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_第1頁
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_第2頁
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_第3頁
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_第4頁
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究    段漳波張翠萍李淑英等摘要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作為世界梯田文化景觀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梯田區面臨著缺水現象嚴重、梯田面積逐年減少、保護和開發缺乏統一規劃等問題。為實現元江那諾哈尼梯田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如下發展模式:擴大梯田保護區的面積,發展生態農業,保護為稻作農業提供水資源保障的森林生態系統;統籌規劃,發展哈尼梯田生態旅游業的同時建立補償機制,實現梯田保護和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最后,建立和完善哈尼梯田的保護法規,并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為哈尼梯田的

2、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和理論支撐。關鍵詞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生態農業;生態旅游;那諾;半結構訪談法;田野調查法s181.4a0517-6611(2015)07-130-03study on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i terraced fields in nanuo, yuanjiang county, chinaduan zhang-bo1, zhang cui-ping2, li shu-ying2, zhou yuan-qing2*(1.

3、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yuanjiang county, yuanjiang, yunnan 653300; 2. research center fo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abstracthani terraced fields as a part of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in nanuo of yuanjiang, yunnan provi

4、nce, have good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these terrace areas are facing serious water shortages, reducing year by yea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ani terraced fields in nanuo of yuanjiang, the follow

5、ing development models were proposed: expanding terraces protected areas,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rotecting forest ecosystem; overall planning, developing ecotourism of hani terraced fields, meanwhile, establishing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rraced pr

6、otection and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creasing research efforts, providing the leg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hani terraced fields.key wordshani terraced fields; 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agr

7、iculture; ecological tourism; nanuo; semi structure interview; field survey云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25個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人口排名第三的哈尼族為了滿足自身對糧食等生產生活用品的需要,充分利用云南南部亞熱帶山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發揮自身的生存智慧將集山、林、村、水、田為一體的多向度空間與人類生產生活進行理性安排1,對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地綜合利用而形成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觀2。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是云南哈尼梯田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那諾鄉哈尼族和其他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哈尼文化的象征和代表。2012年1月被列為第七批省級文物

8、保護單位,2013年6月22日,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后3,元江哈尼梯田也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目前,對云南哈尼梯田的研究多集中從民族學5-7、地理學8-10、生態學11-15和經濟學16-19等方面報道;元江那諾哈尼梯田則鮮有報道。因此,以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為研究對象,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和田野調查法深入實地調查和訪問,針對梯田區面臨著梯田缺水現象嚴重、梯田面積逐年減少、保護和開發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等問題,為實現元江那諾哈尼梯田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云南元江那諾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1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1.1研究區概況元江那諾哈尼梯田位于元江縣東南部的那

9、諾鄉,那諾鄉南北長11.4 km,東西寬15.2 km,北與羊街鄉毗鄰,東與澧江街道接壤,南面、西南面與紅河縣大羊街鄉、車古鄉隔河相望,總土地面積152 km2,距縣城66 km,是離元江縣城最遠的鄉鎮。總耕地面積1 036.6 hm2,人均耕地面積少。境內最高海拔2 500 m,最低海拔780 m,平均海拔1 640 m;屬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6.5 ,年平均降雨量800 mm。轄5個村委會,1個社區,90個自然村,8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8 479人。那諾鄉的農產品以烤煙、甘蔗、水稻、草果、茶葉等為主。1.2研究方法在實地考察中,采用角媛梅等人2的半結構訪談法,根據調研的目的和主題

10、,設計一些基本問題,并到那諾鄉對村民進行訪問。田野調查法通過和村民到田地里進行實地觀察了解,對各類資源的不同利用方式和造成的生態后果進行詳細記錄,再應用科學知識作出判斷和證明。2結果與討論2.1現有梯田面積和保護區范圍的劃定全鄉現有梯田面積480.2 hm2,水田412.6 hm2,雷響田67.6 hm2。梯田核心區域面積358 hm2,分別是紅土坡梯田(梯田人家)113 hm2,那諾中學右側梯田(萬畝天梯)130 hm2,悶龍梯田(人間仙境)115 hm2。除以上核心區重點保護片以外的哈尼梯田屬于緩沖區,梯田大多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層級少則幾百多至上千。2.2保護梯田中存在的

11、問題2.2.1梯田缺水現象嚴重,梯田面積逐年減少。當前那諾鄉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元江縣處下游水平,由于當地群眾的貧困、科技教育的滯后、經濟增長方式的傳統等原因,資源的濫用和低水平開發現象十分普遍,給那諾鄉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近年來,造成梯田面積逐年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方面:由于那諾哈尼梯田區森林植被減少,導致來水減少而灌溉水量不足、梯田崩塌等問題。基礎性投入不足,溝渠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老化,出現有溝無水或有水無溝,溝渠不暢通等問題,梯田無水現象嚴重,致使梯田不斷減少。為發展農村經濟,農戶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烤煙、甘蔗成了梯田區農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適應種植需求,一部分核心區的梯

12、田水田改旱地,呈現梯田面積逐年減少的趨勢。外出務工人員多,勞力減少,致使梯田荒廢。2.2.2梯田傳統水稻種植面積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增加。由于雜交水稻相比傳統水稻產量更高,抗倒伏和抗病性更強,梯田區更多的農戶選擇種植雜交水稻來代替傳統水稻,這就使得傳統水稻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甚至有些村民不再種植傳統水稻,使得傳統水稻部分品種流失。再者,為增加稻谷產量和維持生計,村民不斷增加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這不僅影響了梯田的生態環境,還影響了梯田區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對當地病蟲害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戰(表1)。表1云南省元江那諾梯田區2011、2012年耕地組成和農藥化肥使用量情況年份耕地面積hm2水田及雷響田總面

13、積hm2水澆地及旱地面積hm2化肥使用量kg農藥使用量kg薄膜使用量kg20111 093.5480.2613.32 015 33016 59046 29020121 093.5480.2613.32 095 20018 00048 7002.2.3梯田旅游缺乏統一規劃,沒有合理規劃和引導。那諾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那諾鄉政府駐地的東面和南面坡度平緩的山梁上,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豐富,是開展生態旅游的好去處。但目前景區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沒有將梯田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以梯田稻作農業為生的農戶、為稻作農業提供水資源保障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旅游開發作為有機整體來考慮,進而造成哈尼族人民創造

14、的山體、森林、水系、村莊、梯田、云海六大要素被打破,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經濟系統被破壞,導致哈尼梯田文化消失,生態與經濟發展趨向不平衡20。2.3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2.3.1擴大梯田保護區的面積,發展生態農業。對于哈尼梯田的保護不應只重視保護梯田,而應保護以梯田為基礎的農業、以農業為生的農戶和為稻作農業提供水資源保障的森林與水系,以及維持森林與水系的傳統文化16。當地管理者應該擴大梯田保護區的面積,使那諾哈尼梯田保護區不僅涵蓋那諾鄉境內,還要包括哈尼族為代表的各民族開墾和耕種的水稻梯田,以及與梯田相關的水源林、灌溉系統、民族村寨和其他自然、人文等景觀構成的文化景觀區域。哈尼梯田

15、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外,還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其保護與發展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其中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是,對于哈尼梯田這樣的遺產維持的前提是梯田農業的維持16。針對那諾哈尼梯田區存在勞動力流失、傳統水稻種植面積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等問題,當地管理者應該指導梯田農戶利用水稻品種多樣性混合間插控制稻瘟病,對水稻品種多樣性進行保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產量,還可以促進稻作景觀的保護;當地管理者應該利用梯田生態農業和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品牌,發展以水稻為載體,推廣稻田田埂套種大豆、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種養結合的新模式,開發認證以水稻為主的系列生態產品,如梯田生態大米、生態蔬菜、稻花魚等,以提高梯田農戶的收

16、入,最大限度地避免農戶將梯田改作其他農業用途,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保證梯田稻作農業文化景觀的穩定性和持續性15。2.3.2統籌規劃,發展哈尼梯田生態旅游業。那諾梯田反映了哈尼族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規劃應突出重點、照顧全面,構筑以那諾哈尼梯田為中心的放射型結構,包括塔朗民俗文化景區、云海梯田景區、悶龍人間仙境景區、豬街戰場遺址景區,同步開展田園山寨觀光。對重點文物古跡要劃定保護帶,盡量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對民俗村要保護建筑物的民族特色,對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并申報文物保護單位。對民間流傳的山歌、民間故事等進行搶救性收集、整理和出版。形成以哈尼梯田為中心的那諾鄉生態特色旅游路線,全方位打造哈尼梯田文化景觀。(1)哈尼梯田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