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書_第1頁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書_第2頁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書_第3頁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報書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 3:四川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申 報 書學校名稱:成都體育學院實驗中心名稱:運動醫學 實驗中心中心負責人:侯樂榮覆蓋學科專業:_中醫學和體育學_中心所在地:成都體育學院A 教、 B 教和附院門診三樓中心網址:聯系電話:儀器設備總值:_500(萬元)_申報日期:2008 年3月20日四川省教育廳填寫說明1、申請書中各項內容用“小四”號仿宋體填寫。表格空間不足的,可以擴展。2、“中心所在地” 是指中心所在學校具體校區、樓層的位置。3、 “儀器設備總值” 是指單價在人民幣800 元以上(含 800元)的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4、“教學簡況”中數據均為本學年度實驗教學的數據。5、“教材建設”指

2、現用實驗教學教材情況。6、“近五年”指2002 年 2006 年相關的數據。“中心工作職責”是指在中心承擔的具體教學和管理任務。7兼職人員是指編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從事實驗教學的教師或專業技術人員。1實驗教學中心總體情況( 1 )實驗教學中心名稱隸屬部門管理部門運動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所屬學科名稱成立時間中醫學和體育學2001 年 6月 20 日成都體育學院自建校以來就非常重視各專業的實驗教學。運動醫學系的每一門課程都有相應中的教學實驗室。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體醫滲透”的辦學特色也日益鮮明,如果仍由各教研室獨自承擔課程所需實驗,資源難以共享,因此組建一個能服務于全院

3、各學科教學和科研心的實驗教學中心成為了必然。2001 年 6 月 20 日運動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正式組建。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構建了兩個實驗教學平臺:一個是以運動醫學技能訓練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分成兩建大模塊:基礎實驗和技能訓練,由18 門課程支撐,包括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人體生理學、局部解剖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組織胚胎學、針灸學、西醫診斷學、影像診斷學、設鄭氏傷科推拿學、創傷急救學、中醫骨傷學、護理學、手術學基礎、中醫筋傷、鄭氏骨傷理論與臨床;主要為培養運動醫學系2 個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個教學科研平臺。另一個平發臺是以運動機能和體質測評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也分為兩大模塊:基礎實

4、驗和技能訓練,由8 門課程支撐,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質測評、常見野外損傷與防展治、創傷急救學、鄭氏傷科推拿學、體育保健學等,主要為培養體育系、運動系、武術系5 個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教學科研平臺。所有實驗項目按照下列三個層次設置:基礎性實驗、綜合歷性實驗、研究性實驗。目前通過“兩個平臺、兩大模塊、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改革,為將學生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成都體育學院的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取程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備戰2008 奧運會的過程中,成體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社會廣泛的好評,充分反映了運動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效。姓名專業技術職務侯樂榮教授性別男

5、出生年月1954 04民族漢學位學士畢業院校成都體育學院通訊地址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辦公室郵編610041電子郵箱houlr_1954聯系電話85054505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中教學心科研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學生總人數體育保健學專業課45600運動醫務監督專業課45600運動營養學專業課45300運動營養與恢復專業課45320主主要所承擔課題2005-2007運動預防和康復治療下腰痛的研究國家體育總局第二任經歷籃球運動員運動損傷防治的研究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攻關)2006-2008主研人體運動機能測評與監督項目平臺四川省科技廳2006-2008第二四川省城鎮中學生體質測評與運動干預

6、研究四川省科技廳 2008-2009第一備戰北京奧運會的運動損傷康復體系思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006-2008第一教學科研主編參編專著、發表論文2002體育保健學 全國高等師范院校體育專業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編委主要健康促進:運動永遠是為了爭第一高校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4.1期獨立備戰北京奧運會的運動損傷康復體系思考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期第二成果1實驗教學中心總體情況( 2 )姓名賀蘭湘性別女專業技術職務教 授學位博士通訊地址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系電子郵箱he-lanxiang教學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科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研運動生理學專業基礎課43人體生理

7、學專業基礎課41中主人類遺傳學專業基礎課4出生年月1962.6民族漢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郵編610041聯系電話85098930屆數學生總人數630人129人3108人科研課題 :心要基因技術在優秀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中的應用四川省科技廳重點資助項目, 川科計 20069號 課題負責人副經主歷任近年發表的主要科研論文:教1.IL-10上調 PD-1配體的表達誘導致耐受性細胞形成,免疫學雜志2006,22(1):92.sPD-1封閉 PD-L促進抗瘤免疫的機制研究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2006 , 26( 5):463學 3. 負載不同形式肝癌抗原的樹突狀細胞抑瘤功能比較細胞與分子免疫學

8、雜志2005 , 21( 1): 100科 4.Blockade of B7-H1 with sPD-1 improves Immunity against Murine HepatocarcinomaAnticancer Research2005,25(5):3309研 5.The diagnostic value of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DNA content hetergeneity forbreast carcinoma.Progress in Biomedical Opticas and Imaging2003, 4 (33): 393主6. 非

9、小細胞肺癌細胞DNA含量與其生物學行為關系的初步研究中華腫瘤學雜志2003,25 ( 1):55要 7.A New Cell Proliferating Marker: 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e as Compared to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rar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成Anticancer Research 2000, 20:33098.A Comparative Study: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Cytosolic

10、Thymidine Kinase果and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 Antigen in Breast Cancer CancerInvestigation 2002,20:922中總人平均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其它博士碩士學士其它心數年齡專人11人7人101011人15人753844職數人比28.95%18.42%26.32%26.32%28.95%39.47%18.42%13.16%員例1實驗教學中心總體情況( 3 )實驗人時數/教實驗課程數實驗項目數面向專業數實驗學生人數/ 年年學24174716709708簡況環實驗用房使用面積(M 2 )設備臺件數設備總值(萬元)設

11、備完好率境條435010150098%件教出版實驗教材數量(種)自編實驗講義數量(種)實驗教材獲獎數量(種)材主編參編建23240設近五年經費投入數近五年共投入金額約 500 萬,主要來自省財政廳和學院,主要投向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免疫實驗室、體質測評中心等的儀器設備的添置。額、來源、主要投向近五年中心人員承擔了省部級以上課題二十余項,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主要的科研論文 :1.Quansheng Su,et al.Effects of allicin supplementation on plasma markersof exercise-inducedmuscledamage, IL-6 an

12、d antioxidant capacity. Eur J ApplPhysiol 2008(SCI收錄 )2.QiongjiaYuan,etal.Thesynchronizingresearchon structureof近五年中microcirculation and dynamic changes of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in therat endbrain after exhaustive swimming. Progress in Biomedical Opticas and心人員教(ISTP和EI收錄)Imaging. 2003,4 (33):3

13、713.Lanxiang He,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學科研主DNA content heterogeneity for breast carcinomas Progress in BiomedicalOpticas and Imaging. 2003,4 (33):393(ISTP和 EI 收錄)要成果He, etal.Blockadeof B7-H1 withsPD-1 ImprovesImmunity against4. LanxiangMurine Hepatocarcinoma. Anti

14、cancer Research 2005,25(5):3309 (SCI收錄 )5. 蘇全生等 ,大蒜素對大鼠離心運動后血IL-6 、 CK、 CK-MM和 Ca2+變化影響 <體育科學 > 2006.31實驗教學中心總體情況( 4 )中心成員簡表序性出生年中心專業技中心中心是否兼職人員所姓名學位二級學工作號別月職務術職務工作專職在單位、 部門科職責年限1侯樂榮男1954.4學士主任教授中醫學4主管是2賀蘭湘女1962.6博士副主任教授基礎醫學3主講是3蘇全生男1958.8博士教授基礎醫學7主講否生理教研室4袁瓊嘉女1958.12博士教授基礎醫學7主講否解剖教研室5藍肇熙男1959

15、.7博士教授中醫學7主講否中醫教研室6王煜男1958.2學士教授中醫學7主講否中醫教研室7王玉女1968.2博士副教授西醫學5主講否西醫教研室后8趙燕女1975.1博士講師西醫醫學3主講否西醫教研室9董靜女1975.9博士講師中醫學3主講否中醫教研室10熊若虹女196212博士教授中醫學7主講否中醫教研室11李良剛男1960.10在讀副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體測教研室博士科學12雷鳴鳴男1978.12在讀講師運動人體3主講否運動醫學教博士科學研室13蔣麗女1972.10在讀講師基礎醫學5主講否生理教研室博士14李曉勇男1964.2碩士副教授基礎醫學7主講否西醫教研室15何勇男1970.9碩士講師

16、基礎醫學7主講否西醫教研室16梁岷男1957.1學士副教授中醫學7主講否中醫教研室17李渝蘇女1963.1學士講師中醫學主講否中醫教研室18胡毓詩女1976.2碩士講師中醫學主講否中醫教研室19高虹女1967.11碩士講師中醫學7主講否中醫教研室20王純女1961.3學士教授基礎醫學7主講否西醫教研室21李雪女1978.11碩士講師基礎醫學3主講否解剖教研室22柯遵渝男1953.7碩士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體測教研室科學23張藝宏男1960.3碩士研究員運動人體2主講是體測教研室科學24代 毅女1958.10碩士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體測教研室科學25周繼和男1956 2碩士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生

17、物力學教科學研室26劉北湘男1954 5碩士副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生物力學教科學研室27步斌男195211碩士副教授體測7主講否體測教研室28孫小敏女1962 4學士副教授運動人體7主講否運動醫學教科學研室29揚澎湃女1968 1碩士實驗師基礎醫學7實驗是準備30孫君志男1977 2碩士實驗師運動人體3實驗是科學準備31龍小安男1967 1碩士助理實運動人體4實驗是驗師科學準備32李 寧男1978.3碩士助理實運動人體3實驗是驗師科學準備33秦朗女1980 5在讀助理實運動人體3實驗是碩士驗師科學準備34高善芬女1956.1本科高級實運動人體7實驗是驗師科學準備35唐照明女1962.1大專助理

18、實基礎醫學7實驗是驗師準備36陳潔英女1954.7中專高級基礎醫學7實驗是技工準備37李小玲女1961 3大專高級中醫學7實驗是技工準備38劉小紅女195912大專高級基礎醫學7實驗是技工準備2實驗教學 (1)2-1 實驗教學理念與改革思路(學校實驗教學相關政策,實驗教學定位及規劃,實驗教學改革思路及方案等)學校實驗教學相關政策 :成都體育學院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人才觀,堅持以發展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堅持“厚德博學、睿智健體”的人才培養思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努力

19、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建設,以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拓展和深化人才培養的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深層次改革與發展。實驗教學是高等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學生為主體,在自主式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勇于創新品德和團隊協作精神。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培養實用性人才方面具有關鍵作用。為了保障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學校高度重視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學院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和四川省四川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

20、制訂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改革和完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實驗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加速進行創新性,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并進行相應的質量監控。( 1)成都體育學院關于規范實驗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 2)成都體育學院本科實驗教學工作質量標準綱要( 3)成都體育學院實驗室建設項目管理辦法( 4)成都體育學院開放性實驗室管理辦法( 5)成都體育學院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管理辦法( 6)成都體育學院本科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規定( 7)成都體育學院教育實習管理規定( 8)成都體育學院本科學生實習工作質量標準綱要實驗教學定位及規劃以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高層次醫學人才和體育人才的要求為目標,

21、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標準,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本著“厚基礎,寬口徑,求創新”的原則, 強調加強基本技能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個性能力發揮。創建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具有開放功能和示范輻射作用的“運動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把我校運動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為教學服務的實驗教學基地,同時也建成為四川省大眾體育和全民健身的研究基地。因此,學院以該目標定位進行規劃與經費投入,在實驗教學條件、實驗師資隊伍、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教材、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進行建設。1、繼續加大對實驗中心的經費投入,補充購

22、置部分實驗設備,改善實驗教學條件。2、結合學科建設和專業特點,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使大眾體質測量評價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師資隊伍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更加合理。3、不斷更新實驗教學理念,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完善實驗教學體系。4、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逐步增加綜合性、研究性實驗教學項目比例,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實現開放式教學;5、加強實驗教材、實驗指導書的修訂編寫工作,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大綱等。6、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示范中心將加強網絡化的建設,逐步完善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的網絡系統、實驗室網絡管理化系統、實驗

23、教學監控系統和信息反饋網絡系統,實現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實驗教學的信息化和科學化。7、與四川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四川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及成都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等建立互助協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增強和提高為社會服務的功能與水平。學校實驗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案成都體育學院是全國所有體育院校中唯一設有醫學專業的體育高校,運動醫學系本著這種優勢與特色,堅持貫徹厚基礎重實踐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宗旨,以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為重點,采取了四項創新舉措,對醫學與體育學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管理體制進行深層次改革,針對不同學科的學生使實驗教學既與理論教學密切結合,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

24、踐能力,努力構建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等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1整合實驗教學資源,建立實驗教學體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面向 21 世紀的高等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在高等院校教學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擔負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務。而對于設有醫學專業的高等體育院校,既要滿足醫學類學生的基礎與臨床實驗教學,又要滿足體育類學生的基礎實驗教學,現有的實驗教學體系已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推進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水平與質量是當前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校在實驗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學

25、校著眼于“體、醫結合”的自身特點,努力發揮為特色與優勢,將實驗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了兩平臺、兩大模塊、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2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構建實驗教學平臺學校積極改革完全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傳統教學實驗模式,根據醫學與體育學兩個不同的學科內容,共計 24 門課程的實驗教學整合為 2 個實驗教學平臺,即以臨床技能訓練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和以運動機能評定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兩個教學平臺同享資源,但獨立開設實驗課程,獨立考核、考試、記學分。既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又為實驗教學內容的創新奠定了基礎。3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采用啟發式教學,改變過去教

26、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注重在課堂上采用啟發式的講解方法,不是將實驗所有內容板書于黑板,也不必對整個實驗進行操作,只是具體而精要的向學生剖析實驗的基本思路及操作要點,針對學生在實驗中提出的不同問題,給予必要的指點和提示,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學校在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上,更新了實驗教學內容,精簡了傳統的驗證實驗,新增加了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強化了實驗教學的實踐和創新功能。合理調整實驗課學時,改革實驗課教學內容、方式和考核形式,循序漸進地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獨立思維、獨立操作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實驗的能力。4改

27、革實驗教學管理體制,加強師資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學校改變實驗教學由相應教研室管理的舊模式,在運動醫學系設立了實驗教學中心,由分管教學和實驗室的系主任擔任中心主任。實驗教學中心下設 2 個實驗教學平臺,由主講教師負責實驗教學,專職實驗員負責實驗準備和技術指導。實行“中心主任主講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分級責任制,落實授課計劃,保證教學質量。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檢查,定期召開教師和學生代表座談會,廣泛聽取他們對實驗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加強對實驗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的全程監控,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加強實驗教學人員的隊伍建設,這是搞好實驗室建設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實驗

28、技術人員是實驗教學隊伍的主力軍,由于一直以來實驗教學都處于從屬地位,因此實驗教學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是非常困難的,只是依靠傳統的思想經驗,幾十年如一日,致使實驗技術水平不能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提高,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的了學生的發展。為此,學校近年來一直以“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鼓勵實驗技術人員進一步學習深造,并提供適當的學習、進修機會,通過合理的崗位酬勞制度,吸引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充實實驗隊伍,為提高實驗人員的整體素質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我校通過多種途徑籌措資金購進了一大批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安裝了空調和通風裝置,更新了學生實驗臺,使實驗室的面貌煥然一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敞、明亮的實驗教

29、學環境,使實驗室真正擔當起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優秀人才的重任。我們還注重對學校現有的實驗儀器設備進行統籌協調,兼顧各學科的共同點和各自的特點優化資源配置。2-2 實驗教學總體情況 (實驗中心面向學科專業名稱及學生數等)運動醫學系(五年制,170 人/ 年)運動系(四年制,660 人/ 年)武術系(四年制,180人/ 年)體育系(四年制,660人/ 年)總計學生數和人均人時數為:每年面向本科學生數約1670 人 ,實驗人時數 / 年為 9708。另外,中心每年還要承擔100 余名碩士研究生相關課程及成人教育本科班的實驗任務以及教師、研究生的科研任務。實驗項目共174 個,其中基礎性實驗項目1

30、10 個,綜合性實驗項目48 個,研究性實驗項目16 個。2實驗教學 (2)2-3 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實驗課程、實驗項目名稱及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所占比例,實驗教學與科研、工程和社會應用實踐結合情況等)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本中心按照新世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優化實驗教學的內容,科學地設置實驗項目,形成適應體育相關學科特點的實驗體系,該體系由兩個平臺、兩大模塊、三個層次構成。兩個平臺 即以臨床技能訓練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和以運動機能評定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前者是滿足醫學系學生的教學科研的需求,

31、后者是滿足體育類學生教學科研的需求。兩個平臺的建設使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可以充分共享實驗資源。兩大模塊 分別是基礎實驗和技能訓練。基礎實驗模塊,主要驗證理論課內容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識點,技能訓練模塊主要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由于在基礎實驗中也引進了“運動”這個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因素,使兩個模塊間、兩個平臺間的實驗得以相互銜接。三個層次 是指在實驗項目的設計中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個不同層次的項目。1. 基礎性實驗是為了驗證理論教學的重要知識點,注重鞏固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2. 綜合性實驗是在實驗中可能涉及到不同章節或不同課程的實驗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

32、解決問題的能力;3. 研究性實驗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實施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實驗項目依據不同情況靈活設置(比如不同專業、不同能力等),因材施教。實驗課程獨立設課,有專門的實驗教材。每門實驗課獨立考核,有相應的學分。根據實驗課的教學大綱和進度進行教學。循序漸進地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驗課程、實驗項目名稱 1為基礎實驗(共110 個)、 2為綜合性實驗項目(共48 個)、 3為研究性實驗(共16)1. 人體生理學 :蟾蜍坐骨神經和腓腸肌標本制作 11 、刺激強度與骨骼肌反應的關系、兔心血管功能的神經體

33、液調節, 人體動脈血壓測定1、兔尿生成機能的影響因素、有氧功率和無氧功率的測定 1、心肺功能測定、心電圖測定、各種感覺的測定、反應時的測定血紅蛋白的測定11 、血型的分析。2. 生物化學 :蛋白質的沉淀反應 1 1、血清蛋白質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酶活性的影響因素、光電比色的原理與操作 1 1 1 1、血糖測定、血清膽固醇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的測定、血乳酸的測定 1、尿八項測試。3. 分子生物學 : DNA和 RNA的提取1 1 1、 PCR、瓊脂糖凝膠電泳、凝膠成像分析4. 局部解剖學 :上肢骨 1 1 1 1 1、下肢骨、軀干骨、上肢骨連接、下肢骨連接、軀干骨連接1 1 11 1 11 、上肢肌、下肢肌、軀干肌、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心臟、血管與淋巴系統 1、感官、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5. 組織胚胎學: 組織切片制作的一般過程及基本原理1 1、顯微鏡的正確使用、上皮組織觀察1 11 11 1、結締組織觀察、肌組織觀察、骨組織觀察、神經組織觀察、血液觀察、循環系 111 1 1 1統觀察、免疫系觀察、消化管觀察、消化腺觀察、呼吸系統觀察、泌尿系統觀察。6. 病理學 :病理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 1、組織損傷與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