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腳手架設計算例_第1頁
模板腳手架設計算例_第2頁
模板腳手架設計算例_第3頁
模板腳手架設計算例_第4頁
模板腳手架設計算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模板設計第一節 模板設計荷載計算及有關規定一、模板及支架的荷載標準值(一)永久荷載標準值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應根據模板設計圖確定。對肋形樓蓋及無梁樓板的自重標準值可按表(表1-1) 表1-1模板構件的名稱木模板(kn/m2)鋼模板(kn/m2)平板的模板及小梁0.30.5樓板的模板(包括梁的模板)0.50.75樓板模板及其下支架(樓層高度4m以下)0.751.102、新澆筑砼自重標準值(),對普通砼可采用24 kn/m3,其他砼可根據實際重力密度確定。3、鋼筋自重標準值()應根據工程設計圖確定。對一般梁板結構每立方米鋼筋砼的鋼筋自重標準值:樓板可取1.1 kn;梁可取1.5 k

2、n。4、當采用內部振搗器時,新澆砼作用于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并取兩式中取最小值: (1) (2)式中 -新澆砼作用與模板的側壓力計算值kn/m2-砼的容重kn/m3-外加劑影響系數;不加外加劑=1.0 加有緩凝的外加劑=1.2-坍落度(s)影響系數;當坍落度小于30mm時,取0.85;坍落度為5090mm時,取1.0;坍落度為110150mm時,取1.15;t0-新澆砼的初凝時間(h),按試驗確定;當缺乏試驗資料時,可采用t-砼澆注時砼的溫度(取氣溫+20)-砼澆筑速度(m/h)-砼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砼頂面的總高度(m);砼側壓力的計算分布圖如下圖 (二)可變荷載標準值1、

3、施工人員及設備自重荷載標準值()當計算模板和直接支撐模板小梁時,均布荷載取2.5 kn/m2,再用集中力p=2.5kn進行驗算,比較兩者所獲得的彎矩值取較大值; 當計算直接支撐小梁的主肋時,均布荷載取1.5 kn/m2;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撐結構構件時,均布荷載可取1.0 kn/m2。注:對大型澆筑設備,如上料平臺、砼輸送泵等按實際情況計算;采用布料機上料進行澆筑時,活荷載取4 kn/m2 砼堆積高度超過100mm以上者按實際高度計算。模板單塊寬度小于150mm時,集中荷載可分布于相鄰的兩塊板面上。2、振搗砼產生的荷載標準值(),對水平模板可采用2 kn/m2 對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 kn/m

4、2,且作用范圍在新澆筑砼側壓力有效壓頭高度之內。3、傾倒砼時,對垂直面模板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可按表1-2采用傾倒砼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kn/m2)表1-2向內部模板供料的方法水平荷載用串桶、溜槽、導管2容量小于0.2 m3的運輸器具2容量為0.20.8 m3的運輸器具4容量大于0.8 m3的運輸器具6注:作業范圍在有效壓頭高度以內二、荷載設計值(一)計算模板及支架結構或構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時,應采用荷載設計值(荷載標準值×荷載分項系數)(二)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變形時,采用荷載標準值(三)載設分項系數應按表1-3表1-3項目計算承載力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永久荷

5、載分項系數(1) 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對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2;對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應取1.35;(2) 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一般取1.0對結構的傾覆、滑移驗算應取0.9現澆素砼自重標準值()鋼筋自重標準值()新澆砼對模板的側壓力標準值()施工人員及設備自重荷載標準值()永久荷載分項系數一般情況下應取1.4對于標準值大于4kn/m2的活荷載應取1.3。振搗砼產生的荷載標準值()傾倒砼時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風荷載()1.4(四)鋼面板及支架作用荷載設計值可乘以系數0.95進行折減。當采用冷彎薄壁型鋼時,其荷載設計值不應折減三、荷載組合參與計算模板及其支架荷載效應組合的各

6、項荷載標準值組合應符合下表1-4的規定。 表1-4項目參與組合的荷載類別計算承載力計算撓度1平板和薄殼的模板及支架+2梁和拱的底模板及支架+3梁、拱、柱(邊長不大于300mm)、墻(厚度不大于100mm)的側面模板+4大體積結構、柱(邊長不大于300mm)、墻(厚度不大于100mm)的側面模板+注:計算撓度荷載取標準值;計算承載力應采用荷載設計值。四、變形值規定(一)于驗算模板及支架的剛度時,其最大變形值不得超過下列允許值:1、對于結構表面外露的模板,為模板計算跨度的l/4002、對于結構表面隱蔽的模板,為模板計算跨度的l/2503、支架的壓縮變形或單性撓度,為相應的結構計算跨度的l/1000

7、(二)組合鋼模板結構或其構配件的最大變形值不得超過1-5的規定。組合鋼模板結構或其構配件的容許變形值(mm)表1-5部件名稱容許變形值鋼模板的面板1.5單塊鋼模板1.5鋼楞l/500或3.0柱箍b/500或3.0桁架、鋼模板結構體系l/1000支撐系統累計4.0第二節 設計示例算例一:現澆樓板模板計算某現澆梁板結構,樓板160mm厚,采用12mm膠合板作底模,膠合板尺寸為1000mm*2000mm;用50*100mm方木作小肋(次肋),方木長度4m,間距250mm;主肋用兩根外徑48mm壁厚3mm鋼管,間距1200mm;支柱用外徑48mm壁厚3mm鋼管,支柱上放承托,支柱橫桿間距為1200mm

8、,試對模板和支撐系統進行驗算。一、計算荷載:1、模板自重:2、砼 自 重:3、鋼筋自重:4、施工荷載:二、計算:膠合板模板因方木長向沿膠合板長向布置,且在膠合板長向接縫處有方木,故膠合板單向受力。因膠合板寬度1000mm,而方木間距為250mm,故膠合板應簡化為:實際按三跨連續單向板計算,取1000mm寬為計算單元。1、計算強度:故:膠合板允許應力(可行)2、擾度計算:荷載取標準值,且。取1m寬為計算單元:模板撓度膠合板:;,可行。三、計算支承膠合板模板的小肋(50×100mm的方木)此時,小肋承受的荷載應為,其中0.25m為方木的間距。方木長度一般為4m,主肋間距為1.2m,則又按

9、三跨連續梁進行計算。1、強度計算方木允許應力,可行。2、撓度計算,可行。四、計算支承小肋的主肋1、強度計算主肋采用鋼管,支柱間距為1200mm,則鋼管受到小肋傳來的集中力,鋼管長度為6米,則受力圖應為:為計算方便,一方面計算跨數取3跨,另一方面計算荷載取等量的均布荷載,從而得到計算簡圖為:從而得到:外徑48mm壁厚3.0mm鋼管,w=4.493cm3鋼管的允許拉應力,可行。2、撓度計算,可行。五、計算支承主肋的支柱鋼管每根鋼管承擔的力:取橫桿步距為12mm,則主桿長細比為:查表,可行。算例二:膠合板墻模商業樓地下室墻厚450mm,高5.0m,每節模板高2.5m,采取分節澆筑混凝土,每節澆筑高度

10、為2.5m,澆筑速度,混凝土重力密度,澆筑時溫度,采用膠合板模板,散裝散拆。試計算確定模板厚度和內楞截面和間距。解:1、計算簡圖 (1)面板(12mm厚膠合板)一般為超過5跨的連續梁 一般為三跨以上的連續梁(2)肋(內楞) 一般為三跨以上的連續梁(3)脊楞 (23跨)一般按均布荷載多跨連續梁計算2、計算荷載(1)面板計算時的荷載:a、新澆混凝土時模板的側壓力(取) 取兩者中的較小值,作為對模板側壓力的標準值,并考慮傾倒混凝土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分別取荷載分項系數1.2和1.4,則作用于模板的總荷載設計值為:3、強度、撓度計算(1)面板一般按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m=(1/10)ql2; =ql

11、4/(150ei)取膠合板的厚度為12mm 模板截面強度由式:取:楊木膠合板強度,故滿足強度要求 。剛度計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則:模板撓度:故知,剛度不滿足要求,方木間距應減少。(3) 肋內楞計算 (強度、剛度計算方法同面板)設內楞(肋)的截面為取背楞間距為600mm。內楞承受的彎矩為(3)脊楞:按均布荷載計算 (略)算例三、 墻模用鋼制大模板計算實例已知大模板構造尺寸2750×4900(mm),面板用6mm鋼板,內楞采用,間距300mm,背楞采用2,間距如圖所示。一、大模板的最大側壓力大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的側壓力,根據國內外大量試驗研究,當大模板的高度h=2.

12、53.0m時,側壓力的分布圖可用下圖表示。當最大側壓力fmax=50/m2時,在2.1m以上按三角形分布,2.1m以下按矩形分布。1、面板驗算:(按三跨連續梁計算)超過允許值。2、內楞計算:間距 的截面系數、慣性矩橫肋為兩段帶懸臂的三跨連續梁。 強度驗算: 撓度驗算:懸臂部分撓度 跨中部分撓度 3、背楞計算:選用,以上、中、下三道穿墻螺栓為支承點。 算例四、柱模板計算柱截面尺寸為600mm×800mm,柱高4m,用12mm厚膠合板作模板,用50mm×100mm方木作肋,間距200mm,設型鋼作柱箍,試驗算模板、方木、柱箍。混凝土澆筑時, ,溫度, 一、確定計算簡圖1、模板模

13、板計算簡圖 方木計算簡圖2、方木3、柱箍柱箍計算簡圖二、確定荷載 荷載計算簡圖取較小值 則計算撓度用的;計算撓度用的;計算撓度用的三、強度計算1、模板 取一半寬為計算單元則; 2、方木 3、柱箍60×40×2.5方鋼管 四、變形計算 1、模板撓度 2、方木撓度3、柱箍 解決辦法:加一穿墻螺栓。算例五 梁模板案例某現澆梁板結構,斷面圖如下圖1,梁長7.2m,離地面4m高。模板支撐圖如圖2,木材fc=10n/mm2,fv=1.4n/mm2,混凝土重力密度為,試驗算模板、方木、鋼管、支柱。圖1 圖2解:一、受力分析1、梁底模:250mm寬膠合板,三根方木支承,單向受力,應接兩跨連

14、續單向板計算。 2、梁底方木:中間一根方木受力應最大,受荷范圍應為125mm寬,底部鋼管是其支承點,間距1000mm。一般方木為4根,應按三跨連續梁。3、梁側模方木是其支承,按三跨連續單向板考慮。4、梁側模的方木:鋼管是其支承,間距1000mm,按三跨考慮。5、梁側鋼管6、梁底鋼管二、荷載、強度、撓度計算(一)梁底模1、荷載底模自重 混凝土自重 鋼筋自重 振搗混凝土產生的荷載 作用于梁底模板上的計算荷載2、強度 不可行方法:加厚底板膠合板或改用50mm厚板材,若將膠合板改用15mm厚則可滿足。3、變形(二)梁底方木1、荷載底模自重 混凝土自重 鋼筋自重 振搗混凝土產生的荷載 則2、強度 可行3

15、、變形 (三)梁側模1、荷載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取2、強度取矩形荷載計算:12mm厚膠合板 3、變形(四)梁側方木1、荷載2、強度 可行 3、變形 可行(五)梁側鋼管 不可行方法:應加一對拉螺栓(六)梁底鋼管p值計算如下:合計為取支柱間距為,則 不可行,方法:中間加設一根支柱。 腳手架算例計算實例一某高層建筑施工,需搭設50.0m高雙排鋼管腳手架。搭設方案初步確定為立桿橫距;立桿縱距;內立桿距建筑物外墻皮距離;腳手架步距。考慮裝修時施工作業層數位二層,鋪二層腳手板,連墻桿布置為二步三跨。設計計算腳手架。一、驗算立桿的穩定性按不組合風荷載進行驗算查表: 鋼管采用,查表5.2.8得:,由于,查表得:方案可行。若將立桿改為,則,查表得:方案也可行。二、驗算立桿的最大搭設高度查表:三、驗算連墻桿:略計算實例二某現澆樓板層高21.8m,現澆鋼筋混凝土板厚300mm,現澆板寬度12m,立桿間距采用1.2m×1.2m,步距1.8m。則立桿所受荷載:1模板自重 0.5kn/m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