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寫作特點_第1頁
朱自清寫作特點_第2頁
朱自清寫作特點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朱自清寫作特點朱自清是一位豐富了 現(xiàn)代白話文學(xué)語言表現(xiàn)力的大師,他的抒情散文膾炙人口。散文專集有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銳地表現(xiàn)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以極其簡練的白描寫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傾注于 人物形象中的 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讀者對社會對 人生 深邃的思索,與讀者 心靈深處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增添了散文 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構(gòu)思縝密精巧,清幽細密的語言藝術(shù)在 自然質(zhì)樸中見到獨特的情致;為文如作畫,濃墨重彩,工筆 細描,畫出了各 景”中特有的意境;詞語細致精當(dāng),形象生 動而有韻味。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給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親切

2、 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沒有深 奧的哲理,更沒有華麗的文詞,卻那么動人,使人讀后久久 不能忘懷。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誠摯的態(tài)度抒寫人生中平凡 的一幕! 依我看這就是全部因為寫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這樣一個文學(xué)話題 這樣一片真摯感情的人敘寫, 不論它是否與人性論、人情論、人道主義這樣的理論大道理搭界,畢竟總是最能扣響人們的心弦,弓I來心坎深處的深深 共鳴的。”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夠依據(jù)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銳地提取具有典型意義的 細端末節(jié)”,以極其簡練的白描寫法,透 過對背影的描寫,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親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使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躍出紙面。描寫背影時最先顯現(xiàn)于讀者眼簾

3、的,是父親 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 深青布棉袍”的形態(tài),色調(diào)十分濃重。這一高潔的素描,不 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給人以憨厚樸實的印象,而且為下面 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緊接著寫他的動作,先是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 ”,繼則 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 月臺”,最后推出一個令人潸然淚下的特寫鏡頭: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樣 子”。這里寫的是背影,實際上揭示的是父親內(nèi)在的感情, 透過那手腳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們真切地窺見到他 為兒子不惜勞苦的深情!通過凝練的文筆以態(tài)傳神,揭示主 旨,這是朱自清散文藝術(shù)的典型手法。作者寫父親的對話都 很簡短,只有四次,

4、但話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別時,這 些話可謂語語平常,再簡樸不過了,但其中卻是蘊含著千情 萬緒。其實作者當(dāng)時已是二十歲 青年,來往北京已多次了, 但父親心目中他仍是個 孩子,因而如此牽腸掛肚,一百個放心不下。在這里,對話實際上是一種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 父親臨別時的心緒、情態(tài)及對兒子無限憐惜、體貼、依依難 舍的深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從上可見,背影”之所以如此動人,關(guān)鍵是作者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的心理動態(tài)和內(nèi)在情緒作了深入的揣摩, 有深刻的體會,正如他所說的,仔仔細細下一番功夫,才能寫出種種心情和關(guān)系”這種全物察真的態(tài)度正是朱自清 縝密細致的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的鮮明表現(xiàn)

5、,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這一工夫”得來的。其次,背影”的動人處還在于作者傾注于形象中的感情 力量。在談到背影成因時,朱自清曾說,這是因為他當(dāng) 時接到父親的來信,其中說他膀子疼痛得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看完信他淚如泉涌父親 待他的許多好處,特別是浦口車站分別的情形,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 ”可見文章是在感情十分沖動的情況下寫 成的,但作者并沒有以抽象語言表述自己對父親的刻骨思念,而是把感情熔鑄于為自己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作品寫父 親均從 我”的視角出發(fā),三次 背影”都是從 晶瑩的淚光”中 映現(xiàn)出來的,兒子眼淚和父親背影的交相融匯,從背影”這一最佳角度下筆,大大增強了形象內(nèi)

6、蘊的濃度,把俗話所說 的 人之常情”躍然紙上,以 情”動人,以 情”感人,產(chǎn)生一 種扣人心弦的力量。此外,在作品里,作者也沒有向讀者直 接訴說自己對父親的 感恩之情,相反的卻是不斷敘說自己的 悔恨心情,后悔當(dāng)年總覺得父親 說話不漂亮”,心里暗笑 他的迂”,譴責(zé)自己 那時真太聰明了 ”。作者巧妙地以悔恨 來反襯思念,從而使思念之情顯得格外深沉了。因此,通過 我”對 背影”所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很自然地會在讀者心中產(chǎn) 生共鳴,引起人們對社會對人生深邃的思索。朱自清成功的散文創(chuàng)作,當(dāng)然不止背影,他的給 亡婦、兒女等,同樣以肺腑之言感染著無數(shù)讀者;他 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在寫景抒情中不忘自我,而荷 塘月色

7、更是以不忘社會的獨特心境貫穿始終,即如 春 和綠這樣的景色描述文章也能給讀者深深感受到一種熱 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讀他的作品 就像跟他面對面坐著,聽他親親切切的談話。二、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畫朱自清原是一位詩人,所寫散文自然不失其詩人本色。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寫于1927年7月他在北京清華大學(xué)執(zhí)教時期。清華園是一個平 常的荷塘, 然而經(jīng)過作者的渲染、著色,卻變得十分美麗, 富有詩意照一般來說,荷塘容易描寫,月色則則較難描寫;畫家做畫,不怕畫斷山銜月,就怕畫月色,因為月景的 波光林影時刻在變幻著,很不容易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來”。然而,朱

8、自清卻能夠把一個月 夜死荷塘寫得那樣的饒有生意, 不愧為現(xiàn)代語言大師;我們在這短短的荷塘月色里,看 不到什么宏偉的結(jié)構(gòu)和華贍的文字,作者只憑著一時的感 受,委婉細致地寫來,卻十分迷人。作品中的景,重點自然 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縝密細致的筆觸,把 荷塘”和月光 表現(xiàn)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則完全融會在景物之中,手 法高明,方式多樣,有時甚至不著一點痕跡。這種不同于直 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們潛心觀察,悉心體會的。比 如寫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 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既客觀地寫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來到這一塊天地”時的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舒暢

9、。對荷葉的描寫,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天鵝湖里小天鵝們的圓圓的挺挺的裙子,再看作者筆下 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 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那荷花的潔白,晶瑩美好,不僅是月光下荷花的寫實,更是作者對荷花深情厚愛的體 現(xiàn)。即便是寫荷香,作者也絕不肯作平庸的描寫,而是借助 通感,用 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來比喻這隨著微風(fēng)飄拂而 來的似斷還續(xù)的縷縷幽香,以引起人們美好的情思。風(fēng)過荷塘是一瞬間的現(xiàn)象,但也沒有逃過作者敏銳的觀察,他形容 它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就連不能見一些顏色的流 水,作者都感到它的 脈脈”含情啊!對于月

10、光的描寫,作者 描繪了它照在夜間塘面上的氤氳水氣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的 美的景觀,和照在花葉上所涂上的象在牛 奶中洗過一般”的柔和的色調(diào),在這兩個比喻的基礎(chǔ)上用 又 象籠著輕紗的 夢”來表示置身于這種境界所引起的 夢幻似的 感覺,而這三種意象的朦朧飄渺,將作者當(dāng)時的不滿黑暗卻 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 向往光明卻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心 理與自然景觀和諧的契合起來。最后寫由采蓮聯(lián)想到梁元帝的采蓮曲和南朝樂府西洲曲,并引出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懷念,這實質(zhì)仍是寫作者對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 是在 頗不寧靜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層懷古之情和鄉(xiāng)思之 愁。就這樣,原只是清華園中僻靜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

11、 筆下,卻充滿詩情畫意。不愧是一代散文巨匠!三、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質(zhì)并茂、富有情致。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長,構(gòu)思更見匠心,背影的 出奇制勝便是如此。荷塘月色意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 靜”。春從多側(cè)面細描春之生機, 而把文眼(一年之計在于春”)置于描敘之中,毫無斧鑿 之痕。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細密的語言藝術(shù),有口皆碑。在質(zhì) 樸中見風(fēng)華,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就以綠為例,寫 游仙巖梅雨潭,并無人為的曲筆,但寫景色之美,不在景”上做文章,卻在 色”上下功夫,抓住一個 綠”字,寫盡了梅 雨潭之誘人可愛!文章給人的藝術(shù)美感與古代散文中的小 石潭記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的文字極富色彩感,呈現(xiàn)出視覺感官上的繪畫美,七板子”的雕欄、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燈彩、光影 都用表現(xiàn)各種色彩的詞語細致形容。再如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脈脈的”、陰陰的”,還有 遠 遠近近”、高高低低”、隱隱約約”,等等26個疊詞的運用 使得文章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這篇文章中朱自清是通過文字的描繪,構(gòu)成油畫般的效果 的,他在記述自然景色時,寫出自己細致獨到的觀察,進行 加倍的描寫,運用潑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這種工筆 畫的作風(fēng),是由于他的詞藻華美、精雕細刻,像這樣加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