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_第1頁
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_第2頁
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_第3頁
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    楊秀嬋摘 要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勐海縣水稻主要病害之一,通過分析近年來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流行規律,提出一套綜合防治措施。關鍵詞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發病規律 防治措施 s511 a 1003-1650 (2017)01-0068-01勐海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地處東經99°56- 100°41、北緯21°28-22°28之間。屬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適宜水稻生長,盛產優質米,自古有"滇南糧倉"之稱,

2、是國家級糧食生產基地和糖料基地。但隨著早、中、晚稻的不斷種植,水稻病蟲害的發生也隨之加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近幾年在勐海縣大面積暴發和流行,面積大,危害較重,特別是晚稻,一般病田減產15%一25%嚴重的可達40%一50%。尤其是勐遮、勐混等鄉鎮流行區域達20%一 30%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勢態,給勐海縣的廣大農戶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目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已成為我國繼稻瘟病、白葉枯病后的又一大水稻病害。1 癥狀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發生在葉脈間,初期為暗綠色水浸狀半透明小斑,擴展后受葉脈限制,成為黃褐色略帶濕潤狀的條斑,大小約1×10mm。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狀黃色菌膿,

3、干后呈膠狀小粒。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仍明顯可見原來的條斑成半透明狀。當枯白大斑發生時,葉片卷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和白葉枯相似,但白葉枯病斑上菌溢不常見到。2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在病稻種、稻草和自生稻上越冬,成為主要初侵染源。帶有病菌種子經過調運成為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鞘等部位,如果田間濕度較大,病斑容易溢出菌膿,干燥后成小的黃色珠狀物,病菌主要通過灌溉水以及雨水接觸秧苗,病菌主要從氣孔或傷口侵入,借風、雨、露等傳播。在無病區主要通過帶菌種子傳入。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在水稻生長的前期、后期都比較容易感染;幼苗期有染病品

4、種可以觀察到稻葉較白,葉枯病明顯,但一般是在分蘗以后,特別是在孕穗、抽穗階段才能發現。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發病蔓延;暴風暴雨造成傷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過深加重發病。3 發病條件3.1 氣候條件濕度對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有很大關系,氣溫在26-30、相對濕度在85%以上,且多雨、日照不足、風速大的氣候條件下利于此病發生。勐海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居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季因印度洋氣團活動影響,濕熱多雨,冬季受副熱帶大陸高壓氣團控制,加之北部與東部有山地作屏障,寒潮極少涉足,氣候溫暖干燥,形成了一年無四季,干濕季分明的高季風氣候。每年5月-10月為雨季,雨量占全年

5、的85.8%。氣溫20-30,高溫高濕有利于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流行。3.2 肥水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生的輕重與灌水有著較大的關系,凡是進行長期深灌或稻株受淹,發病就重。在串灌漫灌的情況下更有利于病菌隨灌溉水而傳播,如果所施基肥不足,追肥追遲、多施、尤其是氮肥過量,容易造成稻株徒長貪青,大大降低水稻的抗病性。3.3 人為傳播已經感染病毒的田塊,如果在早晨露水未干或下雨后就進行下田作業,如噴藥、除草等都會加重病菌的傳播。3.4 地勢地勢較低洼的地方發病重,地勢較高的地塊發病則輕,這與細菌通過流失傳播有一定的關系。3.5 品種不同的水稻品種對細菌性條斑病菌的抗病性存在著明顯差異,其中糯稻的抗病性相對

6、比較強,粳稻強于秈稻,常規稻強于雜交稻,葉片窄的品種比葉片寬的品種抗病性強。通常粳稻抗病性比較強,而秈稻品種大多感病,受害比較嚴重。一般常規稻比秈稻型雜交稻(如兩優2186號)抗病性強,矮桿品種比高桿品種抗病性強。對白葉枯病抗性好的品種大多也抗條斑病。4 防治方法4.1 加強植物檢疫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是我國列入的植物檢疫對象,在無病區要嚴格執行檢疫制度,以控制病害的傳播和蔓延。要防止調運帶菌種子遠距離傳播,保護無病區。實施產地檢疫對制種田在孕穗期做一次認真的田間檢查,可確保種子是否帶菌。嚴格禁止從疫情發生區調種、換種的現象。4.2 選用抗病品種如宜香3003、宜香9號、宜香1979、宜香3724、兩優2161、兩優1259、文富47號等等。不同品種的感病程度不同。目前勐海縣水稻種植以秈稻品種為多,而秈稻品種絕大多數感病,同時要擴大粳稻的種植范圍因為粳稻通常較抗病。4.3 種子消毒處理可用85%強氯精300倍液浸種,先將稻種用清水浸12小時,然后在藥液中浸24小時,用清水充分洗凈后催芽。4.4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偏施、遲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補施微量元素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實行淺水灌溉,及時曬田,忌灌溉時串水及深水灌溉。水稻田盡量避免串灌、漫灌,保持獨立水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