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過故人莊項目設計內容備 注課時第 1 課時課 型講授教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讀熟詩文,能按要求簡要概括詩歌主要內容。2、感悟作者憂國憂民,舍己為人的無私情操。3、感知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故人的熱情,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過程與方法范讀這兩首古詩 學生熟讀并爭取部分學生背誦 分析第一首(簡介詩人和背景、分析情感、名句鑒賞、概括主旨、再讀記憶) 分析第二首(同上) 歸納總結布置背誦并默寫。態度與情感憂國憂民,舍己為人的無私情操,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并默寫。難點名句鑒賞和對主旨的理解。教學手段方法分析鑒賞法、范讀背誦法、圖片展示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
2、動說明或設計意圖熟讀背誦1、展示課件,指導學生看課件,齊讀生字詞、難字詞。2、根據課件聽讀第一首古詩。3、老師范讀第一首古詩。4、學生齊讀第一首古詩。5、學生自由背讀第一首古詩。1、 看課件齊讀生字詞、難字詞。2、 聽讀。3、 背讀。突出詩歌背誦與默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 展示課件,介紹詩人和背景。2、 分析思想感情。1、因安史之亂而背井離鄉的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成都蓋了一間草堂,其實也就是草屋一間,是否自此就可以安居樂業了呢?通過朋友的幫助,杜甫是否就過上了太平日子了呢?作者經歷了哪些遭遇?教師小結:秋風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搶茅 無可奈何 長夜沾濕 憂思不
3、絕 封建社會,戰亂頻繁,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正像一首元曲里所寫的那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2、詩人是否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了呢?詩人還想了些什么?杜甫只是因為自己屋漏連夜雨的悲慘生活而寫這首詩嗎?(不是的,我們在第四節發現了答案,下面我們齊讀第四節,思考這個問題。)3杜甫的詩歌真實反映歷史現實,被敬稱為詩史,為何杜甫本人能被后人尊稱為詩圣?評價杜甫他是個怎樣的人?小結: 詩人之所以偉大,不僅是因為他的詩歌反映了歷史,更因為他心懷黎民,心憂天下,所以才被后人尊稱為“詩圣”。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朱德參觀杜甫草堂后做了這樣的題詞:“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我們但愿杜甫草堂長留
4、人世,杜甫詩篇的光芒永照千秋。三、名句鑒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四、主旨概括。(看課件) 全詩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
5、凄涼的生活,體現自己要讓天下寒士得到歡樂的情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別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傾聽,朗讀,思考學生回答小組交流,合作,代表記錄小組交流,合作,代表記錄代表發言展示成果,班級交流,匯總,確定傾聽,思考。評價總結:關心民間疾苦,無私為民請愿,舍己為人,推己及人,思想崇高,胸襟寬廣。“詩言志”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背誦。熟讀背誦1展示課件,指導學生看課件,齊讀生字詞、難字詞。2、根據課件聽讀第二首古詩。3、老師范讀第二首古詩。4、學生齊讀第二首古詩。5、學生自由背讀第二首古詩。1、看課件齊讀生字詞、難字詞。2、聽讀。3、背讀。突出詩歌背誦與默
6、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過故人莊1、 展示課件,介紹詩人和背景。作者簡介:孟浩然( 689-740 )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齊名,代表作過故人莊,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2、 分析思想感情。結合注解粗通大意,落實有關字詞含義。 大意:詩人應邀赴約 欣賞田園風光 享受農家情趣 再約重陽歡聚 1 、為什么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 明確:主人待客熱情淳樸、主客相處融洽親切; 環境清新宜人、開闊舒展; 賓主把酒閑話、心情舒暢恬美。 景美人美氛圍美,置身其中,詩人的身心倍感愉悅舒爽,自然心生依戀,有了再聚之念。 2 、有人說本詩“語淡而
7、味終不薄”,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明確:“淡”是指本詩風格樸實自然、淺顯平易; “不薄”是指蘊含句中的情味深厚、雋永、耐人咀嚼。 3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象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 名句鑒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并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
8、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奧孤僻。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丟開了,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四、主旨概括。(看課件) 本詩著力描寫了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故人的熱情,表達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朋友情誼的重視。 看課件,聽分析,談感悟,做筆記。體會詩歌描繪的樸實優美的自然風光,概括詩歌的主旨。知識拓展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9、,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 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蜀 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齊讀開拓視野板書設計詩名詩人體裁名句主旨茅屋杜甫古體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10、。全詩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體現自己要讓天下寒士得到歡樂的情懷,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別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故人莊孟浩然五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歪斜。本詩著力描寫了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故人的熱情,表達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朋友情誼的重視。課后反思詩歌建議仿寫,更能把握特點。教學課題: 游山西村 項目設計內容備 注課時第 課時課 型教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反復誦讀中熟悉詩文,了解詩中所敘寫的內容。2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3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過程與方法1、運用課
11、件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態度與情感體會作者豁達的心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人生觀;體會詞中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重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難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教學手段方法學習古詩詞,重在讀。首先是要學會“吟讀”,即整體感知詩詞、品味詩詞意境。其次是“譯讀”,即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聯想和想像,來探求和再現詩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第三是“背讀”,即在理解詩歌內容及層次的基礎上背誦。第四是“說讀”,即擴展詩意,對詩人說話,品味鑒賞,用新的語言形式再創意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2、說明或設計意圖課前預習【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詩歌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
13、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寫作背景】游山西村:詩人正因推助張俊北伐,被罷歸故里,詩人心中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與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一、解釋詞語:1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 2足雞豚(tú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豚,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足:足夠,豐盛。 3山重水復: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疊疊。 4柳暗花明:柳色深綠,花色紅艷。 5簫鼓:吹簫打鼓。 6追隨:緊跟著。 7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作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豐收。 8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 9若許:如果這樣。 10閑乘月:有空閑時趁著月光前來。 11無時:沒有
14、一定的時間,即隨時。 12叩(kòu)門:敲門。二、說出詩的大意: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有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暗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臨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課堂探究一、導入新課:“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詩人陸游的名句,語出游山西村。山西村到底是怎樣一番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呢?現在我們一同走進山西村。二、解題:愛國詩人陸游在政治斗爭
15、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由于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山陰(今紹興)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作于次年春。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農村淳樸的習俗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表現出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真摯的情感。三、賞析:首聯:、“莫笑農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農家熱情、淳樸、熱情好客,以豐饌款待客人的情況。初看起來覺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那樣,仿佛是一則普通的記事,毫不費力。然而,詩人從這里的起句,寫自己游村突然來到農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農家豐收后的歡樂氣氛,為下面出游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臘酒”,指臘月(農歷十二月)
16、里自釀的米酒。這是稻谷豐收后出現的喜人景象。臘酒在開春后飲用,外表顯得有點渾濁,但是它有著名酒般的醇美。何況農家主人又是那樣熱情待客,還備有豐盛的佳肴呢!豚,指小豬,這里“足雞豚”是形容農家待客的菜肴極為豐盛。 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踟,柳暗花明又一村”。描述其畫面:重重疊疊的山嶺,彎彎曲曲的流水,遠遠望去好象前面已經無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爛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現了一帶村莊。賞析:這一聯描繪了山水復雜紆曲的美麗風光,表現了游者的驚喜和豪興。這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實感受。這
17、兩句后來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境。它給人以堅持不懈、生意不絕的啟示,引導人們從一個狹小的圈子奔向一個開闊、明朗、優美的嶄新天地,所以被人們傳誦不衰。 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于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閑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這種自然景象攝入詩篇里,在唐代詩人的筆下早就描繪過。這聯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迭、流水縈繞的迷路的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樣使感覺的形象與視覺的形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優美動人而又奇妙的畫面。這一聯不
18、僅寫得極其自然,而且用語淺近,含意豐富;仿佛信手拈來,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贏得人們的普遍喜愛,如今已成為廣泛流傳的成語。當人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是欣賞這難以言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詩由寫景轉入抒情,從村外之景轉寫村內之情。“春社”,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當這一天將來臨時,村子里不斷的吹簫打鼓聲音,響徹云霄,洋溢著一片節日的歡快氣氛。鄉民們還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農事的豐收。這個簡樸的古代風
19、俗,在當時江南的農村仍然很流行。詩篇不僅反映了農民們渴望豐年的心愿,也表達了詩人喜愛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這二句勾勒出一幅純真明快的農村風俗畫。 尾聯: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全詩的總結,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樸實淳美,這些都給詩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樣呢?詩篇以頻來夜游之情收結,余韻不盡。如果說孟浩然詩的最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陸游詩的結尾用筆則比較婉轉,詩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機會乘月明之夜外出閑游的話,我拄著拐杖會隨時前來敲門敘談。這一歸結,點明了游村的詩題,而“夜叩門”
20、與首句“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尋味。 這里,不僅說明了陸游與當地農民相處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詩人對山西村和山西農民無限喜愛的真摯情感。 四、比較閱讀: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與陸游的游山西村題材都是描寫農村的風光,然而藝術構思各異。前者主要寫“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側重寫游村的所見所聞。因此,我們欣賞陸游這首詩,必須緊緊扣住詩題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詩篇的脈絡,體會到詩人別具的藝術匠心。
21、 比較兩者在寫法和趣味上的異同:描寫的內容都提到主人的好客,有對環境的描寫;不同在孟詩主要寫賓主的友誼,而陸詩重在表現民風的淳樸。敘述的順序相似之處,都從對方落筆。不同之處在孟詩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寫,而陸詩的第二聯采用插敘的方式。結尾的方式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說的,“就菊花”“閑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韻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說得很肯定,而陸詩說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愿望而已。 表達的志趣都贊頌農村生活,孟詩重的是田園的閑適,而陸詩看重的是民風的淳樸。五、歸納主題: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
22、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閑散的思想感情。詩人陶醉于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里,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情感。六、詩歌總結:這首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的詩篇,題材比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詩人緊扣住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斷見聞,通過每聯一個層次的刻畫來體現。首寫詩人出游到農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游。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
23、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這可以說是繼承了孟浩然詩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發展了。七、課堂小結“春無鳥聲,夏無蟬聲,秋無蟲聲,冬無雷聲,因為四季都有馬達轟鳴。”這句話深深道出了都市的無奈,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只都市侯鳥都重返田園,但請我們在心底常常憶起“農家、山水、臘酒、春社、雞豚、桑麻、重陽”,常常哼唱鄉間的小路,常常吟詠游山西村、過故人莊,也許它會洗去煩躁、郁悶,讓我們的心靈保持一種寧靜與曠達。 學生自讀,感悟文義。.學生齊讀,加強理解。鞏固訓練一、填空:1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校注,作者是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南宋朝著名詩人,現存詩900多首。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2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農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二、請概括詩人游山西材的所見所聞。答:1村民的熱情好客;2優美的景色;3淳樸的風土人情。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為什么千古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答:因為這兩句詩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寫的范圍,它豐富的內涵困境中仍蘊含著希望,不僅與人生的各種境遇有驚人的契合之處,而且時時鼓舞著人們,引起人們的共鳴,因崦被廣泛引用,顯示出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四、“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文為流傳的名句,你認為人們會在什么情況下引用它?答:1面對困境時。因為這兩句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不放棄希望
25、,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新的出路,進入新的天地。2描繪或贊美山水美景時。因為這兩句詩描寫了山環水繞、柳暗花明的美麗景色。2008年江蘇省徐州市(三)閱讀下面一首詩歌,按要求回答問題。(3 )游山西村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3古典詩詞講究煉字,首聯中的“足”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l 分)答:
26、
27、
28、 14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2 分)答:
29、60; 13 、( l 分)“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傾其所有的盛情。14、( 2 分)頷聯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水環繞的路上,信步而行,
30、道路難辨,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每問各1 分,共2分意對即可。)2008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一)詩歌鑒賞(5分)7.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5分)游山西村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蘊含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3分)答:
31、0;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答:
32、; (1)(3分)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1分);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
33、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2分)。(內容闡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2)(2分)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閑適的田園生活(農村生活)(1分)的喜愛(向往)(1分)之情。板書設計游山西村_情意真_風景秀_民風淳_再來游課后反思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的領會缺乏一些引導。教學課題:漁家傲 項目設計內容備 注課時第 課時課 型教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反復誦讀中熟悉詩文,了解詩中所敘寫的內容。2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3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過程與方法1、運用課件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態
34、度與情感體會作者豁達的心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人生觀;體會詞中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重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難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教學手段方法學習古詩詞,重在讀。首先是要學會“吟讀”,即整體感知詩詞、品味詩詞意境。其次是“譯讀”,即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聯想和想像,來探求和再現詩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第三是“背讀”,即在理解詩歌內容及層次的基礎上背誦。第四是“說讀”,即擴展詩意,對詩人說話,品味鑒賞,用新的語言形式再創意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或設計意圖課堂探究
35、漁家傲課前演講一、導入新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傳達的是不為任何紛擾所動的曠達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抒發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兩句千古名句皆出自范仲淹所作的岳陽樓記,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擁有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懷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詞漁家傲,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偉大的詞人。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三、復習有關詞的基本常識。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歌唱。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每個詞調都有限定的句數、
36、字數、句式、聲律;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詞的段落也有數種,一段的稱為單調,兩段的稱為雙調,三段或四段的稱為三疊或四疊,其中以雙調者為多,通常把雙調詞的第一段稱為上片、前闋或上闋,第二段稱為下片、后闋或下闋;詞的句式或整齊,如浣溪沙,或參差,如漁家傲,但絕大多數詞調的句式長短不齊,短者僅一字,長者達十一字,因此,詞又名長短句。四、落實字詞。五、朗讀漁家傲。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六、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詞。1.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致?從哪句詞體現出來的?描寫的是邊塞之景,“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塞下”交代了寫作的地點,“秋來”寫了時間。“風景異”概括了這里景致
37、的特點。2.詞分為上闋和下闋,本詞的上闋以“異”字統領全文,詞中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里著重表現塞下這一地域性的特點,與中原大不相同。(1)雁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塞之地的荒涼。(2)號角凄厲。“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夾雜著風吼、馬嘶的聲音,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3)重山疊嶂。交代了他們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處于偏遠之地。(4)孤城緊閉。“孤”不僅僅交代所在城池的環境,也是自身心境的寫照。“閉”寫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氣氛,呈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
38、的戰地風光。3.下闋則圍繞一個“情”字展開,結合語句體會詞人當時的情感。(1)思鄉之情急切。“濁酒一杯家萬里”,“濁酒一杯”,舉杯消愁,消思鄉之愁苦;“家萬里”,可是家卻在萬里之外,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突顯急切的歸家之情。(2)建功之心強烈。“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由此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愛國之情。在這雙重情感的積聚下,使人夜不能寐。“羌管悠悠霜滿地”,于是聽到羌笛悠揚的聲音,看到寒霜滿
39、地的景致。“將軍白發征夫淚”也體現出將士們長期駐守邊塞的勞苦和感傷之情。七、教師小結。本首詞著力渲染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郁,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它標志著北宋詞風轉變的開端,成為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八、布置作業。學生自讀,感悟文義。.學生齊讀,加強理解。加強背誦板書設計漁 家 傲范仲淹上闋:塞下風景“異”【描寫】大雁南飛 邊聲四起 孤城落日下闋:征人思鄉 【抒情】蒼涼悲壯 慷慨惆悵課后反思本節課完成了課前設計目標,達到了要求。不足之處:在學生讀背上花的時間欠少。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情
40、感理解的不深刻。教學課題: 浣溪沙 項目設計內容備 注課時第 課時課 型教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反復誦讀中熟悉詩文,了解詩中所敘寫的內容。2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3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過程與方法1、運用課件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態度與情感體會作者豁達的心境,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樹立正確且積極的人生觀;體會詞中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重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難點理解詞的大意,背誦并默寫整首詞;品味詞的語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教學手段方法學習古詩詞,重在讀。首先是要學會“吟
41、讀”,即整體感知詩詞、品味詩詞意境。其次是“譯讀”,即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聯想和想像,來探求和再現詩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第三是“背讀”,即在理解詩歌內容及層次的基礎上背誦。第四是“說讀”,即擴展詩意,對詩人說話,品味鑒賞,用新的語言形式再創意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或設計意圖課堂探究一、 導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那么,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讓我們隨著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去尋找答案。二、 走進作者,感受其創作沖動1、 作者詳見記承天寺夜游2、 感受創作沖動元豐五年(1082)三月,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作的一首游記詞。“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辦公裝修合同協議范本
- 2025藝人經紀合同范本(與經紀人簽訂)
- 2025合作協議 合同范本
- 2025二手店面交易合同模板
- 2025企業茶葉批發合同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政治試題(原卷版)
- 基礎護理皮試說課
- 超聲護理方案
- 酒店安全知識培訓
- 大一自我鑒定總結模版
-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繼續培養對象和第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口算題卡
-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設計 小數乘整數教學設計一等獎(十四篇)
- 玻璃鋼管道施工方案
- 錐坡工程量計算(支持斜交、溜坡計算)
- 康復醫學-康復治療技術
- 企業清產核資工作底稿
- LY/T 1675-2006馬尾松毛蟲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
- GB/T 708-2006冷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14337-2008化學纖維短纖維拉伸性能試驗方法
- L4-《采購與供應策略》-講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