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圖形一背景理論的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張亞紅摘要:圖形一背景理論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該理論認為圖形一背景分離(figure-ground segregataon)原則是語言組織信息內容的一個基本認知原則。這一理論不僅可用于英語的名詞及動詞的認知分析,還可用于句法結構及語篇的認知分析。本文擬以圖形一背景理論為基礎,對這一理論在英語簡單句中的表征進行初步的探討,同時還探究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關鍵詞:圖形一背景;突顯;簡單句;認知語言學;英語教學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8.044:h319
2、:a:1671-1580(2016)08-0140-03一、引言古往今來,任何一個語言學派都會給外語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語言學界又誕生了一個新的語言學派認知語言學。國內外的很多學者以認知語言學中的圖形一背景理論為基礎,將其廣泛地運用于語言學研究,如talmy、lakoff、蘭蓋克(langacher)、王寅及趙艷芳等。他們對英語中的名詞、動詞、介詞以及倒裝句等進行了大量的認知分析,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擬以圖形一背景關系為理論基礎,對英語簡單句的句法結構進行認知分析,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二、圖形一背景(figure-ground)理論概述圖形一背景理論是認知語言學中
3、的一個重要概念。該理論源于心理學,最早是由丹麥心理學家rubin在一個世紀以前提出來的,后來由完形心理學家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知覺組織的研究中,重點論述了視覺和聽覺輸入時如何根據突顯原則來組織的,talmy最先將圖形一背景理論用于認知語言研究。該理論認為圖形一背景分離(figure-groundsegregation)原則是語言組織信息內容的一個基本認知原則。他們認為,知覺場總是被分成圖形和背景兩部分。人們在觀看某一客體時,總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圖形。根據完形心理學家的觀點,確定一個物體為圖形應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則”(princi-pie ofpragnanz),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體(不可
4、分割的整體)、小的物體、容易移動或運動的物體用作圖形。著名的“臉與花瓶”的例子便是很好的證明。我們要么把“人臉”作為圖形,要么把“花瓶”看作圖形,不能同時把“人臉”和“花瓶”作為圖形。日常生活中圖形和背景在多數情況是不允許相互轉換的,圖形一背景大多數是相分離的。比如我們不能說“his uncle resembles john”,我們只能說“john resembles his uncle”。因此語言的表達不是任意的,而是與人對外部世界的識解方式有關。人類對事物的認知總是有主次之分的,我們常常關注一些重要的或感興趣的事物,它們成為所關注的焦點,即圖形,那么其他的事物則成了背景。因此語言與認知密不
5、可分,語言的應用不是完全由語法規則制約的,而與人類的認知方式有關。認知語言學中的突顯、視角和圖形背景可以運用于句法分析。認知語言學認為主語的選擇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境中某些成分的突顯程度決定的,是由人的觀察和認知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角度、過程和注意力決定的比如:the woman hit the man.the man was hit in the face by the woman.兩句雖然描述的是同一事件,但說話者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第一句中作者所關注的焦點是“thewoman”,而第二句中作者關注的是“the man”,因而產生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點對閱讀理解教學尤為重要。如果讀者不具備相關
6、的背景知識或者背景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就無法真正的理解文章,背景知識同輸入信息的錯誤的結合會導致錯誤的理解。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習慣于將已知的信息作為背景,未知的信息作為圖形,這樣就使想了解的信息得以突顯。三、簡單句的認知闡釋傳統語法把句子分成主語、謂語和賓語,然而并不能進一步解釋各個部分相互間的轉換及關系,因而在解釋不斷變化的語法現象時,說服力非常有限,缺乏理據。因此圖形一背景關系在分析語言多樣性方面則具有明顯的優勢。(一)“主(圖形)一謂一賓(背景)”結構根據圖形一背景分離原則,主語對應圖形,賓語對應的是背景,謂語則解釋了二者間的關系(un-gererf,2001)。蘭蓋克的認知語法認為句子
7、由三部分構成,如下圖所示:figuremiddlegroundsubject(主語)+verb(動詞)+object(賓語)蘭蓋克把主語定義為最突顯的圖形,動詞勾畫過程,介詞和副詞被定義為勾畫關系。在英語的“svo”、“svoa”、“svoc”這些句型中,主語一般被看作圖形,因為主語更清晰、更容易引人注意,在認知上比較容易得到突顯。而后面的賓語或補語不如主語被人感知的信息多,認知上一般充當背景。在正常情況下,如把賓語作為圖形,應該遵循普雷格朗次原則(pragnanz)。有時我們選擇不同的部分作為圖形,會生成不同的句法結構。比如:(1)a john resembles mybrother.fig
8、uremiddlegroundb my brother resembles john.groundmiddlefigure正如人臉/花瓶的例子一樣,把最想突顯的部分放在主語的位置,選擇主語做圖形,比起其他部分更突顯(背景)。這意味著在(1)a中john比其他人更突顯,而b中情況有所不同,mybrother更加突顯,因此圖形一背景關系在解釋對稱結構時更有理據。當然,對稱結構在認知語言學中是一種特殊情況。另外,人們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句子來說明同一個場景?為什么我們可以選擇不同部分作為主語(圖形)?蘭蓋克認為人與世界互動的基本方式是物理接觸,他用能量傳遞來解釋句法結構。王寅認為通過
9、“動作鏈(action chain)(能量源一動作一動作鏈尾)”的認識可映射形成一個及物性的限定分句;通過“始源一途徑一目的”的認識可映射形成一個:“物體一在空間移動一到達目的地”的句型。一個事體作為施事者(對應于圖形)在動作鏈中最突出,因此被看做是句法結構中的主語,受事者相當于動作鏈尾,在句法結構中被看做是賓語(背景)。這足以說明為什么施事者通常作主語而受事者作賓語。比如: (2)a.john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b.the stone broke the window.c.the window(easily)broke.通過例(2)中的三個句子,我們
10、可以看出a和b兩句選擇不同部分作主語(圖形),因而使這個動作鏈的不同部分得到突顯,(2)a句中突顯的是主語“john”,該句表明施事者(john)和受事者(window)之間的關系;(2)b句中突顯的是主語“stone”,該句說明施事者(stone)和受事者(window)之間的關系。(2)c句說明沒有能量傳遞,也就不會形成認知背景,此句不需要放賓語。因此,我們可以從認知語言學里的圖形背景關系來解釋為什么(2)c句是一個不及物動詞的句子。能量的完全缺失標志著一種狀態,這些情況可以被稱之為“是”圖式、“有”圖式或“經驗”圖式。(二)“主(圖形)一謂一補(背景)”結構figuremiddlegro
11、undsubject(主語)+verb(動詞)+complement(補語)簡單句中除了“svo”結構之外,還常用“主語一謂語一補語”,如上圖所示:認知語言學把人對空間和時間等認知聯系起來,圖形一背景關系在分析句法的多樣性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比如:(3)a theglassis onthetable.figuremiddlegroundsubject+verb+complementb the table is underthe glass.在(3)a中的主語(圖形)及補語(背景)不能互相交換位置,我們不能說:“the table is under theglass.”。這也說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語
12、言表達方式應該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則”,因此主語的選擇是受到人們認知方式制約的(ungerer f,2001)。這個例子說明圖形和背景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位置關系,方位介詞的意義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圖形一背景關系,如over-under,up-down,in.out被看作意象圖式(image schema)。比如:(4)a young lady is in the room.(5)the balloon is over the bridge.(6)the new dress belongs to her sister.ungerer f(ungerer f,2001)認為一個介詞的所有義項都來源于該詞的
13、中心圖形(central schema)。一個介詞的多種意義都不可能脫離于該詞的中心圖式所帶的意義,在中心意義的基礎上這些詞匯不斷具體化或是引申。在以往的英語寫作訓練中,很多學生都受制于傳統的寫作方式,即將漢語句子逐一翻譯成英語句子,把一個個句子羅列在一起,使得所寫的文章過于單調,枯燥無味很難吸引讀者。如下面的兩個例子:1)mary has a very beautiful handbag.the hand-bag was sent by her husband as birthday gift.n wasluxurious.it was one of her most-liked handb
14、ags.un-luckily,the handbag was broken by her daughter oneday.2)marys husband sent her a very beautifulhandbag as her birthday gift.which was luxurious.she regarded the handbag as her precious possession.unluckily,the handbag was broken by her daughteroneday.這兩段例文讀起來似乎大體內容相同,從第一段話里,讀者不難看出作者的觀察角度一直圍繞著手提包,始終以handbag作為圖形(即主語),這樣的文章從內容上看缺少變化,不夠生動。而在第二段里,我們明顯地發現作者的觀察角度在mary和handbag之間交替,圖形也在mary和handbag之間變動,讀者很容易看出mary對handbag的喜愛程度。從句法的選擇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不斷變換“圖形”或“背景”,使文章顯得生動有趣,能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致。同時,也便于使讀者隨著語境的變化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內容。總之,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使學生意識到按照不同的場景,不斷調整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