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跟師學習一年總結_第1頁
中醫跟師學習一年總結_第2頁
中醫跟師學習一年總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跟師學習一年總結 中醫學習計劃和總結 在中醫指導老師何海良的指導安 排下,通過三年的中醫跟師學習,有計劃 , 有步驟地完成中 醫理論知識和實踐診療知識等內容的學習,跟師學習時間總 共不少于 1500 個學時,并安指導老師的要求,按時,按質, 按量,有計劃地完成現階段中醫各科知識的學習要求和任 務。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這是我這次研修的重 要心得體會之一。 通過學習, 不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 而且,通過學習,還促進了反思。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論修養。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 感覺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管理理論水平離工作實踐 對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這不僅體現在自己學習的習慣 上,沒有

2、養成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理論知識的習慣,而且 體現在自己的學習成效上,既沒有對各種理論做到大量涉 獵,擴充知識面,又沒有精讀中醫理論,融會貫通,更沒有 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因此,以后要在學習上更進一步加強, 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在學習中提高、在學習中成長。二是要注重積累實踐經驗。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 通過概括提煉而成。專家們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成果,都是因 為他們不僅勇于實踐、 不斷探索, 而且是因為他們善于總結, 注重積累。 因此,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 要注意收集、 總結、提煉成功的經驗,使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并逐步成 為自身工作特色,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三是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通過

3、這次研修,我深刻地 認識到,要做好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 適應現代社會對一名醫者的要求。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醫學 和醫術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 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使個人醫術能力能夠滿足廣大人民 群眾的要求,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中醫理論博大精深,我知道僅僅通過這么短時間的中 醫理論與實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 須要加強自主學習,為此我制定了今后的中醫理論與實踐的 學習計劃,如下:另外,一、身邊,手邊常帶中醫理論的書籍,在工作之余, 將自己的空閑時間用來學習,邊學邊做筆記;二、遇到不懂 的難題時常向身邊的專家學習, 耐心的聽他們的講解。 三

4、人行,必有我師,我也要時常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和討論, 共同進步和成長;三、中醫理論的學習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 努力的,在此我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師承學習心得中醫是我國的國寶、國粹,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身 體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針灸學更是我國的文化 魁寶,它是一門博大精深、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的學問,數千年來它以其獨特的特點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針灸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等 優點,它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也受到世界各國人們越 來越多的喜愛。我作為一名基層中醫人員,從事針灸治療工作,在跟隨盛益國老師半年多的中醫中藥和針灸的臨床診 治工作,耳濡目染中醫中

5、藥的神奇療效,正如黃帝內經 中記載“一針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戀上了這門 古老的醫術。在半年多的實踐中,我通過自己的學習和盛益 國老師的指導,更好地掌握了針灸治療在臨床的應用,現在 根據我們的學習經驗談一下幾點針灸療法的體會。一、遵從中醫整體觀念,強化針灸療效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 然界的相互關系,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 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 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 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斗爭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 境的統一性,機

6、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在 臨床針灸治療中,整體觀念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要考慮患 者的生理、心理因素,還要注意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區 方域對患者的影響。平衡針灸創始人一一北京軍區總醫院平衡針灸專家 王文遠教授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平衡系統,具有自 身的調節修復功能。因此,在針灸的過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適 的體位, 積極與患者溝通, 使患者充分了解針灸療法和療效, 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顧忌和怕痛的心理,積極配合醫生,以期 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與平衡取得更好的療效。此外,還要注 意患者的狀態和體質,饑餓患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應取 穴少,輕刺為宜;過飽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上腹部不宜 深刺

7、、直刺;出大汗、 大出血及年老體弱者, 針刺手法宜輕; 劇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扎針。 再次,人體在不同的季節影響下, 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 易浮于體表,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 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于內,故皮膚致密,出汗 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節 針灸后的患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易至風邪入侵,務必叮 囑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風,以免加重病情。二、掌握配穴原則,靈活取穴1. 先后次序的靈活應用 由于人體每一個穴位的主治 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時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盛益國老師的 指導下,我們掌握了針灸學的普遍應用的“八要穴

8、歌”:肚 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 內關,小腹三陰謀,坐骨刺環跳,腿痛陽陵透。盛益國老師 還特別強調取穴的先后次序,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人分 清主次,靈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順序。如發作性痛癥,易先刺 遠隔穴位,運用導氣手法,通過經絡的遠隔誘導作用,使疼 痛改善后,在刺痛處穴位,就可避免病變部位因疼痛過敏引起 的肌肉緊張,造成進針困難,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時常先刺 遠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經痛先瀉合谷,再取頭面 部穴位。 可見,取穴的先后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2. 循經選穴的原則 臨癥選穴配伍,盛益國老師倡導 按照“循經選穴”的原則,以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根

9、據病 機和癥候,在其所屬或相關的經脈上選穴配方。在明確辯證 的前提下,直接選取與病情相關經脈上的穴位進行治療,臨 床上常取經脈循行遠隔部位的經穴作為主穴,這些穴位是經 絡之上下、 出入的處所, 具有遠近聯系的功能, 對本經頭面、 軀干、臟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 要穴歌”正是臨床循經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臨床應用中以 本經取穴和他經取穴多見。如手厥陰經病變出現的心絞痛、 心悸取內關,手太陰經病變的咳嗽取尺澤,咯血取孔最等。 此外還有中病旁取,遠近取穴法等多種取穴法,臨床上根據 病情酌情應用。3. 疼痛選穴以“以痛為俞”的原則 在循經選穴的基 礎上,直接選取患部經脈 循行所達的

10、穴位,以局部選穴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聽宮,膝痛刺犢鼻等。4. 靈活補瀉,辨證施治 在補瀉手法的應用上,盛益 國老師重視針刺手法,認為恰如其分的運用補瀉手法是針灸 療效的關鍵,認為進針得氣后,應根據個體生理、病理狀態 的不同和氣血盛衰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針強度、頻率和 持續時間,將補針和瀉針分為輕、平、大三類,即輕補、大 補、平補、輕瀉、大瀉、平瀉、平補平瀉等七法。對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 應根據病情變化辨證施治。如一例膽絞痛患者的治療,初期 采用大瀉法針刺陽陵泉止痛后,改用平瀉法刺其他穴位,使 經氣保持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我更好地

11、掌握了針灸 的臨床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 渺茫的中醫世界里,這些都只是皮毛,以后的跟師學習及臨 床工作中, 應該更多的學習理論知識, 理解老師的針灸理念, 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導墅鎮衛生院2016 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 在醫院領導的熱情關懷下, 我榮幸的參加了本院“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活動,成 為了我們醫院中醫骨傷科名宿沈國海老師的弟子,在將近 2 月的跟師過程中,我本人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在臨床實踐中,沈老師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骨科各種 急慢性疾病、尤其是頸肩腰腿疾病及疑難雜病。在跟師學習 的日子里,我深深地體會到沈老師是一位博學的老師,他善 于把自己行醫多年的臨床

12、診療經驗上升為理論,用于指導學 生的工作,使我開拓了思路,活躍了思維,開闊了視野,更 新了觀念,逐步提高了診療技術,堅定了對中醫藥的信心。 從沈老師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對古老的中醫及其發展前景 充滿了信心。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醫學在現代自然科 學成就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而中醫至今已經幾千年了,是古 代醫學。有人認為,中醫是幾千年前的產物,與今天的現代 化格格不入, 學習中醫是過時的, 甚至是歷史的倒退。 雖然, 中醫經典理論是陳舊的,但典籍中不少看來是舊的內容,卻 能夠發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成湯是 1000 多年前仙授理 傷續斷秘方中的方子,在現代西醫治療基礎上治療病人急 性創傷或重大手術后

13、需要臥床休息而大便不下療效就很好。 師從沈老師后,我的學習態度也不一樣了。過去在學校是在 “填鴨式” 的學習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記硬背,不管是否 理解,只求能把書本的內容全部背下來,待考試時一字不漏 地默寫出來, 便大功告成, 學習是被動的, 以分數作為目標, 毫無樂趣可言。而今,跟從沈老師臨床實踐,以醫好病人為 目標,沈老師善于把自己行醫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上升為理 論,使我逐漸“開竅”。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講究的是辯證論治,目前的跟 師模式恰好是印證這個特點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并且,作為一位名中醫,沈老師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懷和高瞻 遠矚的視野,對于現代醫學,他主張扎根中醫,西為中用,

14、中西醫結合。正是由于沈老師這種開明包容、與時俱進的積 極向上的心態,使他成為醫學界經久不衰的長青樹,在病人 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師常常教導我們“立業先立德”,作 為他的學生,我不僅學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更領悟到 了沈老師高尚的醫德和強大的人格魅力。中醫的理論體系發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總結的經驗 基礎上,而如今在學習中最缺乏的就是臨床經驗,以及上一 輩對我們在學習中的指導和答疑,使學習完全理論化,太過 于抽象而不能結合實際讓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在 5 個多月的跟師過程中,得到了沈老師在學習中醫 方面的諄諄教導。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在跟師的第一天, 沈老師和藹地問我在學習中的困難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

15、方 面知識。沈老師非常重視基礎功底,因此推薦我熟讀人體 解剖中醫基礎理論 ,教導我們一定要多背多記,在中醫 的學習過程中記憶是基礎,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還不能完 全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記硬背,這樣在 臨床實習中才能更充分的體會到書中的旨意。在跟師過程中,能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和老師的交談中,能了解到他在讀經典學習中有什么好的 方法,在自己淺層的理解上能更深層的了解,也能糾正自己 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學習任何一門學科時,最寶貴的就是 能得到前人的指導和教誨,在堅定自己學習目標的同時,也 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層面,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世界上大多 數偉人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16、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敗 的經驗,才能從更多其他的方面著手研究;也是因為有了前 人成功的經驗,才能讓更多的人有信心堅定自己的目標,繼 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從而在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向更高更 深的層面研究,正是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在我的人生軌跡當中,跟師是一項重大的收獲,讓我 對中醫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的距 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往 往能感受到理論知識的抽象性,讓我們無法真正的理解其含 義,而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在實際臨床中也無法充分 理解其理論的含義。因此在跟師的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打下 堅實的理論功底,必須要記憶更多的理論知識,這一切都是 為

17、了更好的結合臨床,更好的融入臨床,在實習中更能充分 運用所學的知識。古語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學習過程中我 們要用心去和老師相處, 相互尊重,提倡一些傳統的好行為, 日久自會見真情,老師定會將學問傾囊相授的。中醫臨床學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如何把自 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個 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生期盼達到的。但是我進入臨床后發現臨 床學習與理論學習有很大的差別,一時很難掌握,開始總有 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獲甚微的感覺。跟師學習這么多 天,沈老師不厭其煩的為我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結合我的 學習經驗談談在臨床中如何跟師。一、要注意培養動手能力。中醫的動手能

18、力,即中醫 的望、聞、問、切四診的鍛煉。中醫的四診絕對不是簡單地 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級技術”。必須把過去的知 識,與當下的病癥結合起來 ; 與患者即時、隨機地進行交流 才能獲得。同時,能夠被準確表達,記載于書本上的“明知 識”只是一小部分,人類更多的知識,是那些只可意會而難 于言傳的東西。俗語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蓖?過跟師學習,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才會掌握中醫的精髓。二、要做好病案記錄。每天跟師出門診都做好病案記 錄,記錄的原則是能詳則詳,包括舌脈,以備以后查閱。一 些常見病可以簡單記錄, 對于疑難病、 罕見病則要詳細記錄, 包括老師藥物用法都要詳細記錄。認真做好病案記錄

19、是收集 原始資料最好的途徑,每當我臨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時,總把 以前記錄的病案重溫幾遍,往往茅塞頓開,找到一些好的解 決辦法。三、要勤于思考。跟師門診要用心去問病史,用心切 脈,用心記錄及思考老師的處方。我在四診之后考慮這個病 是什么證型,該用什么主方,怎樣加減。然后看和老師的辨 證思路是否一致,選方用藥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知道自 己的辨證思維和老師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則要考慮自己 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請老師指點迷津,我的思路錯在哪里, 我的哪些藥用得欠妥,哪些藥用得得當,老師為什么要這樣 用等等。有時候老師特殊的用方用藥,或者特殊劑量則更要 仔細揣摩。四、要學會與患者相處,視患者如親人,體貼

20、患者, 這樣患者才會更好的配合你,讓你做檢查,回答你提出的問 題。跟隨沈老師上了大半年的門診,發現理論跟實踐真的 很不一樣。以前在學校上專業課程時老師總會舉一些真實的 病例來幫助我們對理、法、方、藥的認識,那時覺得其實辨 證挺容易的,有“學醫三年,謂天下無不可醫之病”,因此 很自信能做好一個醫生。比及跟沈老師上臨床,才發現臨床 證型幾乎和書上完全不同,還未“治病三年”,便已有了“謂天下無可用之方”的念頭,還好沈老師勤勤懇懇,誨人 不倦,才使得我漸漸平復了那緊張的心情,但覺醫生辨證真 如將領帶兵打仗,必須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一方面 必須要了解病邪之虛實寒熱而另一方面又必須要知曉病 家的正氣

21、強弱和感邪輕重,以便能從容的遣方用藥,只有這 樣才能藥到病除,使祛邪不傷證,扶正不礙邪。這時才體會 到做醫生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絲毫不敢大意,畢竟我們系 病家生命之所在。古代醫家曾云“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 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因此老師在看病時往往很注重病人出現在面前時的第一印象,包括衣服的厚薄、 面色的榮枯、唇甲是否紫紺、咳聲的高低以及連續或間斷, 最重要的是關心病人最難受的癥狀。但畢竟要四診合一以便 獲得更多有價值辨證依據。雖然骨科方面毛病急診的診斷較為容易,一般通過詢 問病史,觀察患處即可做出初步診斷,當然對于多發傷、車 禍傷等重大傷患時,要注意完善各項檢查,以免漏

22、診??墒?對于慢性疾病的診斷卻頗為困難,比如一個膝關節活動不利 三年甚至三十年的病人,是韌帶損傷是半月板損傷是骨性關 節炎剛入臨床時我曾為這些鑒別診斷頭痛不已,沈老師耐心 的教導我,除了常規拍 X片需要動手做各種膝關節檢查,來 一一排除。除此之外,沈老師又教導我以十問歌為基礎再結 合骨科疾病臨床發病相關特點通過問診來收集相關病史特 征,從而得到疾病的證型和病機。尤其應注意問患者飲食二便是否健康,因為骨科病人多需服用傷藥,而中醫傷藥多 有敗胃之嫌,所以若遇宿有腸胃疾患者,開中藥時定當謹之 慎之, 隨證而用, 切勿拆東墻補西墻, 傷病未治好又壞了胃, 如此種種知識,沈老師淳淳善誘,教導于我,時雨之恩,莫 敢言忘。雖然現在還有很多不懂的知識點,但我相信跟隨沈老 師繼續學習,耳濡目染老師整個看病過程加上請教老師,我 的經驗也能慢慢累積起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