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增長極理論與實踐評析Growth Pole Theory and PracticeWANG Yu(College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130012, China)弗朗索瓦 佩魯 (Frmlcois Perroux) 是法國社會學 派經濟學的領軍人物。 20世紀 50年代,西方發展經濟學家就平 衡增長戰略與非平衡增長戰略展開激烈爭論, 針對以羅森斯坦 羅丹的“大推進”理論和納克斯的“惡性貧困循環”理論為代 表的平衡增長戰略,佩魯提出增長極 (P?les de Croissance ,法 語中 Croissance 兼有增長和發展之義,故也
2、可譯為發展極 ) 理 論。斯佩格爾 (Spiegel) 盛贊佩魯是一位“發展一種理論體系來 挑戰傳統均衡分析的經濟學家”。 博卡基 (Bocage) 認為,“佩魯 教授是一位在我們時代的最偉大的和最富獨創性的思想家”, 希 金斯 (Higgins) 認為,“對計劃和政策方面的理論基礎來說,佩 魯的體系將比凱恩斯和熊彼特的體系更有用”。 佩魯的增長極理 論對戰后各國的經濟政策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佩魯的增長極理論原理 新古典經濟學學者信奉均衡說, 認為空間經濟要素配置可以 達到帕累托最優, 即使短期內出現偏離, 長期內也會回到均衡位 置。佩魯則主張非對稱的支配關系, 認為經濟一旦偏離初始均衡,
3、 就會繼續沿著這個方向運動, 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動才會 回到均衡位置。佩魯認為:“在整個經濟發展史上,還找不到一 個不同的群體和地區曾經經歷了相似的、 平衡的、 分布均勻的增 長這樣的特例, 也找不到一個不同的群體和地區曾經經歷了分布 均勻的持續增長這樣的特例。 事實上, 增長和發展是與地域集團 有關的,而且也是與在某些特殊方面投資、人口、貿易、信息的 集中有關的。這對于那些大公司、公司聯合體、地區經濟密度不 均勻的國家以及整個世界都是成立的如果一個集團在其所 處環境中引起不對稱的增長和(或)不對稱的發展現象,而且這 些增長與發展現象至少在一個時期中是相反的而不是同步的, 那 么,我們就
4、可以將這個集團稱之為一個增長的極或發展的極” 1。佩魯的增長極理論是吸收拓撲數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 論、耗散結構理論的先進成果而創立的非均衡發展理論。 這種非 均衡發展理論認為, “發展可以導致物質與能量遠離平衡位置的 亞穩狀態。 假如排除純粹語言上的變換之外, 這種觀點就為物理 的、生物的和信息的熵和負熵的研究, 以及它們在經濟系統 與社會系統應用結果的研究開辟了一條道路” 1。這條道路 既是新的研究視角又是新的研究方法, “新的分析不是僅僅為了 適用于受靜態分析基本順序所約束的個人、 個體單位和物品, 而 是要運用必要的手段來尋求各個單位與部門之間的聯合 (矩陣), 并探索這些單位與部
5、門同各種不對稱現象的潛在因素(對角矩陣)相聯系(轉變矩陣)的道路。另外,是把有序時期的矩陣置 于矢量空間和能量空間中,而在這種空間中,這些矩陣會變形。 顯然,這是把整體中的各個部分綜合起來作了一種發展的描述” 1。這種新的描述可以更恰當地描繪出行為者即活動單位的 各種計劃網絡和活動網絡, 并描繪出各個單位與其聯盟或同盟之 間的斗爭一協同網絡以及沖突一合作網絡。佩魯自信地宣稱: “一般均衡的力學正在讓位于更貼切的、 更靈活的、 在某種意義 上說更為復雜和精致的形式化, 這些形式化包括對行為者、 活動, 以及行為者與活動結構的形式化,因而,這些形式化從表面看, 完全適合于那些整體的、內生的、綜合的
6、發展形式,而這些發展 形式在直觀上正是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 1。佩魯的增長極理論是建立在“支配”、 “創新”和“關聯” 這三個核心概念基礎之上的。 佩魯把一個單元對另一個單元所施 加的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的影響稱為支配效應。 經濟要素是在非 均衡條件下發生作用的,各經濟單元之間存在著非對稱性影響, 其中一些經濟單元便發揮著支配作用。 比如, 某企業引入先進生 產技術,會迫使其他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或增加設備更新投 入。增長極是特定經濟空間或經濟環境中的“推進型單 元” (propulisive unit) ,這里的推進型單元指的是優勢經濟單 元,這種推進型單元與周圍經濟環境相結合, 它自身的增長
7、與創 新能夠誘導其他經濟單元的增長。如果擁有支配效應的經濟以 “受力場空間”形式出現, 那么增長極即是給定環境中的一個推 進型單元。佩魯認為特定企業的支配是發展過程中的積極因素, 支配者和被支配者都將從中獲益。熊彼特把創新作為企業家的基本職能, 把關于生產條件和生 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佩 魯的增長極理論吸收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把創新作為增長極的 重要功能特性。 佩魯認為, 創新是所有經濟單元實現利潤最大化 的根本途徑。 “創新把不同的或追加的變量引入積極的代理人和 一群代理人的經濟視野和計劃之中, 它具有不穩定的效應” 2。 企業家創新是經濟進步的最主要
8、因素, 創新性的經濟活動往往存 在于大的經濟單元中, 這種大的經濟單元便成為支配性單元。 佩 魯將最富有活力的領頭產業稱之為活動單元 (Active Unit) ,后 來又稱之為增長誘導單元 (Growth-Inducing Unit) 。佩魯和熊彼 特都強調企業家和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所不同的是, 熊彼特認為短期壟斷的出現是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而佩 魯注意到壟斷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源的積極效應和壟斷所產生的 收益過度集中的負效應。 他認為壟斷并不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 種正常現象, 極化才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佩魯提出增 長極理論的真正意圖是利用增長極的推動效應和產業之間的
9、連 鎖效應來帶動全局的發展。經濟發展中往往存在以下事實:“行業A 的擴充所產生的外在經濟效果有利于行業 B,而行業B隨后的擴充所產生的外 在經濟效果對行業 A終歸是內在的(或對行業C),如此等等。在 每一階段,某一行業都享受到因前一階段擴充所產生的外在經濟 的利益,同時,產生新的外在經濟效果, 為其他行業所利用” 3, 人們由此便認為行業之間存在關聯。 關聯是指在投入一產出表中 所表現出來的產業之間的連鎖。 產業之間的連鎖效應分為前向關 聯反應、 后向關聯反應和旁側關聯反應三種。 佩魯認為占支配地 位的企業的推動效應在區域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因為它可以 通過產業之間的連鎖效應把經濟增長擴散
10、到各個企業或各個地 區,最終可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均衡或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 增長極理論之所以重視連鎖效應, 主要是因為利用它可以確定某 一項投資的乘數效應,并為制定計劃者提供選擇投資項目的依 據。佩魯重視領頭產業 ( 即包含著創新企業的主導推進型產業 ) 的帶動性作用。 一個新興產業的設立能夠刺激其它產業的創新與 模仿,在某種環境條件下產生席托夫斯基 (TScitovsky) 式的“金融性外圍經濟”。 主導推進型產業通過支配和擴散, 通 過投入產出關系, 市場競爭和價格聯系, 能夠使它的前向、 后向、 旁側聯系的相關產業或企業進一步聚集, 形成大型產業群或產業 聯合體 (industrial
11、 complex) ,從而放大增長極效應。增長極效 應是指增長極對受其支配或依賴于他的產業 (國家或地區 ) 所實 施的非對稱性推進作用。 增長極對其它相關企業的成長具有決定 性的支配作用,這種作用可以通過實物、信息、貨幣等形式表現 出來。二、增長極理論的發展現代數學中的空間是指各種抽象的關系結構,經濟空間 (economic space) 是現代數學中抽象空間概念向經濟學領域的 延伸,它與普通的經濟地理空間 (geonomic space) 有著嚴格的區 別。經濟空間是指存在于經濟元素之間的經濟關系, 有多少種確 定經濟科學目標抽象關系的組成結構, 就可以在現有的學科中區 分出多少種經濟空間
12、。法國經濟學家布代維爾 (J-R. Boudeville) 把經濟空間區分為計劃空間、極化空間、均勻空間三種類型。計 劃空間是指由各個單位的計劃所形成的關系結構; 極化空間是指 由產生各種離心力和向心力的若干中心或極群構成的相互作用 體系;均勻空間是指同類型的經濟行為主體所面臨的相同或相似 的市場環境和價格體系。佩魯式增長極概念的出發點是抽象的經濟空間, 佩魯的增長 極是從極化空間的概念引申出來的, 極化空間中的各種離心力或 向心力分別指向或發自若干中心 (或極、焦點) 。圍繞每一個中心 的各種力形成一定的場且與其它中心的場重疊交匯。 與之相類似 的是,“增長并非同時出現在所有地方, 它以不同
13、的強度首先出 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 然后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 并 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最終影響” 2。如果把整體中各個部 分綜合起來作關于發展的描述,“運用那些采取三種規范形式 ( 結構空間、 極化空間、 計劃內容空間 ) 并且同函數有關的各種空 間(決策空間、 運行空間 )結合在一起的經濟空間, 就有可能完全 精確地描述地域給構的異質性,并有可能為形式化地表示國 家開辟道路” 1。法國經濟學家布代維爾 (JRBoudville) 把佩魯增長極的適用范圍從抽象 經濟空間轉向地理空間關系, 認為經濟空間是經濟變量在地理空 間之中或之上的運用, 由此誕生了區域增長極戰略思想。 他把地 理
14、空間中的區域劃分為計劃區域、 極化區域和勻質區域, 其中極 化區域是指地理空間中圍繞區域重心 (城鎮或極 ) 而相互補充和 相互依存的連續異質地域。增長極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區域發展的政策選擇。 區域增長極 理論主要分為三個學派: 法國學派主張以大型推進型工業作為增 長極來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西班牙學者拉蘇恩 (JRLasuen) 認為,“增長極是圍繞著特定的主導 部門而發展起來的, 通過投入產出關系而緊密聯系的, 并在地理 上又聚集在一起的產業群, 主導產業及其相關聯的產業群可以比 極地以外的產業以更快的步伐創新和發展” 4。美國學派主 張培育城市增長極作為區域發展的中心。美國學者尼科爾斯 (V
15、Nichols) 認為,“增長極即經濟活動的城市中心,它 自身給增長的制約達到這樣一種程度, 以致增長能夠擴散到該增 長極所在的區域中,并最終擴散到所在國家欠發達的整個區域 中” 5。聯合國學派強調增長極所起的綜合性的發展中心的 作用而非僅僅是區域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 美國區域經濟學家埃 德加 M胡佛(Edgar Malone Hoover)在區域經濟 學導論中指出:“城市除發揮區際聯系功能外,還僅僅由于是 同一區內或區內其余地區人們匯集的地方, 人口密度和生活條件 與農村地區有天壤之別, 能夠迅速融化周圍腹地的固執的保守傳 統與觀點,使人們生活方式中,工作的計劃性和組織化加強,貨 幣化交易和
16、非個人的作用加強”。 胡佛實質是強調了增長極在區 域發展中的綜合作用。赫希曼 (AOHirshman) 認為增長極對周圍地 區會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稱為淋下效應或譯作涓滴 效應 (trickling-down effect),主要是指增長極在周邊地區增加投資和提升購買力并吸收其剩余勞動力, 從而提升周邊地區的 人均消費水平和邊際勞動生產率; 負面影響稱為極化效應, 主要 是指增長極地區會吸引周邊地區的優秀人才、 生產資料和閑散資 金,從而擴大增長極與周邊地區的差距。 增長極在發展到相當大 的規模之前, 極化效應往往大于擴散效應。 布代維爾提出“乘數 效應”和“極化效應”理論, 認為
17、推進型產業能產生里昂惕夫乘 數效應和極化效應。 推進型產業可以對其它產業產生前向或后向 聯系效應, 其他產業或是成為推進型產業的“上游” (upstream) 供應者,或是成為其產品的“下游” (downstream) 使用者。 但是, 很多推進型產業往往成為經濟部門中的“極”而非區域中的 “極”, 使存在推進型產業的地方成為“飛地”, 這是把增長極 理論從抽象經濟空間轉換到地理空間時面臨的最大難題。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 (Gunnar Myrdal) 提出擴散效應 (spread effeet) 和“回浪效應” (Backwash effee t) 理論。英國經濟學家悉德尼 彼拉德提出工業化
18、的“發疹過程 論”,認為發展好比“發疹”, 它會自動從中心地區“感染”到 其他地區。美國城市經濟學家威爾伯 湯普森提出“城市 規模棘輪”理論。 他認為增長極規模愈小穩定性愈差, 作為增長 極的城市人口至少應該保持在 25 萬人口左右。擴散效應和回浪 效應在不同地區的表現是異質性的。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 增長極的擴散效用較強, 而在落后地區, 增長極的回浪效應較強。 貧困本身成了貧困之緣由。 繆爾達爾提出累積因果循環理論, 認 為回浪效應總是大于擴散效應,市場總是趨于擴大地區間的差 異,增長極的“效率工資” (efficiency wage) 不斷上升,它將 比周邊地區獲得更多的累積競爭利益
19、。 他主張政府執行平均主義 政策來減弱回浪效應和加強擴散效應, 但這會過早的抑制地區發 展的活力。 赫希曼認為極化效應只是暫時現象, 增長極達到特定 規模后必然產生聚集不經濟, 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會發揮自 動調節的功能。 另外, 要避免地區發展過程中的“兩極分化”效 應 (Polarisation effeet),還可以給落后地區提供某些主權等效物 (Equivolents of Sovereignty) ,例如建立區域性的稅賦體 系和賦予落后地區某些能夠保持地區活力的權力。后期區域增長極理論轉而強調城市在一國或一地區社 會、經濟、文化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城市作為區域經濟、技術、 政治、生產
20、、人口、信息、交通和文化的聚集點對周圍區域產生 輻射力。美國學者蘭帕德 (Lampord) 把現代化城市的發展看成是 一種文化過程, 通過這種過程可以使傳統的價值觀念、 生活習慣、 社會經濟關系等都逐漸轉換。城市在歷史上是應經濟、行政、防 御、宗教等綜合需求而出現的, 現代城市的出現同現代技術與工 業組織的出現有關 6。很多城市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如金 融中心、決策中心、 貿易中心、 交通中心、 信息中心、 服務中心、 生產中心等。 通過這些中心的優先增長, 可以帶動圍邊地區的經 濟發展。 增長極的形成至少應具備三個條件: 一是存在具有創新 能力的企業群體; 二是具有規模經濟效益; 三是有適宜
21、的經濟環 境。增長極戰略的實施要有一定的區位條件: 區域內各種產業基 礎設施比較健全; 該區域產業之間基本形成投入產出鏈; 城鎮體 系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擁有廣闊的市場、 成熟的技術和發達的交通。三、增長極理論的應用 增長極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按照其產生方式, 增長極可以分 為自組織形成的增長極和規劃培養形成的增長極; 按照其作用方 式,增長極可以分為吸引中心 (attractioncenters) 和彌散中心 (diffosionCenters) 。前者把周邊地區的居民吸引到中心來, 通 過減少周邊地區的人口負荷而提高其人均福利水平, 后者通過投 資提高周邊地區的人口密度,
22、 改善那里的經濟狀況; 按照其發展 階段特征,增長極可以分為農業增長極、工業增長極、后工業增 長極;按照其推動型產業種類, 增長極可以分為單一產業型增長 極和復合產業型增長極。 張戰軍先生借鑒廖什的需求圓錐體模型 和賈文毓的廣義需求圓錐體模型, 進而提出廣義增長極的增長圓 錐體模型(見圖 1)。圖1中若設農業生產地為 P,農產品供應量為PQ1,農產品 最大供應距離為PF1,以P為圓心、PF1為半徑的圓為P處農 產品的供應范圍。由此,可將 P點看作圓P (以PF1為半徑) 范圍內的增長極。同理,若設工業生產地為P,工業產品銷售量為PQ2工業產品的最大供應距離為 PF2,則可將P看作圓P (以 P
23、F2 為半徑)范圍內的增長極。 若設后工業產品生產的地方為 P, 后工業產品銷售量為PQ3后工業產品的最大供應距離為PF3,則可將P看作圓P (以PF3為半徑)范圍內的增長極。增長圓 錐體的層序可以內外替換;層數可以是一層、二層或多層,即增 長極可以是農業增長極、 工業增長極、 后工業增長極中的任意一 種或幾種。從圖 1 中我們可以看出, 增長極對周邊地區的帶動效應主要 取決于 PQ1、 PQ2、 PQ3 的增長,其性質取決于 PQ1、 PQ2、 PQ3 之間的比值。PQ2/PQ1的值越大,其作為工業增長極的性質越明 顯;PQ3/PQ1或 PQ3/PQ2的值越大,其作為后工業增長極的性質 越明
24、顯。一般廣義增長極的大小可用其增長圓錐體的內外層圓錐 的體積之和表示,即 :農業、工業和后工業這三種產業內部又可以分為多個層次, 如農業內部有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及副業等,工業可分為 采掘工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等,后工業可分為信息產業、科 教和旅游等, 所以廣義增長極的增長圓錐體的這三層的每一層還 可分解為多層圓錐體。 所以, 廣義增長極的大小估算公式則變為 7:式中 OW H1jw H1, OW H2k H2 0 H31 H3, 0 R1j R1, OW R2kw R2 OW R31W R3增長極理論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實踐: 例如, 意大利南部區 的卡塔尼亞一錫拉庫扎、卡利阿里、卡塞塔
25、一那不勒斯、巴里一 塔蘭托一布林迪西增長極的組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增長極戰 略;法國的八大平衡城市和 14 個振興極;英國英格蘭東北部和 蘇格蘭中部增長區規劃;聯邦德國提出的“聯邦增長極方案”; 美國阿巴拉契亞地區增長中心規劃; 非洲農村增長中心實踐; 拉 丁美洲次級增長中心的建立等。此外,非洲的尼日利亞、坦桑尼 亞、尼日爾、肯尼亞,亞洲的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度、馬 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歐洲的荷蘭、挪威、西班牙、比利 時、瑞典,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委內瑞拉、秘魯、波利維 亞、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前東歐國家的羅馬尼亞、捷克斯 洛伐克、波蘭等國都實施過增長極戰略。實施增長極戰略的
26、例子成敗參半,因此增長極理論飽受非 議。但是不能由此一概否定增長極理論, 應該具體分析設立增長 極地區成敗的原因,進而提高增長極戰略的實際有效性。例如, 意大利南部增長極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新建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和 當地傳統企業之間出現產業鏈的斷層和連鎖效應的中斷, 無法形 成資源要素向外擴散的網絡。 化工工業、 鋼鐵工業與傳統的家俱 制造業、榨油并不相關,因而未形成產業之間的通道效應。由于 增長極大都是資本有機構成較高的大型企業, 加上二元結構中產 業之間的隔離作用, 使得企業之間的連鎖作用和擴散作用都未發 揮出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很多現代化企業與當地傳統的產業活動 之間也存在著產業鏈斷層現象, 最后這些地區只能形成“飛地” 式經濟。 譬如包鋼的真正貢獻不在包頭和內蒙, 而在向沿海地區 供應原材料。 由政府推進建立的增長極與當地的產業結構表現出 極大的分離, 很難實現降低單位產品成本的規模經濟的要求。 在 強調增長極發展的同時,要充分注意與其周圍地區的協調發展, 避免極點發展的負面影響。增長極理論的實質是把有限的稀缺資源投入到規模經濟和 投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紗線生產過程中的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躺式旅行悠閑享受度假時光考核試卷
- 輕質高強泡沫塑料的研究與發展考核試卷
- 航天器空間碎片監測與預警系統考核試卷
- 通風電器具物聯網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蔬菜加工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法律法規政策學習、運用與實施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耐壓性能研究考核試卷
- 甲狀腺患者的護理
- 智能停車項目投資建設與回報協議
- 2025年小升初語文第一次全真模擬試卷(1)(統編版+含答案解析)
- 06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工作底稿(試行)
- 工傷保險醫療費用智能審核系統建設
- 農作物品種(玉米)區域試驗技術規程
- 2022年江蘇省衛生系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護理學)參考題庫匯總(含答案)
- 造林工程模式典型設計圖文版
- WST 661-2020靜脈血液標本采集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診斷試劑盒(酶聯免疫法)說明書
- 資料員崗位知識與專業技能ppt課件
- 校本教材毽球
- ASYMTEK S2900 快速操作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