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風的中醫辨證論治腦血管病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 死亡率高,合并癥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點。中西醫 結合是治療該病的優勢。祖國醫學對腦血管病(中風)的論述祖國醫學將腦血管疾病多稱為“中風”。中風為內科常見急 癥之一。其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證見多端,猶如自然界風性之 善行數變,故前人以此類比,名日中風。對于中風病的治療及預 防,歷代醫家均極為重視。通過長期醫療實踐積累,逐步形成了 祖國醫學對中風病獨特的醫療優勢。一、中風病的發展源流祖國醫學對腦血管疾病的認識經過了長期的臨床實踐。多認為發生中風病,系指患者真陰素虧,正氣不足,或五志過極,或 高梁厚味。或尺牘思勞過度,
2、以致心肝火熾,內風旋動,氣逆血 荒于上,痰濁蒙閉清竅,表現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 歪斜,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或失語;或不經昏仆,僅以歪僻不遂 為主要癥狀的一種腦病。因本病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與自然界 之風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類比,名日中風。歷經幾千年,經過無數醫家的實踐和鉆研, 對中風之病因 病機病位的論述祖國醫學認為中風之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下虛上實,以肝、脾、腎虛為本,風火痰瘀為標,病位在腦,但與五 臟有關。形成了祖國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二、中風病的病因病機祖國醫學認為中風的發生,不外乎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面。主 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氣血虧虛,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兼之 憂思惱怒,或飲
3、酒飽食,或房室勞累,或外邪侵襲等因素,以致 氣血運行受阻,經脈痹阻,失于濡養;或陰虧于下,肝陽暴漲, 陽化風動,血隨氣逆,挾痰挾火,橫竄經絡,蒙閉清竅而卒然仆 倒,半身不遂,而發中風。(一)內因內因在中風發病中起主要作用,已為臨床實踐所反復證實。(1)情志失調情志即七情,指喜、怒、憂、思、悲、 恐、驚七種情志變化。 情志是機體對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不會使人致病。只有長期情志變化刺激,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 調才會導致中風的發病。七情中,又惟憂思郁怒為最甚。至于悲恐驚嚇,精神緊張或情志異常波動,常為中風誘發因素。(2)勞累過度本病亦可因操勞過度,形神失養,以致陰血暗耗,虛陽
4、化風 擾動為患。再則縱欲傷精亦是水虧于下,火旺于上,發病之因。中風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這和人過中年以后,機體 日趨衰弱,陰血日趨虧耗不無關系。(二)外因外因在中風發病過程中亦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有時甚則成為中風發病的主要因素。外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醇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 引起肝風,夾痰上擾,可致中風發病。(2)氣候變化中風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很大關系。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脈循環是容易發病的。(三)、發病機制祖國醫學對中風發病的機理認識為以下幾方面。(1)內風動越內風因臟腑陰陽失調而生。火極以生風,血虛液燥可以動
5、風。 內風旋轉,必氣火俱浮,迫血上涌,致成中風危候。是中風發生、 發展變化中最基本的病理變化之一。(2)五志化火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 之五志有所過極皆為熱甚可以發生卒中O(3)痰阻經絡痰分風痰、熱痰、濕痰。風痰系內風旋動,挾痰橫竄脈絡, 蒙閉清竅而發病。熱痰乃痰濕郁而化火,濕痰則常由氣虛而生, 多在中風恢復期或后遺癥時, 因氣虛濕痰阻絡而見半身不遂, 言 語不利諸證。(4)氣機失調氣機失調多指氣虛,氣郁,氣逆。對中風發病,李東垣有“正 氣自虛”之說,為中風發病之主要病機。(5)瘀血阻滯瘀血,是指體內的離經之血或血運不暢,停蓄于機體某一部位的血液。既是病理產物,又
6、是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可因氣 滯、氣虛、血寒、血熱等使血行不暢或血熱妄行等造成血離經脈, 停蓄為瘀。瘀血而成,阻滯經絡而發中風。三、中風病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中醫癥狀學的研究是中醫現代化的標志。 癥狀學所揭示的是 患者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種異常和不適, 或由醫生的感覺器官直接 感知的,是機體病理變化的外部表現。 以下就中風常見癥狀的鑒 別診斷作簡要的論述;(一)頭痛頭痛是中風病的常見癥狀之一。 據統計頭痛在出血性中風的 發生率約為5060%,在缺血性中風中的發生率約為 5-25%c 根據祖國醫學傳統理論認為, 中風病中頭痛的出現,主要由肝陽 上亢,瘀血阻絡,痰濁上蒙,中氣虛弱與血虛陰虧所致。現就以
7、 上幾種類型出現的頭痛做臨床鑒別:(1)肝陽上亢頭痛,是因為怒氣傷肝,肝火上擾,或肝陰 不足,肝陽上亢,清竅被擾所致。其特點為:頭痛以脹痛為主。 并較劇烈,伴眩暈口干面赤,煩燥易怒,怒則加重,耳鳴脅痛, 舌紅少苔或苔黃.脈弦有力。(2)瘀血阻絡頭痛,多因久病入絡,血滯不行,或有敗血瘀 結脈絡。其特點為:疼痛如刺,痛有定處,病勢纏綿,舌質紫黯, 舌面或舌邊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澀或沉澀。(3)痰濁頭痛,多因素有痰濕,復因肝風內動,挾痰上蒙所 致。其特點:頭昏沉作痛,伴眩暈,胸脫滿悶,嘔惡痰涎,舌苔 厚膩,脈弦滑。(4)中氣虛弱頭痛,由中氣虛弱,清陽不開,腦失其養所致。其特點為:頭腦空痛,綿綿不已,伴
8、身倦無力,氣短懶言,食欲 不振,大便稀澹,舌質淡紅,苔薄自,脈虛無力。(5)陰虛血虧頭痛,由營血不足,陰血不能上榮于腦所致。 其特點:頭痛隱隱,伴頭暈,目澀昏花,面色胱白,心悸失眠, 爪甲不榮,舌淡苔薄,脈細澀。以上論述的五種頭痛,臨床中前三種類型多見于中風的急性 期,后兩種類型多見于中風的恢復期或后遺癥期。(二)頭暈頭暈是中風病常見癥狀之一。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中風病中出 現頭暈癥狀,主要是由風火上擾,痰濕中阻,陰虛陽亢,中氣不 足,心脾血虛,腎虛精虧等六種原因引起。由于其病機的不同, 而臨床表現各異,其鑒別方法是:(1)風火上擾頭暈,由氣郁化火,風陽內動,使風火相煽, 上擾清竅所致。其特點:
9、頭暈頭脹,面赤易怒,煩燥少寐,舌紅 苔黃,脈弦數等。(2)陰虛陽亢頭暈,以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本虛標實,上 盛下虛。其特點:頭暈目澀,心悸失眠,或盜汗,手足心熱,口 干,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弦細。(3)痰濁中阻頭暈,由濕聚生痰,痰濕中阻,上蒙清陽而致。 其特點:頭暈,頭重如蒙,胸悶惡心,納呆,形體困倦,或嗜睡, 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滑或弦滑。(4)中氣不足頭暈,由中風日久,久臥傷氣,年事已邁,脾 胃虛弱所致。其特點:頭暈,面色胱白,體倦懶言,神疲納減, 自汗便澹,舌淡脈細等。(5)心脾兩虛頭暈,由脾胃虛弱,氣不生血,心失濡養所致。 其特點: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無華,唇甲色淡,
10、 脈細弱。(6)腎精不足頭暈,由年老腎虛,腎精不足。髓海空虛所致。 其特點:頭暈耳鳴,精神萎糜,記憶減退,腰膝酸軟,遺精陽萎, 舌質談紅,苔薄白脈弦細。臨床中前三種表現多見于中風的急性期,后三種表現多見中 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三)神昏神昏是以神識不清,不醒人事,呼之不應,甚則對外界刺激 毫無反應為臨床特征的常見內科急癥,亦為中風病常見癥狀之-閉與脫的鑒別點在于:閉證以神昏時牙關緊閉,肢強掌握,面赤氣粗,痰涎壅盛為 特點。脫證以神昏時目合口開,手撒遺尿,鼻鼾息微,汗出肢冷 為特點。然而中風病人在臨床的表現,往往是虛實挾雜,內閉外脫, 既有痰濁壅盛,上蒙清竅之實,又有氣血耗散,神不守舍之虛,臨證
11、中必須詳細辨證,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而立法用藥。(四)澹語澹語是以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為特征的一種癥狀。 多見于出 血性中風患者。(五)嘔吐嘔吐出現于中風病的急性期。中醫認為是胃氣上逆的表現,當中風腦部有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影響于胃,使胃失和降而發生 嘔吐。其特點:嘔吐來勢較猛,有噴射之狀,或干嘔無物,因本 癥狀多由肝陽上亢引起,故臨床上除嘔吐見癥外,還多兼見頭痛, 神昏,面紅目赤,脈弦有力等。(六)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指單側上下肢癱瘓,不能隨意活動而言,簡稱偏癱, 是中風病的主要癥狀之一。 引起半身不遂的原因很多, 臨床治療 中需詳加鑒別。(1)風中經絡與肝陽化風半身不遂。由于正氣不足,脈絡空 虛
12、,媵理疏松,風邪仍得以乘襲,風中經絡,氣血痹阻,肌膚筋 脈失于濡養;或患者素體痰濁內盛,外風引起痰濕流竄經絡,而 引起半身不遂。(2)痰火內閉與痰濕內閉半身不遂。二者均屬痰涎壅盛阻滯經絡,(3)陽氣虛脫與陰脫陽浮半身不遂。二者皆屬脫證此乃危候, 由于神識不清,確定半身不遂在于何側每遇困難。(4)氣虛血瘀與肝腎虧虛半身不遂。二者常見于中風的后遺癥 期。氣虛血瘀者,由于氣虛無力推動血液循行而瘀阻經脈.,肝腎不足者,精血不足,筋脈失養。以上幾種類型表現,前三種多 出現在中風的急性期,后者常見中風病的恢復期和后遺癥期。(七)半身麻木半身麻木是指麻木僅見于半側肢體者。既是中風常見癥狀之 一,也是中風的重
13、要先兆。中醫理論認為半身麻木主要由中氣虛 弱,營血虧虛,肝風內動,痰濕阻絡引起。其臨床鑒別如下:(1)中氣虛弱半身麻木,由勞力過度,飲食不節或藥物攻伐 太過,以致中氣受損,元氣不充而致。(2)營血虧虛半身麻木,由房勞過度,陰精損傷以致陰血虧虛,筋脈失榮所致。(3)肝風內動半身麻木,由肝陽素旺,陽亢生風,風竄經絡,經絡失 榮而致。(4)痰濕阻絡半身麻木,由脾不化津,滓蓄成濕,濕 聚為痰,痰伏經絡所致。(八)肢體抽搐抽搐是指肢體四肢不自主的抽動, 甚則頸項強直,角弓反張 為特征的一種癥狀。中風病出現肢體抽搐,大多伴有神昏。其臨 床鑒別如下:(1)中風肝火痰熱而發抽搐者,(2)中風因肝風痰濁而發抽搐
14、者,(3)中風因肝腎陰虛而致抽搐者。(九)語言障礙語言障礙是指包括因舌體強硬, 活動不靈而致語言蹇澀, 談 吐不清,或發音不能,聲音嘶啞而言。也稱為失語。由肝陽上亢,痰邪阻竅,風痰阻絡,腎虛精虧引起。(十)二便不調(一)小便不調小便不調包括小便短黃,清長,頻數,刺痛,余瀝,失禁, 隆閉,不暢及小便混濁等。中風病患者小便不調主要以小便失禁 和余瀝為主,若發病前無前列腺肥大情況的, 很少出現隆閉現象。在中風急性期,由于意識昏蒙,無論脫證和閉證,小便失調 多以失禁為臨床表現。對其辨證治療,應根據所出現的證候來判 斷,若患者以閉證為主要表現,就應給開竅;若患者以脫證為主 要表現,應給于固脫。中風后遺癥
15、期所出現的小便失禁, 小便余瀝,多由腎氣不足, 精血空虛,下元不固,膀胱不能約束尿液所致。(二)大便失調中風病所出現的大便失調, 以大便秘結表現者為多。 其病因 多由胃腸積熱,陽明腑實和血虛津虧,大便失潤所致。一般臨床 所見,前者由中風引起一時性大便失調,而后者一病前既有習慣性便秘病史。(十一)癱瘓側手足腫脹癱瘓側手足腫脹,在中風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常可見到。 該癥 出現預示著肢體偏癱難以恢復。 中醫理論認為該癥主要是由氣血 運行不暢.痰濕瘀血留于經絡肌表所致。五中風病中醫治法祖國醫學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 對中風病的治療具有獨特的 理論和特色,積累了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 中風病的治法遵循辨 證施治
16、的原則,抓住風、火、痰、瘀、虛等病機要點,形成了一 整套獨特的治療法則。(一)開竅固脫法本法適用于中風病急性期的中臟腑患者,因中風入臟腑主要表現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的特點,病情危重.該法 為急救法則。中風中臟腑者,以昏仆、神志不清為特點,有閉證和脫證之 分。閉證屬邪閉于內的實證。乃風火痰瘀病邪亢盛,氣機郁閉于 內,清竅蒙閉,故急宜開竅祛邪。脫證屬陽氣暴脫的虛證,乃五 臟元氣衰微欲脫的險證,常由閉證轉化而來,急宜回陽固脫。根 據病人邪實之屬性,臨床常用以下具體治法:(1)清熱熄風開竅醒腦法:主要用于風火上擾清竅之中臟腑 者。病機為肝陽暴漲。陽升而風動,血隨氣逆而上涌,蒙閉清竅, 癥見突
17、發不省人事,神志恍惚或昏憒,呼之不應,半身不遂,面赤身熱,肢體強痙拘急,躁擾不寧,舌質紅絳,苔黃膩而干,脈 弦滑數。治法:清熱熄風,開竅醒腦方藥:羚羊角湯醫醇滕義合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化裁。羚羊角6g (沖) 夏枯草12g菊花10g 蟬衣12g石決明30g(先煎) 黃苓1 0g山板1 0g川牛膝1 0g天竺黃10g大黃10g(后下)安宮牛黃丸1丸(沖)羚羊角常用量6-12克沖服,若無此藥,可用水牛角60- 120克替代。因神昏不能口服,可以鼻飼或中藥煎液化安宮牛黃丸l丸,每日12次,保留灌腸。也可選用北京中醫學院研制 的清開靈注射液,每次 4060mI加入5% 10%葡萄糖溶液中 靜滴,每日12
18、次。(2)溫陽化痰開竅醒腦法:主要用于痰濕蒙閉清竅之中臟 腑者。病機為肝風挾痰濕之邪上壅清竅,而成內閉之證。癥見突 發不省人事,神志昏憒,半身不遂,面白唇暗,四肢不溫,痰涎 壅盛,舌苔白膩,脈象沉滑或緩。治法:溫陽化痰,開竅醒神方藥:滌痰湯濟生方合蘇合香丸局方化裁。制南星10g制半夏1 0g陳皮1 Og茯苓12g枳實l 0g地龍1 0g鉤藤20g 菖蒲10g郁金10g蘇合香丸1丸(沖)若不能口服則鼻飼或煎藥煎液保留灌腸。(3)清熱化痰開竅醒腦法:主要用于痰熱內閉清竅之中臟腑者。病機為痰熱挾肝風上逆,氣血進逆,上蒙清竅而成內閉之證。 癥見突發不省人事,神志昏憒,半身不遂,鼻鼾痰鳴,肢體拘急, 強
19、痙身熱,躁擾不寧,偶見嘔血,舌質紅絳,苔褐黃干膩,脈弦 滑數。治法:清熱化痰,開竅醒腦方藥:磁石滾痰湯丹溪心法和至寶丹局方化裁。蹤石30g (先煎) 天竺黃12g黃苓10g膽南星10g菖蒲10g郁金1Og 川牛膝6g三七粉3g (沖)至寶丹1丸(沖)用法同前,鼻飼或保留灌腸。(4)益氣回陽,固脫醒腦法:主要用于元氣敗脫,心神散 亂之中臟腑者。病機為正氣虛脫,五臟之氣衰弱欲絕,陰陽離絕 之象。癥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體軟癱,汗出如油,手足厥 冷,目合口張、二便自遺,舌痿,脈微欲絕或細弱。治法:益氣回陽,固脫醒腦方藥:參附湯世醫得效方化裁。人參10g附子10g麥冬1 Og五味子15g急煎頻服。也
20、可單用人參 30克急煎服。(二)活血通絡法本法主要用于瘀血內阻之中風實證。 此法臨床上常可單獨應用,不論是中風急性期還是恢復期,若有其它兼證,常可此法寓于它法之中,是中風病治療的基本法則。凡各種原因使瘀血內停, 脈絡閉塞導致“瘀血證”均可應用。其臨床常用法如下:(1)益氣活血通絡法:方藥: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化裁。黃黃30g赤芍15g川芍1 5g地龍10g桃仁15g紅花10g當歸15g伸筋草15g丹參30g*(2)活血通絡法:方藥: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化裁。桃仁10g 紅花10g 赤芍10g 葛根20g雞血藤20g 丹參30g 地龍10g 路路通10g伸筋草15g 皤簽草15g此法臨床上可單獨使用
21、,也常寓于其它治療方法之中。(三)滋陰熄風法該法主要用于中風先兆期或中風急性期。其病機為素體陰虛,水不涵木,因情志或勞累導致肝陽暴漲,陽亢化風,肝風內動所致陰虛陽亢,風陽上擾之中經絡或中風先兆證者。癥見突發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肢體抽動或跳動,肢體麻木不仁,耳鳴目眩,少眠多夢,腰膝酸軟,舌質紅或暗紅,脈弦細數者。治法:滋陰熄風方藥: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或羚角鉤藤湯通俗 傷寒論化裁。玄參1 0g麥冬1 0g代赭石20g(先煎)丹皮10g螟蚣2條(沖)全蝎6g懷牛膝20g白芍20g龍骨15g 牡領15g鱉甲15g 地龍10g該法在臨床使用時,可重用蟲類搜風剔絡之品,常用全蝎螟蚣、地龍、白例蠶、玳
22、瑁等。一般全蝎510克,螟蚣2-4條,均研未沖服,藥物勢峻力宏,收效多捷。適當加用動物類藥 可大大的提高臨床療效。(四)平肝潛陽法此法主要用于中風先兆期和中風病急性期。其病機主要為平素肝火旺盛,復因情志所傷,肝陽暴亢,風火相煽,氣血上涌之 肝陽上亢,風火上擾之中風中經絡或中風先兆證。癥見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口眼歪斜,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干,心煩 易怒,尿赤便干,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弦有力。治法:平肝潛陽方藥:天麻鉤藤飲雜病診治新義化裁。天麻10g鉤藤20g(后下)菊花1 0g夏枯草20g黃苓10g川牛膝15g 珍珠母15g(先煎)丹參30g山板10g 白芍10g(五)化痰通絡法該
23、法主要適用于中風急性期的中風實證。痰濁與瘀血均為實邪,又為病理性產物。痰濁阻絡乃中風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痰的產生與中風的發生有致關重要的關系。是常用基本法則。根據臨床痰濁的性質,治法常分以下幾類:(1)燥濕化痰法: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化裁。法半夏10g 陳皮10g白術1 0g 茯苓12g天麻10g 瓜萎20g川芍10g 地龍12g(2)清熱化痰法:方藥:加味溫膽湯(經驗方)化裁。制半夏10g陳皮10g 茯苓12g 竹茹12g枳實10g 郁金10g膽南星12g瓜萎20g(3)通腑化痰法:方藥:復方承氣湯傷寒雜病論或化痰通腑飲(經驗方)化裁。大黃10g 芒硝10g 枳實12g 瓜萎20g
24、膽南星10g(六)滋補肝腎法該法主要用于中風后遺癥期和腦血管癡呆等患者。通過滋補肝腎,填精補髓,補腦益智來改善中風病患者的后遺癥恢復及生 活質量。方藥:地黃飲子黃帝素問宣明論方或左歸丸景岳全書 化裁。生地黃15g山臾肉12g女頁子10g石斛10g麥冬1 0g五味子10g仙茅12g仙靈脾12g桑寄生12g伸筋草12g丹皮15g 山藥15g云苓1 2g 肉抵蓉15g地龍10g 水蛭6g中風常發生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中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有資料認為12月為高峰期,以后逐漸下降,7月份又有小高潮,也有認為以春季為多;大多數 認為冬季寒冷時易發病,這可能與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有關, 寒冷 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使小動脈持續痙攣,血壓升高, 加之動脈本身的粥樣硬化, 彈力減退,經不起血管內壓的急驟改 變,從而導致血管破裂,發生出血性腦血管病。另外,低溫的刺 激,使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誘發缺 血性腦血管病。陰天下雨或氣溫急驟變化,中風的發生率也會增 加。在發病時間上,腦血栓形成常發生在清晨,多在晨醒時發現, 這是由于夜間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技能培訓
- 藝術培訓學校年度總結
- 宗教信仰與法制教育
- 韶山研學班會課件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投資估算方案(參考模板)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范文模板)
- 2025年SPI環氧乙烷銀催化劑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齒輪加工機床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技術成果轉化服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公路養護檢測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GB 30980-2014海洋傾倒物質評價規范疏浚物
- GA/T 1169-2014警用電子封控設備技術規范
- 第十二篇 糖尿病患者生活常識
- 污水處理站安全培訓課件
- 2015高考全國新課標1地理試題及答案
- 超星爾雅《詩經》導讀檢測題答案
- GB 27954-2020 黏膜消毒劑通用要求
- 中考《紅星照耀中國》各篇章練習題及答案(1-12)
- (完整版)ECRS培訓課件
- 外輪理貨工作英語
- 華中師范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