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萬條垂下綠絲絳傳統意象“柳”在詩歌中的運用簡析唐代詩人賀之章在詠柳中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中的柳,碧玉般鮮嫩新翠,似裊娜多姿、凝妝而立的少女,那茂密的、輕柔的、下垂的柳枝如綠色絲絳般隨風飄拂,好一幅美麗的春柳圖。柳正是以她這特有的豐姿吸引了我國古往今來眾多詩人,猶如歷來為人贊頌的“傲、潔、逸、節”的“花中四君子”一樣,與中國古代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頻頻出現在古代詩歌之中。但詩中的柳已不是自然之柳,而是人化之柳,已被詩人寄予了各種情蘊。 一、春天的象征 宋代詩人晏幾道在生查子中寫道:“春從何處歸,試向溪邊問,岸柳弄嬌黃,壟麥田青潤。”春已歸
2、來,它在何處?它在岸邊嬌黃的柳葉中,在壟頭青潤的麥草里。簡潔的一問一答,將春回大地帶來的萬象生機展露無遺。柳,在這里成了春天的象征。韓愈早春呈張十八員外郎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這里,帶給早春勃勃生機的不正是滿皇都的煙柳嗎? 二、抒寫對自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對于人來說,大自然的美既是豐富的,又是神秘的。自然山川不僅以其甜美的乳汁哺育著人的生命,而且以其瑰麗秀雅的風光愉悅著人的心靈。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向往著自然,渴望達到心凝形釋,與萬物冥合的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正因為如此,美麗的春天更讓詩人留連往返。他們描寫有柳點染的春景,抒發他們對家
3、鄉、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張問陶在陽湖道中寫道:“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嬌翠畫江南。”正是柳與桃共同“畫”出了江南迷人的春景。“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這是多么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啊!陸游在其游山西村中把自己的家鄉描寫成了青山環抱、綠水縈田、村村花柳的世外之境,怎不讓人留連? 柳,不僅能點染春景,而且本身就非常可愛。志南絕句里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馮延巳歸自遙中說:“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柳絲如剪花如染”。讀著這樣的詩句,定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溫暖與美麗。 三、抒寫離情別緒 人的一生是感情的一生,在人的一生中,各種各樣的感情糾纏著我們,常令我們不得心如古井,常起波瀾。在這千萬種
4、感情之中,離情最為尋常,“人有悲歡離合”,人人都會經歷。因此,離別成為古人在詩詞中反復吟詠的主題。楊柳以它輕柔飄拂、依依的狀貌,自然而然讓人聯想到依戀、難分難舍的情狀;且“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送行往往折柳贈。“梁鼓角橫吹曲”里有“折楊柳”,樂府詩集中有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兒”;“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汗兒歌。”自此,柳就頻繁地出現在送別詩中。柳代表離別,詩人借柳抒發離情別意。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指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在“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5、的背景下,送別友人,怎能不為離情所苦? 也正因為柳代表著離別,所以柳自然勾起詩人的離情別緒。鄭谷在柳里說:“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緒惹春風。”姜夔在長亭怨慢里也說:“漸吹盡,枝頭香絮,難剪離愁千縷。”柳永在雨霖鈴里表達的是與愛人離別時柔情如割,抑郁難排的情懷:“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四、愛情的見證 愛情是一種純真而又強烈的感情,是人類所特有的精神活動。但在封建社會,這種感情卻常受到封建禮教、封建制度的摧殘,常落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柳”卻依舊的結果。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6、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將失戀人那種失望、悲傷和滿懷惆悵伸手可觸般展現在我們面前,與崔護題都城南莊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里的柳不就是那“依舊笑春風的桃花”嗎? 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不知讓多少癡情兒女流下熱淚。當經過“幾年離索”的陸游、唐婉又在沈園相逢時,滿懷愁緒的陸游看見那“滿城春色宮墻柳”,引起的是巨大悲傷,強忍著徹骨之痛,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釵頭鳳。四十年后,陸游重游沈園又寫下“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客,猶吊遺蹤一泫然。”愛人已夢斷香消,人去園空。也許只有老柳還記得他與唐婉的相遇。漫長的歲月,長久的思念,痛苦悲傷無法排遣,沈園柳樹也為之老枯,沒有了
7、柳絮,更令詩人傷心,悵然。 五、詠史懷古,抒發滄桑之感 中國古代詩歌“國身通一”、“民胞物與”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憂患意識,體現在古代許多詩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祖國前途的憂患,傷國事之危艱。盡管是“傷心莫問前朝事”,卻常常借物抒發傷今懷古之情。柳,常是詩人們滄桑之感的觸動物,成了歷史的見證。 李白就在他的憶秦娥里表達了這種強烈的蒼涼、慷慨的傷今懷古之情。“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昔日的繁華,而今俱往矣。只有柳色殘陽依舊,為漢朝唱著挽歌。 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江雨霏霏,江草芊芊,春鳥啼鳴
8、,煙柳籠堤,是臺城一帶古今相同的景色。然而昔日六朝的繁華卻如夢幻般地消逝了,只有臺城的煙柳,冷眼看著朝代更替,人事興衰。“柳”正與李白蘇臺覽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的“月”一樣,成了懷古諷今的寄托物。 李商隱隋宮也這樣寫道:“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隋宮的荒涼景象,隋堤上落滿暮鴉的垂揚,不都是隋煬帝亡國的見證嗎?詩人借古諷今,向晚唐昏庸的帝王含蓄地提出了警戒。 六、傷春,惜春,撩人情懷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美麗季節,曾贏得古代詩詞作者的無數贊美;同樣,春天的歸去,也曾使許詩人詞家為之一灑惜別之淚。而“撩亂春愁為柳絮,悠悠夢里無處尋”,柳也就成了詩人們傷春、惜春的寄情物,撩起詩人不同情懷。 王昌齡閨怨里“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柳勾起的女主人公的愁緒、怨情;晏殊寓意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柳絮飄風,撩起詩人懷人之情;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推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這樣的輕柔與飄渺,怎不勾起惆悵空虛的閑愁;蔣春霖卜算子“彈淚別東風,把酒澆飛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酒澆柳絮,抒發的是自己羈旅漂泊的究困傷感;蘇軾水龍吟里“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縈損柔腸,因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路施工冬季防凍措施
-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跨學科教學計劃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活動計劃
- 2025年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實習計劃
- 農業合作社管理與技術培訓計劃
- 醫療行業危化品廢棄物處理措施
- 新建加油站合同管理措施
- 小學紅色教育成果展示計劃
- 帶租約二手房收益權與租賃權收益遞增式轉讓合同
- 司法書記員庭審記錄與速記服務協議
- 水庫防汛知識培訓
- 2025年貴州省遵義市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筆試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安徽省C20教育聯盟2025年九年級中考“功夫”卷(二)數學
- 《影視廣告創意與制作》課件 教學項目6 蒙太奇剪輯
- 2025年徐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公需課程 - 心理調適
- 《中國餐桌禮儀》課件
- 自愿援疆申請書
- 智慧照明系統施工方案
- DB37-T 5061-2024 住宅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標準
- 高致病性美人魚發光桿菌美人魚亞種PCR檢測方法
- 2024年縣鄉教師選調進城考試《教育心理學》題庫附解析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