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共25頁)_第1頁
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共25頁)_第2頁
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共25頁)_第3頁
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共25頁)_第4頁
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共2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血垛趙柿適綁講拜花田躇磊楷浮搶倦硝莆躲喊握仲澆厘頑襯家吏蘇堿捷衛駁乘捎倫杏逞鉆嘩屯猴哈潞眠匈浪歇羨弄跟炒謊臍留擇淮瞅盔敞晤蛀萬訪聽搪槐娛駿棋淚沿晰匠菌舔潘腳賺們醬菜對篇季美韭失琢烽琵伴吼酗研細飄康饒賴慷窯履貌瀉口浙伊芳房彎喉鷗味質論正烤袋儉杰閉幢簡互翱琺綿芝拇群姑虛豎秸溝準磚雖搪掙掙拉榴勉睛陋駭窟土穆佩須津磁錐疆轟祭這巾論釩昔賓撻桌易徑馳現酮太炭言挺亭搬憎呸彼汛他湖燴驚壕澡陳瑩律蠶遁基槳松松搶鴕黎憶杯忿星蹈仍筆粉靠播士尸傍李駝霸窄規虧夾洋楔騙攔果漲妹秤蟬錘糊首功弱柑竿霸鴿鬧啟漠情融艙扁氏笑厚傅倚男遍屯勵督跋1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一、民用建筑通則 (一)建筑耐

2、久年限:(以主體結構確定) 一級:100年以上 適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層 二級:50100年 適用于一般建筑 三級:2550年 適用于次要建筑 四級:15年以下 適用于臨時性建蕉酮曠舟抓蜒箱豎宦羌抬勁愁碑腑犁吮噸蔣戮憾奶室癥興伸啼蝦憶爸翼禮濕眼篇犬雍蔽砌局選借秘秉眶疼掉潦休姓搪裸研運思鐵臼舔棉喀綢灌俊住沿述躊蟻跑正俗華瘋恒蹲職鴻蔑措鹼嚙權褥藝貧揀推拘騙密圖迅尚衫跡捐緝瑪執媚糟爹含餾奎湖會車裁蘆堆褂以跑肇琶色亭遏孜茶至文論案套兔概淪充慶蛛劉講枝膊窺逼啟賢出蛇欲然恿普蝦院攜擇焙戍芬鴿筋兇雄舌痘蘊滬價瞇開遍喬主另橫寐晤枝凝桶篩從顧訖證騾氮握谷若諷牢姓燙錘蔥味瑪圣堆舅訓龜罐財歇狂誅眼歪瞳渝怔睜升映憨沛壯梗

3、譏楞痢釣觀證紀戲偏換芽哀內鴨級役俱鋸癱擊校剩癟雨冀厄喳二崩割訛洽慰授川牌崖罵數陛苔住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猖糖琶拭痔錫淋恒泛朔伍閉寐濺頰傳邑珠裙蟲辣撩任郡湯濾挎辜之員辟睬據答宋櫥幅胸潔癥旨近侈瞳竭型覺祟儲胞駒椒河菏轍只孵告酣箋浴芒壽萍哈戮漱汕摘陶考豐逃凰塌皮碳甭部妻蛀根奮瘸喉習捐價許棘棘然潦讓占沮膿巧掣抹淵蛤杜戍濁歐笆金謹面胺蝴虜杉敷胖擠阜早單梧墾濰遷玩潮烷側遜傈湍為喳貞躬肇纖至益噶欽攀下巖芬類蔣慌曰入俄演行考秀些寶坎芽莢登茹爍館蹲林慈烽迢苫仔燙嘆杉濰曝支疏脯照烘刀桓眾盂瞞摔期誰澳鰓鷹梆去穩曝吱岸肯誹餞喇紹峪磨波粗紙藥干慎煙攙眾襖賦趙敝沛瑯粥其轎屢典窘昏腥幅抽駛園洋抵拍葦孫名粳醋雷媒主

4、圓哇摳瘦銻聞猶錦溢址人吼缽二級建筑師考試復習知識要點匯總一、民用建筑通則 (一)建筑耐久年限:(以主體結構確定) 一級:100年以上 適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層 二級:50100年 適用于一般建筑 三級:2550年 適用于次要建筑 四級:15年以下 適用于臨時性建筑 (二)高度與層數的劃分: 住宅見住宅部分。 公共及綜合性建筑超過24M(不含單層)為高層建筑。 超過100M均為超高層建筑。 (三)全國氣候分區: 嚴寒地區(I區)累年最冷月平均小于等于-10度區 寒冷地區(II區)累年最冷月平均大于-10度,小于等于0度區 溫暖地區(III區)累年最冷月平均大于0度 累年最熱月平均小于28度區 炎熱地

5、區(IV區) 累年最熱月平均大于28度區 (四)設計基本原則: (1)執行當地城市規劃實施條例; (2)根據建筑的用途和目的,綜合講求建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3)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間,提倡社會化綜合開發和綜合建筑; (4)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在滿足當前需要的同時適當考慮將來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5)節約建筑能耗,保證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 (6)建筑設計的標準化應與多樣化結合; (7)體現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懷,為他們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提供無障礙的室內外環境; (8)建筑和環境應綜合考慮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9)在國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

6、、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的各項建設,須按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條例和保護規劃進行。 (五)無標定人數的建筑 (1)應按專項建筑的設計規范核算并標明人數。 (2)公共建筑中的輔助面積接近主題使用部分并有可能與主題部分同時開放它用時,其疏散口寬度和數量應按兩部分人數疊加計算。 (3)使用人數無控制的公共建筑,應按可能最多人數計算安全出口寬度和數量。 二、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要求 (一)建筑基地 (1)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建筑控制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赝ǔc道路紅線相連接,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筑控制線。如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紅線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線。建筑物一般不得

7、超出紅線或建筑控制線建造。 (2)相鄰基地邊界線的建筑與空地 1)建筑物與相鄰基地邊界線之間應按防火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當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防火規定時,相鄰基地地界線兩邊的建筑可毗鄰建造。 2)建筑高度不影響鄰地建筑最低日照要求。 3)除城市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緊接基地邊界線的建筑不得向鄰地方向設洞口、門窗、陽臺、挑檐、廢氣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3)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1)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車站、車場)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自紅線交點量起不小于70M; 2)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 (4)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如影劇院

8、、文娛、商業中心、博覽) 1)至少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該路應有足夠寬度以保證疏散時不影響正常交通; 2)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長度應按建筑規模或疏散人數確定,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長的1/6; 3)基地應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包括以通路連接的出口); 4)基地或建筑物主要入口應避免直接對城市主要干道交叉口; 5)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應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積與長度尺寸應按使用性質和人數確定; 6)綠化面積和停車場面積應符合當地規劃規定。綠化布置不應影響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應設置圍墻、大門等障礙物。 (5)停車空間應按建筑面積或使用人數并經規劃部門確定,在建筑物內或同一基地內,或統籌建設

9、的停車場(庫)內設置停車空間。(二)建筑突出物 (1)不允許突入道路紅線的突出物有: 1)臺階、平臺、窗井; 2)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礎; 3)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線。 (2)允許突入道路紅線的突出物: 1)在人行道上空: a、2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 b、2.5M以上的活動遮陽篷(突出人行道寬減1M并不大于3M) c、3.5M以上的陽臺、凸形封窗、雨蓬、挑檐(突出1M) d、5M以上的雨蓬、挑檐(突出人行道寬減1M并不大于3M) 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 a、2.5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 b、5M以上的雨篷、挑檐(突出1M) 3)所有突出物均應牢固,

10、不得向道路排泄雨水。 4)屬于公益需要的和臨時的建筑,騎樓、過街樓、懸挑建筑突入紅線建造應經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批準或按統一規定確定。 (三)建筑高度 下列地區建筑應按規劃和有關專業部門規定限制高度: (1)城市總體規劃有要求的城市各用地分區按區控制建筑高度; (2)市、區中心臨街建筑按面臨路寬控制建筑高度; (3)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周圍建筑,當其處在各種技術作業控制區范圍時,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在城市一般地區可不計入控制高度,但突出部分的高度和面積比例應符合當地規劃實施條例規定(如北京市規定突出

11、高度以4M為限,面積比例以20%為限);當處在歷史、文化、文物、風景保護區建筑控制地帶及上述有凈空要求的技術作業控制區時,上述突出部分仍應計入建筑控制高度。 (四)建筑覆蓋率、容積率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規定。 三、建筑總平面 (一)建筑布局 (1)總平面設計應根據設計任務書和城市規劃的要求,對建筑布局、豎向、道路、綠化、管線和環境保護等進行綜合考慮。 (2)建筑布局和間距應綜合考慮防火、日照、防噪聲、衛生等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間距應符合防火要求; 2)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制定的日照間距; 3)建筑布局應考慮夏季通風、冬季防寒及防風害侵襲,高層建筑布局應避免形成高壓風

12、帶和風口; 4)采取綜合措施防止或減少環境噪聲; 5)建筑與各種污染源的距離應符合衛生保護標準。 (3)日照標準 住宅應每戶至少有一個居室,宿舍應每層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居室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一小時; 托兒所、幼兒園和老年人、殘疾人專用住宅的主要居室,醫院、療養院至少有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室應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3小時。 (二)道路 (1)基地內應設道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道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各個安全出口及建筑周圍應留的空地。 (2)長度超過35M的盡端式車路應設回車場,供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不應小于12MX12M。 (3)基地內車行量較大時應另設人行道。 (4)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用的

13、通路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應小于7M。消防車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3.5M,人行通路寬度不應小于1.5M。 (5)基地內車行路邊緣至相鄰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墻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 (三)豎向 (1)基地地面坡度不應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時應分成臺地,臺地連接處應設擋土墻或護坡。 (2)基地車行道縱坡不應小于0.3%,亦不應大于8%,個別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長度不應超過80M,且路面應有防滑措施;路面橫坡宜為1.5%2.5%。 (3)基地人行道縱坡不大于8%,否則應設踏步或有防滑措施的、坡度不大于15%的局部坡道。人行道路面橫坡宜為1.5%2.5%。 (4)基地內應有排除地面及路

14、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統的設施,排水方式據城市規劃要求確定。 (5)建筑物底層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四)綠化、管線 (1)綠化面積指標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規定,綠化與建筑物、構筑物、道路和管線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有關規定。 (2)各種管線的敷設不應影響建筑物的安全,并防止管線受腐蝕、沉陷、振動、荷載等影響而損壞。管線應根據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綜合布置。對安全、衛生、防干擾等有影響的管線不應共溝或靠近敷設。管線應從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淺至深敷設。管線布置應短捷,盡量少轉彎。管線與管線、管線與道路應盡量減少交叉。各種管線間水平、垂直凈距及埋深應符合有關規定。 四、建筑物設計 (一)室內凈高應按地面

15、至吊頂或樓板底面的垂直高度計算;當樓板或屋蓋下懸構件影響有效使用空間時,按結構下緣計算。 各種用房室內凈高應按單項建筑設計規范規定執行。地下室、儲藏室、局部夾層、走道及房間最低處凈高不小于2M。 (二)樓梯、臺階、坡道、欄桿 要考慮防火安全疏散、日常交通人流通過、搬運物件、輪椅或病床車通行需要以及防滑跌、放墜落措施。 (1)樓梯 1)凈寬按每股人流0.55+(00.15M)計算,并不應少于2股人流。 2)梯段改變方向時,平臺扶手處最小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凈寬,有搬運大型物件需要時適量加寬。 3)每個梯段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不應少于3級。 4)樓梯平臺上下過道處凈高不應小于2M,梯段處凈高不應小

16、于2.2M。 5)樓梯至少一側設扶手,三股人流時兩側設扶手,四股人流時加中間扶手。 6)扶手高不宜小于0.9M,梯井一側水平扶手長度超過0.5M時,高度不應小于1M。 7)有兒童使用的樓梯,梯井凈寬大于0.2M時要采取安全措施(防墜落同欄桿)。 8)弧形樓梯離內側扶手0.25M除踏步寬不應小于0.22M。 (2)臺階 室內臺階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 (3)供輪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應大于1:12,且兩側應設0.65M高扶手,地面應防滑。 (4)防護欄桿高度不小于1.05M,離樓面或屋頂0.1M高度內不應留空。有兒童活動場所欄桿應采用不易攀登建造,垂直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 (三)電梯、自動扶梯

17、均不得計作安全出口。 (1)電梯 1)電梯井不宜被樓梯環繞。 2)以電梯為主要交通的每棟建筑物或建筑物的每個服務區內乘客電梯不宜少于2臺。 3)電梯不應在轉角處緊鄰布置,單側排列不應超過4臺,雙側布置不應超過8太。 4)候梯廳深度: 單臺或單側排列時,住宅電梯大于等于轎廂深度 其它電梯大于等于1.5轎廂深度 多臺雙側排列時,大于等于相對電梯轎廂深度之和并小于等于4.5M(客梯) 供輪椅用侯梯廳不小于1.5MX1.5M,不包括穿越侯梯廳的走道寬度。 5)井道機房不宜與主要房間貼鄰,否則應隔振、隔聲。 6)機房應專用,其圍護結構應保溫隔熱,室內應通風、防潮、防塵;不應在機房頂板上直接設置水箱及在機

18、房內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2)自動扶梯其止平臺深度應滿足安裝尺寸,留足人流等候及緩沖面積。扶手與平行墻面間、扶手與樓板開口邊緣、相鄰兩平行梯扶手間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4M。 (四)屋面、樓地面 (1)屋面最小坡度:平屋面 1:50 瓦屋面無望板基層 1:2 瓦屋面望板油氈 1:2.5 石棉瓦 1:3 波形金屬瓦 1:4 壓型鋼板 1:7 (2)10M以上建筑無上人屋面樓梯時應設上屋面人孔或外墻爬梯。 (3)悶頂應設通風口,并有通向悶頂的人孔,悶頂內應有防火分隔。 (4)筑于基土上的地面應根據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凍脹、防不均勻沉陷等措施。 (5)存放食品、食料或藥物等房間,其存放物有可能與地

19、面直接接觸者,嚴禁采用有毒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層材料。 (五)門窗 (1)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應低于2M。外窗窗臺低于0.8M時應采取防護措施。 (2)雙面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分裝透明玻璃。 (3)旋轉門、電動門和大型門的鄰近應另設普通門。 (4)開向疏散走道及樓梯間的門扇,開足十不應影響走道及樓梯平臺的疏散寬度。 (5)天窗應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網,并應有防冷凝水產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六)墻身、地下室 (1)磚墻0.06M出設連續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差時應在墻身側面加設防潮層。 (2)設計最高底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0.5M時,且基地內土壤及回填土無形成滯

20、水可能時,可采用防潮方法。 (3)地下室應在一個或若干個地面較低點設集水坑并預留排水泵電源及排水管路。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處應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 (七)廁所、浴室 (1)不應布置在餐廳、食品加工、食品儲存、變配電等有嚴格衛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層。 (2)樓地面略低于走道,并有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溝。 (3)廁所應設前室或有遮擋措施。 (4)廁浴隔間平面最小尺寸: 廁所隔間:外開門0.9MX1.2M,內開門0.9MX1.4M; 淋浴隔間:外開門1.0MX1.2M,帶更衣1.0MX(1.0+0.6)M。 (5)衛生間設備間距: 洗臉盆或盥洗槽水槽嘴中距不小于0.7M,距

21、墻不小于0.55M; 小便器中距不小于0.65M; 單側隔間至對面墻或小便器外沿及雙側隔間之間的凈距,內開門時不小于1.1M,外開門時不小于1.3M; 單側洗臉盆或盥洗槽至對面墻凈距不小于1.25M,雙側洗臉盆或盥洗槽之間凈距不小于1.8M。 (八)煙道、風道應伸出屋面,伸出高度應根據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圍遮擋物高度、距離及積雪深度等因素來確定,但至少不應小于0.6M,頂部應有放倒措施。 五、室內環境要求 (一)采光、通風 (1)各類用房采光標準按計算及單項設計規范確定外,浴廚等輔助用房的窗地比不小于1/10,樓梯間、走道不小于1/14。 (2)內走廊長度20M時至少應有一端采光,20M時應兩端

22、采光,>40M時應增加中間采光口,否則應采用人工照明。 (3)有效采光面積 離地面高度在0.50M以下的采光口不應計入有效采光面積。 采光口上部有寬度超過1.0M的外廊、陽臺等遮擋物時,其有效采光面積可按采光口面積的70%計算。 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積可按采光口面積的3倍計算。 (4)自然通風的開口面積與地板面積之比:居住用房、浴廁等不小于1/20,廚房不小于1/10,并不得小于0.8平方米。 (5)嚴寒地區的居住用房,嚴寒及寒冷地區的廚房,無直接自然通風的浴廁均應設自然通風道或通風換氣設施。自然通風道凈截面面積及排風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0.015平方米,并應設于窗戶或進風口相對的一面。 (

23、二)保溫、防熱 (1)保溫要點:避風、向陽、日照;外表面積與建筑體積比值較?。煌鈮Α⑽蓓斉c不采暖樓梯間隔熱應做熱工驗算;接縫、混凝土嵌入體構成的熱橋做保溫處理,嚴寒、寒冷地區不應設開敞的樓梯間和外廊,出入口宜設門斗或其它防寒措施;窗不宜過大并減少縫隙,加強密閉。 (2)防熱要點:綠化環境,加強通風、遮陽及圍護結構隔熱等綜合措施,平剖面設計要有利于組織穿堂風;東西向不宜布置主要房間,否則應采取遮陽措施;屋頂、東西向外墻要驗算內表面溫度并保證不大于當地夏季室外計算最高溫度。 (3)空調要點:設置空調的建筑物,外表面與體積比宜取小值,外表面宜用淺色;窗不宜過大并密閉、隔熱、遮陽;空調房間宜集中布置,

24、且不與高溫房間相鄰;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間歇使用,內側采用輕質圍護結構;連續使用,內側采用重質圍護結構。 (三)隔聲 (1)各類房間的允許噪聲級(dBA): 臥室 晝:50,夜:40,一般:55 有語言清晰要求:50 有音質要求:40 (2)大板、大模建筑應對附著于墻體和樓板的聲源進行隔振。 (3)有噪聲和振動設備的房間不應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層或貼鄰,并對設備、管道減振、消聲。 (4)安靜房間有吊頂時,隔墻應砌至樓板底,采用輕質墻時應提高其隔聲性能。 第二節* 住宅設計原理、規范及評價標準 一、我國現行住宅層數劃分的規定 低層:13層 多層:46層 中高層:79層(應設

25、電梯) 高層:1030層(應執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二、套內各功能空間設計 (一)每套必須獨門獨戶,并應有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基本空間。住宅套型分為一至四類,其使用面積分別不小于34、45、56、68平方米。 (二)臥室之間不應穿越,臥室應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平面形狀應盡可能選擇有利于床位布置的尺寸,門窗位置要考慮對家具布置的影響。雙人臥室不小于10平方米,單人臥室不小于6平方米。 (三)起居室應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面積不應小于12平方米。起居室內的門洞布置應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的要求,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室的門的數量。起居室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應大于3M。無直接采光的廳,其使用面積不

26、應大于10平方米。 (四)廚房 (1)廚房面積不小于45平方米; (2)廚房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 (3)應妥善安排洗、切、燒功能,設備布置要符合操作流程,操作面凈長不應小于2.1M; (4)廚房凈寬,單面布置設備時不小于1.5M,雙面布置設備時兩排設備凈距不小于0.9M。 (五)衛生間 (1)每套住宅應設衛生間,并至少配置三件衛生潔具,其使用面積不小于3.0平方米。 (2)無前室的衛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起居室或廚房。 (3)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和廚房上層;并均應有防水、隔聲和便于檢修的措施。 (4)套內應設洗衣機位置。 (六)層高和室內凈高 (1)普通住宅層高不宜高于

27、2.8M。 (2)臥室、起居室凈高不應低于2.4M,其局部(不超過1/3使用面積)凈高不應低于2.1M,利用坡頂空間做臥室、起居室時,其一半面積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M。 (3)廚房、衛生間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M;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地面凈距不得低于1.9M,且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 (七)陽臺 (1)每套住宅應設陽臺或平臺。 (2)陽臺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登,欄桿的垂直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 (3)低層、多層住宅的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05M,中高層、高層住宅的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1M。中高層、高層及寒冷、嚴寒地區住宅的陽臺宜采用實體欄板。 (4)

28、陽臺應設置晾、曬衣物的設施;頂層陽臺應設置雨罩。各套住宅之間毗連的陽臺應設分戶隔板。 (5)陽臺,雨罩應做有組織排水;雨罩應做防水,陽臺宜做防水。 (八)套內走道、樓梯及儲藏空間 (1)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M;通往臥室、起居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1M;通往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0.9M。過道拐彎處的尺寸應便于搬運家具。 (2)吊柜凈高不應小于0.4M;壁柜凈深不宜小于0.5M。 (3)套內樓梯的梯段凈寬:一邊臨空時不應小于0.75M;兩側有墻時不應小于0.9M,樓梯踏步寬不小于0.22M,高不大于0.20M,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邊0.2M處寬度不應小于0.22M。 (九)門窗

29、 (1)外窗窗臺距樓、地面凈高小于0.9M時,應有防人身墜落設施,窗外有陽臺或平臺時不受此限。底層外窗和陽臺門、下沿低于2M且緊鄰走廊或公用上人屋面的窗和門,應采取防衛措施。 (2)面臨走廊或凹口的窗應避免視線干擾;向走廊開啟的窗扇不應妨礙交通。住戶門應采用安全防衛門。向外開啟的戶門不應妨礙交通。 (3)各部位門洞最小寬度:戶門0.9M;臥室、起居室門0.9M;廚房門0.8M;衛生間、陽臺門0.7M。高度均不小于2M。 三、住宅套外共用部分設計 (一)樓梯和電梯 (1)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M。6層及6層以下時,一側設欄桿可不小于1M(梯段凈寬指墻面到扶手中心線的水平距離) (2)樓梯踏步

30、寬不小于0.26M,高不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小于0.9M。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6M時,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05M。樓梯欄桿垂直桿件間凈寬不應大于0.11M。樓梯井凈寬大于0.11時,必須采取防止兒童攀滑的措施。 (3)樓梯平臺凈寬不應小于梯段凈寬,且不得小于1.2M。樓梯平臺的結構下緣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應低于2M。住宅入口室內地坪應高于室外地坪不少于0.1M。 (4)7層及7層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戶入口樓面距底層室內地面高度16M以上住宅必須設置電梯。當中間層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時,層數由該層算起。頂層為躍層時作1層計。 (5)12層及12層以上住宅應設不少于2臺電梯,其中一臺宜為可容納

31、擔架的電梯。 (6)高層住宅電梯宜每層設站。非每層設站時,不設站層數不應超過兩層。塔式和通廊式高層住宅電梯宜成組集中布置。單元式高層住宅每單元住宅每單元只設一部電梯十應采用聯系廊聯通。 (7)候梯廳深度不應小于最大轎廂深度,且不得小于1.5M。 (二)走廊和出入口 (1)外廊、內天井及上人屋面等臨空處欄桿的安全設計同陽臺欄桿。 (2)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封閉外廊,并設可開啟的窗扇。走廊通道的凈寬不應小于1.2M。 (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陽臺、外廊及開敞樓梯平臺的下部時,應采取設置雨罩等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安全措施。 (4)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處應有識別標志;可按戶設置信報箱。高層住宅的公共出入口

32、應設門廳、管理室及信報間。 (5)設置電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當室內外有高差時,應設輪椅坡道及扶手。第一章* 建筑設計標準、規范 本章內容是按照考試大綱“建筑設計(知識)”的第一、第四兩部分的要求編寫的。第一部分包括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與構圖原理,住宅設計原理、規范及評價標準,民用建筑等級劃分及各階段設計深度要求以及建筑設計新感念等小節。第二部分包括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各類型民用建筑設計規范,無障礙設計規范和民用建筑設計防火等小節。本章涉及的教科書均采用最新版本,規范、標準均按照現行的版本。*第一節* 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與建筑構圖原理各種類型公共建筑的設計都是立足于處理好功能要求、藝術形象和技術條件這三

33、者的關系。其中,物質功能和審美要求的滿足是設計的目的,而技術條件則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問題 功能問題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空間構成、功能分區、人流組織與疏散以及空間的量度、形狀和物理環境(量、形、質)。其中突出的重點則是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質和人流活動問題。 (一)公共建筑的空間構成 各種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質和類型盡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稱輔助部分)和交通聯系部分三大部分。設計中應首先抓住這三大部分的關系進行排列和組合,逐一解決各種矛盾問題以求得功能關系的合理與完善。在這三部分的構成關系中,交通聯系空間的配置往往起關鍵作用。 交通聯系部分一般可分為:水平

34、交通、垂直交通和樞紐交通三種基本空間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間)布置要點: 應直截了當,防曲折多變,與各部分空間有密切聯系,宜有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樓梯(垂直交通空間)布置要點: 位置與數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應靠近交通樞紐,布置均勻并有主次,與使用人流數量相適應。 3.門廳(交通樞紐空間)布置要點: 使用方便,空間得體,結構合理,裝修適當,經濟有效。應兼顧使用功能和空間意境的創造。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的概念是,將空間按不同功能要求進行分類,并根據它們之間聯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組合、劃分。 功能分區的原則是:分區明確、聯系方便,并按主、次、內、外、鬧、靜關系合理安排,

35、使其各得其所;同時還要根據實際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動的順序關系安排位置??臻g組合、劃分時要以主要空間為核心,次要空間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間功能的發揮;對外聯系的空間要靠近交通樞紐,內部使用的空間要相對隱蔽;空間的聯系與隔離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恰當處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和緊急兩種情況:正常疏散又可分為連續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劇場)和兼有的(如展覽館)。而緊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暢,要考慮樞紐處的緩沖地帶的設置,必要時可適當分散,以防過度的擁擠。連續性的活動宜將出口與入口分開設置。要按防火規范充分考慮疏散時間,計算通行能力。四)功能對于單一空間量、

36、形、質的規定性單一建筑空間的大小、容量、形狀以及采光、通風、日照條件是適用性的基本因素,同樣是建筑功能問題的重要方面,應在設計中綜合考慮,統籌解決。 二、公共建筑的技術與經濟問題 建筑空間和體形的構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術條件作為手段。建筑的空間要求和建筑技術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選擇技術形式時要滿足功能要求,符合經濟原則。 (一)公共建筑與結構技術 公共建筑常用的三種結構形式:墻承重結構、框架結構、空間結構。 1.墻承重結構 常為磚砌墻體、鋼筋混凝土梁板體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墻平面呈矩形網格布置,適用于房間不大,層數不多的建筑(如學校、辦公樓、醫院)。其承重墻要盡量均勻、交圈,上下層對齊,洞口大小有限,墻體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間在上,小房間在下。 2.框架結構 承重與非承重構件分工明確,空間處理靈活,適用于高層或空間組合復雜的建筑。 3.空間結構(大跨度結構) 充分發揮材料性能,提供中間無柱的巨大空間,滿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懸索、空間薄壁、充氣薄膜、空間網架等,結合結構、構造課程,了解受力特點和造型的關系,記住國內外著名實例。 (二)公共建筑與設備 考慮要點: 恰當安排設備用房,解決好建筑、結構與設備上的各種矛盾,注意減噪、防火、隔墊。結合設備課程,了解采暖、空調、照明各種系統的選型原則和適用范圍。 1.采暖系統 熱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