規(guī)定:答對一題得2分,答錯一題扣1分,未答的題不計分。考試結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錯了幾道題,但只記得未答的題的數目是個偶數。請你幫助小明計算一下,他答錯了多少

9、道題?.某種商品的價格是:每一個1分錢,每五個4分錢,每九個7分錢,小趙的錢至多能買5個,小李的錢至多能買500個。小李的錢比小趙的錢多多少分錢?10.某幼兒園的小班人數最少,中班有2人,大班比小班多6人。春節(jié)分桔子25箱,每箱不超過60個,不少于50個,桔子總數的個位數字是7。若每人分個,則桔子數不夠,現在大班每人比中班每人多分一個,中班每人比小班每人多分一個,剛好分完。問這時大班每人分多少桔子?小班有多少人?(本題是本講中最難的問題!)11.一個正方體木塊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個數,位于對面兩個數的和都等于13,小張能看到頂面和兩個側面,看到的三個數和為18;小李能看到頂面和另外兩個側面

10、,看到的三個數的和為24,那么貼著桌子的這一面的數是多少?12.比賽用的足球是由黑、白兩色皮子縫制的,其中黑色皮子為正五邊形,白色皮子為正六邊形,并且黑色正五邊形與白色正六邊形的邊長相等。縫制的方法是:每塊黑色皮子的5條邊分別與5塊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每塊白色皮子的6條邊中,有3條邊與黑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另3條邊則與其它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如果一個足球表面上共有12塊黑色正五邊形皮子,那么,這個足球應有白色正六邊形皮子多少塊?3. 5個空瓶可以換1瓶汽水,某班同學喝了1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剩下來的空瓶換的,那么他們至少要買汽水多少瓶?14現有三堆蘋果,其中第一堆蘋果個數比第二堆多,

11、第二堆蘋果個數比第三堆多。如果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一個,那么在剩下的蘋果中,第一堆個數是第二堆的三倍。如果從每堆蘋果中各取出同樣多個,使得第一堆還剩4個,則第二堆所剩下的蘋果數是第三堆的2倍。問原來三堆蘋果數之和的值是多少?答案解答:1、解答:用1+13=265,這是1個甲、丁和個乙、丙的總和,因為乙、丙兩班的總人數比甲、丁兩班的總人數少1人,所以用265-=264就剛好是3個乙、丙的和,64÷=,就是說乙丙的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1=89,所以四個班的和是88+89=177 人。2、解答:大家想想,我如果把4個數全加起來是什么?實際上是每個數都加了3遍!大家一定要記住這種思想!(

12、45+46+49+52)÷=6就是這四個數的和,題目要求最小的數,我就用64減去52(某三個數和的)就是最小的數,等于12.3、解答:對于這個題來說,首先要判斷個位是多少,這個數的個位乘以9以后的個位還等于原來的個位,說明個位只能是0或5!先看0,很快發(fā)現不行,因為2×9=80,3×=20,0×9=60等等,不管是幾十乘以9,結果百位總比十位小,所以各位只能是。略作計算,不難發(fā)現:15,25,3,4是滿足要求的數。、解答:對于這種問題,如果給一個學過工程問題的學生來做的話,簡直太簡單了,但工程問題是六年級的內容,四年級的學生怎么辦呢?我們可以這樣考慮:我

13、就假設班上有2個女生(動動腦筋,為什么不假設成有個女生?),那么就一共有3個練習本,進而推出有個男生,用0÷(+3)6,說明每人應該有個練習本,所以每人要付3元錢。、解答:和上個題目一樣我想找到1個數,它既是1的倍數,又是的倍數,還要是20的倍數。你能找到嗎?可以找到最小的是60,那么我就假設共有60粒花生,那么可以算出來第一群猴子有5個,第二群猴子有個,第三群猴子有個,那就一共有5+3=12只猴子,÷125,所以每個猴子是 5粒。6、解答:首先,被除數除以除數,余數肯定小于除數。所以在這個題里,余數肯定不大于4,這就確定了原來整數只能是:15+×0,144

14、15;1,154+4×2,14+4×3,4×4中的一個,檢驗一下,很快得到結果是154+4×2=12.、解答:家長比老師多,所以老師少于22÷2=1人,也就是不超過人,家長就不少于12人。在至少12個家長中,媽媽比爸爸多,所以媽媽要多于12÷=人,也就是不少于人。因為女老師比媽媽多人,所以女老師不少于人,但老師最多就0個,并且還至少有個男老師,所以老師必須是10個(9個女老師,個男老師),家長12個人中,有個媽媽,那么爸爸就有127=人.、解答:20個題,如果全部做對的話,可以得20×2=分。如果不答道題的話就要少2分,如果

15、做錯一道的話就要少3分。小明得了2分,比總分少40-23=1分。因為沒有做的題是偶數,所以我們可以先想想如果有0道題沒答的話,1分都是做錯了少的,可是÷35,不可能!再考慮如果有道題沒做的情況,2道題沒做就少4分,還有17-41分是因為做錯了少的,13÷3=4,也不可能!考慮4道題沒做的話,就少了8分,還有7-8=分是因為做錯了少的,÷3=3,所以有3道題是做錯的.9、解答:先在腦袋里算一下,是不是九個7分錢最合算啊?先看小趙:5÷9=55,所以他有5×7+4=39分錢;再看小李:50÷9=555,所以他有55×7+=39分

16、錢,那么小李就比小趙多389-39=35分錢。千萬不要認為用(5050)÷×7=30就可以了,比如我把50換成40,方法就不對了!10、解答:首先桔子的個數在250(2×50)和150(=25×60)之間。下面大家?guī)臀铱匆韵聝煞N分桔子的辦法的區(qū)別是多少?(1)大班每人a+1個,中班每人a個,小班每人a-1個;(2)無論大中小班,每人a個。在第一種分法中,我讓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拿出來個去補給小班的孩子,每人補1個,因為大班人比小班多6人,所以最后就還多6個桔子。如果我從所有桔子中拿出6個來,就可以使得原題中的第一種分法變?yōu)槲业牡诙N分法。因為桔子的總數個位是

17、7,減去6后的個位是1,這么多桔子可以分給所有的孩子,并且讓每人一樣多,所以總的人數和每人所分到的桔子數都是奇數!!但很明顯每人19個是不夠的,所以只能是每人7個,5個,13個等等,個當然不可能了(因為任何數乘以15后,各位不是就是0),下面我們來看看可不可能是3個或更少:至少有120個桔子,15÷1362,那么至少有9人,那么大班與小班和起來就至少96-2=6人。可是小班人最少不會超過中班的27人,所以大班小班和起來不應該超過27(27+6)=6人,這與我剛才的結果是矛盾的!所以每人不可能是13個或者更少,這就說明了每人應該是1個蘋果。現在總的蘋果數個位是-61,每人1個蘋果,所以

18、總的人數個位應該是3!再看:1250÷17=73,150÷17=884,這時就可以找到總人數一定是。因為如果是7的話,桔子還沒有分完。所以大班小班共有83-7=56人,用和差問題的公式可以很快得到小班人數是:(6-6)÷2=5人.、解答:大家先想想,我如果用18加上24的話,得到是哪幾個面的和?是4個側面和個頂面的和!四個側面的和應該是:13+132,這時就可以計算出頂面的數是:(8+2426)÷28,于是底面的數是:13-=512、解答:先算黑皮子共有多少條邊:12×5=60條。這0條邊都是與白皮子縫合在一起的,對于白皮子來說:每塊白色皮子的條邊中,有條邊與黑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另條邊則與其它白色皮子的邊縫在一起,所以白皮子所有邊的一半是與黑皮子縫合在一起的,那么白皮子就應該一共有60×2=120條邊,10÷6=20,所以共有20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