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存還有CPU帶寬如何計算2009年08月03日星期一下午04:05CPU帶寬是指CPU與北橋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從CPU前端總線帶寬的計算方法“前端總線帶寬系統外頻N倍速64位總線位寬/8”中,我們可以知道,P4系列133MHz外頻即前端總線為533MHz(133MHz外頻4倍速)的CPU的傳輸帶寬可達4.2GB/s(533MHz8)速率。由此我們可以換算出其他不同前端總線CPU的帶寬:266MHzFSB的傳輸帶寬為2.1GB/s;333MHzFSB的傳輸帶寬為2.7GB/s;400MHzFSB的傳輸帶寬為3.2GB/s;533MHzFSB的傳輸帶寬為4.2GB/s,800MHzFSB的傳輸帶
2、寬為6.4GB/s。內存速率是指內存的工作頻率,例如DDR266的工作頻率即為266MHz,根據內存帶寬的算法:帶寬總線位寬/8一個時鐘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總線頻率,DDR266的帶寬64/82133=2128,它的傳輸帶寬為2.1GB/s,因此DDR266又俗稱為PC2100,這里的2100就是指其內存帶寬約為2100MB。同理,DDR333的工作頻率為333MHz,傳輸帶寬為2.7GB/s,俗稱PC2700;DDR400的工作頻率為400MHz,傳輸帶寬為3.2GB/s,俗稱PC3200。內存帶寬計算公式:帶寬=內存時鐘頻率內存總線位數倍增系數/8。以目前的DDR400內存為例,它的運行
3、頻率為200MHz,數據總線位數為64bit,由于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傳輸數據,因此倍增系數為2,此時帶寬為:200642/83.2GB/s(如果是兩條內存組成的雙通道,那帶寬則為6.4GB/s)。很明顯,在現有技術水準下,運行頻率很難成倍提升,此時數據總線位數與倍增系數是技術突破點。計算內存帶寬內存的帶寬總量可能是決定一組內存的性能的重要標準之一了。這個是什么意思呢?其實真正理解起來不難,而且還非常容易計算。我們剛才所說的內存帶寬總量其實就是在理想狀態下這一組內存在一秒內所能傳輸的最大數據容量。公式也很簡單:內存帶寬總量(MBytes)=最大時鐘速頻率(MHz)x總線寬度(bits)x每時鐘數據
4、段數量/8好了,我們還是來解釋解釋吧。“每時鐘數據段數量”這個是最好理解的了你只需要記住,如果你的內存是SDR那么這里這個值就等于1,如果您使用的是DDR或者是RDRAM的話,那么這個值就是2。然后我們再將這個值除以8的意義就是將位這個單位換算成為字節。所以說,對于一般的標準PC2100DDR內存來說,他的最大時鐘頻率應該是133MHz,而它的內存總線寬度為64bit,每時鐘數據段數為2。所以(133x64x2)/8=2128MB/s。一秒種能夠傳輸2128MB,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叫做PC2100了吧?再來一個例子。這次就拿PC800的RDRAM來計算吧。最大時鐘頻率為400MHz,內存總線寬度
5、為16bit,每時鐘數據段數為2,那么套用公式了之后就是(400x16x2)/8=1600MB/s。從這里的大家可以看的出來吧,PC2100的DDR內存能夠提供高達2.1GB/s的帶寬,而RDRAM內存的帶寬只能達到1.6GB/s,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由于RDRAM是曾對使用,兩條內存一共可以3.2GB/s的內存帶寬,而新一代的RIMM內存(總線為32位的RDRAM內存)將會使用兩個數據通道進行工作,所以,他們的帶寬幾一下增加了一倍這樣就成為了3.2GB/s,并且單獨一條內存即可使用。內存帶寬計算公式內存帶寬內存工作頻率X內存總線寬度/8(計算帶寬時位和字節的換算)SDR和DDR都是64bi
6、t的總線寬度,只是DDR可以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傳送數據,因此計算得到的相應帶寬要X2。RDR的總線帶寬較窄,只有16bit,但RDR在工作時使用的是對稱傳輸的工作模式,因此計算得到的相應帶寬也要X2。DDR266、333的命名方式是因為DDR的理論效能是SDR的兩倍,為了區別SDR,所以分別以SDR工作頻率的兩倍來區分DDR,分別映射在133、166MHz工作下的DDR。PC1600、2100、2700的命名方式是指DDR的實際帶寬,分別映射在100、133、166MHz工作下的DDR。產生CPU和Memory瓶頸的原因現今的存儲器速度遠遠低于處理器的速度。外頻并不一定是CPU的BI
7、U(BusInterfaceUnit)的工作頻率。現在的總線的速度一般在200MHz到500MHz。和CPU一樣,總線的工作頻率也是通過倍頻得到的。現在的主板提供的內存異步工作模式都是內存頻率小于總線頻率。比如Bus工作在266MHz下,內存工作在100MHz下。你說的266應該是DDR內存吧,266MHz的DDR,clock還是133MHz。如果你的Duron是100MHz的外頻,也就是說Bus的頻率是200MHz,那么你的DDR的工作clock也是100MHz。INTEL系列,CPU通過FSB與北橋芯片連接,北橋芯片負責與內存和顯卡通信!英特爾Pentium4的FSB分別是400、533、
8、800MHz,總線帶寬分別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266/DDR333/DDR400所能提供的內存帶寬分別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無論單核、雙核還是多核CPU,前端總線帶寬的計算方法與單核的完全一樣。原因很簡單,這些多核CPU的前端總線只有一條,只能與單一的內存控制器連接。這里說一下SMP平臺。在多路處理器平臺上(桌面PC除外),沒塊CPU都有自己獨立的內存控制器和相應的內存模塊,所有CPU采取并行處理方式工作。64位CPU只是將CPU的物理內存尋址空間提高了,并沒有影響到CPU
9、前端總線帶寬,所以計算方法同前。問:看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提到CPU帶寬和內存帶寬,我想問一下它們具體是怎么樣計算的,北京電腦維修還有主板是否也有帶寬計算的問題,如果有應該如何計算?答:帶寬計算的一般公式為:帶寬=數據頻率x位寬=8。國貿電腦維修所謂的CPU帶寬一般是指CPU的前端總線(FSB)帶寬,也就是CPU與內存控制器之間傳輸數據的速度。比如IntelCeleron/Pentium4和AMDAthlon/Duron處理器的前端總線位寬都是64bit,800MHzFSB的Pentium4處理器前端總線帶寬為800MHzX64bit-8=6.4GB/x,400MHzFSB的Barton核心Ath
10、lonXP處理器前端總線帶寬為400MHzX64bit-8=3.2GB/s,內存帶寬的計算也是如此,SDRAM和DDRSDRAM內存都是64bit位寬,DDR400的帶寬為400MHzX64bit-8=3.2GB/so因為CPU和內存要頻繁地交換數據,望京電腦維修所以當內存帶寬與CPU前端總線帶寬相匹配時才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實際上,計算機中只要有數據傳輸的地方(不論是串行總線還是并行總線)都會涉及帶寬,因此主板也有帶寬的問題。例如前面所講的前端總線帶寬就是CPU和主板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內存帶寬就是內存和主板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率,還有主板的南北橋之間、ATA/SATA接口和硬盤之間都
11、存在帶寬大小的問題1、CPU帶寬是指CPU與北橋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其計算公式如下:CPU帶寬=前端總線頻率數據總線位數/8以800MHZ的FSB的P4為例,其帶寬為:80064/8=6400MB/S2、內存帶寬;內存帶寬=內存總線頻率數據總線位數/8以單通道DDR400內存為例,其帶寬為:40064/8=3200MB/S如果為雙通道的則2;3、總線帶寬;總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總線位數/8以32位PCI為例:3332/8=132MB/S再以AGP8為例;52832/8=2212MB/SAGP1的總線頻率為66MHZ技嘉MA770T-D3L(AMD770+SB710,全固態,帶COM口)550華碩
12、M4A88T-MLE(AMD880G,VGA+DVI+HDMI,全固態)515華碩M4A87TD(AMD870+SB850,全固態大板)670主板:微星870-C45V2AMD870+SB710540微星870A-G46AMD870+SB850690Intel的CPU,從P4開始就對內存帶寬有一定要求,為什么當年Intel非要推RamBUS來搭配P4?就是因為SDRAM和DDR RAM都不足以滿足P4的需求。具體說一下,FSB為533的P4(外頻為133),數據帶寬需求為4.3GB/S(可以這么粗略估算,CPU帶寬=FSB8),FSB800的P4帶寬需求為6.4GB/s。而同時期的DDR 40
13、0能提供的帶寬也只有3.2GB/s(所以DDR400又叫PC3200內存,就是以帶寬命名的),DDR266帶寬為2.1GB/s,DDR333帶寬為2.7GB/s,可見單根DDR內存滿足不了FSB800的P4的需求,當CPU要數據時內存卻傳不過來足夠的數據,造成CPU閑置。所以Intel費勁功夫硬性推廣RamBUS來搭配自家的P4。但無奈RamBUS成本和產能都擺在那里,成了曲高和寡的東西。不得已Intel舍棄850芯片組,重新推出的支持SDRAM的845芯片組來搭配P4,早期買P4的可能就是這種主板,其實此時P4的性能被內存制約了。包括后來出的支持DDR單通道內存的845D、848等等芯片組,
14、都沒有完美解決問題。3 y; G* 9 |2 r g6 H 后來出現了支持“雙通道”的865芯片組才解決了問題,雙通道的DDR266帶寬正好滿足FSB533的P4,而雙通道的DDR400則滿足了FSB800的P4。這個規律可以簡單的推算為 內存標稱值*2=FSB頻率(補充一下:內存實際工作頻率是標稱值的一半,也就是標稱DDR400的內存,實際內存工作頻率是200MHz,DDR2 800內存,實際工作頻率是400MHz)。如DDR 400的雙通道內存可以滿足FSB800的CPU,DDR2 533的雙通道內存可以滿足FSB1066的CPU,DDR2 667的內存雙通到可以滿足FSB1333的CPU
15、,DDR2 800內存雙通就可以滿足FSB1600。 pa6 j( j % + R1 c 目前的酷睿CPU,低端的仍舊是FSB800的(肉羊420、E2140、E4300等),此時一根DDR2 667的內存還滿足不了CPU的需求(如果超頻到800也可以),而1根DDR2 800的內存則正好能滿足需求(或者2跟DDR400內存組雙通道也可以,不過極少有這種主板)。 如果進行超頻,比如E2140,當CPU外頻從200超到266,FSB為1066,此時雙通道的DDR2 533可以滿足帶寬,超頻到333外頻時則雙通道的667可以滿足帶寬,超頻到400外頻時,此時FSB已是1600了,則只有雙通道的DD
16、R2 800內存才能滿足CPU的需求。8 E2 e0 I# g* 0 z( : j. L 由此可見,如果不超頻,搭配FSB800系列,最好起步就是單根800的內存,如果購買的是FSB1066或1333的U,單根內存就徹底沒法滿足要求了,最好上雙通道。如果還打算超頻,比如大家夢寐以求的400外頻,則最好一次就購入2條800的內存組成雙通道。否則即使CPU頻率上去了,實際使用中還是會因為內存帶寬不足而拖CPU的后退。 目前800內存和667內存幾乎一個價,所以就不要再考慮667內存了。- t6 K8 O3 ?6 Y% I K0 e5 j! a) p9 _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系統到底cpu和內存帶寬是
17、多少,可以運行一個叫EVEREST的軟件,在“主板”-“主板”下可以查到2者的帶寬情況。只要內存帶寬高于前端總線(FSB)帶寬就可以了。8 g, q U$ M& Y, i) w+ t4 g0 l% f( R) 4 q& d1.JPG (32.58 KB). h( c0 8 K9 D K2008-11-21 20:138 q; / o& z! 5 P* A D$ Yp7 M! , D s0 Q: P J, h5 p5 r2 j6 t) TM7 a! G7 x$ k5 . N) ) O) X# M8 V0 d0 j: Y 部分CPU的FSB4 t$ g) HA% J9 _1 FSB800 賽揚4X
18、X系列,奔騰E2XXX系列,酷睿E4XXX系列,還有很老的奔騰D系列。% u3 k* A4 l7 j7 |/ C7 o FSB1066 部分E6XXX系列(6300/6400/6500/6320/6420),E7XXX系列(7200/7300),X6(X6800),4核的Q6XXX系 列(6600/6700)。1 b6 M# Q0 d4 ?8 I* g6 D2 % c FSB1333 部分E6XXX系列(6550/6750/6850),E8XXX系列(8100/8200/8300/8400),4核的Q9XXX系列(9100/9300/9550)/QX9XXX(9650)/QX6XXX(6850
19、), $ V4 o( k; L* JB3 oz: 6 z2 S! K) T# C7 E% t補充:最近發現老有DIYer選用E7200/E8300之類CPU,卻只搭配1根DDR2 800內存,這樣會嚴重拖累系統的。請裝機時注意避免。 9 u& k# z0 O0 X! HZ q; 0 a, ?* |3 Y注:對于AMD的CPU,因為內部整合了內存管理器,所以不需要經過北橋來讀取內存數據,而是CPU直接讀取數據,因此不像Intel的CPU這么需要強調帶寬搭配問題,一般可以用單條2G DDR2 800來裝機。超頻基礎知識:簡單核算CPU前端總線和內存帶寬匹配的問題帶寬計算公式:帶寬時鐘頻率總線位數倍
20、增系數/8 在Intel平臺,內存控制器集成在北橋里,CPU和內存交換數據,是經由CPU前端總線和北橋交換數據,再由北橋和內存交換數據。所以北橋到內存的帶寬必須大于等于CPU到北橋的帶寬這樣才不會產生瓶頸。前端總線和內存位數都是64。現在的內存都是DDR內存,即DOUBLEDATARATE(雙倍數據率),倍增系數都是2,我們平時所說的DDR2667或DDR2800等等都是乘上了“2”這個倍增系數的頻率,內存實際工作的頻率為333和400MHZ,如果按我們的習慣稱謂來計算內存帶寬,就不需再乘以備增系數。 可以看出,按我們的習慣,在這個公式里,只有時鐘頻率是不一定的,在其他系數均相同的情況下,完全
21、可以簡單的比較前端總線和內存的頻率關系來核算兩者帶寬是否匹配。 例如:E4500的前端總線為800MHZ,如果采用1條DDR2800MHZ內存,那么兩個頻率相等即帶寬相等,不存在瓶頸。又如E6550的前端總線為1333MHZ,由于沒有這么高頻率的DDR2內存,所以如果采用單條內存方案,無論匹配哪種DDR2內存,都會產生瓶頸。只有組建雙通道才能解決瓶頸問題,比如采用兩條ddr2667內存,根據以上說明,簡單將其頻率相加為1333MHZ,則代表此時兩者帶寬剛好匹配,無瓶頸產生. 在AMD平臺,內存控制器集成在CPU內部,CPU通過HT總線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繞開了北橋的連接,所以沒有前端總線一說。
22、也就沒有內存帶寬和前端總線帶寬是否匹配的說法!AMDCPU內部的內存控制器采用了分頻的方式,這個方式有點復雜,可以通過以下的頻率關系公式計算得出內存實際運行頻率: 1、內存分頻=主頻(超頻前,目前均為200MHZ)倍頻(超頻后)內存頻率(BIOS內設置值)后取整。 2、主頻倍頻=CPU實際運行頻率。 3、CPU實際運行頻率內存分頻=內存實際運行頻率,這個非常重要,很多人超頻不成功就是因為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大大高于默認頻率,而內存條的超頻性能又不是很好。 所以,AMD平臺在大多數時候,內存都工作在一個非標準的頻率下,這個頻率隨著CPU主頻、倍頻、設定內存頻率的變化而變化,內存帶寬也就千變萬化,但
23、是總結經驗如下:不超頻采用雙通道667足夠,超頻就必須用體質好的DDR2800內存組建雙通道,以避免因內存分頻關系,造成超頻后內存實際工作頻率過高而引起的不穩定!CPU總線帶寬和內存帶寬匹配外頻外頻是由主板為CPU提供的基準時鐘頻率,一般常見的有100、133、166、200。我們說的FSB(Front System Bus)指的是系統前端總線,他是處理器和主板北橋芯片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常見頻率有400、333、533、800。作為新手不必掌控那么多概念性的東西,只要記住以下幾個公式:主頻=外頻*倍頻(MHz)IntelCPU前端總線=外頻*4(MHz)AMDCPU前端總線=外頻
24、*2(MHz)CPU數據帶寬=前端總線*8(MB/s)內存帶寬=內存等效工作頻率*8(MB/s)前端總線頻率 總線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于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總線頻率。總線的種類非常多,前端總線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芯片的總線。計算機的前端總線頻率是由CPU和北橋芯片一起決定的。 北橋芯片負責聯系內存、顯卡等數據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橋芯片連接。CPU就是通過前端總線(FSB)連接到北橋芯片,進而通過北橋芯片和內存、顯卡
25、交換數據。前端總線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總線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非常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總線,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總線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最高到1066MHz。前端總線頻率越大,代表著CPU和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目前的CPU技術發展非常快,運算速度提高非常快,而足夠大的前端總線能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總
26、線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外頻和前端總線頻率的差別 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芯片間總線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蕩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鐘震蕩一萬萬次,他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總線的頻率。之所以前端總線和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非常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總線頻率和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總線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
27、發現前端總線頻率需要高于外頻,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于AGP的2X或4X,他們使得前端總線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后前端總線和外頻的差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目前的主流產品均采用這些技術。DDR和DDR2內存說明DDR傳輸標準 嚴格的說DDR應該叫DDR SDRAM,人們習慣稱為DDR,部分初學者也常看到DDR SDRAM,就認為是SDRAM。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縮寫,是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的意思。DDR內存是在SDRAM內存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仍
28、然沿用SDRAM生產體系,因此對于內存廠商而言,只需對制造普通SDRAM的設備稍加改進,即可實現DDR內存的生產,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SDRAM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只傳輸一次數據,他是在時鐘的上升期進行數據傳輸;而DDR內存則是個時鐘周期內傳輸兩次次數據,他能夠在時鐘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傳輸一次數據,因此稱為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DDR內存能在和SDRAM相同的總線頻率下達到更高的數據傳輸率。 和SDRAM相比:DDR運用了更先進的同步電路,使指定地址、數據的輸送和輸出主要步驟既獨立執行,又保持和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時鎖定回路提供一個數據濾
29、波信號)技術,當數據有效時,存儲控制器可使用這個數據濾波信號來精確定位數據,每16次輸出一次,并重新同步來自不同存儲器模塊的數據。DDR本質上不必提高時鐘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他允許在時鐘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而其速度是標準SDRA的兩倍。 從外形體積上DDR和SDRAM相比差別并不大,他們具有同樣的尺寸和同樣的針腳距離。但DDR為184針腳,比SDRAM多出了16個針腳,主要包含了新的控制、時鐘、電源和接地等信號。DDR內存采用的是支持2.5V電壓的SSTL2標準,而不是SDRAM使用的3.3V電壓的LVTTL標準。 DDR內存的頻率能用工作頻率和等效頻率兩種方式表示,
30、工作頻率是內存顆粒實際的工作頻率,不過由于DDR內存能在脈沖的上升和下降沿都傳輸數據,因此傳輸數據的等效頻率是工作頻率的兩倍。 PC1600如果按照傳統習慣傳輸標準的命名,PC1600(DDR200)應該是PC200。在當時DDR內存正在和RDRAM內存進行下一代內存標準之爭,此時的RDRAM按照頻率命名應該叫PC600和PC800。這樣對于不是非常了解的人來說,自然會認為PC200遠遠落后于PC600,而JEDEC基于市場競爭的考慮,將DDR內存的命名規范進行了調整。傳統習慣是按照內存工作頻率來命名,而DDR內存則以內存傳輸速率命名。因此才有了今天的PC1600、PC2100、PC2700、PC3200、PC3500等(在用CPU-Z工具查看機器時,在SPD中顯示的最大帶寬)。 PC1600的實際工作頻率是100 MHz,而等效工作頻率是200 MHz,那么他的數據傳輸率就為“數據傳輸率頻率*每次傳輸的數據位數”,就是200MHz*64bit=12800Mb/s,再除以8就換算為MB為單位,就是1600MB/s,從而命名為PC1600。 DDR2傳輸標準 DDR2能看作是DDR技術標準的一種升級和擴展:DDR的核心頻率和時鐘頻率相等,但數據頻率為時鐘頻率的兩倍,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必須傳輸兩次數據。而DDR2采用“4 bit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足浴會所合作協議合同
- 超甜愛情協議合同書
- 道路槽鋼租賃合同協議
- 車型生產線出售合同協議
- 運輸承包合同協議范本
- 道路弱電工程合同協議
- 邀請招標代理合同協議
- 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試題及答案
- 過年陪回家過年合同協議
- 中級會計實務應用能力試題及答案
- 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管理辦法(試行)
- 第20課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 課件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2024年學校空調租賃服務條款
- 《基于渦激振動的陣列式壓電風能采集系統》
- 《學前教育中幼兒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探究》開題報告5500字
- 戶外廣告資源租用協議范本
- 先兆性早產的護理
- 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手冊
- 臺球桿購買合同模板
- 東北秧歌教案
- 2023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生物真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