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捕集劑應用_第1頁
重金屬捕集劑應用_第2頁
重金屬捕集劑應用_第3頁
重金屬捕集劑應用_第4頁
重金屬捕集劑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金屬捕集劑應用概述(上海輕工業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發中心 楊林)摘要:本文介紹了重金屬捕集劑在處理重金屬離子的原理,以及目前應用較多的重金屬捕集劑類別和研究現狀,重點介紹了應用最為廣泛的DTC類重金屬捕集劑的應用范圍和特點,同時與化學沉淀法經濟性進行對比。關鍵詞:重金屬捕集劑 處理 種類 DTC 應用 前言重金屬捕集劑是一種操作簡便、液狀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可以迅速將廢水中重金屬離子沉淀去除的化學藥劑。重金屬捕集劑在常溫下與廢水中各種金屬離子如:鉻、鎳、銅、鋅、汞、錳、鎘、釩及錫等迅速反應,生成水不溶性的高分子螯合鹽,并形成絮狀沉淀,從而達到去除重金屬離子的目的。 目前,傳統化學沉淀法無法完

2、全達到環保要求,而重金屬捕集劑經有關應用證明:處理方法簡單(可在原化學沉淀法裝置上直接投放),費用低,能做到多種重金屬離子共存的情況下一次處理后,即可達到環保要求,即使對廢水中重金屬共存鹽與絡合鹽(如:EDTA、NH3、檸檬酸等)也能充分發揮作用,并具有絮凝體粗大、沉淀快、脫水快、后處理容易、污泥量少且穩定無毒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電鍍工業、電子工業、石化工業、金屬加工業、垃圾焚燒處理、電廠煙道氣洗滌等行業的含重金屬離子廢水處理。 1 重金屬捕集劑作用原理重金屬捕集劑通常含有O、N、P、S等配位原子,如羥肟酸類重金屬捕集劑主要是以O為配位原子,磷酸類重金屬捕集劑主要以P為配位原子。由于S既是配位

3、原子,又可以結合重金屬離子形成硫化物沉淀;另外從酸堿理論上說,重金屬離子一般屬于弱酸或中間酸,而有機硫化物則屬于軟堿或中間堿,二者易結合生成穩定的絡合物。因此市售的很多重金屬捕集劑均為有機硫類。圖1.1為常見有機硫類重捕劑基本結構及捕集重金屬的原理。2 重金屬捕集劑種類與研究2.1 DTC類重金屬捕集劑二硫代氨基甲酸鹽(DTC:Dithiocarbamate),早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實現實驗室合成,但DTC衍生物作為重金屬捕集劑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中葉,美國20年代八十年代申請了一系列合成DTC重捕劑的專利。我國對DTC類重金屬捕集劑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末期清華大學蔣建國等人合成了一系列DT

4、C產品用于廢水和廢氣中重金屬的去除。圖1.1為常見有機硫類重捕劑基本結構及捕集重金屬的原理(備注:M指常見的二價重金屬如Cu2+、Zn2+、Cd2+等)DTC中二硫代羧基的硫原子半徑比較大、且帶負電,易極化變形而產生負電場,它能夠捕捉陽離子并趨向成鍵,生成難溶性氨基二硫代甲酸鹽(DTC鹽)沉淀而使重金屬離子去除,且形成的沉淀物化學性質穩定,無二次污染。此外,DTC通常由伯胺或仲胺在堿性環境中與二硫化碳反應合成,本質是二硫化碳取代氨基上的氫原子。其合成過程簡單,合成條件溫和,捕集重金屬效率高,因此成為目前應用最多的一類重金屬沉淀劑。按照分子量的大小,DTC可以分為小分子沉淀劑和高分子螯合樹脂;按

5、照原料的來源來分,DTC可以分為化工合成的DTC重捕劑和天然高分子改性的DTC重捕劑。由于DTC類重金屬捕集劑與重金屬離子反應生成的螯合物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其在重金屬廢水處理應用方面最為廣泛。2.2 黃原酸類重金屬捕集劑黃原酸是應用廣泛的重金屬捕集劑種類之一,通常由醇和二硫化碳在堿性環境中合成,是羥基中的氫原子被二硫化碳取代后生成的產物。黃原酸類捕集劑包括乙基黃原酸鹽和天然高分子改性的黃原酸酯。黃原酸鹽,又名為黃藥,1815年由Zdse首先合成。乙基黃原酸鉀和乙基黃原酸鈉常用在分析化學和冶金工業中常用作銅和鎳的沉淀劑。Chang等人用乙基黃原酸鉀去除廢水中的絡合銅,研究表明乙基黃原酸鉀是一種有

6、效的重金屬去除劑,能將銅的濃度從50,100,500,1000mg/L降到排放標準以下,而且其與銅形成的化合物達到毒性特征瀝濾方法規定的無毒無害物質的標準。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乙基黃原酸鹽不穩定,尤其在低pH值的條件下乙基黃原酸鉀會分解出二硫化碳,產生二次污染。有機天然高分子改性黃原酸酯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殘余硫化物的存在,因此在重金屬廢水處理領域應用更廣泛。這類研究最多的天然高分子是淀粉和纖維素,因為它們來源廣泛,價格低廉,且分子中含有羥基。淀粉基黃原酸酯和纖維素基黃原酸酯分別是淀粉和纖維素與CS2在堿性環境下合成。2.3 TMT類重金屬捕集劑三巰三嗪三鈉TMT(trimercaptotriazi

7、ne)也叫2,4,6-三硫醇基鈉硫代三嗪,曾經被美國評為最有前途的重金屬捕集劑產品。TMT通常由三聚氯氰和NaHS或Na2S在NaOH溶液中合成。TMT類重金屬捕集劑最大的優點是本身的生物毒性較小,是一種環境友好型有機硫重金屬捕集劑。TMT-55是美國Degussa公司1993年研制的產品,國內的TMT商品有TMT-15系列和TMT-18系列,其中TMT-18分為ABCD四種,分別用于處理四種不同行業的重金屬廢水。TMT對大多數的單價和二價金屬均有較強的捕集作用,不僅可以捕集離子態的重金屬離子,也可以捕集某些狀態下的絡合態重金屬,如EDTA,檸檬酸鹽等,TMT與重金屬形成的沉淀物為粗絮體,易于

8、固液分離和脫水,而且TMT用于處理重金屬廢水時的pH應用范圍較廣,在酸性環境中仍然有較好的捕集效果,因此有著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廖冬梅等人用TMT-15處理銅氨絡合物廢水,表明TMT能與銅強力螯合并沉淀。鄧櫻花等人用TMT-18捕集廢水中的Pb和Hg,研究表明在pH=4,室溫靜置40min后TMT-18對鉛和汞的去除率均超過99.6。TMT的缺點是和某些重金屬結合的沉淀物不穩定,在水體中有二次溶出的風險。Htmke等人研究TMT-Hg的不同形態下的溶解性,表明其中幾種形態的Hg-TMT在水體中能溶解。Matlock等人隨后又對Cd-TMT,Pb-TMT,Zn-TMT的溶解度和穩定性進行研究,表

9、明在pH=3或是pH=6時,這三種重金屬和TMT形成的沉淀物比相應的硫化物沉淀和氫氧化物沉淀的溶解度更大。2.4 STC類重金屬捕集劑STC(三硫代碳酸鈉)是一種硫代碳酸鹽,它的商品名是ThioRed,外觀為橘紅色液體,STC最常用的合成方法是用二硫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方程式為:3CS2+6NaOH>2Na2CS3+Na2C03+3H20。因此,STC是合成DTC和黃原酸酯過程中的一種副產物。此外,STC還可以由二硫化碳和硫化鈉反應生成。STC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用于去除重金屬,elfline等人將STC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研究表明和黃原酸酯類相比,STC結合重金屬產生的污泥不需

10、要經過二次處理,并認為STC捕集重金屬的原理是STC結合重金屬生成硫代碳酸鹽如CuCS3,HgCS3,PbCS3,ZnCS3等去除重金屬。henke等人通過X射線衍射研究表明STC與重金屬結合生成硫化物沉淀而不是硫代碳酸鹽,因為硫代碳酸鹽不穩定容易分解為二硫化碳和硫化物沉淀。STC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二硫化碳氣體,容易產生二次污染,這極大地限制了它的應用。很多研究表明STC與其他的重金屬捕集劑有顯著的協同作用。如Geraldine等人例將STC和DTC一起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鎳,結果表明STC的加入能使DTC捕集鎳后形成沉淀的顆粒增大,提高沉降速度,兩種藥劑具有協同作用。J.A.Venter等人研究

11、表明STC和黃原酸酯類重金屬捕集劑同時使用也具有協同作用。2.5 新型的有機硫類重金屬捕集劑雙巰基類重金屬捕集劑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Matlock等人先后合成了兩種芳香族的雙巰基配位體結構:2,6一二酰胺吡啶乙硫醇(PyDET)和1,3一二苯甲酰胺乙硫醇(BDET)。前者通過吡啶和酰胺基引入3個N作為新的配位原子,與巰基的兩個S形成五元環結構;后者通過酰胺基引入2個N作為新的配位原子,與巰基的兩個S形成穩定的四面體結構。這兩種新的螯合劑與TMT僅僅依靠S原子和重金屬結合形成沉淀相比,能顯著增強重金屬沉淀物的穩定性。但這兩種新的螯合劑存在的問題是合成過程比較復雜,合成原料的價格昂貴,與重金屬反應

12、時間較長,如去除50ppm的Cu2+,需要的反應時間長達4個小時,這在實際應用中會增加處理的費用。Hutchison等人研究了烷基一硫醇配體(3S2SH),利用C鏈中的兩個S原子和巰基中的兩個S原子形成正四面體結構捕集重金屬,研究表明脂肪族的硫醇類配體可以和重金屬形成穩定的沉淀物,但是和芳香族的硫醇類相比,脂肪族的硫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二硫代磷酸鹽類也是一種新型的有機硫類重金屬捕集劑。Xu Ying等人用五硫化二磷和丙醇在堿性溶液中合成一種新的二丙基二硫代磷酸鹽重捕劑。二硫代磷酸類配體的結構和DTC,黃原酸酯類的結構相似,不同的是CS2取代P上的H而不是取代N或是O上的H,捕集原理也相似,4個

13、S在重金屬周圍形成穩定的四面體網狀結構,二硫代磷酸可以在酸性溶液中螯合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沉淀物,和硫醇類重捕劑相比,二硫代磷酸鹽類配體捕集重金屬的時間縮短,有利于降低工業處理成本。國內高鳴遠等人也曾用二烴基二硫代磷酸鹽捕集劑去除Cu2+、Pb2+、Cd2+、Hg2+,去除率均可達99以上。3 DTC類重金屬捕集劑應用情況DTC類重金屬捕集劑憑借其與金屬離子極強的絡合能力,對多種重金屬包括絡合態的重金屬均有較高的去除率,生成的螯合物沉淀無穩定無二次污染。而且DTC合成條件溫和,操作簡單,是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重捕劑種類之一。因此合成、研制DTC類重金屬捕集劑具有重大的意義。市售的DTC類重金屬

14、捕集劑產品種類繁多,價格不等。多數產品有效成分含量不明,使用前需要通過小試實驗確定重捕劑的最佳投加量。對于不同濃度的含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加入量也可通過ORP來自動控制。而且市售的重金屬捕集劑在pH<6時對游離態重金屬離子的去除效果較差,或對絡合態重金屬的去除效果較差,產品的廣譜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3.1 DTC小分子沉淀劑DTC小分子沉淀劑是用小分子量的伯胺或者仲胺和二硫化碳在強堿中反應制得。主要應用于成分復雜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其優點是原料廉價易得,產品水溶性好,應用方便。缺點是合成的產物和重金屬結合所產生的礬花較小,沉降時間較長,不易于分離沉降,所以使用過程中需要加入PAC,PAM

15、等絮凝劑助凝,增加處理成本。因此,提高絮凝性能是小分子DTC的研究熱點。為了提高DTC的絮凝作用,最常用的途徑是引入交聯劑使分子量增大,從而提高其沉降速度,常見的交聯劑有環氧鹵丙烷,l,2二氯乙烷,甲苯等。Mariya等人用環氧氯丙烷和環氧溴丙烷作交聯劑使小分子的DTC連結成大分子,改善其絮凝作用,提高其沉降速度。Carey等人用環氧氯丙烷做交聯劑合成了具有支鏈結構的可溶性DTC聚合物并成功應用于重金屬的處理。不同重金屬沉淀劑之間的聯合使用也可以提高絮凝作用,Mariya等人將DTC與Na2S,NaHS,多硫化鈉等一起用于廢水的處理,研究表明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物質和硫化鈉,硫氫化鈉類物質在沉淀重

16、金屬過程中有協同作用,使形成的礬花增大。Geraldine等人研究表明,STC的加入對DTC處理鎳的過程有協同作用,STC使DTC與鎳形成的沉淀物更快沉降下來。3.2 DTC高分子螯合樹脂DTC高分子重捕劑增大了DTC的分子量從而改善了其絮凝功能,但存在水溶性不好的缺點,為實際工業應用帶來困難。為了改善高分子重金屬捕集劑的水溶性,Sparapany等人研究表明隨著聚胺分子量的增大,能生成可溶性產物的二硫化碳的數量減少。為了兼顧DTC的水溶性和絮凝性,研究結論表明要生成水溶性的DTC樹脂,則樹脂的分子量必須小于10000,二硫化碳的使用量應小于25。DTC高分子重捕劑由于分子鏈較長,有效的配位基

17、團較少,因而配位基團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空間位阻,使其螯合功能降低。中山大學付豐連等人以配位聚合為基本原理,設計和合成了以雙基和三基為基礎的配位超分子重金屬沉淀劑BDP和HTDC,將其用于處理重金屬廢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小分子重金屬沉淀劑的絮凝功能同時克服了高分子重捕劑空間位阻較大的缺點。3.3 天然高分子改性DTC重捕劑合成的DTC類物質難生物降解,對水體環境有毒,可以危害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殘留時間過長,在水中可能會分解成有毒的二次產物福美雙,危害水體環境。Matlock等人曾報道過DTC的生物殺傷性,由于DTC的過量投加,導致117t魚死亡的案例。此外,DTC殘留在水體中可以被氯化

18、物氧化生成硫酸鹽和硝酸鹽,對細菌,藻類也有毒。為了降低DTC的生態毒性,最常用的途徑是對天然高分子進行改性,合成生物毒性較小的DTC改性產物。和人工合成DTC相比,改性的天然高分子捕集劑具有原料來源廣、成本低,大都無毒,而且改性產物易于生物降解等優點。用于改性的天然高分子有纖維素,淀粉,殼聚糖,瓜爾膠,香膠粉,角蛋白等。淀粉由于可以完全被生物降解,而且和其他原料相比,淀粉的水溶性好,更適合做重金屬捕集劑。相波等人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經過交聯、醚化、胺化,最后引入二硫代氨基甲酸(DTC)基團,合成目標產物DDTC。尚小琴等人以木薯淀粉-N-羥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t-g-NMA)為主要原料,通

19、過二硫代氨基甲酸鹽(DTC)改性合成重金屬離子螯合劑(DTCS),對多種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率幾乎為100。4 經濟性比對重金屬捕集劑應用經濟性與化學沉淀法對比見下表。重金屬捕集劑化學沉淀法建設費低一般廢水處理費比較低低污泥處理費低高維持管理容易一般設施面積尚可尚可5 結語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合成出一系列無毒、低成本而又具有良好性能的重金屬螯合劑,這些螯合劑對重金屬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且處理重金屬廢水時污泥沉淀快,含水率低,并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可將部分重金屬離子與其他離子分離、回收再利用,從而克服了傳統化學處理法的不足,為后續的處理提供了方便,特別對廢水中重金屬含量低的廢水,處理費用相對較低。但

20、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螯合能力還不能充分滿足水處理的需要,尤其是對含絡合劑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效果不一。參考文獻1 蔣建國,王偉,趙翔龍,等重金屬螯合劑在廢水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1999,20(1):65672 葉為標,高群玉淀粉黃原酸酯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糧油加工,2008,(8):94963 孫春寶,邢奕,李秋華,等木屑黃原酸酯的研制及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6,28(2):108-1124 鐘長庚用稻草黃原酸酯凈化鋅液的新方法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3,19(1):72-765 周國華,萬端極,曾琳煙梗黃原酸酯吸附銅離子性能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12):107-11O6 王芬華,黃江勝甘蔗渣黃原酸酯鐵對含酚廢水的吸附性能研究J安徽化工,2010,36(1):38-407 廖冬梅,羅運柏,于萍等用TMT處理含銅氨絡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