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五單元教案_第1頁
五上五單元教案_第2頁
五上五單元教案_第3頁
五上五單元教案_第4頁
五上五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單元 運動與機械一、 單元分析本單元有:靜止和運動;距離和時間;距離和時間;斜面;杠桿;滑輪;齒輪六課組成,主要研究生活中簡單機械的原理及使用。本單元所涉及的科學知識,是使學生對物質世界中的運動與力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體驗并意識到物質運動與力之間的相互關系。本單元課與課之間以“運動與機械”為主線串連在一起,靜止和運動、距離和時間是讓學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現象為研究對象,來描述物體的運動及位置的變化。后面四課以簡單機械入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其中的規律,認識學生到使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嘗試著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二、 單元教學目標1、 科學探究: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的角度提

2、出問題,能用簡單的器械做觀察實驗,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據,并作簡單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能利用表格整理有關數據,并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探究過程與結果;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2、 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證據;愿意合作與交流;在與他人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知道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善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新產品,意思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的發展帶來好處。3、 科學知識: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變化

3、,使用簡單圖表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知道簡單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方法。三、 課時分配靜止和運動;距離和時間;斜面;杠桿;滑輪;齒輪均需一課時。18、靜止和運動一、教學目標:1、理解參照物的含義,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個合適的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2、意識到科學探究需要尊重證據;培養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樂于探求未知,對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二、教學重難點:理解參照物的含義,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個合適的參照物;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知道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三、教學準備:運動和靜止的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課前搜集運動與靜止的相關

4、資料。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一組錄像:校園內景物、正在活動的學生們。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誰是運動的?誰是靜止的?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從而導入新課。(二)探究活動1、認識靜止和運動(1)生活總中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哪些物體是運動的?(2)學生討論交流。(3)教師小結: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4)視頻資料,街道上,行駛的公交車。分析其中的運動物體和靜止物體。2、小實驗:讓你面前的物體運動起來。(1)學生模擬實驗(2)師生交流并小結。3、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1)情境圖片:坐公交車的小明。路邊上的人說小明是運動的;小

5、明說我沒有運動,分析是怎么回事。(2)學生分析原因,討論說明。(3)講解并小結。引入“參照物”。4、練習并體驗,物體的運動與靜止(1)坐在船上的乘客說自己是靜止的,是以什么作為參照物?(2)太陽從東方升起是以什么為參照物(3)地球是運動的說法是以什么為參照物?5、自由活動,選擇合適的參照物(1)警察抓小偷。慢的當小偷,快的當警察,結果會怎樣?反過來又會怎樣?(2)分析刻舟求劍的故事五、拓展活動查閱資料,了解同步衛星的運行情況。六、板書設計:18 靜止和運動運動靜止 參照物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七、教學反思:本課對于參照物概念的理解,如果單純地從理論方面講解,將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

6、擔,也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動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親歷其中,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進行效果。19 距離和時間一、教學目標:1、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2、能夠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和時間的關系3、培養學生關心新科技等社會問題;引導學生培養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的習慣;引導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需要尊重證據,并愿意合作與交流。二、重點難點: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能夠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和時間的關系。三、教

7、學準備:龜兔賽跑、戰爭片、百米賽跑等相關資料;電動玩具、秒表(每組一個)、米尺(每組一個)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談話:一位同學百米跑用了12秒,而一萬米跑世界冠軍的成績大約是28分鐘,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二)探究活動1、到室外測量并做好記錄:小組內百米跑的成績或賽車測量記錄表50米步行100米跑步所用時間(秒)2、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把時間和距離的關系表示出來。(可用統計圖表)建立坐標系:3分析圖表并描述物體運動中的變化,小組間交流。4、根據測量圖表進行預測,然后再實際測量,體會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三)自由活動根據自己5秒鐘走的距離和從家到學校用的時間,估計從家到學校的距離。五、

8、拓展后動調查行車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連串的紅燈現象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20、斜面 一、教學目的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重點難點使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三、教學準備(1)分組實驗材料:斜面實驗用木板二塊(30×10×1.5cm;50×10×1.5cm)、鐵架臺、實驗用重物圓木塊(應有足夠重量,最好為100g)、測力計(250g)。(2)演示用材料:螺絲釘螺紋的斜面示意

9、摸墨,斧頭,劈。(3)掛圖或投影片引橋圖、盤山公路圖、樓梯圖。四、教學過程(一)教學引入談話:有螺紋的釘子叫螺絲釘,螺絲釘也是一種簡單機械。你認為螺絲釘應是哪種簡單機械?(當學生列舉前邊學過的簡單機械時,教師引導學生一個個否定。當學生指出輪軸時教師強調,螺絲刀是利用了輪軸原理工作,螺絲釘不具輪和軸的構造。)談話:螺絲釘到底屬于哪類簡單機械呢?讓我們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二)學習新課1指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斜面,并認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1)實驗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教師出示實驗材料,指出實驗要求。(用鐵架臺和木板組裝好斜面,高度為15cm、斜面長30cm。)用測力計,將實驗用圓木提高到1

10、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后記錄。再利用斜面,將圓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后記錄。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將二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討論:這塊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2)講解: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實驗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這塊斜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斜面。(板書課題)斜面有省力的作用2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坡度與省力多少的關系。(1)談話: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讓斜面更省力,這個斜面應是什么樣的?(希望學生能設計出加長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緩。)(2)實驗2。在鐵架臺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較二個斜面有什么不同?(一個斜面長,一個斜面短;一個坡度小平緩,一個坡

11、度大。)分組實驗,記錄數據。匯報實驗結果,比較三個數據。(垂直拉起,坡度較陡,坡度平緩。)討論:這說明什么?(說明坡度越平緩,越省力。)(3)填寫P54結論。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1)討論: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2)分析引橋、樓梯、盤山公路。出示引橋、樓梯、盤山公路圖(引橋是典型斜面,樓梯是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是環繞式斜面,但它卻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討論:盤山公路環繞式斜面有什么優點?(斜面加長,坡度平緩。)(3)討論:根據盤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絲釘是一種什么樣的簡單機械?分組討論,匯報。演示(螺紋是斜面變形示意)教師出示演示器,拉開螺紋成為坡度平緩的斜面。講解:螺釘是利用斜

12、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釘是一種簡單機械斜面。(4)出示:劈、斧頭。指出這二種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4全課總結講述: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種簡單機械斜面,到此我們已經認識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四種簡單機械。在我們周圍許多地方都應用了簡單機械。五、拓展活動1、調查自己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2思考:斜面雖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點?高樓中的電梯,雖然費力,但有什么優點? 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     21 杠桿一、教學目的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杠桿的作用(在什么條件下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用。2培養學生的實驗

13、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了這些規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重點難點: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踐中領會省力、省距離杠桿的區別,并初步歸納出杠桿中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的關系。三、教學準備1分組實驗材料:簡單機械實驗盒、鉤碼、鑷子、鉗子、剪子、起釘錘。2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撬棍應放大一些)、重物。3教學課件(杠桿上三點示意圖),實驗記錄表(課本P45放大圖)。四、教學過程(一)教學引入出示演示重物、撬棍。提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個重物嗎?(指名演示撬重物)(二)學習新課1認識杠桿(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實驗

14、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1)討論: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談話質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15、(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出示杠桿尺實驗裝置。(杠桿尺左2格掛100g鉤碼,教師手壓杠桿尺的右端。)提問:請同學指出這個杠桿上三點的位置?(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指名演示)分組實驗。按教師演示的方法組裝好杠桿后,學生在右側15格處用力,使杠桿平衡,感覺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1格處費力,2格處不費力,35格處省力。)談話: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律,我們在力點上懸

16、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量記量。按表中規定進行實驗。演示1欄填表。分組實驗(表中26欄)。匯報實驗結果。(填出演示記錄表)(4)討論。6次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大組匯報)實驗1、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實驗3、4: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實驗5、6: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三組實驗的結果:實驗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實驗3、4:重物(力)拉力(費力)實驗5、6:重物(力)拉力(省力)根據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律?討論后填寫P46思考題。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1)分組觀察剪子。

17、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系。(2)分組觀察鑷子。(三)自由活動: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系。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五、拓展后動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22滑輪一、教學目的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重點難點認識滑輪,

18、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三、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梁臺、細繩、鉤碼、測力計。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四、教學過程(一)教學引入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學習新課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學生自學課本)(1)講解: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出示滑輪,講解)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不固

19、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3)學生辨別課本P99頁,哪一幅圖是動滑輪,哪一幅圖是定滑輪?(4)學生動手組裝定滑輪、動滑輪?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學生演示實驗。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3)討論。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

20、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2)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討論)(游戲:竹竿游戲)。課本P100小游戲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3)實驗2(動滑輪省力)。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教師強調:彈簧稱的示數應該等于鉤碼與滑輪重量的一半。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

21、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98結論)。(2)探究題:小明是二年級的學生,家(二樓)里裝修時,叔叔們從樓上、樓下不停的運料,非常的麻煩,而且還影響樓上鄰居們。小明突發奇想,能不能設計一個裝置,使叔叔們直接在樓下向上把料運進屋里。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成功了,他設計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裝置。同學們,你知道小明設計了一個什么裝置呢?開啟你的智慧之門,你也來設計一下吧!(3)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三)鞏固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五、拓展活動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

22、#160;  23 齒輪一、教學目標1在做齒輪的過程中,體驗合作與交流的愉快,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研究齒輪作用的過程中,學會設計和制定實驗方案,并養成做好實驗記錄的習慣。3探究齒輪這種簡單機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齒輪能傳遞動力、改變力的方向及改變轉動速度。二、重點難點了解使用齒輪能傳遞動力、改變力的方向及改變轉動速度。學會設計和制定實驗方案,并養成做好實驗記錄的習慣。三、課前準備學生用簡單機械實驗箱;測力計;每組一個鉤碼;多媒體資料及設備四、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來了幾個模型,知道是什么嗎?(齒輪)2、那位同學來說一說,哪里用到了齒輪?3、實際上,齒輪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和杠桿、滑輪、輪軸、斜面一樣,也屬于簡單機械。那作為簡單機械的齒輪在工作中會起到哪些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