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_第1頁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_第2頁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_第3頁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一)常用的評價方法生長發育評價在兒少衛生工作中應用廣泛, 主要用于: 評價個體、 群體兒童少年現時 的生長發育水平,處于什么等級。篩查、診斷生長發育障礙、評價營養和生活環境因素對 生長發育的影響, 提供保健咨詢建議。 列入社區健康水平的指標體系, 通過觀察指標變化, 評價各項學校衛生措施的實效, 作為實施學校衛生監督的依據。 根據這些需要, 生長發育評 價的基本內容包括生長發育水乎、生長發育速度、各指標相關關系等三個方面。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是進行正確評價的關鍵。迄今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滿足對個體、 群體兒童的發育進行全面評價的要求。 因此, 應根據評價目的選擇適當的

2、方法, 力求簡單易 行,直觀而不需要附加計算;可結合體格檢查、生活環境條件、健康和疾病狀況進行綜合分 析,以得出較全面、準確的評價結果。(二)指數法指數法利用數學公式, 根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關系, 將兩項或多項指標相關聯, 轉化成 指數進行評價。本方法計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結果直觀,應用廣泛。常用指數有:(1)身高體重指數,表示單位身高的體重,體現人體充實度,也反映營養狀況。( 2)身高胸圍指數,反映胸廓發育狀況,借以反映體型。(3)身高坐高指數,通過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體軀于和下肢的比例關系,反映體 型特點。可根據該指數大小,將個體的體型分為長軀型、中軀型和短軀型。(4) BMI指數(b

3、ody mass index , BMI,體重kg/身高 m2),又稱體重指數。近年來 受國內外學者高度重視, 認為它不僅能較敏感地反映身體的充實度和體型胖瘦, 且受身高的 影響較小,與皮脂厚度、上臂圍等反映體脂累積程度指標的相關性也高。我國已建立的 學齡兒童青少年 BMI 超重、肥胖性別一年齡別篩查標準 ,是 BMI 在兒童生長發育領域的具體 應用。18歲時該指數24和28,可分別篩查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數和背肌力指數:均利用肌力與體重的密切關系,借助單位體重的握力和 背肌力校正體重的影響,分別顯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標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數:分別利用肺活量和體重、

4、身高的密切關系,利用單位體重或身高校 正肺活量,以更確切反映機體肺通氣能力的大小。由于身體指數存在顯著的種族、 域鄉、 性別、年齡和身高等差異, 應結合專業知識應用, 注意克服指數的機械性弱點。 制定和應用評價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不能忽視身高因素。 同性別、年齡而身高不同的兒童,身材高大而粗壯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樣被評價為體型勻稱 . 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齡別身高標準, 先篩出那些生長發育遲滯者。 充分注意指數 (尤其源自體格指標者)鮮明的種族、地區差異。大多數指數呈非正態分布。因此,最好 依據百分位數法先將指數分若干等級,確定其等級含義。(三)等級評價法等級評價法是離差法 (用于評價個體

5、、 群體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現狀的常用方法) 中最常 用的一種。 它利用標準差與均值的位置遠近,劃分等級。 評價時將個體該發育指標的實測值與同年齡、 同性別相應指標的發育標準比較,以確定發育等級。 國內最常用五等級評價標準見表 9-1.一般生長發育評價中, 身高和體重是最常用的指標。 個體的身高、 體重值在判定標準均 值 2個標準差范圍內(約占兒童總數的95)均可視為正常。但在均值 2個標準差外的兒童少年,不能據此定為異常;需定期連續觀察,結合其他檢查,慎重做出結論。個體的體 重有升有降, 易受內外環境影響。 若兒童體重連續數月下降, 則應先排除疾病再評價營養狀 況。等級評價法亦可用于集體兒童的發

6、育評價,稱 等級百分數法 . 評價時先將兩個班或兩 所學校所有學生的測量資料, 分別按不同發育指標, 采用統一標準, 對照相應的等級評價標 準,確定各個體的等級。 然后, 分別統計每項指標中各發育等級的人數占各班、各校整體的 百分數() 。由此,可通過分析兩班間、兩校間在該指標上發育好或差 的等級百分數的高低,比較其發育狀況。等級評價法的優點是方法簡單, 易掌握, 可較準確、 直觀地了解個體兒童的發育水平高 低。評價集體兒童時,所得結論不受兩群體內部成員性別、年齡等差異限制。這是因為盡管 兩群體的成員組成不同,但評價時各個體都是按該指標各自的年齡、性別評價標準進行的; 換言之, 群體的等級百分

7、數建立在個體等級評價的基礎之上。 等級評價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 對單項指標進行評價,無法準確判斷發育勻稱度,而且其變化趨勢在動態觀察中不夠直觀。(四)曲線圖法曲線圖法是離差法中另一常用評價方法。 制作曲線圖時, 將某地不同性別一年齡組某項 發育指標的均值、均值 1、 2 個標準差分別點在坐標圖上(縱坐標為指標值,橫坐標為 年齡,男女各一) ,然后將各年齡齡組位于同一等級上的各點連成曲線,即制成該指標的發 育標準曲線圖。 若連續幾年測量某兒童的身高或體重, 將各點連成曲線, 則既能觀察出該兒 童的生長發育現狀,又能分析其發育速度和趨勢。以身高為例,若個體的測量值在均值 1 個標準差內可評價為發育中

8、等;均值+1+ 2個標準差間者可評價為發育中上等;在均值-1-2個標準差間者可評為發育中下等;在均值+ 2個標準差以上者可評為上等;而均值2 個標準差以下者可評價為下等。如上述,在均值2個標準差外的兒童,不能一概評價為不正常, 應連續觀察其發育動態, 判斷其發育曲線是趨向好轉還是趨向惡化, 再做出正確 判斷。用曲線圖來評價集體兒童少年的發育現狀也簡便易行。 可在同一坐標紙上將該群體各年 齡組的某指標均值和該地區同年齡-. 陛別發育的 標準均值都繪成曲線; 比較兩曲線相差的高低和距離遠近。同理,也可比較某地不同年代某指標的均值曲線。曲線圖法使用廣泛,有以下優點:方法簡單、結果直觀、使用方便。能描

9、述兒童的 發育水平等級。 能追蹤觀察兒童某指標的發育趨勢和速度。 能比較個體和群體兒童的發 育水平。 不足之處是不同性別的每一指標都要做一張圖, 也不能同時評價幾項指標, 分析比 較發育的勻稱度。(五)百分位數法百分位數法有多種表示方法,其中以百分位數曲線圖法( percentile curve )使用最廣 泛。制作原理、過程與離差法相似,但基準值(P50)和離散度(P3 P25、P75和P97等)均以百分位數表示。優點是無論指標是否呈正態分布,都能準確顯示其分散程度。目前,利用百分位數法和曲線圖法結合制成的身高、體重、BMI等指標的百分位數曲線圖,已成為目前 WHO許多國家用以評價兒童少年生

10、長發育現狀和發展趨勢的主要標準。評價時只需找到個體身高或體重在圖上的位置,即可評價發育現狀。根據所處范圍描述結果, 如位于V P3、P3P25、P25P75、P75P97或P97范圍內,分別相當于 ”下”、”中下”、” 中、 中上和上等。本方法形象直觀,反映發育水平準確,便于動態觀察。評價群體兒童時,可單用各指標P50,配合P10 P25、P75、P90等少量曲線,反映同時期不同地區、群體的發育水平差異,或比較同群體不同年代的變化趨勢。發育水平處于 P3 和 P97 以外者應重點追蹤,比較他們在圖上的變化,配合臨床檢查,排除侏儒癥、生長 發育遲滯、營養不良或巨人癥、肥胖和其他疾患。本方法的缺點

11、與離差法曲線圖相同; 制定標準時對樣本量的要求較高。 若各性別一年齡 組人數不足150人(青春期不足200人),制成的標準曲線兩端(P3、P97)值擺動較大,直 接影響標準的應用價值。(六)標準差分法標準差分法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標準差法,簡稱“Z”分。1個“ 2分”值相當于1個標準差值。(七)相關回歸法相關回歸評價法利用身高和體重、 胸圍等指標間的密切關系, 以其中某項指標為因變量, 求得方程并編制成回歸評價表, 進行發育評價。 根據回歸方程中變量的多少可以有一元回歸、 二元回歸等。 優點是能綜合應用多個指標的結合, 準確反映發育水平和身體勻稱度, 直觀性 強。但標準圖制作繁瑣限制了其應用。(八

12、)生長速度評價法 生長速度是評價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征, 常用指標有身高、 體重和頭圍 (尤其3 歲以下)等,身高最常用。遺傳、環境因素綜合作用于機體所產生的變化,可通過生長速 度的加快或減慢反映。 即使是同時出生的同性別個體, 其生長速度變異也很大, 尤其在青春 期生長突增階段。因此, 評價生長發育速度, 可敏感地反映生長的動態變化。有些兒童因疾 病等原因,生長出現障礙,但根據上述評價方法,其生長水平可能仍處于正常范圍;此時, 只能依據其生長速度的減慢或停滯,才能及早篩查出生長發育異常。評價個體的生長速度, 所用標準需根據追蹤資料獲得, 包含同性別一年齡組的早熟、 平 均、晚熟等不同類

13、型的增長期望值及其范圍,從而能準確、全面地評價生長速度及其變異。 長期追蹤調查應以有代表性的同一批兒童為對象, 每年至少兩次定期測量身高。 不同季節生 長速度不同,故任何年齡的生長速度正常值,都應以一整年的速度及其變異程度表示。評價群體的生長速度, 主要利用前述的半追蹤性調查, 甚至橫斷面調查資料, 來制定發 育速度的參考標準; 后者是以年增加值、 年增長率為指標所獲得的生長速度的近似值。 計算 方法如下:( 1 )年增加值( annual increment ):以身高為例,通過對個體身高的連續測量,把前 后兩個不同時期測量的身高值相減。除以時間(年為單位)而得。( 2)年增加率( annu

14、al incremental rate):仍以身高為例。因不同年齡個體的基礎身高不同,故身高增加值必然受身高基數的牽制。身高基數不同的兒童,盡管增長值相同, 含義卻不一樣;基數越小,生長速度越快。因此,需將年增加值除以身高基數,使絕對數變 為相對數,才能得出年增加率( Vt ,)來進行比較。(九)發育年齡評價法發育年齡又稱生物年齡或生理年齡, 是指用身體的某些形態、 功能、 第二性征指標的發 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變異,制成標準年齡,評價個體的發育狀況。發育年齡有形態年齡、性征年齡、齒齡、骨齡( skeletal age )等四類。其中最實用、結果最精確的是骨齡。骨齡,是根據兒童少年的骨骼發育 (

15、鈣化)程度同骨發育標準進行比較求得的發育年齡。 骨齡是反映個體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較精確的指標, 能較客觀、 精確地反映從出生到成熟過 程中各階段的發育水平, 在各種發育年齡中應用最廣泛。 骨齡在探討生長發育規律、 判斷生 長發育障礙性疾病、 運動員選材、 預測女孩月經初潮、 預測兒童少年的成年身高等方面都發 揮著重要作用。判斷骨齡主要利用 X線攝片。通過觀察兒童少年手腕部各骨化中心的出現、 骨塊的大小、 外形變化、 關節面出現及干骺愈合程度等, 并和作為正常值的 骨齡標準 比較, 即可判斷個 體的骨齡。理論上, 人體各部分骨骼均可用于判定骨骼的成熟程度, 但以手腕部最為理想。 主要優 點是:手

16、、腕骨數目、種類和形狀多樣。包括長骨、短骨、不規則骨和種籽骨,對全身骨 骼有很好的代表性。 手、 腕骨各繼發性骨化中心的出現及掌指骨、 尺橈骨的干骺愈合有明 顯的時間順序,不同發育階段問界限明確,易發現差別。拍片方便,投照條件易控制,受 檢者接受的 X 線劑量小,對保護兒童少年健康有利。(十)營養狀況評價法營養狀況評價, 指對兒童少年個體或群體的營養狀況所獲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在此基礎 上做出的評價,是少兒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觀察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皮脂厚度等。制 定營養評價標準,一般應以那些生活環境適宜,膳食攝入合理,生長發育良好,可獲得良好 保健服務的兒童少年為參照人群( referen

17、ce population )。由這類樣本制訂的標準高于一 般兒童的發育水平, 屬 理想標準 ,其積極意義是可加速對兒童少年生活狀況和保健服務的 改善。過去曾用 年齡別體重 ( weight for age )。它是一種以時間年齡來比較體重大小的方 法。但大量實踐證明, 該方法主要適用于新生兒和嬰幼兒, 因為此時的身長測量誤差相對大, 而體重無論在測量誤差或反映現時營養狀況方面,都是良好的指標。 3 歲后,兒童的年齡別 體重受身高的影響越來越大; 同年齡身高較高者體重也重, 身高較低者體重也輕; 如不聯系 身高, 就不能有效反映現時營養狀況。 單憑年齡別體重, 也不能準確反映那些主要表現為身

18、高生長遲滯的長期性營養不良現象。因此,目前該方法在兒少衛生領域已很少使用。目前常用于評價兒童少年營養狀況評價的方法有:(1) 身高別體重(weight for height ):國內也稱身高標準體重.是WHOR極推薦的 指標, 著重反映兒童的現時營養狀況。 它在同等身高條件下比較體重大小, 可有效消除青春 期前因性別、發育水平、遺傳、種族差別等原因導致的身材發育差異的影響。使用簡便,所評價的營養水平較準確、靈敏和客觀。WHO!薦用于小兒的參考值可男女共用;但對 3歲以上者應使用分性別標準。我國有些地區仍在使用的 l985 年身高標準體重 已明顯落后于我國兒童少年目前的生 長發育水平;繼續使用將

19、導致大量的錯篩和漏篩現象,應及時用 2000 年中國學生身高別體 重標準(修訂版)替換。目前在各發達國家,針對學齡兒童少年群體的超重、肥胖篩查, 身高別體重已逐步被 BMI 標準取代。(2) 年齡別身高(height for age):是一種以時間年齡來比較身高大小的方法,通常青春期前兒童可采用WHO年齡別身高標準。因種族遺傳差異,進入青春期后仍使用該標準 易導致誤差,應使用正在制定中的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年齡別身高標準 . 年齡別身高標準 的設計理念是:營養不良包括兩種,一種是現時性營養不良,即“消瘦”(wasting );另一種是長期性營養不良引起的身高生長遲滯 (stunting )。對學齡兒童青少年篩查營養不良時, 應先使用 年齡別身高 ,排除生長遲滯者,再用 身高別體重 篩查出消瘦者; 兩者合并, 構 成全部營養不良人群。如果不使用 年齡別身高 ,那些身高、 體重發育都不足(往往前者表 現更突出)的患兒容易被漏掉,甚至被錯誤當作 正常體重 ,從而影響篩查的準確性。( 3)皮褶厚度( skinfold thickness ):是通過估測皮下脂肪(約占全身脂肪量的50以上) 來反映兒童少年近期營養狀況的方法之一, 用于評價肥胖程度效果較好。 皮脂厚度可 用 X 線照片、超聲波、皮褶卡鉗等方法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