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環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況下,環境要素的平均化學成分。2. 地球化學障:元素遷移過程中,物理-化學條件的急劇改變所引起的元素沉淀。3. 等電pH值:當礦物顆粒不能帶電荷時的PH值。4.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生物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在生物圈內不斷地運轉,他們沿著特定的途徑,從非生物環境到生物有機體內,再從生物體回到非生物環境中去,從而構成元素的循環,這種循環叫做"生物地球化學循環",5. 彌散現象:在多空的介質中,當兩種流體相接觸,某種物質從含量較高的物體中箱含量較低的物體遷移,是兩種流體分界面處形成過度混合帶,混合帶不斷擴大,趨向于成為均質的混合物質,這種現象稱為彌散
2、現象。6.地下水的自凈過程:污染物進入地下水,通過同周圍的介質發生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一系列的反應,使污染物質的組成發生變化,最終被凈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樣的過程,稱為地下水的自凈過程。7.濃縮作用:當水蒸發時,其中含鹽分的量不減,則其濃度相對增大,這種作用稱為濃縮作用8.CO2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可以讓太陽輻射的可見光部分透過,但是能吸收地球在13-17um之間的再輻射,組織了熱量向外層空間的散逸,保持了大氣的溫度,這就是所謂的CO2的溫室效應。9.化學需氧量(COD):在一定條件下,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對所消耗的氧化劑量。10.光化學煙霧:排入大氣中的CO、NO等
3、一次性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這兩種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11.混合作用 :當兩種或數種成分或礦化不同的地下水相遇時,新形成的地下水在成分與礦化度上與混合前不同,這種作用稱為.混合作用。12.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3.生物半衰期:有毒物質降到最初攝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時間14. 溶質徑流:地殼風化產物受水流溶蝕和沖刷并以真溶液和膠體溶液狀態隨水流前一的行為稱為溶質徑流。1. 生命起源的前提條件有哪些?(8分)(1)在大氣圈-水圈體系中必須沒有游離的氧(2)必須存在有對產生有機分子所必須的元素和催化劑2. 在土壤樣品采集中,一般采取哪幾種方式? (8
4、分)答:(1)對角線法 適用于污水灌溉或被廢水污染的田塊,由進水口倒出水口引對角線,按均勻間隔取3-5個點,并根據田塊形狀做適當修改。(2)梅花形發 適宜于面積較小、平坦、土質均勻的田塊,取5-10個點。(3)棋盤形法 適宜于中等面積、平坦、形狀完整,但土質較不均勻的田塊,取10個以上的點。(4)蛇形法 適宜于面積大、地不太平坦、形狀不規整的田塊。還可根據作物生長情況,結合土質、灌溉、施肥、施藥等情況,劃分為不同地段分別采樣。3.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徑是什么?(9分)(1)通過包氣帶滲入。這種途徑是污染液從各種污染源地通過包氣帶想地下水面的滲透。這種污染途徑的集體污染源包括:廢水坑、污水池、沉
5、淀池、污水滲坑、化糞池等;(2)從地表水體側向滲入。由于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流,使許多河流收到污染,而這些受污染的地表水又可以成為地下水的污染源;(3)由井、孔、坑道、巖溶通道等直接注入。4. 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包括哪些?(9分)答:初級生產者 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和營養物質, 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質的綠色生物或光化能合成的細菌。消費者 不能合成有機物、需要捕食生產者或其他消費者的異養生物。分解者 以動植物殘體、排泄物中的有機物質為生命活動能源,并把復雜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無機物的異養生物。 非生物環境 包括C、N、O等無機物質和光照、溫度、氣、水、土、巖石等生物賴以
6、生存的環境。5. 地球化學障的定義及種類(8分)種類:吸附障 酸性-堿性障 氧化-還原障 氧障 花園硫化氫障 還原潛育障 硫酸鹽和碳酸鹽障 蒸發障 機械障6. 地下水的自凈作用有哪些?(8分)答:(1)微生物媳婦和衰亡作用;(2)微生物分解作用;(3)化學沉淀作用;(4)物理化學吸附作用.7. 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和特點。(8分)答: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特點是有機污染物種類繁多,化學組成和結構上具有差異性,因此在環境中的滯留時間也不同,按其可以分為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弱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永久性有機污染物。其中非持久性和弱持久性的有機物
7、可以通過降解作用消除,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降解緩慢,只能在水中機械移動和在水固兩相間遷移。8. 促使地下水硬度增高的化學作用有哪些?(8分)i.污染物質產生的二氧化碳促進鈣、鎂碳酸鹽的溶解ii.鹽效應使碳酸鈣、鎂的溶解度增大iii.離子置換作用促使地下水硬度增高iv.氧化-還原環境的變化對地下水硬度有明顯的影響9. 簡述地下水污染的組分特征。(9分)(1)地下水硬度增高(2)硝酸根離子含量增高(3)其他組分,像微量元素Ag、Cd、Cr、Cu、Hg、Fe、Mn、Zn等;非金屬元素As、Se、F等;以及有機物質和微生物等。10. 土壤礦物的形成與轉化過程?(9分) 土壤的形成始于(基巖的風化是由 地
8、質大循環 和 生物小循環) 相互作用的結果。地質大循環:植物營養物質由大陸流到海洋,海洋又變為大陸后,這些物質又由新的大陸流向新的海洋。營養物質的這種循環過程稱為植物營養物質的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通過植物(包括所有參與這一過程的生物)的反復吸收利用和積累營養物質的這一過程,稱為營養物質的生物小循環。土壤形成過程是建筑在地質大循環(營養元素的釋放和淋溶過程)與生物小循環(營養元素被生物吸收積累和釋放過程)的基礎上的。11.簡述土壤的基本組成。固相部分 包括無機組分:有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組成;原生礦物:指在內生條件下的造巖作用和成礦作用2過程中,同所形成的巖石或礦石同時期形成的礦物,其原有的化
9、學組成和結晶構造均未改變。它們是土壤中各種化學元素的最初來源 次生礦物 在巖石或礦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礦物遭受化學變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礦物,其化學組成和構造都經過改變而不同于原生礦物。有機組分:腐殖質類物質和非腐殖質類物質液相部分是很稀的鹽水溶液,溶液中多含鈉鉀鈣氯等離子氣相部分一部分由地上大氣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另一部分是土壤部產生的水汽、二氧化碳等1.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條件和形成機理?形成條件:包括臭氧(O3)、過氧酰基硝酸酯(PANs)和醛類。 NO x和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大氣中同時存在,且達到一定濃度。 有足夠的太陽輻射強度。 有不利于光化學煙霧擴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形成機理:自由基鏈
10、式反應的四個過程,即鏈引發、鏈歧化、鏈增長和鏈終止。分為九個反應NO2+hvNO+O 引發O+O2+MO3+M(M為伴隨氣體,大氣原始的N2或O2)O3+NONO2+O2O+烴穩定產物+自由基 歧化O3+烴穩定產物+自由基 歧化自由基+烴穩定產物+自由基 增長自由基+NO自由基+NO2 增長自由基+NO2穩定產物 終止自由基+自由基穩定產物 終止2.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哪些?答: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溶濾作用、濃縮作用、混合作用、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脫碳酸作用及生物化學作用等。3.論述酸雨的形成過程大致有哪幾種?(1)水蒸氣冷凝在還是含有硫酸鹽、硝酸鹽、碳酸鹽和有機物
11、等的凝集核上;(2)在形成云霧時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都被小水滴吸收;(3)氣溶膠顆粒物在形成云霧過程中相互絮集;(4)在降雪時,空氣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沖刷在雪中。酸雨的危害有(植物淋失,土壤淋失,對生物造成危害)。天然水中溶解的化學組成可以分為可溶性氣體、主要離子、生物成因物質、微量成分和有機質。4.闡述環境調查的目的?1) 判斷環境質量是否符合國家制定的環境質量標準2) 查清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并追蹤污染途徑,尋找污染來源3) 確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響,并確定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及發展趨勢、遷移、轉化的情況4) 調查環境背景及其變化趨勢,通過經常性的環境監測,積
12、累長期監測資料,為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供資料5) 建立環境污染擴散模式和規律,為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5、大氣飄塵的定義和分類.定義:一般把粒徑小于10um的懸浮顆粒稱為飄塵,由于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又稱氣溶膠,大于10um稱為落塵。大氣飄塵根據它的成因,可分為一次和二次兩種:一次飄塵是以顆粒的形式直接從源中排放出來,如風揚起的灰塵或從煙囪排放出來的顆粒;二次飄塵是在大氣中生成的顆粒,如某些氣相化學梵音產生能凝聚為顆粒的位置。一次和二次飄塵在數量上一樣多。1、環境地球化學的定義以及主要任務?環境地球化學是研究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元素在地球外圈層環境的
13、含量、分布、形態以及遷移規律的科學。 具體來說,環境地球化學的主要任務有:1、研究元素在地球外圈層的各部分,特別是巖石、土壤、水體和大氣中的含量和分布,闡明其分配規律,評價原生環境質量,改造原生環境提供依據。2、研究個別元素和元素對的環境地球化學行為。即研究對人類有益或有害元素以及生命元素的賦存規律,結合形態及其個人類健康的影響。3、研究區域環境地球化學特征,揭示與原生環境有關的地方性疾病的發生原因,探討人類擦汗女歌手的環境地球化學因素。4、為了解和改善自然環境而進行的環境地球化學基礎研究。2、環境背景值研究的目的及意義。(1)為評價環境質量提供依據。環境科學研究的更笨目的是查明環境質量的變化
14、,從而血爪改善環境質量的途徑。而環境背景值的研究是為環境質量評價提供科學依據。特別在開展區域環境質量評價中,背景值為提供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提出了評價標準與選擇。(2)為研究環境中元素(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機理提供初始態的含量水平和形態結構。(3)為環境污染趨勢預測、預報提供基礎資料。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類遭受污染威脅日益加劇的現狀,許多國家都在開展各種環境組成要素背景值的調查研究工作,以便經過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后進行對比,同時為制訂規劃控制污染提供依據。(4)為工廠、電站的建立,為工農業合理布局及國土整治提供資料和科學依據。(5)根據區域環境中某些元素的豐缺,為搞清地方性疾病的發生、病因和
15、有效防治提供重要參考資料。(6)通過背景值調查發現重金屬異常區為開發礦業提供資料。晶核的形成過程(P82)(1)離子或分子之間的作用,結果生成離子或分子簇;(2)隨后,物質沉積在這些晶核上;(3)由細小的錦盒最終可生成粗核晶體,這一過程稱為熟化。在高度飽和的狀態,晶核生成速度甚高,生成的沉淀物大多由極小的晶粒組成。初始生成的晶粒可以是與最終晶粒不同的晶型,如果晶核小于一個單元晶胞,則生長的晶粒最初很可能是生成無定形結構,具有叫道單元晶格的物質趨向于最初以無定形相沉淀下來。3、大氣的補充與消耗(P128)在整個地址年代中,大氣圈內有的氣體在散失,有的氣體則在增加,有的氣體在消耗和補給之間并不構成
16、平衡:1、大氣的補充 在整個地址年代中,大氣圈從以下幾方面得到補充:(1)巖漿結晶作用及火山作用放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氮氣等(2)光化學分解作用可產生氧氣。(3)一般認為現代大氣圈中的游離氧的全部或絕大部分產生于植物的光和作用;(4)由鈾和杜的放射性蛻變會產生的氦;(5)鉀的放射性蛻變會產生氬;(6)生物體的呼吸和有機體的腐爛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極微量的甲烷;(7)人類生產活動向大氣排放各種氣體污染物質。2、大氣的消耗 地址時期中,在大氣圈的消耗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化學的,其中主要的大氣消耗主要包括:(1)各種氧化作用可消耗大氣中的氧;(2)碳酸鹽的沉積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3)在空氣中氮氧化
17、物的想成,以及土壤中硝化細菌作用是消耗的氮;(4)從地球各圈中的重力場中逸散清河還。簡述土壤礦物的形成和轉化,并至少舉出三種土壤元素在植物生長環境中的作用。答:形成轉化:1、物理風化:礦物機械破碎,無化學成分及結晶構造的變化。2、化學風化:在H2O、O2、CO2作用下發生化學分解。3、生物風化:生物殘體的分解物對礦物的分解。微觀滲流彌散的定義以及機制的三種情況?兩種不同濃度液體分界面處,除了由于分子擴散引起彌散外,由于液體質點在滲流中的速度不同,也會引起彌散,物質歲滲流一同遷移時,印速度不均所產生的彌散現象現象,稱為滲流彌散。微觀滲流彌散 從微觀來看,滲流彌散的機制可以有三種情況:(1)在多孔
18、介質中的單個孔管中,由于液體是粘性的,受介質孔壁的摩擦阻力,因此,使管中的軸線處流速最大,物質遷移就遠;(2)由于空隙體積的大小不同,而使沿孔軸的最大流速發生差異,物質遷移的距離亦發生差異;(3)質點的流線在沿流方向上,彎曲起伏的情況不同,即物質遷移的距離不同,而引起的沿流向前進速度的差異。以上三種情況是同時發生的,綜合起來形成微觀滲流彌散。宏觀滲流彌散 微觀的滲流彌散發生在均質的巖石中,但自然界更多的巖石是非均質的。在非均質的巖層中,由于各部分的摻流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物質遷移的距離差異,稱為宏觀滲流彌散。宏觀滲流彌散的機制仍以流速不均勻為主要原因,只不過所研究的單元更大而已。簡述一下地球化學研
19、究的方法答:環境地球化學的研究方法通常有兩種:現場調查研究法和實驗室模擬試驗研究法。在現場調查研究方面,科學地確定取樣地點最為重要。采樣點必須有代表性和有足夠的數量。為查明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特點,通常采用共軛布點法。現場調查研究法只能說明所研究的物質在環境中遷移作用的結果,而不能說明這種結果發生的原因和機制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簡單的或復雜的模擬實驗,即在人工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某一過程的觀測研究。設計時所采用的環境參數既要服從實驗目的,又要盡可能接近環境的實際情況。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是研究環境地球化學的重要手段在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已經采用的現代分析測試技術有中子活化分析法、火花源質譜法、化學電
20、離質譜法、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源的原子發射光譜法、無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譜法、電子探針法、化學分析電子能譜法、陽極溶出伏安法、差示脈沖極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等。4、元素的氧化還原與PH對元素遷移的影響?論述題1、值對元素遷移的影響:(1)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溶解度 (2)碳碳酸鹽的溶解度:溶解情況有兩種意識僅考慮純水中碳酸鹽的溶解度;二是有CO2分壓參與下的碳酸鹽溶解度2、氧化還原條件對元素遷移的影響:(1)氧化環境 有高度氧化能力,有利于微生物對有機質的氧化作用,有機質最終形成二氧化碳水,某些形成可溶性鹽類。 水中含有游離氧,這些氧是通過溶解作用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進入水中的,有時也含其
21、他強氧化劑。(2)不含硫化氫的還原環境 鐵錳以低價態存在具有高的遷移能力,當氧化還原電位很低時可以使釩和銅還原,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在不含游離氧的和具有豐富死有機殘體的弱礦化水中可造成這種條件。 (3)含硫化氫的還原環境 導致形成各種不溶解的金屬硫化物沉淀阻止金屬遷移;當EH相同所含硫化氫不同同一元素遷移能力也不同。 淹水土壤 及水體底泥中不含游離氧和 其他強氧化劑。KX越大,遷移能力越強,總的來說氧化還原對某些元素影響大,有些小。5、臭氧層的分布特征和環境效應(P132)論述題大氣中的臭氧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它對人類和生物的影響非常重要。研究證明,即使是低級的生物形態也十分依賴于大氣臭氧,加入
22、大氣中沒有臭氧成分存在,或者其全量減少,太陽紫外輻射就會過量到達地面。紫外輻射對人的危害主要是毀壞去氧核糖核酸,使人的皮膚灼傷。大氣中若含有過量的臭氧,對人的呼吸系統也有嚴重的破壞作用。另外,臭氧是平流層的熱源,臭氧歲高度的分布直接一昂想平流層的溫度結構,臭氧總量的改變,將改變太陽光的的透射率和地球向上的紅外輻射,因此研究大氣臭氧具有重要的意義。大氣臭氧的分布特征: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物質,三原子氧,臭氧分子16O3的質量是7.97*10-23g.大氣中的臭氧有約0.21%。的16O18O18O分子和0.41%d 16O18O18O分子。據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區觀測到的臭氧垂直分布,可以發現有四種
23、類型的垂直分布:A型熱帶型。B型溫帶型。C型極地型。D型混合型。用Langmuir方程描述懸浮物對溶質的吸附作用,假設溶液平衡濃度為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懸浮物固體吸附溶質為0.50×10-3mol/L,已知單位表面上達到飽和時間的最大吸附量為1.00×10-3 mol/L,計算溶液中溶質平衡濃度為1.00×10-3mol/L時,溶液中每克懸浮物固體吸附溶質的量。第一章:1.在地球環境演化初期,(大氣中的氧主要靠藍綠藻的光合作用產生。)2.要產生有生命的細胞應具備兩個因素:(在大氣圈與水圈系中沒有游離氧)、(存在有對產生有機分子所必須的
24、元素和催化劑。)3.能量系統的組成部分:(1.一團物質;2能量輸入;3、能量輸出;在能量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環節,有一套能量的運轉和轉換。)4. 能量系統的類型:(1、衰變系統;)2、(周期性或韻律性的系統、)3;(不規則變動的系統。)5.地球大氣中的氧的來源是(有機光化學作用或光合作用)6.地球環境是由?_ 圈、_圈、_圈和_圈所組成的。(大氣圈、水圈、土壤巖石圈和生物圈)7.能量系統按輸入隨時間的變化可分為_系統、_系統和_系統。(衰變系統、周期性或韻律性的系統、不規則變動的系統)8.土壤是母巖、氣候、_、_、_等綜合作用的產物,是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中在地表環境相對_的一種狀態。(生物、水系、
25、地形、穩定)簡答題1.研究不同環境要素中元素的背景值時,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答: 1.大氣環境中若干元素的背景值2巖石背景值 3.土壤背景值4.水體背景值 5.植物和糧食中的背景值第二章:1.土壤的形成始于(基巖的風化是由 地質大循環 和 生物小循環) 相互作用的結果。2.、土壤熱量包括(凈吸收熱量、水相轉化擴散熱、物質遷移轉化熱量、溫度產量。)3.土壤中的元素遷移和富集受(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和(土壤的吸附作用)的影響。4.土壤中的八大離子是Na+、K+、Mg2+、Ca2+、Cl-、NO3-、SO42-、HCO35巖石圈是(表生遷移作用中化學元素)的作用來源6.(花崗片麻巖)可以作為巖石風化程
26、度的指示.7. (堿性陽離子)的溶解度隨離子半徑的增大和電價減少而增加8.(在花崗巖類造巖礦物)中,與組成該礦物的造巖元素原子結構相似的微量元素在該礦物種的富集系數最大。簡答 :簡述土壤礦物的形成和轉化,并至少舉出三種土壤元素在植物生長環境中的作用。答:形成轉化:1、物理風化:礦物機械破碎,無化學成分及結晶構造的變化。2、化學風化:在H2O、O2、CO2作用下發生化學分解。3、生物風化:生物殘體的分解物對礦物的分解。舉例如1 鉬:在作物生長中能夠促進氮素代謝、促進生物固氮、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移、提高作物的抗寒和抗旱能力、增強抗病力、提高作物免疫性。2 硼:促進碳、氮代謝、有利于根
27、系生長發育、促進作物營養器官、生殖器官生長和早熟3 鋅:增強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是酶的重要組成成分、促進氮素代謝、有利于生長素的合成以及增強抗病、抗寒能力。4錳:參與光合作用,與CO2同化作用有關,是植物氮素代謝中的活躍因子,是合成維生素丙和核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5 銅: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與碳素同化、氮素代謝和呼吸作用,以及氧化還原過程等均有密切關系。6.汞:與土壤中有機質生成螯合物。(批注:等等 詳見課本P63-67 12鐘元素介紹,舉幾例即可)第三章:1.天然水中溶解的化學物質可以分為(可溶性氣體、主要離子、生物成因物質、微量成分和有機質。)2.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溶濾作
28、用、濃縮作用、混合作用、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脫碳酸作用及生物化學作用等。)3.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組分特征:(地下水硬度增高、硝酸根離子含量增高、其他組分含量增高。)4.地下水的自凈過程是指:(污染物進入嗲下水,通過同周圍解釋發生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一系列的反應是污染物質的組成發生變化,最終被凈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地恢復到原來的狀況的過程。5. 什么離子幾乎存在于所有天然水中: 氯離子;6. 礦化水中主要陽離子是什么:鈣鎂離子7.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微量金屬離子能被什么吸附?懸浮顆粒,膠體8.地下水化學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溶濾 混合 濃縮 陽離子交替吸附 脫碳酸 及 生物化學)簡答題:1.
29、當污染物進入河流以后,在污染物流入處的水質就會惡化,但隨著河水向下游流動,其水質逐漸變好,當流經一定距離哦后,河水水質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只就是所謂的河水的自凈能力。生物化學作用可以是進入河流的有機污染物發生還原或氧化,從而把他們變成穩定的物質。(1)生物化學作用主要包括哪5個方面?每個方面對河水自凈的功能是什么?(2)在生物化學作用對有機物質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水中的溶解氧(DO)。假定有一條河流,從O點將污水排入河流。請繪制河流中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變化圖。答:(1)a. 細菌:對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或還原,并把它們變成簡單的化合物;b.藻
30、類:在通過光和作用放出氧的同時,吸收簡單的化合物;c.大型植物:將根扎在河床里,并從底泥中攝取各種物質的同時,還具有與藻類相同的作用;d.微型動物:攝取有機物、細菌、藻類等,并將它們變成簡單的化合物;e.大型動物:攝取固體有機物和動植物體,使污染水體得到相當程度的凈化并處于穩定的狀態。(2)第四章:1.臭氧層分布在平流層,其作用是抵擋紫外輻射保護地球生物。2.大氣組成成分有(干潔空氣混合物,處于三種物理狀態的水物質,懸浮固體粒子和液體粒子_)3.光化學煙霧形成的機理是自由基鏈反應的四個過程,分別是(鏈引發,鏈歧化,鏈增長,)鏈終止。4.人類活動對臭氧層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飛機在平流層飛行造成(氮氧
31、化物)的增加。地面產生的(一氧化氮)將增加,氟氯烷排放增加。5.酸雨的危害有(植物淋失,土壤淋失,對生物造成危害)。6.大氣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氣體污染物的(成核作用),除去方式有(干沉降和濕沉降。)7.大氣中CO2的增加所產生的環境效應,主要表現在(CO2吸收和發射長波輻射,)8.酸雨的定義是pH值低于5.5的雨和雪,主要形成物為人類排放的SO2和NOx。簡答 :大氣污染幾種表現及危害?答:光化學煙霧,酸雨,大氣飄塵,大氣中的微量元素(危害可以自由闡述)第五章;1.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2.生態系統的結構,從營養功能上劃分(初級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
32、物環境。)3.生物圈的地球化學組成可以分為(生物本身;生物環境;生物源的巖石礦物等。)4.生物的富集系數與環境中的(物質的種類、濃度;元素的性質;生物的生理特性有關。)5.腐植酸的物理化學特征:(膠體性質、酸性、親水性)6.非持久性有機物在水環境中的降解是通過(化學氧化、光化學氧化和生物化學氧化來實現)7. 礦業開采引起的水污染問題主要有:(礦山排放的酸性廢水、重金屬污染、營養富集作用、脫氧作用。)簡答題: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和特點答: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特點是有機污染物種類繁多,化學組成和結構上具有差異性,因此在環境中的滯留時間也不同,按其可以分為非
3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弱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永久性有機污染物。其中非持久性和弱持久性的有機物可以通過降解作用消除,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降解緩慢,只能在水中機械移動和在水固兩相間遷移。第六章:1、生命組成元素:H、C、N、O、Ca、P、K、S、Cl、Na、Mg、Si占組成人體的99%。2、毒性元素是指(對生物(人體)有毒性而無生物功能的元素)。3根據重金屬在水體懸浮物及底部沉積物中地球化學相的特征,可將天然水體中顆粒態重金屬形態細分為:(可交換態(或被吸附態)、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結合態、與硫化物及有機質結合態、殘渣態。)4.生命元素的拮抗作用是指(在生物體中,一種元素對
34、另一種元素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干擾的現象(這種干擾多數是抑制或者抵消,但同時也可能是加劇)5. 根據重金屬在水體懸浮物及底部沉積物中地球化學相的特征,可將天然水體中顆粒態重金屬形態細分為幾類?3類6. Co是人和動物必需的營養元素,花崗巖發育的土壤中,有效Co的含量高低是(紅壤>黃棕壤>棕壤>栗鈣土)。7.波特蘭德的最適營養濃度定律是:(植物缺少某種必需元素時就不能成活;當元素適量時,它就能茁壯成長,但其過量時則有毒害。)8.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協助輸送宏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人體多種酶的組成或激活劑、在激素和維生素中起獨特的生理作用、影響核酸代謝簡答:簡述不同微量元素在人體
35、內有其不同的作用,舉例說明(至少三個) 答:P230第七章:1在農作物生長所需元素中, 元素可以促進作物早期發育和根系的形成,加速作物成熟; 元素以離子形態存在于細胞和組織中,對糖分的轉移和淀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元素對作物生長調劑吲哚基乙酸的合成起控制作用(磷、鉀、鋅)2.由于各種地質作用和化學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學性質不同,造成元素在地球表層分布不均一性,使局部某些元素含量異常,致使人群同環境之間的元素交換不平衡,產生地方病。例如我國出現的 、 、 。 (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氟病、克山病等等)3地表水八大離子:K+、Na+、Ca2+、Mg2+、CO32-、HCO3-、SO42-Cl-4.地下
36、水七大離子:K+、Na+、Ca2+、Mg2+、CO32-、SO42-、Cl-5. 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分別采用的方法(指數法、概率統計法;水質指數法、尼梅羅水質指數法;背景值法、生物法、毒理法、指數法。)6.國糧農組織推薦,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一共有16種,其中一級營養元素有氮、磷、鉀 三種。7.碘或過剩都會導致人體甲狀腺代謝功能障礙,發生甲狀腺腫。8.環境質量作出評價之前,所要做到必要工作是弄清各種環境污染物的含量、分布狀況、來源、對環境的影響。9.麥飯石的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吸附力強、溶出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調整水質改變水的酸堿度。)簡答題1:氟在人體的含量過高會表現出什么癥狀,其原因
37、?答1:主要癥狀表現在牙齒上,牙齒出現斑釉和氟骨癥,發病者主要是四肢,脊柱關節持續疼痛,各關節活動受限,嚴重者脊椎活動受限或固定,胸、腰椎彎曲呈駝背畸形,四肢長骨變形伴肌肉攣縮或萎縮。其原因是過量的氟攝入可使人體的鈣磷代謝平衡受到破壞,過量的氟可與鈣形成氟化鈣沉積于骨骼和軟組織中,血鈣因而降低,血鈣含量過低,骨骼生長因而受限,才會出現上述癥狀。 2環境調查的目的?答:a.判斷環境質量是否符合國家制定的環境質量標準。b.查清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并追蹤污染途徑,尋找污染來源。c.確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響,并確定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及其發展趨勢、遷移、轉化情況。d.調查環境背景及其變化趨勢,
38、通過經常性的環境檢測,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供資料。e.建立環境污染擴散規律,為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第八章:1. 研究水的背景值時需調查水質,懸浮物沉積物和水生生物2大氣樣品采集注意以下幾點:(1采樣位臵和采樣頻率2在排放源的正下風處3各觀測點都應按相同要求采樣)3.在環境含量數據的統計中,異常數的剔除有如下幾種方法:(湯姆森檢驗法、格拉布斯檢驗法、迪克遜檢驗法)4.環境遙感技術的工作方法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多手段、多時相、多高度的航空遙感監測、地面同步觀測、室內技術處理和模擬實驗、圖像處理、分析判讀)5.在氣溶膠取樣中,收集氣溶膠的主要方式有:(過濾、沖擊、沉積等)。6.建立一個實際環境問題的數學模型,一般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概念化、考察模型的一般特征、確定模型參數、檢驗模型、模型的應用。7.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方法及內容:1.區域的規劃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測繪工程中特殊地形測量對策與優化方案
- 民政系統檔案管理辦法
- 征用法律客體范圍界定研究
- 醫藥耗材流通管理辦法
- 學校安全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 高校校園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 材料采購預算管理辦法
- 體育從業機構管理辦法
- 教科書內容組織與科學設計
-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管理策略
- 監理通知回執單新
- 母嬰保健-助產技術理論考核試題題庫及答案
- 保潔服務考核表(僅供參考)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教師進企業實踐三方協議書
- 施工現場隱患圖片識別合集
- 山西省建設工程計價依據
- 煤礦在用安全設備檢測檢驗制度
- GB/T 24632.2-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圓度第2部分:規范操作集
- GB/T 20428-2006巖石平板
- GB/T 11363-1989釬焊接頭強度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