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盤水市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報告書 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六盤水市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報告書核定資質單位負責人: 核定資質單位項目負責人: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二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及報告編制人員姓 名專 業職 稱簽 字陳 明采礦工程高級工程師肖 鑄采礦工程高級工程師吳輝強采礦工程工程師劉見文采礦工程工程師周小谷通風工程工程師楊 露機電工程高級工程師彭昭龍機電工程工程師青 泉選礦工程高級工程師目 錄第一章 概 述1第一節 核定工作的簡要過程1第二節 核定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規范和技術標準3第三節 核定主要系統環節及結果5第四節 最終確定的煤礦
2、核定生產能力6第二章 煤礦基本概況7第一節 自然屬性7第二節 礦井建設情況13第三節 煤礦生產現狀14第三章 煤礦生產能力核查計算19第一節 資源儲量核查19第二節 主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22第三節 井下排水系統能力核定24第四節 供電系統能力核定26第五節 井下運輸系統能力核定31第六節 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33第七節 通風系統能力核定37第八節 地面生產系統能力核定45第九節 壓風、滅塵、瓦斯排放、通訊等系統核查情況47第十節 安全程度、監測監控等核查情況48第四章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結果50第一節 各環節能力核定結果分析50第二節 煤炭資源保障程度分析50第三節 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結果51第五章
3、 問題與建議52第一節 各生產系統(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52第二節 建議采取的整改措施53附:一、附 表1、核井01表 井工礦生產能力核定人員登記表2、核井02表 煤礦基本情況表3、核井03表 上年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4、核井04表 煤礦前3年實際產量和后3年預安排產量表5、核井05-1表 上年底煤炭資源儲量表6、核井05-3表 上年底可采儲量表7、核井06-4表 主井提升帶式輸運機能力核定表8、核井08表 供電能力核定表9、核井09-1表 井下運輸能力核定表10、核井10表 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表11、核井11-1表 通風能力核定表12、核井11-2表 采煤工作面通風參數表13、核井11-3表
4、掘進工作面通風參數表14、核井12-1表 地面生產系統能力核定表15、核井12-2表 汽車運輸能力核定表二、附 件1、核定生產能力協議書2、礦井提供資料承諾書3、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批復文件4、2005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批復文件5、其它有關文件資料三、附 圖1、井上下對照圖2、采掘工程平面圖3、礦井通風系統圖4、礦井機電設備布置圖5、礦井供電系統圖6、避災路線圖 六盤水市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第一章 概 述第一節 核定工作的簡要過程我院與舊屋基煤礦簽訂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協議書后,于2006 年8月至9月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到該礦進行實地核查,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下井核查。對礦井的提升系統、井下排水
5、系統、供電系統、井下運輸系統、采掘工作面、通風系統和地面生產系統等各系統(環節)生產能力分別進行核定,所用參數,均為已公布或上報的生產技術指標、現場實測和合法檢測機構的測試數據,經統計、分析、整理、修正,并進行現場驗證確定,最終取各生產系統(環節)最低能力并按就近下靠的原則,初步確定礦井生產能力為9萬t/a,礦井剩余服務年限19.25a,滿足煤礦設計規范對生產能力核定服務年限要求規定,由于礦井生產許可證能力6萬t/a,根據本次生產能力核定的有關精神,本礦井核定的生產能力不能越級,因此,最終確定煤礦的核定生產能力為8萬t/a,相應的剩余服務年限為21.7a。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2條的要求,
6、對本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的必備條件進行核查,核查結果見表:舊屋基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必備條件核查表。舊屋基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必備條件核查表序號核查內容核查結果備注1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合法有效安全生產許可證合法有效煤炭生產許可證合法有效營業執照合法有效2有無健全的生產、技術、安全管理機構及必備的專業技術人員;生產管理機構有較健全技術管理機構有較健全安全管理機構有較健全必備的專業技術人員有較健全3有無完善的生產、技術、安全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有較完善技術管理制度有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較完善4各生產系統及安全監控系統運轉情況。生產系統主井提升系統副井提升
7、系統混合井提升系統基本運轉正常井下排水系統基本運轉正常供電系統基本運轉正常井下運輸系統基本運轉正常采掘工作面基本運轉正常通風系統基本運轉正常地面生產系統基本運轉正常安全監控系統基本運轉正常第二節 核定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規范和技術標準本次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嚴格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資質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的通知(發改運行2006819號)和貴州省煤炭管理局、貴州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貴州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認真開展全省煤礦生產能力復核工作的緊急通知(黔煤辦字2006123號)文件要求進行,該礦核
8、定能力的主要依據為:一、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1、煤炭法、礦產資源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有關法律; 2、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和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法規、政策; 3、煤礦安全規程(2004版);4、關于開展全國煤礦生產能力復核工作的通知(發改運行20061019號);5、關于規范煤礦生產能力核定和嚴格控制超核定能力生產的緊急通知 (發改運行2005819號);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資質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的通知(發改運行2006819號文);
9、7、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煤礦通風能力核定辦法(試行)的通知(安監總煤礦字200542號文); 8、國家發展改革委員關于印發煤礦生產能力核定的若干規定的通知(發改運行20042544號文);9、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10、原煤炭工業部制定的煤炭工業技術政策、煤炭工業計劃與統計常用指標計算方法;11、采用或參考了在煤炭生產建設的實踐中經實測、統計、分析、和總結,并已取得合法依據的有關技術參數; 12、其它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二、礦方提供的主要資料1、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協議書;2、礦方提供資料承諾書;3、舊屋基煤礦開采方
10、案設計說明書;4、舊屋基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及批準文件;5、舊屋基煤礦安全程度評估報告;6、舊屋基煤礦2005年度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報告;7、舊屋基煤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及批準文件、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 8、舊屋基煤礦日常生產用圖(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運輸和排水系統圖、供電系統圖、礦井井上下對照圖等)9、相關證照: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10、舊屋基煤礦其它有關的經濟技術參數及各種實測記錄。第三節 核定主要系統環節及結果我院工程技術人員通過現場收集有關技術經濟資料、下井查看各個生產系統,并進行各系統(環節
11、)有關參數測定或驗證,認真分析礦井實際情況,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關于印發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辦法、煤礦生產能力核定資質管理辦法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的通知(發改運行2006819號文)文件精神,對礦井的主井提升系統、排水系統、供電系統、井下運輸系統、采掘系統、通風系統、地面生產系統以及滅塵、監測、監控等系統的能力進行了實事求是的核定。核定程序嚴格,理由充分,所提建議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議礦方對報告中提出的建議予以高度重視并結合礦井實際實施。經過技術專家會審,認定舊屋基煤礦各系統(環節)核定結果見下表:表131 各系統(環節)核定結果表 生產系
12、統(環節)實際計算能力(萬t/a)核定能力(萬t/a)備 注主井(混合井)提升(運輸)能力85.784排水系統能力自然排水供電系統能力22.522井下運輸系統能力35.233采掘工作面能力9.189通風系統能力10.210地面生產系統能力15.8415第四節 最終確定的煤礦核定生產能力通過分析、計算,礦井生產系統最大能力為主井提升運輸系統能力85萬t/a ,最小能力為采掘工作面能力9萬t/a,確定舊屋基煤礦的核定生產能力為9萬t/a ,礦井剩余服務年限19.25a,滿足煤礦設計規范對生產能力核定礦井服務年限規定,由于礦井煤炭生產許可證能力6萬t/a,根據本次生產能力核定的有關精神,本礦井核定的
13、生產能力不能越級,因此,最終確定煤礦的核定生產能力為8萬t/a,相應的剩余服務年限為21.7a。第二章 煤礦基本概況第一節 自然屬性一、地理位置、企業屬性、隸屬關系、地形地貌、交通情況(一)地理位置舊屋基煤礦位于盤縣南部大山鎮播土村境內,直距盤縣城關鎮29km,紅果30km,大山鎮1km,盤縣至興義公路從井田外圍大山鎮經過,大山至響水公路從井田東部經過,南昆鐵路從煤礦外圍西部響水鎮經過(煤礦直距小雨谷站8km),交通十分方便。礦區地理坐標為:104°3933104°3955,北緯25°311625°3135。(二)企業屬性六盤水市盤縣舊屋基煤礦屬私營企業
14、。(三)隸屬關系六盤水市盤縣舊屋基煤礦隸屬盤縣煤炭工業局管理。(四)地形地貌、氣候及地震舊屋基煤礦地處高寒山區,氣候濕潤,冬冷夏涼。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最高氣溫17.5,最低-9.6,月平均最高氣溫20.4,最低-1.7,日最高氣溫36.2,最低氣溫-6.6,年平均降雨量846.1mm,年最大降雨量6140.8mm,最小1284.7mm,月最大降雨量306.6mm,最小3.5mm,日降雨量最大達108.8mm,年平均日照時數1122小時,年日照時數最長1436.6小時,最短955.0小時,月日照時數最長225.3小時,最短僅7.4小時。冬季平均凌凍期19天,最長44天,最短3天,月最長凌凍期
15、18天,最短1天,風向多為東南風,最大風力9-10級。礦區內無河流,但溝谷比較發育,溝溪水變化幅度大,小河枯水季節流量較小,豐水期流量較大,流量主要受大氣降水的控制。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1760m,井口標高為1950m,相對高差140多米,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總之,汛期有發生泥石流、滑坡、滑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井田范圍內地震烈度為VI度。(五)交通情況舊屋基煤礦位于盤縣南部大山鎮播土村境內,直距盤縣城關鎮29km,紅果30km,大山鎮1km,盤縣至興義公路從井田外圍大山鎮經過,大山至響水公路從井田東部經過,南昆鐵路從煤礦外圍西部響水鎮經過(煤礦直
16、距小雨谷站8km),交通十分方便。二、井田位置、邊界范圍、拐點坐標、井田面積、相鄰礦井邊界關系(一)井田位置舊屋基煤礦位于盤縣南部大山鎮播土村境內,直距盤縣城關鎮29km,紅果30km,大山鎮1km,盤縣至興義公路從井田外圍大山鎮經過,大山至響水公路從井田東部經過,南昆鐵路從煤礦外圍西部響水鎮經過(煤礦直距小雨谷站8km),交通十分方便。(二)邊界范圍、拐點坐標、井田面積拐 點X Y12824475354657602282448035466373328240363546637042823875354662205 2823877 354657552823877 3546575535465755貴
17、州省國土資源廳2001年12月頒發的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采礦許可證(副本),礦區范圍由以下5個拐點圈定。其拐點坐標為:開采深度:+1950m+1850m。礦區面積約0.3571平方公里。(三)相鄰礦井邊界關系該礦井的東翼為偏箐煤礦,井田邊界相距約5000m,西面1000m處是大田邊。三、井田地層情況、含煤地層、構造情況(一)井田地層井田內及其鄰近出露的地層有:三疊系飛仙關組、二疊系龍潭組、峨眉山玄武巖組、茅口組及第四系。對井田內區域地層及本礦范圍內地層由老至新敘述如下:1、中二疊系茅口組(P2m):出露于井田西部外圍。主要為淺灰色、灰色厚層灰巖,含白云質團塊或白云巖。與上覆玄武巖呈假整合接觸。
18、厚400500m。2、中二疊系峨眉山玄武巖組(P2):為灰綠色、紫色凝灰巖、拉斑玄武巖、粉砂巖組成,與上覆龍潭組呈假整合接觸,厚40m。3、上二疊系龍潭組(P2l):礦區含煤地層,海陸交互相,由灰色灰黑色細碎屑巖、泥巖、煤層等組成,夾層狀、結核狀、透鏡狀菱鐵礦。底部有厚15m的灰白色鋁土礦,整層厚200280m。4、三疊系飛仙關組(T1f)出露于井田外圍,以砂巖為主,夾泥巖。下部為灰綠色夾紫色的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與下伏龍潭組呈整合接觸。又約430640m。5、第四系(Q)以土黃、黃褐色等含砂及角礫粘土、亞粘土為主。分布在井田內低洼及緩坡地帶,厚010m。(二)井田含煤地層情況區內含煤
19、地層為二疊系龍潭組,含煤地層平均厚250m,含可采煤層58層,設計開采C26和C30二層煤,形狀均為層狀。C26號煤層:頂板:細砂巖、粉砂巖;底板:泥巖。C30號煤層:頂板為灰色泥巖,底板為灰色砂質泥巖,含動物化石。(三)井田構造情況區域構造屬揚子準地臺,普安構造變形區,礦井屬盤南背斜東翼西段,地層總體走向近SE,傾向150190,傾角618°,平均10°。開采范圍內無大斷層,構造復雜程度簡單。井田東南邊界見F27斷層,簡述如下:F27斷層:位于井田東部邊界。走向北東,傾向南東,傾角5070°,一般60°,上下盤均為煤系,斷層落差30200m,一般100
20、m左右。總之區內巖層產狀穩定,斷裂構造亦不發育,其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構造類型。四、主要可采煤層賦存條件、煤層層數、厚度、資源儲量、煤質、煤種(一)主要可采煤層賦存條件、煤層層數、厚度舊屋基礦井現有可采煤層2層,即C26號、C30號煤層。C26和C30號煤層均屬中厚煤層,平均可采煤層總厚度5.4m。C26號煤層全層厚1.53.2m,一般為2.5m。C30號煤層全層厚1.25.1m,一般為2.9m。可采煤層特征表煤層編號煤層厚度(m)夾矸層數煤層傾角(°)頂底板巖性煤層間距(m)最大最小平均C263.21.52.5028頂板:細砂巖、粉砂巖;底板:泥巖16C305.11.22.9138頂
21、板:灰質泥巖;底板:砂質泥巖(二)資源儲量到2005年底,該礦尚有保有儲量312萬噸,可采儲量260萬噸。(三)煤質、煤種通過采樣分析化驗,按國家技術監督局技監國標函(1994)181號關于批準、發布煤炭質量分級、煤炭灰分分級等三項國家標準的函,本礦井開采煤層原煤屬低中灰、 低中硫、高熱值貧瘦煤。可采煤層煤質分析結果見表2-1-1。表2-1-1 可采煤層煤質分析結果表煤層編號煤種類別工 業 分 析Q(MJ/kg)Mad(%)Aad(%)Vdaf(%)St.d(%)C26貧、瘦煤0.7215.0217.350.5227.0128.30C30貧、瘦煤0.6718.7516.70.8626.2229
22、.13 五、水文地質情況、開采技術條件(一)水文地質情況1、含水層、隔水層該礦井田的間接含水巖層為下三疊飛仙關組,為一套濱海至淺海相泥巖的巖性組合,區域地層厚度為393684m,為一弱含水巖組,單位涌水量(Q)一般小于0.35升/秒·米。煤礦的直接充水巖層為上二疊統組,前者為一套陸相為主的海陸交替相含煤礦頁巖,后厚151167m;直接充水巖層仍為一弱含水巖組,單位涌水量(Q)略大于飛仙關組。隔水層:廣義而言,為區域上的上二疊統峨嵋山玄武巖組,其特征是裂隙發育,含較豐富的潛水,但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單位涌水量(Q)一般多在0.00041升/秒·米以下,因而是煤層底板很好的隔水
23、層。 2、老窯積水區內小窯開采歷史悠久,煤層淺部老窯密布且開采年代久遠,因此老窯積水對礦井生產具有很大的威脅。其主要表現形式為:老窯積水通過裂隙滲入井下,增加了礦井的涌水量;再就是礦井開采一旦誤透積水老硐,或老窯水壓力突破隔水煤主,將造成礦井透水事故。3、斷層對礦井充水的影響井田范圍內無大斷層,估計有小斷層存在,但其富水性、導水性均微弱,對礦井充水的影響不大。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礦井充水的主要條件是大氣降水,通過老窖和采動塌陷裂隙滲入井下,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簡單。4、礦井涌水量根據對歷年涌水資料分析統計,礦井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50m3/h。(二)開采技術條件1、瓦斯、煤塵爆炸危險
24、性和煤的自燃傾向性 (1)瓦斯本礦采用邊界并列抽出式通風,2005年度礦井瓦斯等級經鑒定為低瓦斯礦井(貴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行管字2005246號文批準),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578m³/min左右,相對瓦斯涌出量約為6.74m³/t,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0.457m³/min,相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6.58m³/t。 (2)煤層自燃性根據盤縣煤炭管理局所提供報告,煤層屬不易自燃煤層。(3)煤塵爆炸性根據盤縣煤炭管理局提供報告,本礦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2、煤層頂底板條件 區內含煤地層為二疊系龍潭組,含煤地層平均厚250m,含可采煤層58層,設計開采26和
25、30二層煤,形狀均為層狀。26號煤層:頂板:細砂巖、粉砂巖;底板:泥巖。30號煤層:頂板為灰色泥巖,底板為灰色砂質泥巖,含動物化石。3、地溫該礦無地溫異常現象。第二節 礦井建設情況一、設計時間及單位2005年3月,由貴州豐順礦山安全生產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進行開發利用方案設計。二、立項、批準時間及單位,建設期及投產期,設計生產能力,原批準的核定生產能力舊屋基煤礦于1996年建井,采用平硐開拓方式,原設計年生產能力為3萬t/a,礦井可采煤層為26號和30號兩層煤。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于2001年12月頒發了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采礦許可證,貴州省煤炭工業管理局2003 年 9月頒發了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
26、礦煤炭生產許可證,成為合法礦井。大山鎮舊屋基煤礦采礦許可證有效期3年,于2004年12月到期,現已延期至2006年12月31日。2004年1月貴州工業大學勘察設計研究院在原設計的基礎上進行6萬t/a技改方案設計,該技改方案設計于2004年底實施完成,現礦井已達到6萬t/a設計生產能力。各有關證照的情況見表221。三、技術改造、整合改造或改擴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有關立項、開竣工、投產驗收情況礦井目前已對通風系統和運輸系統進行了改造。 表2-2-1 相關證照一覽表 序號證照名稱證照編號發證時間有效期發證機關備注1采礦許可證52000001404742001年10月20日三年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礦區面積
27、:0.3571k2煤炭生產許可證X2402021882003年11月12日六年貴州省煤炭管理局設計能力:6萬噸/年3安全生產許可證 (黔)MK安許證2006 02982006年3月17日三年貴州煤礦安全監察局4營業執照52000029313832004年9月12日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經營范圍:煤炭開采、銷售。5礦長資格證20050400172005年4月30日二年 貴州省煤炭管理局礦長:文龍美第三節 煤礦生產現狀一、主要生產系統、采掘工藝、開拓方式和開采方法、水平、采區劃分(一) 主要生產系統該礦井采用平硐開拓,主采26和30號煤層。主平硐井口坐標:X= 2824175, Y=35466022
28、,Z=+1925m,以2500的方位角穿越到26號煤層中,然后在該煤層中布置主要運輸大巷和主要回風大巷,和回風井相溝通。巷道采用工字鋼和木支護,巷道凈斷面4.3,平硐長113m;回風井井口位置:X=2824199,Y=35166022,Z=+1928m,=168o, 巷道凈斷面4.27,總長71m。1、提升運輸系統礦井采用平硐開拓,在主平硐中安裝兩臺SPD-120膠帶運輸機,輸送額定能力200t/h,將煤從采區煤倉運到距井口150m處的裝車點,用U-0.75t礦車把煤運至地面儲煤場。2、排水系統礦井涌水經平硐自然排出。 3、供電系統舊屋基煤礦供電電源兩回均引自大山變電所,供電電壓為10kV,兩
29、回線長均為2.5km,供電線路型號為LJ70鋼心鋁絞線,實現礦井雙回路供電。另有一臺250kw柴油發電機作自備電源。礦井設備裝機總容量255.4kw,設備運行總容量200.4 kw,井下設備容量175.4kw。礦井實際用電容量68.2萬kwh;礦井綜合耗電8.24kwh/t。井下不設變電所,入井電纜兩趟,電壓380V,型號MY-3×70礦用阻燃橡套電纜,長度600m。4、井下運輸系統井下有一個采煤工作面,炮采落煤,原煤經兩臺刮板輸送機運輸至井下60t煤倉,經溜煤嘴井底運輸大巷皮帶機運到距井口150m處的裝車點,通過人力推車用U-0.75t礦車把煤運至地面儲煤場。5、采掘系統礦井劃分為
30、一個水平,標高為+1850m,現有一個回采工作面和一個掘進工作面。采煤工作面沿走向布置,采用單巷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放炮落煤,煤電鉆打眼,刮板輸送機運煤;煤炭通過刮板輸送機運輸到溜煤下山,然后采用皮帶運輸機運出地面。掘進工作面采用鉆爆法掘進,人工裝車。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34排控頂(即見4回1),支護參數:柱距1.0m,排距1.0m,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配備GMZ-12型電煤鉆2臺、電煤鉆綜合保護器2臺。6、通風系統礦井通風方式為邊界并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工作面采用上行U型通風方式,掘進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風機接風筒壓入式通風。礦井目前使用的主要通風機為:通風機型號:F
31、BCZNO.12;電機額定功率(kw):37kw;風量范圍:16.536m3/s;風壓范圍:2001050Pa;風機葉片安裝角度(軸流式):30°。 7、地面生產系統該煤礦為小型礦井,所生產的原煤僅作人工選矸處理,未建選煤廠。原煤出井后即倒入儲煤場,儲煤場容量約為6000t,能滿足7天以上礦井產量的儲煤需要。原煤用鏟車裝車外運。礦井由外委汽車隊裝車外運。(二)開拓方式和開采方法及采掘工藝礦井為平硐開拓,區段下行式開采,單一走向長壁后退式回采,放炮落煤,機械運輸,排水為自然排水。(三)水平、采區劃分全礦劃分為二個水平,標高為+1925m和+1850m,現開采水平為+1925m水平。全礦
32、共劃分為一個采區,采用上山開采,采區內采用區段下行式開采。二、通風方式礦井采用邊界并列抽出式通風。三、現主要生產煤層、采區、工作面情況礦井現開采煤層為26號煤層:26號煤層:黑色,呈塊狀,玻璃光澤。參差狀、鱗片狀、塊狀斷口,線理狀條帶狀結構,層狀、似層狀構造。煤巖類型為半暗半亮型。礦井現生產采煤工作面為2603工作面,工作面平均長50m,采高2.5m,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三、四”排控頂,柱距1.0m,排距1.0m,最大控頂距4.0m,最小控頂距3.0m,每天三班作業,日推進度為2.0m。掘進工作面為梯形斷面,斷面4.6m2,日進尺2m,采用工字鋼支護。具體見采掘工程平面圖。四、近幾年生產完
33、成情況舊屋基煤礦始于1996年建成投產,原核定生產能力為6萬噸/年, 2003年生產原煤3萬噸,2004年生產原煤4.5萬噸,2005年生產原煤6.0萬噸。五、煤炭資源回收率情況礦井嚴格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生產,現采區回收率達80%以上,工作面回收率達95%以上。符合開采和核查要求。五、今后三年的生產接續安排根據礦井現有的開拓和準備情況,安排后3年的采煤工作面接續。后3年的采煤工作面接續情況見表231。表231 后三年的采煤工作面接續表 工作面編號接續起止日期2007 年(萬t)2008年(萬t)2009年(萬t)26032007.1-2007.96.026022007.9-2007.12
34、3.1 26042008.1-2008.85.6 26012008.8-2008.123.6 27012009.1-2009.129.3合計36個月9.19.39.3備注第18頁六盤水市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第三章 煤礦生產能力核查計算第一節 資源儲量核查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8條的要求,對本煤礦資源儲量核查的必備條件進行核實,核實結果見表:舊屋基煤礦資源儲量核查必備條件表。舊屋基煤礦資源儲量核查必備條件表序號核查內容核查結果備注1有依法認定的資源儲量文件;有2有上年度核實或檢測的資源儲量數據;有3采區回采率是否達到規定標準;厚煤層75以上中厚煤層80以上薄煤層85以上4安全煤柱的留設是否符
35、合有關規定;井田邊界煤柱基本符合井筒煤柱基本符合盤(采)區邊界煤柱無,全礦共一個采區落差為10m20m的斷層煤柱 無斷層采空區邊界煤柱基本符合河流保護煤柱無河流5“三個煤量”是否符合要求;開拓煤量基本符合準備煤量基本符合回采煤量基本符合6上行開采及特殊開采的批準文件;無上行開采7厚薄煤層、難易開采煤層、不同煤種煤質煤層合理配采情況;較合理8按規定批準的資源儲量的增減情況已備案9有無超層越界開采行為。無一、資源儲量估算截止日期,主要參數及工業指標,估算結果根據貴州省地礦局105地質大隊提交的六盤水市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儲量核實報告、六盤水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函200518號文),關于印發盤縣石
36、橋鎮長田煤礦等74對礦井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的函及“盤縣大山鎮舊屋基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審查意見書”,以及舊屋基煤礦提供的2005年實際回采量及現場核查,核實截止于2005年12月止,舊屋基煤礦礦區范圍內保有(112b)+(333)+(334?)資源量312萬t,可采儲量260萬t。舊屋基礦井現有可采煤層2層,即26號、30號煤層。26和30號煤層均屬中厚煤層,平均可采煤層總厚度5.4m。26號煤層全層厚1.53.2m,一般為2.5m。30號煤層全層厚1.25.1m,一般為2.9m。可采煤層特征表煤層編號煤層厚度(m)夾矸層數煤層傾角(°)頂底板巖性煤層間距(m)最大最小平
37、均263.21.52.5028頂板:細砂巖、粉砂巖;底板:泥巖16305.11.22.9138頂板:灰質泥巖;底板:砂質泥巖礦井可采煤層2層(26和30號煤層),26號、30號煤層為低中灰、低硫分、高熱值貧瘦煤。26號煤層:黑色,呈塊狀,玻璃光澤。參差狀、鱗片狀、塊狀斷口,線理狀條帶狀結構,層狀、似層狀構造。煤巖類型為半暗半亮型。30號煤層:黑,呈塊狀及片狀,玻璃光澤。參差狀、鱗片狀、塊狀斷口,線理狀條帶狀結構,層狀、似層狀構造。煤巖類型為半暗半亮型。根據煤質特征及礦區所處的區域位置,大山鎮舊屋基煤礦生產的煤炭主要銷往盤南電廠,少量供當地民用。可采煤層煤質分析結果表煤層編號煤種類別工 業 分
38、析Q(MJ/kg)Mad(%)Aad(%)Vdaf(%)St.d(%)26貧、瘦煤0.7215.0217.350.5227.0128.3030貧、瘦煤0.6718.7516.70.8626.2229.13 二、煤層賦存條件、資源儲量發生變化的情況及原因本礦煤層賦存條件從井下揭露情況看均比原資源儲量報告中厚,實際厚度平均達3.0m ,因此,本次核查以現場實測作為資源/儲量估算依據。通過計算,截止2005年底,礦井保有資源量為312萬t,可采儲量260萬t。三、資源儲量及服務年限核查結果截至2005年底,礦井保有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312萬噸,可采儲量260噸。則礦井剩余服務年限為:a
39、260/1.5/8 21.7a式中:a礦井剩余服務年限,a; G礦井上年末可采儲量,260萬t; KB儲量備用系數,該礦地質條件一般,取1.5; A擬調整的核定生產能力,8萬t/a。經核算,該礦井剩余服務年限21.7a,滿足煤礦設計規范對礦井生產能力核定服務年限的規定。第二節 主井提升系統能力核定一、概況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10條的要求,對本煤礦提升系統能力核定的基本條件進行核查,核查結果見表:舊屋基煤礦提升系統能力核定基本條件表。舊屋基煤礦提升系統能力核定基本條件表序號核查內容核查結果備注1提升系統設備、設施配套完整,符合有關規程規范要求,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提升系統設備
40、、設施配套完整是否符合有關規程規范要求符合是否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投入使用前是投入使用后是2提升系統保護裝置是否完善、運轉情況;提升系統保護裝置有待完善提升系統運轉情況正常3提升系統技術檔案齊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完備。每日強制性檢查和維護時間應達到2-4h。提升系統技術檔案是否齊全齊全提升系統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是否完備基本完備提升系統每日強制性檢查和維護時間是否達到2-4h否(一)主井提升(運輸方式)礦井采用平硐開拓,在主平硐中安裝兩臺膠帶運輸機,鋪設長度380,將煤從采區煤倉運到距井口150m處的裝車點,用U-0.75t礦車把煤運至地面儲煤場。(二)主要
41、技術參數1、礦井基本參數:按照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規定,主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三班作業、每班最大提升時間6h計算。2、主要技術參數:膠帶機型號: SPD-120;輸送額定能力:200t/h;配套電機功率:30kw;帶寬:650mm;帶速:1.6m/s。長度:290m;傾角:5度。二、計算過程及結果(一)計算過程A=330·k·B2·v··C·t/(104 k1)=330×355×0.652×1.6×0.86×1×16/(104×1.2) =85.7(萬t/a
42、)式中: A年運輸量,萬t/a;k輸送機負載斷面系數,取355;B輸送機帶寬,650mm;v輸送機帶速,1.6m/s;C輸送機傾角系數,按0°8°取1;k1運輸不均勻系數,取1.2;松散煤堆容積重,取0.86t/m3;t日提升時間,取16h。以上參數均為此次核查礦井業主提交資料經統計、歸納計算結果和實測數據。(二)計算結果通過計算,礦井主斜井提升運輸能力為85.7萬噸/年;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的規定,就近下靠原則,舊屋基煤礦的提升能力核定為84萬t/a。三、問題及建議1、存在的問題井下距井口150m處裝車點到地面儲煤場是采用人工推車,影響主提升運輸能力。2、建議建議礦井
43、安裝一臺膠帶運輸機或用電機車將煤運至儲煤場。第三節 井下排水系統能力核定一、概況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17條的要求,對本煤礦排水系統能力核定的基本條件進行核查,核查結果見表:舊屋基煤礦排水系統能力核定基本條件表。舊屋基煤礦排水系統能力核定基本條件表序號核查內容核查結果備注1排水系統完善、設備、設施完好、運轉正常,是否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排水系統系統是否完善設備、設施是否完好設備運轉是否正常是否經具備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測試合格2是否有依法批準的地質報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生產期間的實際涌水量數據。有3管理維護制度是否健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是否完備,有
44、無每年一次的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聯合排水試驗報告。管理維護制度是否健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是否完備運行記錄維護記錄檢查記錄事故記錄有無每年一次的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聯合排水試驗報告礦井采用平硐水溝自然排水,礦井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50m3/h。井下無水倉和水泵,排水管路規格及布置情況:見排水系統圖。二、核定結果排水能力核定為:平硐排水,能滿足目前生產需要。三、主要問題、建議隨著開采的延伸,若需要排水,應根據礦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實際情況選擇能滿足排水能力的設備,并敷設相應的排水管路。第四節 供電系統能力核定根據煤礦生產能力核定標準第19條的要求,對本煤
45、礦供電系統能力核定的必備條件進行核查,核查結果見表:舊屋基煤礦供電系統能力核定必備條件表。舊屋基煤礦供電系統能力核定必備條件表序號核查內容核查結果備注1供電系統是否合理,設備、設施及保護裝置是否完善,技術性能是否符合規定要求,運轉是否正常;供電系統是否合理較合理設備、設施及保護裝置是否完善較完善技術性能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基本符合運轉是否正常基本正常2供電系統技術檔案是否齊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是否完備,管理維護制度是否健全;供電系統技術檔案是否齊全較齊全各種運行、維護、檢查、事故記錄是否完備運行記錄較完備維護記錄較完備檢查記錄較完備事故記錄較完備管理維護制度是否健全基本健全3年產6萬
46、t及以上的礦井是否有獨立的兩回路、是否有未分接任何負荷的電源線路; 是否有獨立的兩回路是是否有未分接任何負荷的電源線路4年產6萬t以下的礦井是否采用獨立的、未分接任何負荷的單回路電源供電,是否有滿足通風、排水、提升等礦井設備可靠運轉的備用電源。是否采用獨立的、未分接任何負荷的單回路電源供電非核定條件是否有滿足通風、排水、提升等礦井設備可靠運轉的備用電源非核定條件一、概況(一)煤礦電源情況舊屋基煤礦供電電源兩回均引自大山變電所,供電電壓為10kV,兩回線長均為2.5km,供電線路型號為LJ70鋼心鋁絞線,實現礦井雙回路供電。另有一臺250kW柴油發電機作自備電源。(二)礦井變壓器容量、礦井設備裝
47、機總容量和運行總容量、礦井實際用電容量及礦井綜合電耗1、礦井變壓器容量該礦安裝二臺變壓器,變壓器型號KS9200/10,容量200kVA一臺; S9200/10,容量200kVA一臺,分別對井下、地面供電。2、礦井設備裝機總容量和運行總容量礦井設備裝機總容量255.4kW,設備運行總容量200.4 kW,井下設備容量175.4kW。3、礦井實際用電容量及礦井綜合耗電礦井實際用電容量68.2萬kWh;礦井綜合耗電8.24kWh/t。(三)下井電纜規格、回路數井下不設變電所,入井電纜兩趟,電壓380V,型號MY-3×70礦用阻燃橡套電纜,長度600m。二、計算過程及結果(一)電源線路計算
48、礦井供電系統能力1、電源線路安全載流量查表得線路LJ70安全載流量為275A。2、電源線路能力核定按下式計算: A330×16×=330×16×3105/(104×8.24)=198.9(萬t/a)式中:A電源線路的折算能力,萬t/a; P線路合理、允許的供電容量,3105kw;礦井噸煤綜合電耗,kwh/t,采用上年度的實際噸煤綜合電耗, 8.24kwh/t; cos功率因數,取0.9。其中:當線路允許載流量為275A時 P=31/2×275×10×0.9=4286.8kw; 當線路允許電壓降為5%時: P=5%/
49、(0.644%×2.5)×1000=3105kw;(二)變壓器計算礦井供電系統能力A =330×16=330×16×400×0.9/(104×8.24) 22.5(萬t/a)式中:A變壓器折算能力;S主變壓器容量,200+200=400kVA;全礦井的功率因數,取0.9;上年度噸煤綜合電耗,kWh/t,取8.24kWh/t。(三)電源線路及下井電纜校驗1、電源線路校驗:(1)安全載流量校驗全礦計算電流I=實際用電量=16.38(A)31/2×10×cos其中:實際用電量255.4kw,地面架空線電壓10k
50、V,cos為0.9線路LJ-70允許載流量:環境溫度25°C查表為275(A),考慮室外環境最高溫度35°C時溫度校正系數為0.92.則IX=275×0.92=253(A)I=16.38(A)IX=253(A)(2)線路電壓降校驗線路LJ-70線路單位負荷矩時電壓損失百分數:查表,當cos=0.9時為0.644%/MW·km。礦井負荷為255.4kw,線路長L=2.5km,則電源線路電壓降為:U1%=0.2554×L×電壓損失百分數 =0.2554×2.5×0.644%=0.44%5%以上校驗電源線路安全載流量及壓
51、降均符合要求。2、驗算井下電纜電壓降:(1)井下電纜安全載流量校驗井下計算負荷電流Ij=井下最大用電量=332.3(A)31/2×0.38×cos其中:井下最大用電量175.4kw,下井電壓0.38kV,cos取0.8線路MY-3×70橡套電纜每回允許載流量215A,2回為430A。430A332.3A:(2)電纜電壓降校驗線路MY-3×70橡套電纜單位負荷矩時電壓損失百分數:當cos=0.8時為0.078%/KW·km(查表),則電纜線路電壓降為:井下負荷為175.4kw,線路長L=0.6kmU2%=175.4×0.078×0.6/2=4.1%5%以上校驗可知,下井電纜線路安全載流量及壓降均符合要求。 (四)計算結果1、電源線路供電能力:198.9萬t/a;2、變壓器供電能力:22.5萬t/a;3、礦井供電系統能力:22萬t/a。三、問題及建議(一)存在的問題1、井下各用電設備接地不完善,接地線端面太小;2、巷道內的電纜吊掛部分不規范;3、礦井在入井處的軌道、通信線沒有采取防雷措施;4、供電系統圖不完善,部分設備用電沒有體現。(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