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飛剪安全操作規程 1. 為了保證啟停式飛剪的安全運行,操作人員必須認真仔細閱讀規程,非操作人員嚴禁啟 動,操作及其調試飛剪。 2. 試車前的準備 2.1. 首先檢查剪刃緊固螺釘,剪刃楔塊緊固螺釘是否安全,是否安裝牢固。 2.2. 檢查剪臂停車位置是否正確。 2.3. 檢查剪刃保險塊是否已磨損失效。 2.4. 檢查刀片是否有缺口。 2.5. 檢查剪臂工作位置是否正確: 2.5.1:旋轉方向:按飛剪進料方向,旋轉剪臂到刃口垂直位置,切不得逆轉。 2.6.空轉檢查:用手搬動剪臂是否靈活以用力能搬動為準,檢查潤滑供給是否正常。 3. 啟動飛剪前:操作人員應觀察并確認機械現場相關區域無人員后,先開警報器
2、,再關信 號燈,最后進行試剪工作k1假設已運行,按住模擬過鋼按鈕,k1假設沒有運行,按一下單剪觀察飛剪及其相關設備運行動作是否準確無誤。 4. 啟動運行過程:將控制柜內的斷路器全部合上,合閘,急停恢復,將旋鈕旋向啟動位, 自動位。 5. 停機過程:將操作臺旋鈕撥向停止位,分閘。如有必要,斷開控制柜內的斷路器除 q1,q3外。 6. 生產過程中如碰到以下狀況:(1)操作臺故障報警燈亮(2)遇有飛鋼,堵鋼,設備故障及 其他異常狀況需及時處理時,操作人員應及時將相關飛剪停機,按下急停。待相應的指示燈亮時,處理故障人員方可進入現場。 飛剪工作原理 1. 剪前熱檢檢測到紅鋼后產生信號,此信號作為有鋼條件
3、,同時開始計算脈沖,并計時。 2. 當計時時間達到首鋼夾送輥延時設定時間時壓下相應的夾送輥。 3. 當脈沖數達到倍尺長度設定時除首根以剪前熱檢檢測信號為準外,其他以剪切動作為 準,啟動飛剪。 4. 剪切動作后,夾送輥抬起延時時間到達時,夾送輥抬起動作。 5. 夾送輥抬起后,另一槽夾送輥壓下延時時間到時,另一槽的夾送輥壓下動作。 觸摸屏操作: 末架軋機工作輥徑(mm):k1的實際工作輥徑。 剪切線速設定(m/s):飛剪的剪切線速,一般要比k1的線速度快一點,但也不要太快了, 太快了會出現壓頭,壓尾現象,影響過鋼。 擺槽提前擺動長度(m):在進行剪切動作前,擺槽擺桿要先動作,做好進入另一槽準備。 首段長度設定(m):首鋼的長度設定,當實際首鋼長度太長時,可適當減小此值。反之, 當實際長度太短了,可適當增加此值。 首段長度補償(m):此項不需要改動。 倍尺長度設定(m):倍尺的長度設定,當實際倍尺長度太長時,可適當減小此值。反之, 當實際長度太短了,可適當增加此值。 倍尺長度補償(m):此項不需要改動。 首鋼夾送輥延時設定(s):當剪前熱檢檢測到有鋼時,延時此設定時間后壓下夾送輥。 熱檢至飛剪距離(m):剪前熱檢到飛剪剪臂剪切位的距離。 最短尾鋼長度設定(m):當尾鋼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教學課件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數字化方案(參考模板)
- 2025年年健康服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低功率氣動閥島用控制閥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達美航空合作協議書
- 現代能源行業發展條件分析
- 2025年轉基因耐貯藏番茄項目發展計劃
- 西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單元知識點
- 2025年氟炭漆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智能分揀系統項目合作計劃書
- 《教育系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 流轉卡管理制度
- 燃氣管線保護施工專項方案
- T-CALC 007-2025 重癥監護病房成人患者人文關懷規范
- 腎膿腫的護理講課
- 儲能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技術標)
- 小學數學二年級奧數應用題100道及答案
- DB32∕T 3148-2016 礦渣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虛擬化資源調度策略-洞察分析
- 2025年江蘇省環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